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22-一个人的振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普京说过,当国家领导,应当真切地了解祖国。2001年,他利用休假长途考察了俄西北地区,2002年又考察了远东。那是前领导人最不愿意去的地方,时差大,没什么好玩的,人民愣,问题多。“来了,许了一堆愿,什么也不落实”——这是人们对前领导人视察的概括。    
      但是普京一改前任们的态度,考察外地,并不是摆给人看的“公关姿态”,他乐于摆脱成堆的记者。一次,他在极北地区的苏尔古特,天气突然变得很恶劣。随行的三架直升机驾驶员不敢起飞,记者和摄像器材都只好留下。只有专用直升机驾驶员技术过硬,带着“全天候总统”飞到第一线,普京同天然气开采工呆了一整天。    
      普京的考察,有的时间不长,但日程安排很紧,随行人员很少。一次在外地考察期间,他应一位农村老太太的邀请,去品尝她的醋渍蘑菇,就只开了辆小面包车。要不然,大批随行人员还不把老人过冬的食品全吃光了!    
      目前俄罗斯国内最最流行的两句经典口头语,均出自普京总统之口。这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普京爱憎分明的性格和敢作敢为的平民作风。    
      1999年9月,由车臣武装叛匪头目巴萨耶夫和国际恐怖分子哈塔人精心策划的恐怖活动,一时间震惊了俄罗斯朝野。恐怖分子制造的居民楼爆炸案致使几百名无辜平民死于非命。当时的联邦安全局长、国家安全秘书普京临危授命,开始担任俄罗斯总理职务,直接领导打击国际恐怖分子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造成的威胁。当普京目睹莫斯科接连发生两座居民楼爆炸案的惨景之后,从牙缝里冒出了一句嫉恶如仇的话:“我们打击恐怖分子必须坚持到底,即使他们逃到厕所里,我们也要把他们溺死在马桶里!”    
      2002年10月23日傍晚,普京成功地解决了震惊世界的千名人质被劫持事件。11月10日,普京飞赴布鲁塞尔参加俄罗斯—欧盟领导人峰会。在会议结束后会见外国记者时,一位法国媒体的记者突然就车臣问题向普京发难,试图把车臣反恐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责难俄罗斯“滥用暴力”。普京总统一下子被激怒了。只见他又一次从牙缝里冒出一句话:“如果你愿意成为伊斯兰极端分子的话,我请你到莫斯科来做包皮手术。我们有最好的专家为你解决问题!”“来莫斯科做手术!”又一次成为普京总统的标志性用语。它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普京爱憎分明、血气方刚的性格。    
      早在圣彼得堡担任副市长期间,普京就已掌握了电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现在他能熟练地用电脑进行工作。他还对互联网很感兴趣。因此,在世界各国的领袖中,普京还创下一个新记录:2002年3月6日,他作客互联网,在网上与全世界的网民聊天。他选择互联网这个新领域本身就说明了普京是年轻的、能够接受新事物的新一代领导人。除了国事,普京还聊家常,包括最喜爱的明星或妻子的生日怎么过等等,再加上是与网民直接对话,他平易近人的一面尽得体现。    
      作为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面积1700万平方公里、拥有1。5亿人口、100多个民族和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总体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大国总统,普京要日理万机,实在难得有什么业余时间。但就在极其有限的空闲时间内,他也尽量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这种适时的“放纵”,不仅使普京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处理国事,还给他另外增添了吸引人的魅力,偶尔的“露一手”,则更令民众欢喜有加。    
      普京经常睡得很晚,但却从来都起得很早。洗漱完毕后,普京先在熹微的晨光下做30分钟热身操。此外,由于普京是柔道黑带高手,所以做过操以后,他还要练上一阵子柔道。接下来,再游泳20分钟。在一个多小时的锻炼之后,他即驱车去克里姆林宫上班。也许正是由于普京注意锻炼身体,他才能在一天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20世纪70年代中期,普京就在苏联柔道界崭露头角,不仅多次在苏联大学生运动会柔道项目上获奖,还一度成为圣彼得堡市的桑勃式摔跤和柔道冠军,并因此获得桑勃式摔跤和柔道大师称号。1973年,普京从一名学徒成为桑勃式摔跤教练,两年后成为柔道教练。在他的众多弟子中不乏优秀人物,其中包括曾两度获得世界冠军的桑勃式摔跤运动员阿布杜拉耶夫。为表彰普京的特殊贡献,前苏联曾授予他“功勋教练”的称号。    
      出国访问,普京也总不忘以武会友,通过体育展示俄罗斯领导人的魅力。到日本访问时,这位爱好柔道并且获得圣彼得堡市冠军的总统与不到14岁的柔道小选手比赛,被后者摔倒后也不失风度地表示认输。2002年3月初,独联体国家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举行非正式会晤期间,哈萨克斯坦领导人邀请各国领导人滑雪。谁知滑雪刚开始,普京就如离弦之箭,把其他领导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速度之快,令大家瞠目结舌。    
      平时由于公务繁忙,普京很难和家人团聚。只有在双休日晚上,偶尔普京能难得地在家休息一下,同家人一起看看电视。普京比较爱看时事评论节目。其中有些节目不免会对他本人和他的家庭说长道短,时常还会有些空穴来风的所谓趣闻轶事,甚至不乏诬蔑不实之辞。因为身边并无外人,这时普京才放纵一下自己的情绪,要么开怀大笑,要么愤愤不平,有时还情绪低落,可以说,他对新闻媒体的评价是很敏感的。    
      普京还是个读书迷,这个习惯是在中学时代就养成的。那时他有个很好的俄语老师,正是这位老师教他学会了爱书、用书。普京最喜欢俄罗斯近代作家契诃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也很喜欢大仲马、凡尔纳和莫泊桑等法国名家的著作。直到现在,他仍不时地翻阅这些大作家的著作。他也很喜欢俄罗斯现代文学,只可惜因为时间有限所读不多。普京手头正在读的书有两本,一本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史》,另一本是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思考俄国》,讲的是俄国历史及文学史和文化史的哲学意义。    
      俄罗斯是一个好酒的民族。普京的前任叶利钦可以说是伏特加酒最忠实的捍卫者,不仅喜欢喝,而且海量,可以一次喝下一升。据说当年在建筑工地上“干力气活儿”的时候,叶利钦的酒量和酒瘾更大。后来当上州委书记之后,叶利钦的酒量才逐渐下降,但酒瘾非但没减,反而更大。1996年以后,做完心脏搭桥手术之后的叶利钦,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他只好听从医生的建议,改喝少量的葡萄酒或啤酒。叶利钦喝酒喜欢开怀畅饮,然后去游泳,回来后可以继续喝。1996年4月24日至26日,叶利钦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他这次访华是在心脏搭桥手术之后6个多月举行的。几次宴会上叶利钦喝得都不少。24日晚,江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为叶利钦举办大型招待会,当叶利钦发现宴会上没有白酒时对江主席说,“我清楚记得上次我来时有一种白酒。”江主席问,“想喝吗?”叶利钦回答说,“那还用说吗?”于是江主席示意上白酒。”叶利钦一口气喝下三大杯。夫人劝叶利钦不要再喝,叶利钦开玩笑说,“你不要干涉我的事,不然以后我不带你出来了。”    
      与叶利钦的豪饮海量相比,普京只是在正式场合,或经朋友执意劝说才喝一点伏特加。不过,普京爱吃德国菜,喜欢喝啤酒,并且品酒已达到了专业品酒师的水平。他在民主德国工作时,就经常到一个叫拉德贝格的小城,因为那里有一个东德最好的啤酒厂。普京还专门买了一个能装3升多的啤酒罐。普京每星期大约喝掉38升啤酒。由于喝啤酒,而且住的地方离工作地点不远,多余的热量消耗不掉,因此他的体重增长了12公斤。普京当上总统后,曾和记者说起他的生活习惯:一般不吃午饭,主要是来不及吃。白天尽量吃些水果,有时间就喝点儿酸奶。如果太紧张就什么也不吃。至于啤酒,大概也顾不上痛饮了。     
    


第一章 大杂院里长大的总统良好的人生开端 

      一个人成名以后,好事者往往会追究他的祖宗八代,从血缘出身上考证其成功的必然性。普京也曾经遭遇过这样的趣事。    
      2000年初,当普京正在准备总统大选时,摩尔多瓦共和国的报纸《独立摩尔多瓦》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普京是我们摩尔多瓦人》。摩尔多瓦是乌克兰和罗马尼亚之间的一个小国,历史上曾经是罗马尼亚的一部分,1940年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独立,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万,其中超过六成是摩尔多瓦人。该报称,摩尔多瓦历史学家维克托·安东研究了普京家族的族谱。他说,普京的祖先是摩尔多瓦大公的卫兵弗拉德·普京内,“普京内”在俄文的意思是“圆桶”。一次普京内的主人在帐篷和彼得大帝谈话,土耳其刺客前来行刺,普京内闻讯与刺客展开激烈搏斗,最终力擒杀手救了彼得大帝和摩尔多瓦大公。彼得大帝得知普京内的名字之后笑了,建议他更名为普京,并且留这名卫兵在自己身边,还封他为上尉,赏了一块封地,这个地方就叫普京诺。后来弗拉德·普京和一位俄国姑娘结婚生子,他的后代一直住在圣彼得堡,这就是普京的家世。《今日报》说“相信不相信这段历史,是普京自己的事,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家世,特别是普京的名字因此和彼得大帝有了联系。”    
      对于这段有趣的家史,普京本人是否相信人们不得而知。但是,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普京总也不忘强调自己是大杂院里长大的孩子。    
      普京的家乡——圣彼得堡是一座位于涅瓦河畔的历史古城。17世纪末,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长期征战,俄罗斯人终于在波罗的海沿岸夺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1703年,在这片刚刚占领不久的土地上,彼得大帝亲自领导修建了一座新的城市,这就是圣彼得堡的前身——彼得保罗要塞。1712年彼得大帝不顾众人反对将俄罗斯首都迁到了此处,并将其命名为圣彼得堡。从那年至1918年,在长达206年的时间里,圣彼得堡一直都是俄罗斯大帝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圣彼得堡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改名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去世后,改为列宁格勒,到1991年再改回圣彼得堡。普京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里,因此在叙述普京早年生活的时候,我们仍用列宁格勒的名字。    
      普京的爷爷是位技艺精湛的名厨,且有不同寻常的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应邀到莫斯科郊区哥尔克镇工作,为当时住在那里的列宁及其家人做饭。列宁逝世后,他又被调往斯大林的一个别墅,在那里工作了很长时间。退休后,他在莫斯科市委伊林斯科耶休养所又当了好多年厨师。普京12岁之前,即他的爷爷逝世之前,曾多次到这个休养所小住,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许多幸福的时光。    
      1952年10月7日,普京出生在列宁格勒市中心巴斯科夫胡同的一个大杂院里,他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大杂院里度过的。普京出生时,他的父母已经41岁,结婚已经24年了,所以普京被称为“迟来的孩子”。作为家里的“独苗”,普京自幼就被全家人疼爱有加。    
      据普京自己讲,他父母的结合主要是出于爱情。另外,父亲很快就要应征人伍,为了彼此有个保证,所以很快就结婚了。婚后第四年,普京的父母移居列宁格勒,住在城郊。母亲进工厂上班,父亲则继续在潜艇部队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老普京在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期间,响应号召,再次到前线参战,被炮火击中受了重伤。后来他腿上还一直带着榴弹的碎片,天气不好的时候,连走路都很困难。    
      普京的两个哥哥都在围困中死去。普京虽然没有见过他们,但是从小就将大人所讲的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悲壮情景印在脑海里了,尽管战争只是他出生十几年前的事。双亲怀念两个在战时夭折的儿子的情景也使普京终身难忘。这种由家庭成员的牺牲和城市创伤的感受而形成的观念,其效果是抽象、枯燥的政治教育所无法达到的。这样的家庭背景,使普京很自然地接受了苏联的爱国主义教育,而爱国主义正是他作为总统提倡的俄国精神之一。    
      童年时期,普京家住在大院一幢五层楼里,房子是他父亲所在的车辆厂分给他们的。这楼很简陋,没热水,没洗澡间,厨房很小,还是公用的。楼梯一侧有锈迹斑斑的铁栏杆。楼道里经常有好多老鼠出没。普京和他的小朋友们常常用棍子驱赶老鼠。在这楼梯上发生的一次惊心动魄的“人鼠大战”,迄今还刀刻斧镂般地烙在普京的记忆深处。有一次,普京看见一只硕大的老鼠,便对它穷追不舍,直把它逼到了墙角。这老鼠走投无路,气急败坏,猛地掉转身,全力向普京迎面扑来。这一切来得是那样突然,普京害怕极了。接下来,反倒是老鼠紧紧地追赶他了。只见它飞快地越过一个个台阶,转瞬就跳进了普京家那一层的楼道。毕竟普京要比这老鼠跑得快,他以最快的速度推开自家门,又砰的一声关上。就这样,他将这老鼠挡在了家门外。    
      上小学之前,普京只能在大院里玩。如果去外边玩,他的妈妈不放心,她常常从窗户探出身,问:“沃洛佳(普京的小名和昵称),你在院子里吗?”当时,父母对普京看得很紧,未经他们许可,是不能随便走出这大院的。然而,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有时普京也会偷偷地溜出大院,不理会这些禁令。    
      五六岁时,普京第一次悄悄地走到他家附近的一条大街上。这天正好是“五一”节,他好奇地向四面张望。街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热闹非凡。他呆呆地看着眼前欢天喜地的景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