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寂寞喧嚣-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什么事儿,就去练练书法或诵经。11:30吃中饭。下午4:30上晚殿诵经,下殿之后,随意活动,有时候会练一练武术,修身养性,6:00吃晚饭。之后会看看电视或继续于孤灯下看书直到休息。
第二部分第16节 释延江:思过崖上求入寺
释延江:学经济,入商场,思过崖上求入寺
俗名赵明江,1973年生于贵州遵义虾子镇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9日晚
采访地点:河南登封少林国际大酒店
少室山,“思过崖”。
赵明江盘腿打坐,他微睁二目,看着山阴的寺院里香烟缭绕,从晨钟听到暮鼓,纷乱的思绪渐渐趋于平缓。他站起来,打了一趟拳,感觉到很舒服。寺院中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他隐约看到,在那间他做梦都想进去看看的房子——方丈室外面围了很多人,难道是方丈回来了?
明江发疯一样往寺院跑过去。
方丈室的大门依然紧闭着。
他悻悻地往外走,碰到了那个他认识的小沙弥,小沙弥说,师父可能一时半时回不来,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他回山上的步子慢得多了,这次他径直走上了五乳峰,来到了达摩洞。他虔敬地跪在那里,看着那个神态安详的域外高僧,他的心底泛起了重重波浪,以前的种种经历瞬间涌现出来——
明江像所有的同龄人一样上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而且很幸运地考上了大学,而且读的是很热门的专业:经济管理。毕业以后也因此进入了一家待遇很好的公司,年方24岁的延江从工作中找到了充分的满足感。家乡父老也为这个年轻有为的后生感到骄傲。但是,很快,这种满足感便被一种情绪代替了。在现实生活中,他越来越看到并感受到工作中有一些现象是很不被人理解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商业的尤其显得冷漠,有时候甚至出现了争斗,那种“商场如战场”的感觉让他反感。慢慢地,他感觉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个战场了。那么,离开这个战场,什么才是自己的沙场呢?这么多年的努力,父母殷切的希望,我能够轻易放弃吗?
有些抉择的味道。赵明江真的试图去妥协了,可是,又经过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这个小伙子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延续当时的生活了。
真实的我不是这样的!我不能因为生活而妥协自己!
24岁的一个秋天,赵明江向公司的总经理提出了辞呈。总经理当然不愿意让这个精干有前途的年轻人离开,便把他的辞呈压下来,一拖再拖。可是,当他第5次试图说服赵明江的时候,这个小伙子已经在嵩山“思过”了。
这次去看方丈室,已经说不清是第几次了,每次都失望而归。他看着达摩祖师的像,说,佛祖,你是在考验我吗?
见不到方丈,一切都是白说,没办法,明江只好先住在嵩山五乳峰上。在那里,他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多半是冲着少林武学来这里的,家境非常贫寒,又上不起寺里为普及武术办的学校,就在山上找地方住了下来,认为只要心诚就可以在这里学功夫。明江便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并主动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也许是命运故意考验他,方丈那次外出时间比较长,又是冬天,实在不好过。他看到寺院门口每天都有人想进入寺里学习,但是寺里面又怎么能够全收呢?都收的话,恐怕十个少林寺也装不下。我到底是不是个幸运者呢?我该以一种什么方式去打动少林?是跪上个几天几夜让人家承认,还是……反复思考了好久,后来找到了一处可以俯瞰少林寺的悬崖,每天听着晨钟暮鼓,看着香烟缭绕,有了一些心得和体悟,便把这些东西记录了下来,用自己自认为不错的书法写了满满两本信签。他希望能够把以前生活中犯的错误有一些总结,也希望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把自己呆的那个地方起名为“思过崖”。
有一天,当他自认为思想放得最开的时候,就跑到达摩洞达摩祖师的坐像上去,确切地说是坐到他的怀抱中去。他希望用一种意念来抵御寒冷。一坐就是四天,只饮水不进食,不是没钱,而是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感受。那时候,一个人坐在那里,可以听到鸟鸣,也可以听到野兽的叫声,很害怕,可后来就不害怕了,突然之间觉得自己达到了一种境界。最后他把自己的感受整理好了,交给了在寺里修行的一个僧人,请他转交给师父。他横下一条心:如果师父看了以后想见我,说明我与佛有缘,如果他连见我一下都不肯,说明我的诚心感动不了佛,和佛确实没有什么缘分了,即便将来出家,至少也不会选择少林,我也就不再做任何努力了。
度日如年。
眼看所带的那点钱很快就花完了,可是师父还没有回来,那位师兄知道他居无定所,便给他介绍了一个朋友,一个很传奇的头发很长的人。他姓季,很豪爽。明江和那人很谈得来,后来就和他一起住,住在他自己搭的茅草屋中。明江说,那人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感觉,有一种让人陶醉的魅力。
那人的生活能力很强,不能坐吃山空,怎么办?“季大侠”便主动跑到山下一个建筑工地上找来了活儿干:帮人家修建马路,一方面是做好事,一方面还可以挣点生活费。就这样维持了两个月,刚好维持到师父回来。
有一天,他正在工地上干活儿,那师兄跑来说,永信大师回来了,想见你!
这一见就改变了他的生活,以至于在不久后他真的成了永信大师的弟子,成了释延江。并成为大师身边的侍者之一。延江非常兴奋,认为是自己不错的文化水平打动了师父。可是后来,当他和师父接触越深,越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和文化修养面对佛教理念的苍白。他终于明白师父之所以接受自己并非因为自己的学识,而是因为自己执着的精神。从此,他便蹋下心来学习师父的一点一滴,后来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便法门:练书法。谈到书法,延江法师说,我自小酷爱书法,现在可以潜心研究了。过去,写字画画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评价,于是,总想着尽量完美,这就自然而然地使自己受到了思想上的约束。可是,当你学了禅宗以后,你会觉得,自己笔下的字不是用笔而是用心写下来的,可以不受思想的限制。字写了就是写了,不存在给不给人看的问题。感觉很放松,很愉快。
2000年,少林寺要在太室山上修一座80吨的大钟,成立了“大钟筹委会”。师父让他来做这方便的具体工作,延江第一次得到“重用”,格外用心。他觉得自己能够在成为僧人之后真正为寺院、为宗教、为社会做一点事情,而且是发诸真心的,实在是件幸福的事。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大钟最后还是没有做成,但是,这段经历让延江对“人间佛教”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佛法把出家称为“出世”,出世可以使人智能,可以更好地观照周围的环境,悟出一些东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所谓“普渡众生”,把这种智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教化更多的人,让他们感觉到人间的真善美。
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浮起神圣的表情,让人忘俗。
佛门庭院深深,四时寒暑易变。释延江在少林寺已经度过拆五个年头,他挂在屋中的大大的“禅”字透射出幽远的意味,仿佛一盏可以照见未来路的灯,在照射着这个把生活看得已经很清楚的青年僧人的路。
第二部分第17节 释永成:笑容依旧灿烂
释永成:一生多灾多难;笑容依旧灿烂
俗名程相生,1954年生于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
采访时间:2002年2月13日上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老僧院释永成禅房
大年初二一大早,我们来到永成法师的禅房。
禅房中青烟袅袅,香气袭人,贡桌上摆满贡品,一个老僧静静地坐在床边。
“给您拜年了!”我们这对不速之客走了进去。永成法师笑脸相迎,口诵“阿弥陀佛”。得知我们是采访他的,老法师请我们坐下,转身便去倒水。他的背影一歪一歪的——原来竟身患残障!
他像个亲切的长辈一样询问我们这几天在山上的生活,问得很细致,一种久违的感动浮上来,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我们说想听故事。他笑了,他的笑让人难忘,那是一种表情极其丰富的笑,有些欣喜、有些意外、有些诡谲:一种像金庸先生笔下老顽童周伯通的笑。他说,我倒还真有些故事,但是都不美丽,苦兮兮的,我先讲两个梦吧,梦都还挺美的。
第一个梦:
一天,一个他很熟悉的地方聚集了很多人,街坊邻居都来开会。后来有人让大家登记,可多人就是往后退,都不登记。程相生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凑了过去登记姓名。可是,他登记完以后,看见负责登记的人只写了两个字,一个程,一个生,把中间的相字给漏了。他感到很奇怪,便给人家说,结果负责登记的说,
两个字就行了!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梦,但是却印在自己脑子里了,后来来到寺院,学了佛法以后,才觉得这很有意思:佛法讲,空既是相,相既是空,这大概是一种预兆吧。
第二个梦:
有一次,他在医院住院,迷迷糊糊的,思维达到了一种近似真空的状态,这时候,来了一个人,个子很高,他好像认识,但又想不起是谁。那人头发很长,却穿着一件奇怪的衣服,宽宽大大的。来到他的跟前,冲他招了一下手,转身不见了。
后来他出家以后才知道,那种宽宽大大的衣服就是海青,一种僧服。
两个梦讲完了,他问我们,这样的故事行吗?我们为之鼓掌,说,实在不错。他说,没了,就这俩。剩下的就是不好的了。我们请他继续讲,好不好的都行。他又笑了,那么可爱的老顽童一样的笑脸。
“唉……”他长叹一声,说,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是想不到的,就好像你们在今天会不辞辛苦跑到山上来听我的故事一样,做梦也想不到。我这一生走到今天,死了很多次了,但每次都所幸大难不死。我……我还是从小给你们讲吧——
“我生下来就哭,不停地哭,天天哭,一直哭了三年。那时候,别人见了我都说,泪人儿来了!这说明我一出生便是悲剧性的,后来我一系列的磨难也足以证明这一点。我12岁那年,得了感冒,很厉害,就吃一种叫‘安乃近’的药,想快一点好,结果吃多了,药物中毒,从此卧病不起,我的腿也因此落下了残疾。那之后的21年,我无时无刻不被疼痛折磨着,直到我33岁的时候,才在寺院中治好了我的病,说治好的意思是说不再像以前那样疼了,但是残疾是无法完全治好的。这21年间,家中条件差,买不起药,只好挨着,让生命不死。
“寺院为我治好了病以后,我过了几年相对平静的生活。可是,1993到1997年这5年间在我身上出了5起车祸,撞坏了5辆车,但每次我都死里逃生。1993年我是坐车去上海的路上,车祸发生,我伤得很重,觉得自己根本没希望了,在我临死以前,我冲着少林寺的方向默念了一遍《心经》,向大家告别。因为这里是我一生中最喜欢的地方,它给了我心安,让我这个充满苦难的人得到了家的温暖,我对着这个美好的大丛林做了一次诀别……后来的一切我都很清楚,来了一辆小三轮车,两个人把我抬了上去,后来我就去了一家乡村医院。大夫说,你的头颅骨很好,你的运气也很好,要是那根铁往前面来一点或者往后面来一点,你就没命了……
“生活的磨难让我很容易理解《金刚经》中所说的‘无我’。生命是一种瞬间形成的存在,也可以在瞬间消失。所以,我,就不那么重要了。说到我名字中的‘相’字,这其实是指外边的所有的经验,你的眼可以看到、你的耳朵可以听到、你的鼻子可以闻到、你的口可以尝到、你的身体可以触到、你的心也可以意到,这是佛教之六根,如果我们做到了对‘相’的淡忘,也就做到了六根清净……常听人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所走过的48年有绝大部分是在苦海中度过的。茫茫苦海,遥无边际。我多次想一走了之,可是,每次不死的经历都让我重新拾起对生活的希望,我于是留下来,用残生度众生。”
故事确实如他所说:并不美丽。可是,他在讲述的时候却一直洋溢着那张老顽童一样的笑脸。看来,真的是开悟了。
临别,看见了他的紫砂钵盂,他很热心地给我们看,并轻轻诵读上面镌着的佛偈: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若为了生死,随缘度春秋。
突然很后悔走入了他的世界,让他把这些磨难重新拾起。双手合十向他道歉,他却连说无妨,他说,我现在的心非常平静,只要说的东西对众生无害就行了。
第二部分第18节 释永水: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释永水:出家是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俗名李水,1937年生于河南偃师市
采访时间:2002年2月10日上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老僧院释永水禅房
永水法师刚刚从四川回来,朝拜了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旅途的疲劳尚未完全散去,我们便闯进了他的世界。他一见便是个很温和的人,并没有因为我们的闯入而生出什么反感,那张宽宽的脸上泛着笑意,很慈悲的样子。
表明来意之后,他说,你们来我很高兴,但是我这个老头子虽然叫永水,却没什么文化水(第一次谈到水),怕说出来的东西不行。
我们的话题从他的朝山开始。
他说,去峨眉山是他很早以前的一个梦想,但是由于身体状况总是不尽如人意,所以,一直没有成行。不久前,他终于下决心去朝山了,到了成都以后,他先买了一份峨眉山风景区旅游图,他决心要把这个多年以前的大梦好好做一遍,争取走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