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41-走出华为-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本来应该得这个奖项的人就慷慨把荣誉“赠送”了,这是操作的简单,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简单
· 只按照流程办事是封闭结构,只有例外和例行结合才是开放式的有效体系
简简单单的任正非,简简单单的华为人,决定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华为。
华为现在有500名管理学硕士肯定不成问题,因为1998年、1999年两年就大约招了500名本科学工,硕士学管理的毕业生。我说过,华为把很多事情当成学问来做,但是做学问并不代表就是把事情做得复杂。比如招聘,现在很多单位时兴“性向”或“素质测评”,我本人在大学里专门学的一门课就叫《人员素质测评》。我相信,华为搞一套这样的东西出来很方便,搞不出来,买一套来也很简单。华为做过这套东西,但是从来就没用过,看到差不多的人就把他招过来。所以前面说,任正非看了一眼张建国的简历就说:明天过来上班吧。为什么呢?因为华为相信一个人不是一看一测就能说得清楚的,要靠实地去做,要去培养。
这就是简单的华为。
如果辞职,特别是骨干、领导辞职,华为会百般挽留,但那是感情上的,如果你真要走,华为绝不会拦你,也不会通过薪酬刁难你。同样,员工如果觉得在华为没有前途了,或者华为已经让你换岗培训了,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多半会主动离开,走得干干净净,不会出现耍赖、上访、投诉的情况。华为在2000年前走的人,相当一部分是华为想淘汰,却不是华为开口赶他走的,华为并没有通过降工资等手段“折磨”他。这两年辞职的情况和华为自身的失误关系多一些,但这4000人中,肯定有一部分也是不太适应华为而选择主动离开的。
这就是简单的华为。
任正非会经常说起毛泽东、邓小平、三大战役、抗美援朝,他还说军队的组织建设、思想工作等等,而且说得群情激奋,因此外人认为华为就是在搞军事化,搞运动。事实呢?华为都是把这些精华的思想、战略与具体的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的。华为学习非常频繁,学完还要写心得,可华为学习的都是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东西,甚至具体到一个报销、一个工资制度,与企业行为无关的事情,华为绝不会干。华为请了那么多“导弹专家”,这些人都是德高望重,你以为他们会说:小伙子们,来,我们开个会,给你们讲讲导弹是如何飞到天上去的。不是的!如果员工思想上有疙瘩了,有什么对别人、对公司的意见了,员工辞职前需要沟通了,这时候导弹专家才会行动,而且主要不是他说,而是他听你说。华为的学习、思想工作不会动辄开大会,在岗位上、在工作中,甚至很多时候在下班后就和风细雨地做了。
这就是简单的华为。
华为的考核体系洋洋大观,可以用做MBA的教材,但你要以为华为是用它来考人、量人,那你就错了,至于说用考核来提拔人就更错了。华为考核精细的主要目的是让考核成为一个管理过程,通过考核传达公司的价值以及目标导向,让员工能直观地比对、学习,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华为提拔干部、发工资还是靠“感觉”,可笑吧?不可笑!不仅是程序上简化的问题,而且还很准,因为华为对一个人的了解和考察早以通过日常的管理、“考核”渗透进去了,为什么能渗透进去?还是简单,华为的领导和员工就是简单地在一起工作的,天天在一起,你是什么人他还不知道?华为的荣誉奖、导师制是做学问做出来的吧?但这个做学问的最终结果是简单,因为他们把厚厚的书读完了,读明白了,事情就简单、实用了,而我们经常听说的实用,那只是简陋,不是简单。而且,华为不管你的制度有多厚,操作还是简单地来。荣誉奖名目很复杂吧,但是绝不会复杂地去评比,有时甚至简单到大家认为某个人需要鼓励,本来应该得这个奖项的人就慷慨把荣誉“赠送”了,这是操作的简单,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简单。
这就是简单的华为。
华为的组织纷繁复杂,怎么能做到比对手更快的响应速度呢?华为能做到7天内到货甚至4天就到货,你要知道,华为的货都是从深圳运过去的,华为的产品不是拧几个螺丝就能往外拉的,为什么?还是简单。组织复杂点,但该我做的事情,我会在规定时间里做好,我即使对你有意见,事情做好了再说,绝不会以工作来报复你。这是例行的工作,华为还有一套似乎已经例行的例外机制。很多事情可以根据情况越过流程来做,你求助资源,他们会通过与流程中的人充分沟通,在第一时间里作出迅速反应。这就更是简单了。有的人认为按照流程办事才叫科学、规范,我认为不对,流程会把信息扭曲,有些紧急的事情,流程中的人判断问题就不一定清楚,因此例外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按照流程办事是封闭结构,只有例外和例行结合才是开放式的有效体系。
这就是简单的华为。
华为“人满为患”、“人浮于事”是事实,但跟它们嫁接到其他企业产生的影响相比对华为的伤害要小得多。华为似乎可以分成干活的人、不干活的人,这些不干活的人干了些人浮于事的事情,有时也做点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他们一般不做釜底抽薪的事情。对于不干活的人,干活的人虽然有意见,但是该干的活他也干了;谁在干活谁不在干活,华为基本上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干活的人虽没有丢掉饭碗之虞。但一般来说,得到重用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对付华为的人浮于事比较简单(把人裁掉1/3,立刻就可以见效)。这也就是简单的华为人在起作用。
当然,不干活与干活的人在一起工作,不可能不产生影响。比如前面提到的开会,文山会海的公司1个会开3天,华为1天开3个会,但是别人开3天可能还没有结论,而华为是在烦琐的会议后把那些烦琐的事情都简单地做了。无论什么样的会,先把议题说清楚,大家就往一个目标上议,议完就散会,散完会就去做。因此,虽然华为在烦琐的流程和执行中做了很多无用功,但是它做的有用功照样比竞争对手多得多。所以不说嘛,华为300名人力资源队伍中即使有150人在做无用功,另外的150人做的有用功也是惊人的。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确精干,可他们只是发发工资、计计考勤、罚罚款、给领导写个纪要,再组织几个培训什么的。名为人力资源开发,做这些又有多大用呢?
这就是简单的华为,这就是简简单单的华为。
第七篇 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敬畏简单
· 这个简单不是智商的简单,时髦地讲是一种心智模式
· 如此,简单怎么不注定要在华为身上发生呢
· 简单决定了对企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的支点:执着的目标导向、优胜劣汰的价值规律、固守人性美德的道德观念、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纯洁友善的人际关系
· 敬畏简单吧,就像我们敬畏生命。生老病死,生命的规律最简单不过了
我在做市场包括处朋友时,有个切身的体会(当然也是教训)。你把事情看得简单了,关系反而更融洽了。这个简单不是智商的简单,时髦地讲是一种心智模式,是一种大度、豁达和放松,做到这些只需要一个品质:简单。不管客户的官有多大,你把他也想成和你一样的人,他也需要朋友,他也有七情六欲,他也在乎你,事情就简单了。
中国人的人性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复杂。我想我压根儿就没有林语堂先生的睿智和深邃,所以就不再献丑赘述中国人了。
再说起《华为的冬天》,我不是想推翻我在开篇里的观点。但是,为什么IT业的冬天已经到来了就是没人说?为什么《华为的冬天》出来后,中国著名的IT厂商(包括更早就在冬天里的计算机厂商)也把《华为的冬天》打印出来在公司上上下下地学习呢?是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萧条是源自行业的冬天,不会想成是自己企业的冬天。不过,就是想到了,他们也不会把这把利刃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大声对外面说:快来看啦,我在冬天里。他们觉得这样做,不就等于自毁前程吗?而华为呢,非常简单地把这件事做了。结果呢,很显然,别人没有认为华为就是在冬天里,华为的自我批判精神反而让企业界和客户觉得华为已经做好了应付冬天的准备。这种简单,反而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还说《深圳,你被谁抛弃》,文中所说绝大多数是事实,只不过我认为深圳真正的问题是“寓居”。但是不管怎么样,深圳的危机确实是深重的。既然如此,深圳的那么多的“第一”从哪里来?我甚至认为深圳是中国25年来最辉煌的城市。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和华为一样,简单。深圳没有包袱,企业没有包袱,深圳人没有包袱。深圳人的目标很简单:成就一番事业;深圳人的思维方式很简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深圳人的心理契约很简单: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深圳人的人际关系很简单:讲规则。这就够了!知识经济时代,不就是人吗?这些不就是最大的生产力、最大的竞争力吗?
中国有这么多的城市,为什么“简单”偏偏发生在深圳身上?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的企业,这么多优秀的企业,“简单”却偏偏发生在华为身上?
我说,注定要在华为身上发生。简单的任正非、简单的华为人不都是天生就简单的。而且,它们不足以让华为就成为一个“简简单单的华为”,关键是什么样的要素促成了这些简单的人走在一起,并且使他们按照“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方式来做事情。
您再回忆回忆我的《中华有为:华为是什么》吧。高薪、公平的华为使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谐了,简单就有了基本的保证;互助的华为、沟通的华为、华为的华为又在此基础上把这种简单、和谐再次上升了一个层次;做实的华为是不是就是让大家简单地做事情?而远大的华为就是要让公司、员工执着地去追求一个目标,执着是不是就是简单?最后,低调的华为让简单得到了升华:什么样的喧嚣我们都不要去管,我们只管“我行我素”地做好自己的事。
如此,简单怎么不注定要在华为的身上发生呢?
简单的人与简单的事与简单的公司,相互交融,塑造了一个无坚不摧的“简单”。
再追根溯源,这些简单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华为作为民营企业,简单的产权关系、简单灵活的运作机制是简单的基本保证之一,另外就是华为自己的功劳了,就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最精华的部分所在了。
简简单单的任正非、简简单单的华为人、简简单单的华为!简单决定了对企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的支点:执着的目标导向、优胜劣汰的价值规律、固守人性美德的道德观念、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纯洁友善的人际关系。
不知读者朋友有没有研究过素质模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素质,但是有两项素质对大多数人适用,并且高居前列,这就是:成就导向、人际沟通。你想想看,这两项素质与简单有什么关系?
所以,敬畏简单吧,就像敬畏我们的生命。生老病死,生命的规律是最简单不过的了。
在本书的上一稿中,接下来的整整一章是“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现在我觉得相对于一个“规律”而言,这个道理就显得太肤浅了。只不过,我想说的是,大公司抗风险能力强是人们的共识,通信行业更是如此。现如今真正的全球化已经来临,通信行业的巨无霸早已把天下瓜分殆尽,通信行业的高投入让小公司的生存愈加困难。所以,“大公司”虽不是成功的条件,但是华为能在残酷的20世纪90年代里突围出来,本身就算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而这种成功,实际上就是遵循了一个简单的规律。
成功的“保龄球效应”
10年后一次大学同学聚会。10年前稚气未退的毕业生现在已经变成了各个行业的栋梁之才。但是细心分析,你会发现有的人是企业的高管人员,有的拥有了自己的企业,有的在政府已经做到处长级以上的干部,但是有的人只是靠10年的资历在企业里混成了个可有可无的“骨干”,或大腹便便其实还是普通一职员。同学们都散去后,我对班主任慨叹说:为什么10年前差不多的同学,10年后差别如此之大。
班主任笑着说:事业就像打保龄球,他的算分规则是,如果你能击出全中,就可以把后面两格的分累计上,如果你一开始就能击出全中,并且能连续全中,你就会把看似每次打倒不少却不能全中的人远远甩开。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招领先,招招领先。
第七篇 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肤浅的“短木板”理论
· 我们总是习惯说发展是主流,问题只是局部,中国人最喜欢说的这句话是最害人的了
· 假设没有这个转换条件,即使是恶人也不一定会有恶报的
· 华为的生存环境太凶险了,特别是作为处于食物链上端的一家制造业公司
我们总是习惯说发展是主流,问题只是局部,中国人最喜欢说的这句话是最害人的了。你见到有几个人死于五脏六腑都无药可救的?
后来人们反思这句话的谬误,于是便有了“短木板”的理论,华为人也把“短木板”理论牢记心中。从自然现象而言,“短木板”理论是对的,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事物的分析上,“短木板”理论就不够深入全面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