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6mm的抚摸-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下课,她就拉着我出去拍摄美丽男子。半个小时以后,我们俩躺在空无一人的篮球操场上安静地倾听车涛阵阵。她给我看她拍摄的男子图片。都不是正常角度的面孔。    
    她的声音好像很累,拖动着疲乏的尾音:“想拍一些既有出色外表,又有独特性格的照片。”    
    我只是笑,不回答。我拿着数码相机,按钮翻动其中的照片。    
    有一双让人感觉深情的眼睛。有一张帅气奔发的面庞。    
    还有一张是一个穿着时尚裤衣的长发男子。寂寞而空洞地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独自看表。    
    在一张张英俊的面孔掠过视线时,思维却陷入了暂时的空白区域。    
    少顷,我说:“现在过得好吗?”    
    她回头看我,眼神里跳动着众多疑惑。    
    似乎是想了很久才说出来的声音:“不知道。”    
    天空的晴朗在下午4点22分的时段消逝干净。万里云层柔和糯软起来。清风吹动草群,一种燃烧将灭的气息在空阔中游弋。花朵们也似乎在回荡着悠远的往事。    
    我们彼此沉默起来。暗沉已经开始在后台准备替换光明出场。    
    而对于表演,则是缓慢地渐进地偏执地沉溺。像是被赋予多重生命,能够有机会穿越时空的局限,创造新的颠覆质感的环绕。扮演欲望有时会将成为过的角色渗入生活,它在试图与自然个体发生融合。完全是不经意间的流淌,仿佛一种无法自拔又甘心沉醉的瘾。    
    时间也因此不知不觉经过,转眼遇见结尾。老师要求我们排演一场自编自导的话剧,内容和形式完全由自己而定。一种厚实的信任。很多个夜间,我和几个编写话剧剧本的同学在学生公寓二楼的蓝色沙发上谈论话剧的编写。专程为此阅读了很多剧本和小说,最终选择了日本小说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香港导演曾经将它搬上银幕,片名是《我爱厨房》。喜欢其中对于死亡问题的展示。清冷诡异直至虚无。为了编写人员能够熟悉剧本,一个女生在晚间朗读小说。她的声音像洁净美好,仿佛夜色中悄然绽放的雏菊。故事全部朗读完毕,剧本编写开始启程。设计人物。撰写台词。编写场次。一切工作的结束是在敲定改编小说的6天之后。看着每个编写人员手中的打印剧本,心里竟然涌起无限惆怅。因为这意味着一次告别。白色墙壁上的指针指向凌晨一点,窗外的风潮并未吹起睡眠之湖的波纹。凌乱的放拼桌椅散置着废纸球团,白色纸张,空荡茶杯,寂静夜色。    
    演出的时候几乎没有观众。只有老师和稀疏的同学。一两个吉本芭娜娜的书迷。虽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演员们确实都用心表演了。一直记得和扮演主角的女生。把一种淡定忧伤挣扎痛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她那天特意穿上白色的连衣长裙,将一贯扎起的头发散落,动作轻盈纤巧,表情寂寞哀伤。我扮演的是坐立深街无边张望无名少年。他会在每一次主角经过的时候抬头望她的脸。响起的伴奏音乐是从一张美国30年代钢琴作品合集里挑选出来的。    
    话剧结束,观众掌声激烈。老师也微笑点头。所有演员拉手鞠躬,谢幕退场。人群即将散尽时,罕见的巨大的光的波浪拍打着教室的地面。来自于遥远的燃烧球体。只剩下打扫场地的演员和向老师索要签名的同学。景物像是遭到洗劫,感觉上有舞动扩散的落寞。    
    离开之前,老师将我叫去。没有任何贬褒,只是拍拍我的肩膀,说了一句,你能演戏。    
    话语的回响持续到我走出大门迎接碧蓝天空时的停顿。往昔的画面依次倒放。无数嘴唇说出的无数台词。表演训练时四下晃动的目光。飘起在密麻字迹的木制长桌上浮动的气味。教室中间光彩失落后沉静安然的舞台。我不顾他人的注视,独自张开手臂,对一种存在拥抱。    
    旧日的美好时光。遍布明朗光辉的地方。我怎能就此把你遗忘。


屿屿翼(1)

    它无声地生长在个人历史的陌生国界。独自运转光影平面的曲折转换。直至被牵引进入它的花园,触摸茂密生长的胶片事件,路过繁盛缠绕的镜头语言,穿越流连忘返的影像画面。才了解有一种介质,能够为时间和状态雕塑,并且释放出无限的风光和力量。    
    最初的迷恋来自于童年时期经常光顾的影院。那时使用一种现在已经消失的通用票据,是张黄色的卡片。每个星期使用一次,一年可以观看52部电影。享受像茫然落雪的苍白天空,覆盖在放映与落幕前后的启闭中,延伸在巨幅银幕的声色演说里。退场的时候,心中总像被什么困惑牵挂,挥之不去。在悠扬的音乐里,情节还在生幻,人群已如潮水退散。    
    生命抵达旺盛的青春期后,喜爱保留转瞬即逝的风景。高中时段的闲暇,曾历经一场场影像重叠的旅行。时常是拿着数码相机,装有足够能量的电池。行走在无人问津的曲折巷道。游移进陈旧将拆的古老庭院。攀爬上人迹罕至的高原山岭。奔跑在舒缓平广的荒地沙漠。浩浩荡荡的拍摄成就了很多赏心悦目的图景。是路过的一个废弃空旷的机场上一架没有机翼的飞机。是在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上陌生人丢失的收音机。是一次去得克萨斯窥见电线杆密布的小镇。是站在一片无名高地浏览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    
    只是暴风雨即将到来时褶皱衬衫上一颗并不起眼的蓝色纽扣,但却给我带来过十足长久的激动。宇宙中那个似乎无人可以操控的透明沙漏,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暂停。生命好像也在这静好的定格中得以延绵。    
    电影。我从没和你的身体这样的亲密接近。    
    之所以会这样的感慨,是因为电影学院四处散发的浓郁的电影香气。这块中国最大的光影地域中随处可见架有器械,拍摄影像的青年。同时,它也延续了我童年的电影初恋。    
    学院的标准放映厅。    
    和一般电影院所带来的视听享受一样,也会有明显的放映程序和宽大银幕。但是坐在这里,总感觉比坐在超级豪华票价昂贵的星级影院更能靠近电影。除了学院平时放映的教学电影以外,还经常会有电影展播。类似于法国电影纪念展映,欧洲实验短片展示等等。还有很多导演会带着自己的作品来此,放映完毕之后和观众亲切交流。曾经在徐静蕾《我和爸爸》的首映礼上问她关于影像拍摄的问题,至今还记得她清澈爽净的微笑。还有一些国际性质的电影评奖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所有入围影片都会连映。是丰盛的视觉餐饮。    
    有时会一个人坐在灯火明亮的空旷影院的空位之间,拿一本法斯宾德的《电影手记》,独自在仿佛时间没有尽头的寂地,阅读和品味盛开着的影事的花朵。    
    造成一种空洞的幻觉。一种甘心游恋的深不可测。    
    影院观赏是公众视觉的集体享受。更喜欢的是一个人在寂静的时光尘缕中放置一台小型的放映设备。在并不宽广的空间自得其乐。常去的观影场所是主楼五楼的影视中心。这里是电影学院电影储藏的心脏。有很大的影片仓库,通过影片查询间的卡片抽屉和电脑机器可以很方便地查找所要的影片。影片类型和数量庞大。在其中能找到红极一时的商业电影,也能找到备受推崇的大师作品。还有一些碟片市场已经销声匿迹的古旧影片。以及一些值得收藏的学生拍摄作品。    
    一般的看片程序是先在影片查询室查找到自己需要影片的编号,然后去影视中心的服务前台出示学生证件,并收取3元人民币。我曾经有一个学期安排有影片观摩课程。这个课程每个星期免费提供一个下午观看影片。我挑好影片,在一张白色纸页上签上姓名,就可以进入赏片。    
    电影学院的学生把观赏影片称作“拉片”。也想过为什么有此名号,大概是观看电影要留心仔细,把电影拉得长长的,就像拉面馆的师傅两手之间的条形面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以观赏影片的教室也被挂起“拉片室”的名牌。    
    拉片室的内部被分割成小格,如同写字楼一般的工作面貌。每格都独立地拥有一台小型的电视机和影片放映装备。配有耳机,来此观影的学生自有一番个人的观赏情趣。有时看片的间歇取下耳机,闭目养神,会听见片带退出和放入的声音。    
    我经常隐藏在此,把通讯器械关闭,找几盘自己平日无法欣赏的电影,度过整个下午时光。这样的时日存在着无数欢喜和感伤。通过小型的屏幕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去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那片无边无际的绿色田园。一个耳戴挂机的少年面目哀伤。镜头的摇移伴随着暧昧温暖的女声。远处的群山线条稀疏,只残留着模糊的身影。天顶湛蓝发亮,密布云朵。停留在《风儿将带我们飘》里开阔的山地。逶迤的山脉遍布四迹。山岭中间隐露出条条干净淡黄的公路。瞳仁亮丽无比的男孩站在荒草中迎接远方的来客。简洁的对话掩饰不住未成年的羞涩。无数光线炎烈地照射这片寂寥的地区。    
    看完一部影片并不会离开或者马上继续。而是什么也不做,安静地环视四周。被拉起的窗帘缝隙溜进一些轻巧的光影,拉片室明暗不定。微小的可见烟尘在不远的地方轻微动荡。情景充满梦幻。一些细疏的音量从正在使用的其他机器上蹦跳出来,组合成一次悄然发生的交响乐会。一些学生带来厚厚的笔记本,观看一会儿,就按下暂停,挥笔记录很长时间。一些学生自始至终表情凝固,只是静静地望着屏幕。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宛若河流的沉默之中。    
    最近看过一部印象最深的电影是《毒太阳》。    
    发生在苏联大清洗运动中的故事。叙述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中的人的情况。    
    事物的表象总是纷繁迷乱,异彩呈现。但是万事万物似乎总有轨迹。影片的两个主人公米迪亚和寇托夫直接出现在观众视界中的形象却是极不相同。    
    米迪亚是一个谜一样的小人或者英雄。从最初的出现,到最后在浴缸自尽,我们都无从判断他职业的真正身份。他也许是个间谍。也许什么也不是。也许只是一个沉迷在个人感情城堡中旋转回复的忧伤者。影片中他注视着寇托夫的妻子时那种看似冷漠实含神情的目光,那些极力压抑平息的欲望,使他的眼里落满了尘埃,使他安静如水。骄阳贯穿影片的情景背影,在他看见寇托夫幸福的庭院时灼伤了他的生命。一望无际的麦田。奔跑的孩子的笑声。女人饱含淡香的气息。无不形成一层透明的网让他在间隙窥视过去,逼近历史。他并没有苍老,只是感觉枯萎。如果幸福是一段甘蔗,谁来给他其中的一小口。他的阴谋与诡计,他的笑容与游戏,在死的一刻也都突兀地表现出洁净和安好。    
    寇托夫则是命运中的逃脱者和沉没者。也许他逃避了很多劫难,也许他失去一切,随光失声。岁月在他脸上留下过喜悦,但更多的是无尽的内伤。他喜欢女儿赤裸地爬在他的身上呢喃低语。他喜欢身边拥有一个合法的女人而不在乎她是否爱他。寂寞的时候,他喜欢听大片的风吹过金黄的麦田。他似乎得到了一切,从他对人对物的温和友好里透露出满足。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他的缺失与遗憾。作为观众,我无法推断他是否是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他的过去到底是作为怎样的一种烙印刻融进他的骨髓里的。所以才会感觉到,他的安然却有和米迪亚一样的诡异,他的美好生活也成为一种沉重的猜忌。


屿屿翼(2)

    影片对于历史问题的讨论只是一件外衣,而内核是个体自我的存在与消亡。米迪亚和寇托夫的人物过程和结局虽然不同,但是影片始终在隐喻一种个体性的回归。    
    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到只是皮肤四壁之内的幽暗存在,脆弱到欲望就可以轻易地将我们摧毁。影片的导演曾经在一次专访中说,个体为什么不能不专注于其他个体,专注于个体本身,从而进行一种个体式的主体回归呢。    
    这种行为的一般解释为“自私”与“孤独”。但是时代的精神状况是:不是个体想不想孤独的时代,而是一个有没有能力孤独的时代。影片即使将生命庄园捣毁成两败俱伤,也要弃绝一种颓然的脆弱。    
    每个人其实都是博大宇宙中的一颗行星。都会存在自己的轨道。只要我们能寻找到它,长久地居住在我们的轨道上面,围绕我们确定的恒星旋转,我们就不会变,也就不会老。    
    电影也是一种轨道。在光影声色的平面上穿行滑越。纪念一些刻骨铭心的标记。并以此作为能够重新开始的机会。    
    民间影像的兴旺让电影的轨迹可以贴近地出现在身旁。它让影像画面和电影质感可以发生在随时随地。仿佛一幅缩小画卷,风情万种,尽收眼里。为了挺进它的深处,每个星期六的下午都会去后海。那里有无数的酒吧,熙攘的游人,碧绿的湖水,零散的船只。而我此行的目的,是抵达一家酒吧。在条曲折的靠湖小路的旁边,门口有一座白色的人体雕像。    
    是22FILM酒吧。经营者是电影学院往年的毕业生。进门之后有一个精致的吧台,经常会看见一个中长头发的男服务生。门边的书架摆放着电影类的杂志和书籍。中间的灰色过道将酒吧分为两边风景。靠近巨大的透明墙式窗体的部分被一些椅凳和沙发环绕,适合举行一次聚会。另一边则是稳重正统的沙发之间夹有方桌的样子。来这里的人大多是电影人和影迷,也有文化人来此相聚。它有一间小型的影像放映房间,每个星期六都会举行民间影像的免费放映。多数的作品用DV拍摄,形式从故事片到纪录片,从音乐片到实验片无所不包。来到这里,要一杯来自法国戛纳电影节的原装红葡萄酒,坐在影片放映室里观赏北京独立电影制片人的作品,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享受。    
    一次是我主演的电影在这里放映。一个才华横溢的独立电影人的作品。已经出版了DVD,影片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