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爱无藏身之地-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爱无藏身之地》发行之后,图书市场反响较好,随之而来,一些朋友也找我“倾诉”自己的经历,这就是说,每个人活着,都拥有一堆自己的故事。日子久了,我发现有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比如一个职业女性,当她诉说自己的故事如何曲折,她说的故事其实只是个外壳,一个爱情的代名词,假如打开这个包装,里面大都藏有一块块瑰丽的芳草地。是的,那里有一缕缕的珍藏,和对珍藏的守望。    
    初冬的那天下午,雪天情寂,倚着北窗,听一个职业女性的叙说,话语里东一处西一处闪烁一个男人的身影,开始是模糊的,渐渐他就从云雾里走了过来。一些标志性背景也随之出现:车站,窗口下的一棵梧桐树,细雨兼黄昏。不知不觉,我像看电视剧那样,欣赏一幕幕的活动场景,细节和带心理暗示的对话。没过多久,我的耳边,响起第二个男人的名字,这就是故事人的初恋了——含泪水的奔跑,秋波,误会及风中断魂。“初恋的那个人往往与你没有婚缘。”她感慨道,这句话原本众所周知的,但她还试图经自己的嘴点化一番新意来。再往下,第三个男人也破镜而出了,故事当然发生在婚后,孩子都上学了,所在单位的小头目或同事,孤独的叹息,从试探到求爱,出差回来的礼物。当她婉拒的同时,那个致命的“有一次”终于降临,从而结束了某种迂回和徘徊。款款而依依,于是,叙述里又掺了人生的无奈和哀怨的声音……    
    还是那句老话,爱情,人类古老而永恒的主题。    
    还是那句老话,世上惟有情难诉。    
    2    
    也就是那天下午的结束之际,我接到高苏打来的长途电话,告诉我,明年初的春季订货会上,准备大动作推出新一批“紫丁香文丝”,我的《爱无藏身之地》被列入“改造”计划。考虑到市场因素,丛书基本上统一数字,每本大约18万字。这就意味着,我的原来的25万字要压改掉7万字左右。    
    我的喜悦指数在节节上升。    
    对一个作者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好事,除此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我竟然有机会修改这部出版过的长篇小说了。这一信息的来到,冲掉了今夏《爱无藏身之地》盗版书肆虐带给我的那种难言的沮丧。    
    《爱无藏身之地》的意义,与其说讲了一个婚外恋的凄艳故事,不如说探索了一种结构方式。换而言之,这类老套的题材只是该小说的载体,我的意图和兴趣是用三维角度对人生“错位”这个命题的分析和描述。一个情节或一个场景,通过作者,男主角,女主角三个视角回放和复述,相互错位,相互补充,将读者的阅读变成一种对生活的窥探。(读者变成了第四维)。    
    这种写法,虽然在物理空间有重复之嫌,可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反而在心理空间有了多种层次。三个平面交织就形成了几何图形。将读者由通常的单向阅读变成多向的立体阅读,这是我在这本小说要做到的。表面上场景的再现重复,在转换另一个人却会有种新发现,有点昭然若揭之感和愉悦感。这种三角结构的另一好处,能将心理圈呈几何形放大。如果将一条线定为一个边,这里的每条边都不再是直线,而是三角的一部分了,功能就发生了变化。愉悦感和释然来自读者变成了窥探者,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产生的感觉也发生了变化。他在阅读中有种期待,也有种参与,作者和读者,读者和人物也就发生了互动关系。我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效果。我认为读者阅读小说还有种循环和还原的情态。从生活到作品,再从作品返还到生活。最好的作品是读者从中找到了自己。小说应该在现实的道路上开出一条通向心灵的幽径。读者深入其中,重返一次自己的感情生活。    
    这里的结构己不单是组织形态,它还成为一种语言,扮演了叙述的角色,并且有双重语言的强度。三角形划出了个画面,这个画面本身又扩大了阅读场。这样,读者视线的变化促使心理变化,于是原来责备的变成了理解,原来理解的又会变成反诘,原来反诘的又变成了淡然,各种各样的情绪互相交替,在双向的价值观冲突。    
    事实表明,这种将阅读变成窥探的尝试,市场反应是好的。    
    3    
    为什么又会有修改的念头呢?这缘于另一种声音。    
    《爱无藏身之地》在今年元月初发行,当月再版后也很快接近“零库存”,发展形势甚好。因为小说的结尾留下了悬念,成了没有结局的结局,这原本是我的艺术化处理,不料关注这部小说的读者们对这种遗憾“不高兴了”,华夏出版社及时“响应呼声”,顺应读者搞了个重奖续尾的活动。于2月20日在北京开了新闻发布会,从而更进一步扩大了书的影响也扩大了读者群。    
    提意见和建议的读者也增多了,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是:三维的结构方式让传统读者有点“乱”有点“迷”,影响了对故事和人物的直接阅读和欣赏。我的一些朋友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有的还说,把作者的那个视线去掉,保留男女两个对应关系,同样可以表现“错位”这个命题。同时,这些朋友还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觉得言之有理,然而,一本书已经像孩子生了出来,注册了,有了户口,走进图书市场,又怎能回炉重造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只好以玩笑答之:“待有修改的那一天吧。”我知道永远都不会有那一天的。    
    然而,生活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愿望的达成,往往会在你最不经意翩然而至。华夏出版社新年度新一辑“紫丁香文丛”的出版计划对《爱无藏身之地》的厚爱和对字数篇幅的要求,客观上成全了我的修改梦想。我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突击进行着“手术”。值得一提的是,我不在稿纸上也不是在电脑里,而是在《爱无藏身之地》这本书中进行的,这种感觉是奇特的。我将那些“法定”的铅字一行行地划掉,整段地圈走,在它们旁边重新写上别的文字。    
    《爱无藏身之地》的内容表现的是“情变”。    
    现在,这部小说的本身也发生了“情变”(情节变化)    
    这种“孩子”出生之后,又经过大手术,瘦体,塑身,整形,美容,重新亮相市场,在当今的出版界恐怕又是个首例,正像初春为它搞续尾活动成为首例那样。    
    数日来,我在河南浚县的大〖FJF〗?〖FJJ〗山采风,为已经完成二稿的文化旅游长篇小说补充素材。正值雪天,那尊中国最久,北方最大的石佛在纷飞的雪花中,显得温柔而深静;那段长达八百米的明代城墙也似乎隐入了历史的风雪迷雾之中。神游在这个活的历史博物馆里,我再次体悟到现实的遥远,生命的不可捉摸,那种在创作《爱无藏身之地》时的切肤感受也似乎找不到了。这就是变,这就是化吧……    
    感谢读者和出版社、“紫丁香文丛”对《爱无藏身之地》的关注,但愿这一“终结本”能带给人们更大的喜悦。    
                                                                               
                                                                                   2003年12月3日于郑州    
    


后记爱到浓时有怨幽

    ——读长篇小说《爱无藏身之地》    
    现代人功利、浮躁,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心灵空间却越来越窄小,诗情诗性也就越来越萎缩;为此,可以说只想享受生活,没有耐性、更没有自觉品味人生的现代人,实际上已经难以感悟真正爱情的幸福与痛苦。禁锢的闸门一旦打开,欲望就像从封闭千年的瓶子中钻出来的精灵,拼命似的捕捉满足的机会和巧遇。现代人“只愿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属于谁;自然不再欣赏“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会有“红酥手,黄腾酒”的感伤,更无暇沉湎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悱恻。    
    不过,爱情毕竟是一个人性的话题,社会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久经不衰的文学的话题。虽然不少现代人已无耐心去体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幸福,也不会赞赏“梁祝化蝶比翼双飞”那种有情无性的爱,更耐不住寒窑苦守十八载的寂寞,但仍然对爱情充满期待与渴望,即使这种期待与渴望更多的是祈求于艳遇,可骨子里同样表现出对爱情的向往。《廊桥遗梦》中那两位男女主人公罗伯特金凯和弗郎西斯卡,由逢场作戏的艳遇,提升到“不思量,自难忘”,从偷情的冒险发展为“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带有相当普遍性地揭示出了这一点。    
    现代人并不拒绝爱情,但却莫名其妙地对爱情心怀一定的畏惧。如果说美国人的《廊桥遗梦》是以浪漫和传奇化解那种畏惧,那么,中州人杜立新的小说《爱无藏身之地》则是十分冷静的剖析了那种“畏惧”的丰实内涵。    
    《爱无藏身之地》虽然也是描述两个壮年男女的艳遇,但和一般“婚外恋”相同题材创作所不同的是,它并不特别着重于故事的展示,而是由两位当事人的内心与情感的波折,描绘“艳遇”引发的冲突,并表现了“艳遇”与“爱情”之间似乎模糊不清其实泾渭分明的关系。    
    现代人假装轻视爱情,期盼和渴望“艳遇”,不是闲得慌没事干,也并非仅仅是“饱暖思淫欲”,除了现代人是生活生长于一个开放的、也就是放纵的时代,欲望能够充分释放,有更多的机会满足之外,也在于“爱情”不乏沉重,而“艳遇”却比较轻松,这正好与现代人企求轻松躲避沉重的心理相吻合。因为“艳遇”没有什么负担,满足性欲后,下床穿好裤子各人走各人的路,没有承诺,也不必期盼“以后”,只在乎长或短的人生中留下一点淡淡的记忆与谈资,而“爱情”却不能不投入和付出。所以,《爱无藏身之地》的男主人公亚当一直寻求艳遇乐此不疲,却在遇到金枚,激发出爱情的火花时,便难以再维持现代“唐璜”那种有欲无情的洒脱“酷男”相。    
    对于爱情,古今中外有过无数的赞美赞颂,或比喻为“亘古长明的灯塔”、“茫茫黑夜的北斗星”,或象征作“醇美的酒”、“甜蜜的酒”……对真正的爱情来说,这所有的一切赞美赞颂、比喻象征全都不过分,但又都只是看到了爱情美好、纯洁的那一面,而有意的忽视了她不乏鄙俗甚至肮脏和丑恶的另一面。“黄金无价情无价”,只能是一种简单抽象的比喻,真正的情必然是双方相同或相近似的付出,而有付出也就一定有对获取、呼应与回报的期待。    
    爱情虽然不等同于婚姻,但同样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虽然这种契约关系具有相当的隐形性,但只要是契约就会带来相应的责任与束缚,因而产生重视和珍惜。因为重视和珍惜,自然而然会有某种垄断和独占的心理,也就少不了嫉妒、猜疑、愤怒和争吵。    
    这个世界在转,道德标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高体壮,有钱又会给女人调情的西门庆,放在现代大概会是一个讨女性喜欢的“酷男”,多见赞美而少受责备。只要有权或有钱,内心再肮脏,行为再卑鄙也会扮得人五人六,自然很难用一般的道德准则去衡量、要求和规范普通人。    
    杜立新似乎自知承负不起说道的重任,在《爱无藏身之地》中,他既没有过多的评判“偷情”、“艳遇”的是非对错,也没有“教导”被丈夫疏离的女性如何拴住丈夫那颗多变的心;可在“无为”似的创作中,杜立新不仅描述出“艳遇”与“爱情”本质上的不同,而且表现了“爱情”固然浪漫迷人,可同样不乏烦恼、痛苦和磨难。    
    爱到浓时有怨幽。真爱需要真诚,但是人就少不了隐私;真爱离不开大度与宽容,但身临其境时,心胸再大的人也难免鸡肠小肚,使性斗气;真爱要有责任,但现代人的责任感却越来越微弱。《爱无藏身之地》以多视角去解释人物心理的叙述方式,固然能够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情欲与理性冲突时的波翻浪涌,而冷静描述“艳遇”中男女双方的烦躁、焦虑与躲躲藏藏的无奈,更是让人看到:不论“艳遇”还是“爱情”,其实都蛮辛苦。    
    “艳遇”作为现代人一种较普遍的心理渴望与企盼,固然不会因为《爱无藏身之地》这么一部小说的出现,而使人望而却步,但至少能促使人们多想一层:我做好了准备没有?“艳遇”作为一种平淡人生的调剂,似乎无可厚非。不过,它并非全都是快乐与欢悦,即使不是海洛因,也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分量的麻醉功能。《爱无藏身之地》高于一般的通俗爱情小说,既在于它的叙述形式,也在于它不仅表现出“爱”与“被爱”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欲望,而且表现了“爱”和“被爱”都得有那么一点代价和牺牲。由此,也可以说:“爱”无藏身之地并非现代人独有的悲哀。虽然这种悲哀已由客体转到主体,但历史却一直都是如此延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