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领极限生存-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窍不陡甙硕嚷頕uck,用圣经砸桌子;最可怕的是第三个,他会24小时跟你斗智斗勇,凌晨3点写Email跟你讨论问题。经他这么一折腾,是个人都不愿意跟他作对,只好把自己变成超人算了。
一家网络公司也很有意思。里面出来的人,个个口若悬河,能说会道。但做起事来全都拖泥带水,没一个利索的。后来才知道,他们的老板当初就是靠三寸不烂之舌搞来了一大笔钱,十分得意。可惜类似的锻炼口才的机会并非每天都有,于是他每天下午在公司演讲,过足了嘴瘾。在老板的带头下,公司上下掀起“演讲与口才”的高潮,人人都是引资精英。至于“做事”这种低端的事,哪里还有人看得上?
以前我工作过的一个文化机构,则擅产品德不端的人。有的人“太娇媚”,有的“太圆滑”,我呢,则“太贪钱”。现在娇媚的圆滑的贪钱的都攀高枝去了,剩下的吧,老板又嫌人家笨,是“没地方去才呆在这里的。”
据说什么样的影星培养什么样的影迷。就拿F4来说吧,言承旭的Fans痴情,周渝民的Fans则好色,朱孝天合野蛮女友的味口,而有点思想的人就迷吴建豪。这个规律同样适合职场,什么样的公司生产什么样的人。若实在连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了,就快点换一家公司吧。
…
办公室里的异国生活
…
喜欢在外企呆着,不单单因为高薪和简洁的人际关系,还因为留恋那里不一样的生活。
有个在上海商城上班的白领,每天8点去商城泳池游泳,9点上班。下午1点吃个三明治,或者偶尔跟客户吃个长长的午餐,5点来份下午茶或咖啡,7点钟离开办公室。习惯了用英文回E…mail、离别时贴贴面颊和每年两次的带薪休假,就连表情也开始国际化,不在乎时耸耸肩,并且惯于礼节性的假笑。走进办公室,除了地点是在中国以外,其他没一样东西带中国味。某民营企业愿出双倍薪金挖她,她自岿然不动。虽然钱多了一倍,但每天会听到粗着嗓们高声喊出来的电话,经常看到杯盘狼藉的剩菜,尽管剩的是鱼翅,还会遭到许许多多同事过于热情的关心:“有没有男朋友呀?”或者:“今天晚饭准备怎么吃呀?”
多拿一些钱,失掉了许多温文尔雅的生活,不值得。
在异国氛围里生活的后果是,连人际关系、思维模式和经济收支一起,通通国际化。大家都是零存款,拿了薪水就出去旅游;大家都是陌生人,即使每天8小时在一起相处了10年,也搞不清楚相互间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你想当CEO,祝一路顺风,我只求养家糊口,请祝我好运吧,都是出来打工受资本剥削的人,客气生财。
还真的是有效。一个惯于在这样的环境工作的朋友,最近移民美国,来信宣称:“如鱼得水,工作时的感觉和在上海的办公室里差不多,除了西洋面孔的比例更多一些。”看来外企是最好的国外生活培训班。
有些物我两忘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搞错自己的国籍,恍惚中已记不起自己的归属。在一次公司午餐的时候,同事们叫了些中餐外卖,都是炒好了的热菜,用饭盒装好,大家团团座一起分享,有个老外乐滋滋加盟。谁知竟有一位同事不停地对老外说:“中国人都是这么吃的,其实不太卫生。我们一般是吃三明治的。”
一句话把大家都说愣了。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我们”是谁。
…
CEO的魔术棒
…
市场部经理上任之前,CEO对他说:“恭喜你,你的团队是天底下最好的团队。你的前任离开三个月后,在没有领导的带领下,他们依然做得很好。”一番话说得新任经理心惊肉跳,生怕自己连这样优秀的队伍都领导不了。
市场部经理上任之后,CEO对他说:“好好管管你的团队。据我所知,有的人独立工作能力很差,有的人缺乏创意,还有的人甚至在外面有兼职!”又是一阵心惊肉跳,缘何优秀的团队到了自己手里就走样了呢?
团队没变,是CEO的魔术棒在变。变化万千,宗旨不变――施压。
公司大了,大家各司其职。职员负责动手动脚,经理负责出脑子、监控质量,CEO负责变着法子抽陀螺,就怕大家转得不够快。
最可恶的是公司生产一系列同类产品,互为竞争对手。CEO的魔术从而有了更加神奇的玩法。
对产品A部的人说:看看人家产品B部,人家每晚加班到10点。
对产品B部的人说:看看人家产品A部,人家为了激发创意,有个男职员试着做了一个星期的女人。
更可恶的是发动大家相互提意见。然后,
对A部说:B部的人觉得你们上次做的推广活动定位不够准确,要吸引的是年轻人,但那场秀老气横秋,观众多半是老太太。你们对B部最近的活动有什么看法?
对B部说:A部的人发现你们的创意是Copy美国最近一个电视广告的。Idea是可以借鉴的,但一味Copy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是第一流的公司,怎么能老跟在别人后面呢?
像斗鸡一样。或者,像文革时期的相互批斗。
最好员工相互间防盗一样你争我赶,公司指标一定牛市哄哄,CEO也不枉做一遭斗鸡人。
只是苦了当员工的。累死累活不说,要提防着同一屋檐下的同事,生怕被人告了状;更要间谍一样监视着同事的一举一动,最好抓一把小辫子在手里,随时发击。
只剩下魔术师CEO在一旁偷着乐。
…
最牛的秘书
…
这个称号非Lily莫属。
她是我们前任老板的秘书,不知道是因为入了加拿大籍,还是嫁了个有钱老公,行事风格显得与众不同。
一次例会上,老板请Lily倒杯咖啡。Lily的回应是:“对不起,我在整理您明天的发言资料,现在很忙。”然后昂首走出会议室。众目睽睽之下,老板只好尴尬地起身,自嘲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Lily偶尔也帮着倒咖啡。比如心情好的时候――收到了朋友的礼物,或者晚上要看演唱会;有事请老板帮忙的时候――想提前半小时下班去学拉丁;或者对老板的辛苦表示同情的时候――老板又要熬通宵了。当然,泡完咖啡,后面的一句话就是:“老板,我可以先走了吗?”
同事们体会到Lily的厉害是因为一次复印事件。那天,Lily正在帮老板复印一堆材料,一个同事走过来,拿着一份文件对她说:“麻烦帮复印10份好吗?”Lily很客气地回话:“对不起,这不是我的职责。我只担任老板的秘书,并不担任你们所有人的秘书。”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Lily很不称职,或者人缘很差。事实恰恰相反。
她把老板的日程安排的非常出色,总是能够聪明地回绝掉老板不想听的电话,在老板不愿会客的时候说:“老板在开会。”不管老板的手机是关机状态,还是呆在离我们刚好12小时时差的地方,Lily总有办法让大家的所有问题在当天得到批复。
大家喜欢她还因为她口无遮拦。
老板有天对创意总监大发雷霆,狠狠地批了一个户外广告,指着那个画面说:“这样庸俗的pose,白领怎么会喜欢呢?”恰好Lily走进来,看了一眼说:“很好呀。我真的觉得很好呀。我好几个朋友都很喜欢这个广告。”一句话让创意总监感激涕零,尽管他的谢意并不被Lily接受。
后来Lily离职了。但从此以后,老板的历任秘书虽然国籍与性别各不相同,但都和Lily如出一辙。可见秘书牛与不牛,与加拿大籍和嫁没嫁有钱老公并没有什么关系。
***************
*白领极限生存第三部分
***************
一个能干的房产界女朋友,不得不把10个月的宝宝扔给老公,去江西当老总去了;一对新闻圈的新婚伉俪,房子刚装修好,车牌也拍了,突然女的即将被派驻香港。只好告别无缘入住的三室两厅,去香港10平方的宿舍蜗居。据说这段长达3年的香港经历,将成为她此后职业生涯中永远的光环;还有,同事热恋中的男朋友,去加拿大读书了,现在两人只能昼夜颠倒地在MSN上相会。
…
新版妻离子散
…
周边的朋友,太多的人有这样的遭遇。
一个能干的房产界女朋友,不得不把10个月的宝宝扔给老公,去江西当老总去了;一对新闻圈的新婚伉俪,房子刚装修好,车牌也拍了,突然女的即将被派驻香港。只好告别无缘入住的三室两厅,去香港10平方的宿舍蜗居。据说这段长达3年的香港经历,将成为她此后职业生涯中永远的光环;还有,同事热恋中的男朋友,去加拿大读书了,现在两人只能昼夜颠倒地在MSN上相会。
全球化的时代,需要的是全球化的精英。你不仅要精通各地方言,各国语言和行为方式,最好一颗红心,时刻准备着,为职业,背井离乡。
也有过挣扎和动摇。
房地产那位,临行前,频繁约人吃饭,想从友人嘴里挖出更多的理由,为几乎坍塌的信心寻找支持;香港那对,男的一直在“跟着去”还是“不跟着去”之间摇摆,前者损失的是薪水和职位,后者损失的是新婚甜蜜;加拿大那对人的恋情,现在已经开始动摇了,估计没等男方回来,已各自有了新欢。
想在职业上有所飞越,总得付点代价吧。亲情、友情、恋情、兴趣爱好……会变成一笔笔账,送到不断变大的办公桌上,等着你来买单。有时,飞黄腾达的那一日,也是欠下一屁股感情债的时候。没有朋友,没有恋人,老婆跑了,孩子不认识你,母亲的口头禅变成:“天知道他在地球的哪个角落!”
孤独的职场元帅。
这样的孤独感完全是自找的,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因为所有的“位移”都是可选择的。一边选择了远走拿高薪,一边又为远走的代价而痛苦万分。这样贪得无厌的人,痛苦一点,也是上帝的惩罚吧。
有个德国朋友就很想得开。他的妻子是个工作狂,最近争取到一个去英国工作的机会,决定离开沉闷的德国小镇。德国小伙立马辞职,欣然同行,现在英国处于待业状态。但他似乎对于事业并无热度,反倒更享受和女友共同营造的家庭氛围。他的信仰是:家庭,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那些选择了远行的人,是不是有着同样执着的信仰:职业,是最重要的。但愿是吧。
…
艰难时刻
…
那是间小小的会客室,没有窗户,只穿一件衬衫仍然觉得闷热。我和同事坐等客户的到来。她来了。裹一条铅笔裙,袅袅婷婷走过来,轻轻地拉开椅子,准备坐下。就在那一刻,一记不严肃的声音响起,不一会儿,整个小房间弥漫着一股恶臭。我下意识地用衣袖遮了遮鼻子,发现客户的脸涨得通红,不自然地低下去,又左顾右盼抬起来。这时我那位精明的同事若无其事地伸出手来:是Amy吗?你好,我叫John。整个过程,只有他仿佛耳塞鼻塞,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闻不到。接下来就是马不停蹄的谈生意。客户的艰难时刻,被我的同事不露痕迹地抹去。
以前有个惯于搞笑的同事,古灵精怪一小姑娘,处理同类艰难时刻常有神来之笔。一次没完没了的会议上,昏昏欲睡的我们渐渐被熏醒。没有人想追问这气味的源头,大家只是公然捂着鼻子,静静等待它的离去。小姑娘突然压低嗓音,用气声宣布:“我干的!”引起一阵窃笑。不一会儿,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遍,还没来得及捂鼻子,她又宣布:“又是我干的。”
能被记忆留住的会议,很少见;让人快乐的会议也很少见。小姑娘制造的这场“气味”会议,却兼而有之。
职场中的艰难时刻还有很多很多种。有的人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尴尬升华为欢快,有的人却搞得一团糟。
一个大型洽谈会上,我的老板遇见一个新上任的供应商区先生。接过名片,就对着他叫:“你好,趋先生。”显然,区先生不太满意这种叫法。他微微笑着说:“你好。我姓‘欧’,叫‘欧’远明,以后多联系。”但我的老板竟然还是没会意。继续与他说:“趋先生,我们很欣赏你们的产品……”
区先生再也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意上了。他清了清嗓子,决定先把“姓氏”问题处理掉。他停顿了一下,很有礼貌地欠了欠身子,指着名片,对我的老板说:“这个字,念‘欧’,不念‘趋’。”我的老板当即傻掉。
直到洽谈会结束,他也没从这段艰难时刻中走出来。
…
大人物的委屈
…
大公司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通常会收获额外的尊敬,尤其是来自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当屡屡被过度伺候,处处前呼后拥,很容易滋生变异了的自信,认为企业的一切功劳都是自己超能力的结果。
有个垄断性行业的产品开发经理十分委屈,他认为公司严重低估了他的价值,只是给他薪水,而没有给他应得的股份。因为他加入的两年来,公司利润持续增长,而在这之前,公司的发展长期处于滞顿状态。按他的算法,公司每年上亿的利润中,至少10%是他的。千万富翁沦落为一个打工仔。那个惨烈啊。
他没有提及的是,两年前和他一起加入进来的,还有新董事会和大量的注资、大规模的推广和一大批有活力的新人。团队作业而已。幸运的他撞到了最好的时机和最好的职位。
不过他还算清醒,外面有过多次诱惑,都被他婉言谢绝。看来他只打算沾点口头便宜完事,并没有另谋高就的实质打算。最多抱怨抱怨“被公司剥削得体无完肤”,获得一些心理优势,就像阿Q说:“被儿子打了”一样。
另一些委屈到无法活下去的人则迫不及待地跳出“火坑”,施展抱负去了。
一家顶尖的广告公司高级客户经理一年前跳了槽,自己开了家公关公司。之所以跳槽是因为呆在公司“太委屈”。她领导的团队承担了半数以上的营业额,而她只不过拿一份一般般的薪水。用她的话说,她经手的任何一笔单子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