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726-觅渡:梁衡第一本自选集-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业就是你的宗教
几年了,总为那次采访后未能给你写一篇稿而内疚。那实在是一次最普通的采访,你也实在是一位最普通的女教师,做了一些最平常的事。以至于当时我都没有想到要记笔记,现在连你的名字都已忘掉,只记得姓白。
那天我在教研室里等你,四张桌子,一长条凳,桌上是小山一样的作业本、教材、参考书,屋角几个木柜,柜顶上是圆锥、圆柱等教具模型。你刚下课回来,方圆脸膛,微胖的身子,已四十五六岁年纪。手里托着一个大三角板,一只木圆规,衣襟上还有一些粉笔末子。我们寒暄几句,开始采访。
如果说特殊的话,是你的身体。刚才进门时我就注意到你走路的姿势,话就从这里开始。“文化大革命”时,你才二十多岁,那正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有资本在男人面前骄傲、在事业面前发展的年华,也就在这时你精神上遭到从未有的折磨,腰也受了伤。你躺在单人宿舍里,周围整日是喧闹的红海洋,你却如在冰窖,心中一片死寂。
“文革”后,你到北戴河治病,隔着玻璃窗,望海面潮涨潮落,船来帆去,你的心复活了,但只活了一半——家是不成了,业却一定要立。一出医院,你就上了讲台,拼命工作,开始打这场无后防的持久战。四十五分钟站下来,你就腰痛如折。讲课时,你无论是右手持书,或是在黑板上写字,左手总是轻扶教桌,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是一种特殊的风度。你常在转身时偷擦一把额上的冷汗,但那样子很像随便撩一下额前的头发。你的抽屉里常有止痛片和止痛针。只要骨头缝里泛起一阵酸楚,那剧烈的腰痛就要发作了,你赶快往嘴里按上几粒药,要是上课铃快响了,药力已来不及,你就自己扎上一针。你是一架带病运转的机器,不靠电、不靠油,是靠燃烧毅力来驱动,竟一天不停地转了几十年。你实现了出院时的志愿,成了全校、全市的教学尖子,获得全国“五一”奖章,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听说你的教案参加了市里的教学成果展览,我想看看,你说,可多呢,在家里。我随你来到校园后的宿舍。这是一套一间半的单元住房,屋内摆设简单素雅,书架、书桌、台灯,单人床,还有一些简单的炊具。这里没有一般家庭里常见的大衣橱,也听不到老人的絮叨与孩子的娇嗔,让人觉得不过是办公室的延长。书架上一盆柔枝阔叶的吊兰,轻轻地越过书层探垂下来,吐着淡蓝的小花也袒露着主人的心境。
《觅渡》 第三部分事业就是你的宗教(2)
你从床下拖出三个大木箱子,我正发愣间,你将箱盖打开,哎呀,全是教案,你像怀抱婴儿那样爱抚地将它们抱在桌子上,排成一行。我抽过一本,刚翻开,心就不由一颤,这是教案吗?教案就是讲课提纲,特别是数学教案,更是几个公式,几道例题,就可了事。我上学时,我的老师干脆只带三枝粉笔上讲台,以示自己胸有成竹,才华横溢。而眼前这些按年按月编号的教案,我无法只用整洁来形容它的面貌,也不能只用艺术来比喻它的魅力,第一感觉竟是有一种精神从字里行间溢出,充盈在我的面前和四周。我首先想到小学生的作业本,只有学生对自己的功课才会这样的谨慎认真,我又想起手抄的经书,只有教徒对经典才会这样的虔诚。这上百本教案一律用仿宋体写成,分段、另行、空格都行止有序,数学公式都是漂亮的手写体,那些外文字母美得像五线谱上的乐符。我吃惊道:“年年都是那个教材,你这个几十年的老教师还用这样费心?”你抚摸着教案说:“教材不会大变,但学生每年都在变,我怎能总用剩饭来喂他们呢?而且确实是教一遍就有一点新体会。”这时我才注意到,每天教案都用两种笔迹写成,正页用蓝色,是课前的备课稿,反页用红色,是课后的教学体会。有一页上记着一个学生有一道题与老师解法不同,你竟高兴得连画了三个惊叹号。不知怎么,由这红色墨迹,我又想到教徒的刺血写经。这一字一题都浸满了你的心血啊。教育就是你的宗教,就是你的信仰,你是以一个圣教徒的虔诚来对待自己的事业。
那天正谈话间,有人推门送来一封信。你随手撕开,抽出信,却又将撕下的纸条塞进信封里。我不觉好奇,便问这条废纸还有何用?你笑一笑说:“这是职业习惯。平时在教室里要求学生不乱抛纸屑,所以就要时时示范,做个好样子。”啊,我一下意识到你是在另一种严酷的做人标准下生活。我不由得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圆规、角尺(这不知是你用旧的第几副了)。但人非铁木,这样画地为牢,以身为规、为矩,要有何等的毅力、觉悟和牺牲精神啊。你就是以这样高超的艺术无声地塑人们的灵魂。
你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信,我知道你没有别的亲人,这信也许正是那几个当年的调皮鬼之一写来的。在你的木箱里已有一大捆这样的来信。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勾出你端庄慈祥的剪影。我感觉到你脸上漾起的微笑,也伤心地发现你脑后散着几缕白发。我后悔当时没有带个相机。
也许是坐久了,感到你这个小房间里幽静中未免有一丝的凄清,我便忍不住提了一个俗气一点的问题:“你总得有人照顾啊,比如不结婚,也可以抱个孩子。”这回你脸上没有刚才那种一说话就露出的笑意,而是深沉地目视对面的墙壁叹了口气说:“许多关心我的人都提这个问题。有的介绍对象,有的同志甚至要将自己的孩子送我。但我都谢绝了,不愿拖累人,也不愿多分心。”你讲了一件感人的小事。去年两个女学生毕业了,上大学前来看你,她们说经过慎重考虑也征得家长同意,愿做你的女儿,她们真心真情,流着泪求你答应。你看着这两个跟了你六年的孩子,也掉泪了,说容你考虑一晚,明天再说。两个女孩一脸欢笑地回家报告去了。可是第二天她们带着小礼品和以女儿身份写的祝辞进门时,你却严肃地回绝了。我很为这件良缘未结而遗憾,连问这是为什么。你说:“她们的深情我懂,也很感激。但是想了一晚上,我觉得世上师生之间的感情已是最纯洁、最珍贵的了,何必又再掺进些什么呢?”想不到你是这样理解宝贵的师生之情的。你把她看得很纯,像一张白纸,不忍滴上一点颜色,虽然这颜色很美丽,但你还是只要这纯。
那天采访完后我缓步走出校门,虽然心里很激动,但茫茫然,总是找不到写稿的由头。你的毅力比得上居里夫人,你的顽强配当一个英雄,可是你却在干着最平常的事。你的生命之光不表现在耀目的一瞬或惊人的一举,而是表现在默默地坚持、执著地进取。大凡世界上的事太普通了倒反而很难,做一个纯粹的普通人难,为这样的人写篇稿也难。这种负疚之情一直折磨了我好几年,你的形象倒越磨越清晰,于是我终于动笔写下这点文字,不算什么记述,只是表达一点敬意。
(1990年1月16日)
《觅渡》 第三部分书与人的随想(1)
书与人的随想
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们比做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比如海洋、太空、微生物等等。凡新世界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但真正大的世界是书籍,它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有位养生家说:“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正常的人刚生下来没有任何疾病,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以后风寒相侵,细菌感染,七情六欲,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来世。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困顿于城堡中,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觅渡》 第三部分书与人的随想(2)
中国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凡书籍所记录、所研究的范围,所涉及的东西,他都可以到达,都可以拥有。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总结了做人的经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但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那就只能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了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必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那样,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读书又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你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得攻读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发现和创造就得先读过前人积累的书。毛泽东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以总结,历史也就真的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巨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以书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班乘客留一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如同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要智慧和勇气。小智勇小文章、大智勇大文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得历史的承认。无论马、恩、毛、邓,还是李、杜、韩、柳,功在当世之德,更在传世之文,他们有思想的大发现大发明。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书的分量,其实也是人的分量。
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1999年5月)
《觅渡》 第三部分圣弥爱尔大教堂(1)
圣弥爱尔大教堂
青岛是美丽的。在海边回望全城,散于山坡上的房子,五彩纷呈,形态各异。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圣弥爱尔大教堂。它那两个高耸的顶尖,如鹤立鸡群,那殷红的色彩,在绿树之中犹如一束明艳的火把花。我不能满足于远眺,便托熟人引见,想到里面去看个究竟。
青岛是山城,车子上坡下坡,七拐八拐,在一个巷子里停下来,下车仰头一看,眼前的教堂如一座壁立的大山,双峰并峙,峰顶的两个十字架在蓝天中,渺渺然,撕挂着流云,刚才远眺时心中所起的轻松突然被肃穆庄重所代替。我不信教,但我不能不惊叹这建筑的艺术魅力。如中国古庙前的旗杆,如佛殿殿脊上的尖塔,这种抽象的装饰总把人引入特定的空间,让你去与某一种情绪共振。陪同的人说,今天不是星期天,一般不接待参观,他先派人去请神父,然后指着那两个半空中的十字架说:“‘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