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明的故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黑海。他们在俄罗斯建立了几个公国,是第一个被称为俄罗斯人的民族。这些诺曼系的俄罗斯人,差一点就占领了君士坦丁堡。9世纪的英格兰,是查理曼属下的爱格柏统治的基督教化的低地日耳曼国家。886年,诺曼人从爱格柏的继承人阿尔弗德烈大帝手中抢走了英格兰一半的领土;1016年,在喀奴特的统率下,诺曼人又占领了英格兰全境。此外,912年的时候,洛尔夫率领的另一队诺曼人征服了法兰西北部,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喀奴特不但统治了英格兰,同时也支配着挪威和丹麦。但喀奴特的短命帝国却因为他的死,而被其子嗣们瓜分,这是未开化民族的一种陋习。如果诺曼人这种短暂的统一能够继续下去,那事情又将会如何呢?这实在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诺曼人大胆而又精力充沛,他们乘坐着他们的加利船,航行到冰岛、格陵兰等地,成为最早在美洲登陆的欧洲人。其后,诺曼人的冒险家们从撒拉逊人手中夺回西西里岛,甚至还掠夺了罗马。喀奴特王国的船队竟然可以完成从美洲到俄罗斯的航行,这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日耳曼人与拉丁化欧洲人的东边,是斯拉夫诸部族与土耳其诸民族混合居住的地方。这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在8世纪和9世纪西迁的匈牙利人。他们曾生活在查理曼大帝的统治之下,但查理曼死后,他们就占据了匈牙利,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些匈牙利人承袭了其远祖匈奴人的本性,每到夏天就入侵欧洲各地。938年,他们通过日耳曼(德意志)入侵到法兰西,还越过阿尔卑斯山抵达了意大利北部,他们大肆放火、劫掠、破坏,然后又退回了匈牙利。    
    最后从南方入侵罗马帝国,并扫荡了罗马的残余势力的是撒拉逊人。他们当时称霸于海上,他们唯一海上劲敌是诺曼人——即来自黑海的俄罗斯系诺曼人与西方的诺曼人。    
    尽管处在这些充满活力与攻击性的诸民族的包围之中,查理曼以后的一连串野心家却仍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名义下,为复兴西罗马帝国努力,虽然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闹剧。自从查理曼的时代以来,西欧的政治生活始终纠缠在这种观念里。在东方,罗马势力的希腊半边早已衰弱无力,最后只剩下衰败的商业都市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数里的领土。就政治上而言,查理曼以后的1000年间,欧洲大陆都是墨守成规,而没有丝毫的创造性。    
    查理曼的名字在欧洲的历史上虽然非常显赫,但是人们对于他的形象似乎并不太明了。查理曼不能读,也不能写,却很尊重知识。他在进餐时喜欢让人高声朗诵,还特别喜爱进行神学方面的讨论。查理曼经常把很多学者召集到他在爱食拉沙泊或马因斯等地方的冬季行营中,通过与他们交谈来汲取各种知识。夏季里,查理曼则多半在与其他民族打仗,他的对手是撒拉逊人、斯拉夫人、马扎尔人、撒克逊人以及其他日耳曼族的异教徒。至于查理曼想继奥古斯都之后做罗马皇帝的想法是在征服了意大利北部之前产生的,还是之后产生的,以及他的这种想法是否是被一心想使拉丁教会从君士坦丁堡独立出来的教皇利奥三世所教唆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在罗马,教皇与这位有先见之明的查理曼大帝还在为应不应该由教皇为他公开加冕而争论。不过,公元800年的圣诞节之际,教皇还是在圣彼得教堂为前来参拜的查理曼大帝举行了公开的加冕仪式。教皇取出皇冠,戴在查理曼头上,并称查理曼为恺撒,为奥古斯都,并给予他祝福。民众们为此欢呼喝彩,而查理曼对此却一点也不高兴,反倒觉得受到了侮辱。因此,他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个密诏:不要让教皇来为你加冕做皇帝,而要自己戴上皇冠,因为查理曼原本是打算自己给自己加冕的。于是,自从帝权复活之初起,教皇与皇帝之间对最高权力的争夺就开始了。但是,查理曼的儿子路易却没有秉承父训,对教皇是千依百顺。


第十八部分:欧洲混乱史十字军东征(1)

    查理曼的帝国因其子路易之死而告分裂,操法语的法兰克与操日耳曼语(德语)的法兰克之间形成了鸿沟。其次继位的皇帝是撒克逊人享利的儿子奥托。公元919年的时候,奥托在日耳曼的诸侯和主教的会议上被选为日耳曼王(即德意志王)。奥托来到罗马,并于962年在罗马即帝位。这个撒克逊王朝在11世纪之初就灭亡了,被其他的日耳曼统治者取代。操多种法兰西土语的西部封建诸侯和贵族,自查理曼的加洛林王朝灭亡后,就从未隶属过任何日耳曼皇帝,不列颠的其他地方也从未参加过神圣罗马帝国(即德意志帝国)。诺曼底大公与法兰西国王以及众多的封建统治者,始终都处于帝国之外。    
    公元987年,法兰西王国脱离了加洛林王朝的控制,落入卡贝王朝之手。卡贝王朝一直维持到18世纪。在卡贝王朝时代,法国国王统治的地区只限于巴黎周围的一小块地方。    
    1066年,英格兰受到哈罗德·赫德拉达所率领的挪威诺曼人的攻击,同时,诺曼底大公也统率着拉丁化的诺曼人入侵英格兰。英格兰国王哈罗德虽然在斯坦福桥击退了前者,却在黑斯廷斯被后者击溃。英格兰遂被诺曼人征服。此后,英格兰与斯堪的那维亚人、条顿(日耳曼)人、俄罗斯人失去了接触,却与法兰西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与争斗。接下来的四个世纪之间,英格兰人被卷入了法兰西封建诸侯的纠纷之中,成为法兰西战场上的冤魂。伊斯兰教哈里发领地的东北一带,住着许多土耳其族人,他们均已改信伊斯兰教。与南方更理性的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相比,他们的信仰更朴素,也更热烈。进入10世纪以后,土耳其强大起来,而阿拉伯人的势力却渐渐趋于分裂、衰弱。土耳其人与伊斯兰教帝国的关系,与1400年前的米堤亚人与最后的巴比伦帝国的关系越来越相像。到了11世纪,一群塞尔柱土耳其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拥戴哈里发为他们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却把他当成是俘虏、傀儡。塞尔柱土耳其人还征服了亚美尼亚,继之又扫荡了小亚细亚东罗马帝国的残余势力。1071年,东罗马的军队在梅拉斯吉特一战中崩溃,土耳其人的军队继续推进,终于彻底扫荡了东罗马帝国在亚洲的统治。最后,他们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对岸的尼西亚要塞,准备进攻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迈克尔七世大为恐慌,因为这之前,他刚刚与占领了杜拉曹的一群冒险的诺曼人以及渡过多瑙河侵入帝国境内的土耳其贝奇尼格人进行过激烈的战争,帝国的军队损失惨重。迈克尔七世无计可施,只得向外求援。值得注意的是,他求援的对象不是西方的皇帝,而是拉丁系基督教会的领袖罗马教皇。迈克尔七世致信罗马教皇格列高里七世,告知形势的严峻;而他的继承人阿列克修·科穆宁更是屡次驰书给罗马教皇乌尔邦二世,告知危险迫在眉睫。    
    这是拉丁教会与希腊教会决裂后还不到25年时的事情。它们之间的争执,大多数人仍然记忆犹新。因此,拜占庭方面的危机对于罗马教皇来说,正是压制信仰异教的希腊教会并恢复拉丁教会支配权的绝好机会。另外,这件事情还给了教皇解决当时使西方基督教各国大为苦恼的另外两个难题的机会。其中之一是经常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私斗”现象,另一个是低地日耳曼人和基督教化的诺曼人,尤其法兰克人和诺曼人的战斗力量过于强大。于是;一场针对占领耶路撒冷的土耳其人的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他们还建议停止基督教徒之间的一切战斗行为(1095年)。战争的发动者公开宣称,战争的目的是从异教徒手里收复圣城。当时有个隐士叫彼得,他主动承担起了宣传的任务。彼得布衣赤足,骑着一头驴子,肩上扛着一只巨大的十字架,在街头、市集、教会等场合向群众展开了说教。从法兰西走到德意志,彼得广泛地进行了启蒙性的宣传。他谴责土耳其人对基督教朝圣者的迫害和欺凌,谴责异教徒对于圣墓的污辱,宣扬收复圣地是基督徒责无旁贷的事情。基督教几个世纪以来的宣传和教化,在这时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狂热的巨浪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基督教的群众性在这里首次显现出来。    
    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理念就能使这么广大范围内的民众为之赴汤蹈火,这在人类历史上的确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事件。在此以前,罗马的历史也好,印度与中国的历史也好,都没有可与十字军东征所匹敌的事件。不过,小规模的类似运动则有过一次:犹太民族在从巴比伦的虏囚生活中解放出来后也做过同样的事;另外,在往后的岁月里,伊斯兰教徒也表现出了同样的集体精神。这种运动,确实与伴随着宗教的传播和发展而出现的新精神有关。希伯来的先知们、耶稣与他的使徒们,还有摩尼、穆罕默德等,都是人类灵魂的训诫者,他们使个人的灵魂受到了上帝的关照。而在此以前,宗教是不涉及人的灵魂的,宗教只不过是庶物崇拜或伪科学。古代宗教以神殿为中心,祭司创造了神秘的牺牲,借恐惧心来奴隶和控制民众,而新的宗教则使人真正成为了人。


第十八部分:欧洲混乱史十字军东征(2)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民众运动。倘若把此举看作是近代民主主义的诞生标志,不免言过其实,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近代民主主义的确是在这个时代兴起的。稍后,我们将看到,近代民主主义再次复兴,并引发了极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宗教问题。    
    这最早的民主主义运动,终究却以极其可悲可叹的结局而告终。数目庞大的民众——与其谓之为军队,还不如说他们是乌合之众,在既无指挥者,也没有适当的装备的情况下,为了拯救圣墓而从法兰西、莱茵兰、中欧等地往东进发。这就是所谓的“人民十字军”。两大群十字军拥进匈牙利,错把改信基督教不久的马扎尔人当做异教徒,并对他们大肆迫害,结果却是十字军最终遭到歼灭。另一大群人也同样地犯了错误,在莱茵兰对犹太人大加迫害,然后才东进,却同样在匈牙利被消灭。由隐士彼得亲自率领的两大群民众,抵达君士坦丁堡,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结果却被塞尔柱土耳其人击溃而遭屠杀。欧洲民众最早的民主主义运动,就这样开始,并这样结束了。    
    第二年(1097年),真正的军队渡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就领导权与精神品质而言,他们本质上是诺曼人。他们袭击了尼西亚,又沿着1400年前亚历山大前进的路线,进军到安堤阿。结果,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此城。1099年6月,他们包围了耶路撒冷。在围城一个月之后,他们发动强攻,并在城内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据说,当时耶路撒冷城内血流成河,连骑在马上的人都溅了满身的鲜血。7月15日傍晚,十字军攻入圣墓的教堂,消灭了所有的敌人。浑身血腥,疲惫已极的人们“喜极而泣”,纷纷跪下来祷告。    
    不多久,拉丁人与希腊人之间又形成了对立。只因十字军是拉丁教会的仆人,希腊籍的耶路撒冷总主教在骄狂的拉丁人的支配下,比在土耳其人的支配下更感到格格不入。于是,十字军处于东罗马与土耳其人之间,被迫两面作战。结果,小亚细亚的大部分领土被东罗马帝国夺回,留下几个拉丁诸侯掌管耶路撒冷和叙利亚等几个小王国,以作为土耳其人与希腊人之间的缓冲地区,其中,伊德萨是最主要的城市。然而这些拉丁诸侯连控制这几个小王国的力量都没有。1144年,伊德萨终于又落入伊斯兰教徒之手,从而引发了徒劳无功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之举。这一次,十字军未能将以伊德萨收回,不过总算保全了安堤阿。    
    1169年,称霸于埃及的库尔德冒险家萨拉丁纠集了一支伊斯兰教徒大军,倡议反对基督教徒的圣战,并于1187年再次占领了耶路撒冷。于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不过,这次十字军仍然未能夺回耶路撒冷。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1202…1204年),拉丁教会公然向希腊帝国挑战,却绝口不提与土耳其人的恩怨。这一次,十字军从威尼斯出发,于1204年攻占君士坦丁堡。事实上,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是由新兴的大商业都市威尼斯所发起的,结果,东罗马帝国的海岸与大部分岛屿,均被威尼斯人吞并。他们又在君士坦丁堡拥立了一个“拉丁”皇帝——即弗郎德勒的鲍尔文,并宣告拉丁教会与希腊教会已经重修旧好。从此,拉丁系皇帝一直统治着君士坦丁堡,直到1261年希腊人再次振作起来,从罗马主权中夺回自由为止。    
    13世纪初与12世纪一样,是教皇权力的极盛期,一如11世纪是塞尔柱土耳其人的霸权时代,10世纪是诺曼人称霸的时代。在教皇统治下,基督教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在这几个世纪之间,朴素的基督教信仰广泛地传播到欧洲的广大地区。不过罗马本身却经历了几个黑暗而可耻的阶段。没有一个作家愿意在他们的著作中为10世纪的教皇约翰十一世与约翰十二世辩解,他们绝对是应该被憎恶和诅咒的家伙。    
    然而,拉丁系基督教徒的心灵与肉体依然是忠诚而纯朴的。一般的教士和修女都过着虔诚的生活,他们的行为堪作模范。正是由于信徒的虔诚,教会的势力得以巩固。过去伟大的教皇之中,有格列高里大教皇——即格列高里一世(590…604年),还有建议查理曼登罗马皇帝位并出其不意地为他加冕的利奥三世(795…816年)。到了11世纪末叶,则有伟大的圣职者、政治家希尔德布兰德,他就是格列高里七世(1073…1085年)。接着就是第一次十字军时代的教皇乌尔班二世(1087…1099年)。这两人就是使教皇控制皇帝的教皇极盛时期的创始人。从保加利亚到爱尔兰,从挪威到西西里岛再到耶路撒冷,教皇都是至高无上的。格列高里七世曾迫使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