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145-血战台湾岛-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转瞬间到了二月末。郑成功运筹再三,亦经与陈永华、杨朝栋、冯澄世、洪旭等多次密商,均以为收复台湾之时机业已成熟,便召集众参军、将领共商出师大计。此事,军中几乎人尽皆知,众文武各怀心事来到郡王府议事大厅,按序坐定后,相互寒暄谈笑,对台湾之事皆假作不知,不露片言只语。    
    郑成功坐于大厅前方中央高台之上,环顾一下左右,见人已到齐,便说道:“今日召集诸位前来,是为商讨一桩大事,便是收复台湾。料定诸位也已了然于胸,有了心数。此事关乎重大,望诸位开诚布公,尽抒己见,便是不赞同此举者,也请将所见和盘托出,以博采众家之议,确定一个万全之策。”


《血战台湾岛》 第二部分第四章 未雨绸缪 “后院”风波(3)

    吴豪边听边想到,凡事先入为主,何不拔个头筹,抢个先著,说不定有个导向之用。于是,郑成功的语音刚落,吴豪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藩主以收复台湾之大事下问我等,末将深感荣幸之至。豪以为,藩主肩负复国之大任,台湾偏隅海外,乃一孤岛,既不利征战,又不利养兵,如草率出师,恐负先帝(指隆武帝)之重托,亦令我汉室百姓大失所望,实是有百弊而无一利。豪听说,去岁达素、李率泰惨遭败绩后,鞑虏已如惊弓之鸟,士气低落,无心恋战。依末将之见,不若乘我军士气正盛之机,兴兵大举北征。以藩主之明,大军之威,必呈破竹之势,一举攻克南京,江南富饶之地尽归我有,再以此地为根基,进可北上直捣伪朝老巢,退亦可保得我汉室半壁江山,此方为长久之计。如藩主决意北征,吴豪不才,愿为先锋,以图报效。”    
    吴豪乃是有备而来,所以一开口,便口若悬河,慷慨陈词。众人虽已早知此事,只不过一些风闻而已,乍听吴豪之语,虽觉其语有些言过其实,但倒也入情入理,难以反驳。于是面面相觑,一时无语。吴豪见有些冷场,显是自家一番话语起了作用,脸上瞬间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神色。    
    陈永华早已知悉众将领中有不赞成收复台湾者,在商讨之时必有人跳出发难,但事一开始便陷入僵局实出意料之外。见吴豪朗朗而谈,知其必有所备,恐只有藩主之言,方能将其镇服。于是他站起身来,说道:“吴将军之言,锐气可夺三军,其勇可嘉。听来亦不无几分道理。但藩主既收复台湾之宏愿已久,必经深思熟虑,还望藩主道出其中所含深意,以作引导。”    
    郑成功脸上不露声色,但心中对吴豪之举实是颇为不快,见陈永华如此说,便知其意,接口说道:“好吧,既然陈参军如此说,本藩便掏出心中所思,还望诸位品评。    
    “诚如陈参军所言,吴将军的一腔热血令人钦佩,其铿锵之语,亦有几分道理,如放在几年前当为可行。可眼下,天未厌乱,闰位犹存(闰:有偏、副之意,对‘正’字而言。闰位,即非正统之皇帝位,郑成功意指清朝皇帝),且有日渐强盛之势,此乃天时不利于我。(永历)十三年,我大军北征江宁,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南都(南京),眼看稳操胜券,却因一时之失误,尽得之势登时消匿于无形,以致功亏一篑,惨遭败绩。去岁虽胜鞑虏一阵,乃是占得地利、人和之机,即使如此亦未能伤其元气,伪朝未必便肯长期不战。如彼喘过气来,轮番围剿,今日来攻,明朝来战,我军东挡西堵,迎战不暇,将士鞍马劳顿、疲于奔命,眷属亦永无安宁之日,日久必然生变;至于吴将军说到北征之事,却是此一时、彼一时也!上次北征之时,圣驾尚在云贵之地,西南有李定国大军牵制鞑虏,浙东亦有义师声援我军,可现下我仅以一旅迎击天下之军,其势已是今非昔比啦!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彼军弓马娴熟,善习陆战,我军则擅水战,兴师北征乃是以我之短,击敌之长,胜负更难卜定。况且彼粮饷充足,四方云集,我若孤军深入,稍有失误,铩羽而归,必将失其锐气,不特人心动摇,而且从此军威难振矣!既不能北征,又不能坐守待毙,本藩殚精竭虑,苦思再三,觉得此刻只有收复台湾乃为上上之策。”    
    吴豪道:“可台湾不过是一座孤悬海外的荒岛而已,兴师动众费尽周折取来,亦不过是一片‘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对复国大业又有何助?”    
    郑成功微微笑道:“吴将军所言差矣。那台湾岛虽处于波涛环绕之中,但距我金门、厦门仅数百里之遥,南接铜山(今东山)、海南、南海诸岛,北连马祖、大陈、舟山群岛,有七省之藩篱、东南之锁匙之称,其军事位置极为重要。去岁何廷斌先生来归,所进台湾沿海一带略图一幅,从图中可以窥见台湾岛田园万顷,沃野千里,实是王霸之区。本藩更曾详加探察,台湾年进饷税数十万银,况造船、制器、耕种、纺织者,均为我中土国民最优者鳞集于该地,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耕种、纺织,可以丰衣足食,以此为根本之地,安顿诸镇将领家眷,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尔后与金、厦互为掎角,东征西讨,再无后顾之忧矣!”    
    吴豪见郑成功对台湾诸般事物均了然于胸,眼见攻取台湾之事已成定势,不由得越发心急如焚,一反往日谨慎小心之态,大声道:“果如藩主所言,台湾确有可取之处。可据末将所闻,荷夷战舰长二十余丈,阔五六丈,多为五桅,驰骋海上,八面受风,宛若一座座高大城池。舰上更置有巨大火炮,约有二丈之长,身披红衣,号‘红夷炮’,施放之时与岸炮遥相策应,声震数十里,弹着之处,护船铁甲亦为之洞穿。且,台湾水路险恶,炮台坚利,纵有奇谋亦无所用,虽欲奋勇亦不能施,何况我军船小力微,无法与敌舰抗衡,如盲目攻打恐劳民伤财,徒费其力也!还望藩主三思。”    
    吴豪边说边将目光向郑经望去,并连眨数下,示意他出面助他说话,规劝乃父。郑经微微点头,正待说话之时却见父亲虽面露微笑,但隐含着一股威严之气,知父亲收复台湾之心已久,此时多话自讨没趣而已,便将溜到唇边的话语硬生生吞咽了回去,只将一副无奈的表情看着吴豪。    
    吴豪正感沮丧之时,老将黄廷站起来。黄廷漳州人氏,乃是郑成功举兵之日便跟随左右的老将,老成持重,战功卓著,永历帝于十一年赐封其为永安伯,时任前提督之职,郑成功对其深加信赖并将其视作左膀右臂。众人对黄廷亦是极为尊崇。他的话语自然分量颇重。众人不知黄廷将持何见,一齐望向他。黄廷则看着吴豪微微点头,以示鼓励,尔后方缓缓说道:“耳闻台湾地方深广,言其荒芜者有之,言其殷富者有之,廷未曾至彼处一见,不知情形究是如何。但果如吴将军所言,红毛鬼子的舰船巨大,炮火凶狠无比确是远近闻名,不可小觑。况且荷夷更是凭险固守,待我船只经由其炮台前驰过之时,敌炮施放,我人船当之,必糜烂成烬,虽有孟贲、项藉之勇,皆无用矣!这岂不等于将大军拱手送于荷夷炮口之下吗?以廷浅见,台湾还是勿取为上。”说罢,将目光向众人扫视一遍,方才重新落座。    
    郑成功见黄廷亦反对收复台湾,心中更是不快,但仍是不动声色。他正待说话,见陈永华向他摇头示意,便不再言语,微笑着望着众人。他知陈永华才思敏捷,最擅雄辩,便是将吴豪、黄廷绑作一处在口词之上也斗他不过。有他说话便可放心,自己索性不语,以免有以藩主之势压服之嫌。岂知,陈永华心思与郑成功一般无二,他想到不能让藩主一人说话,更不能让他亲口驳斥爱将黄廷之语,以免形成“孤家寡人”之局面。他审时度势,此刻正该自己出面,于是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刚要开口,突然有人抢道:“请陈参军稍歇,待在下先说几句,参军再说不迟。”陈永华看时,却是工部都事冯澄世,便微微一笑,道:“好,冯工部先请。”    
    原来,冯澄世身为工官,一应的船只建造、整修等,均由他亲自监工而成,颇得郑成功的看重。今见吴豪、黄廷均是出言不逊,说他监造的船小而无用,便十分着恼,大声道:“我漳、泉一带的造船之术,自宋元以来便天下闻名,泉州东石蔡氏、安海龚氏、金门洪氏、营前伍氏,均是造船世家,眼下均为我所用,所造战舰,虽不敢说所向无敌,却也敢与荷夷舰船一决高下,何必妄自菲薄,自堕锐气!(按:当地流传有‘晋江、同安会造船,惠安多驶船’之语。自宋元以来,泉州成为对外通商大港,造船技术日渐发达。郑成功主要依赖水师,十分重视造船,决定收复台湾之后,更是广为搜罗造船人才,在后浦、料罗湾的造船厂日夜兼程,赶造舰船数百条,欲与荷夷决一死战。)


《血战台湾岛》 第二部分第四章 未雨绸缪 “后院”风波(4)

    “再说,自古以来,以小胜大者更是不胜枚举。远的不说,便是宋末龙凤九年(1363年),我朝太祖皇帝率水师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陈友谅的水军倒是舰船巨大,又是数十艘用铁链联结一起,看是庞然大物,十分吓人,可在水中犹如搁浅的巨鲸,动作笨重迟缓。我太祖则率小船、火筏四面猛攻,将陈友谅水军杀得大败,从此一蹶不振。这不是以小击大吗?还有,癸酉年(1633年),侵据我台湾宝岛的荷夷首领郎必即里哥率巨舰数十艘,仗恃着舰坚炮利,屡屡犯我闽疆,占我厦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太师(指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当时郑军中对其均以此号称之)奉福建巡抚邹维琏之命,率所辖水师迎击敌舰于金门料罗湾。水师官兵个个浑身是胆,奋勇争先,前冲者真如摧枯拉朽,后继者无不乘势长驱。我朝水师船只虽小,但往来极其便捷,或拣敌舰薄弱之处以斗头(铳炮名)轰击;或以火箭、阱船引焚敌舰。荷舰纷纷被击中、焚烧,但见火光冲天,夷众纷纷溺海,尸浮满目。战后,福建巡按路振飞上书奏道:料罗之役,游击郑芝龙勇建奇功,焚荷夷巨舰五艘,击毁小船五十余只,缴获大小船只六艘,铳炮数十门,焚死、溺毙夷众数千,生擒数百。此一战足以扬中国之威,而落狡夷之魄!荷夷首领亦惊呼道:‘郑芝龙,龙也!死敌也!’自此再不敢觊觎我中国疆土。这不都是小船战胜大船的最好例证吗?!见其船大炮利,便被吓住,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岂又是为将之道吗?”    
    冯澄世说完刚一坐定,陈永华复又站起,从容说道:“冯工部所言甚是有理,在下心悦诚服。在下以为,台湾虽为孤岛,地方褊狭,但当年成汤以百里而王,文王以七十里而兴,岂关地方宽阔哉!实是君王贤明,礼贤下士,广集人才以辅佐之故。今台湾方圆数千里,远滨海外,土地肥美,实可与中原相甲乙,我如得其地,屯田积谷,可养食数十万兵,何言其促狭稀小哉!此为其一。其二,正如冯工部所言,荷夷战船大于我船,我与其在海战中斗船力,冲犁取胜固然不易。可船身巨大,吃水便深,笨重转圜不灵,弊病甚多。且彼在明处,我在暗处,现下我水师新配置的战船、赶缯船、双尾大船、铳炮船、阱船等,专为对付荷夷战船赶制而成。赶缯船长余丈,阔二三丈,当可与荷舰一较船力;双尾大船,头狭尾张,配备双橹,可破深水大浪,风潮或逆或顺皆驶动自如,攻敌十分便捷;铳炮船来往快捷,所置斗头专为击毁敌舰和岸上炮台、城寨;阱船更是装满火药,专为引焚敌舰。我水师有如此之力,渡海作战取‘以小制大、以轻捷制笨重’之法,亦可说胜券在握。其三,说到台湾天险之事,兵法云,天时不如地利,险要地形固然自古为兵家所重,但地势再为险要,也要依人来据守,方能凭居其险,否则又有何用?汉末三国争雄,刘备、孙权联手抗曹,于赤壁之地大破曹操百万大军,确是凭借了长江天险。可同为长江天险,到了孙皓在位时,吴国之势已日薄西山,吴军于长江险要之处水下暗置铁锥,江面更以铁链横截水路,企图阻截敌船。此时,长江不可谓不险,但在晋龙骧将军王濬的眼中,不过是一道溪水而已,率水师于长江之中任意驰骋,终于灭吴。蜀汉之刘备,凭借山高岭峻成就鼎足之势,到了刘禅即位,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偏师出奇兵,凿山开道,修栈架桥,于崇山峻岭中迂回穿插,攀越七百里荒山野岭,直将蜀国依作屏障的三峡天险视作土丘一般,下江油、克绵竹、陷雒城,直捣蜀都成都,蜀遂亡。由此可见,险要之地势亦是因人而宜,台湾水路虽险,却已尽在我掌握之中,加之岛上人心思归,与我同仇敌忾,荷夷外无救兵,内无后援,乃一支孤旅耳,将其驱逐剿灭,只不过挥手弹指之间,又有何难哉!”    
    陈永华、冯澄世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说得众人大为叹服。黄廷一时执迷,此时颇显后悔,满面通红,低头无语。吴豪虽仍不服气,但亦不似先那般的神气,口中讷讷道:“荷人统据台湾已数十年之久,每岁向我军纳饷银五千两,箭十万支,硫磺一千担,对我军资助甚巨,两家相安无事,岂不也是美事一桩吗?此时我以一旅之师对付鞑虏已不负重堪,何必自行挑起事端,再去招惹强大的荷兰人,形成背腹受敌之势呢?……”    
    郑成功听着众文武各抒己见,争执不下,却似成竹在胸,始终面带微笑,只是听到吴豪此言,脸上笑容登时隐去,渐渐罩上一层寒霜。    
    吴豪的话音刚落,周全斌刷地站了起来,沉声道:“吴将军尽可不赞成收复台湾,但却怎的说出这等无父无君的话来?台湾岛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疆土,就连三尺小儿亦懂之事,却被荷夷无端霸占了三十余年,红毛鬼子凶狠残暴,掠我财富,欺我百姓,凡我炎黄子孙、血性男儿,无不负有收复疆土之责,驱除夷邦之心。此时藩主意欲收复台湾,正是大好时机,我等统兵之人便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