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学良家事-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十年前,弟在北平画商处偶见此新罗山人山水,极喜爱,遂强行购去,非是有意夺兄之好,而是爱不释手,不能自禁耳!现在三十年过去,此画伴我度过许多岁月,每见此画,弟便不能不念及兄,不能不自责。兄或早已忘却此事,然弟却不能忘记,每每转侧不安。这次蒙兄来台问候,甚是感愧。现趁此机会,将此画呈上,以意明珠归旧主,宝刀须佩壮士矣!请兄笑纳,并望恕罪。”    
    这封短笺,读得张大千是老泪纵横,感慨不已,思绪又被拉回到那逝去的岁月中。30年代初,张大千在北平琉璃厂初见此画,见其构图明快新颖,色泽鲜明,当下视为精品,想要购买。画商索价400大洋,张大千手中没有那么多钱,便约定三日内交钱取画。岂料待张大千带钱如约取画时,画商告诉他画已被人以600元大洋买走。张大千非常生气,但当听说买主是张学良将军时,他才渐渐平息下来,他想到他与张学良是朋友,张学良对他冒石涛之事未有一字贬词反而褒奖,他不能为小事得罪朋友,更何况张学良是东北、华北第一号人物,又多出了一半的价钱,古玩商何敢违拗?!张大千的气消了,而张学良虽得此珍品,但因是夺人之爱,总觉得对不起朋友,心中耿耿不安竟30余年。这次重逢,两人又提起这件往事,听到张大千仍不无遗憾地说:“那天我要是带足了钱,这画就是我的了”时,张学良更是愧疚万分,当即决定将此画完璧归赵。    
    此刻手捧《梅花图》,张大千心潮起伏,回到巴西家中后,心情仍然无法平静。为了回敬张学良的情谊,他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伏案作画,完成一幅《腊梅图》请人捎给了张学良。张学良收到这幅精品,爱不释手,将画挂在书房,时时观赏,以解想念老友之情。    
    一晃又是十年,1971年,张大千准备在美国旧金山砥昂博物馆举办40周年作品回顾展,需向世界各地友人借用他赠送的珍品。张学良自然也在张大千求助借画之列。张学良既喜收藏,又擅鉴赏,他当然明晓自己手中所藏作品的优劣,挑来选去,选中了1935年张大千回赠给他的那幅《黄山九龙瀑图》,寄给张大千。    
    张大千收到画后,又勾起了他绵绵的情思,睹画思人,此情难抑,当即在下榻处摆开纸墨,铺开画纸,凝神为至交张学良作画《梅花图》,撂笔后,仍觉意犹未尽,便在画上又题了一首七绝《赠张汉卿学良宗兄》:    
    攀枝嗅蕊许从容,欲定横斜恐未工。    
    看到夜深明月蚀,和画和梦共朦胧。    
    1976年,在海外飘泊多年的张大千,决定举家定居台湾。张学良闻讯,欣喜若狂。张大千把居址选在台北市外双溪至善路,自建摩耶精舍。1978年秋,摩耶精舍落成,张大千一家翩然返台,张学良成了那里的常客,从此“三张一王”转转会形成,这是他们二人见面最多,友谊更密的时期。    
    张学良对书画精于鉴赏,一次,张大千请他评鉴自己的一幅画,张学良引经据典,品评周深,使自诩“千年精鉴第一人”的张大千也自叹弗如,甘拜下风。    
    1981年7月7日,张大千的最后一巨幅泼墨泼彩山水画《庐山图》开笔,上午9时许,张群在长媳陪同下,张学良夫妇、王新衡夫妇偕子媳先后到摩耶精舍看张大千开笔。画绢长3丈6尺,宽1丈多,经过2个多小时,张大千泼墨勾画,初步完成此画山川的轮廓。    
    夕阳虽好,奈何黄昏已临,1983年4月2日,张大千溘然病逝,享年85岁。张学良闻噩耗立即赶去荣民医院告别,距张大千西归只一小时许,张学良悲痛万分,参加了张大千的治丧委员会,送挚友走尽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第十三章 从绚烂归于平淡5、以兰铭志

    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爱好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情操。    
    抗战时,张学良每移一地,只要条件许可,便要莳花种树。溪口雪窦寺,张学良亲手种植了四株楠树,他曾说:“亭沼如爵位,时来则有之,树木如名节,非素修弗能成。”    
    去了台湾以后,张学良又热衷于植养兰花,与“花中君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兰花,“其香也淡,其姿也雅”,“境界幽远”,在张学良的晚年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兰花使他受益匪浅,所以张学良说:“兰为我作伴多年,给了我生活的信心,给了我生命。”    
    在寓所的高墙深院里,张学良开辟了两个兰圃,一个种洋兰,一个植国兰,从种植到浇水,从施肥到除虫,张学良无不亲力亲为,天长日久,他对兰花的品种、生长的习性、种植的方法,都了如指掌,他常对友人说:“养兰是一种享受,譬如浇水、施肥、移动花的位置、适度的阴凉和适度的阳光等,都有学问。因为养兰,我买了有关兰花的书籍和杂志,而且常向这一方面的专家请教。”    
    其实,张学良自己也可算得上是养兰的行家里手了。他的兰圃中育有200多盆兰花,除了台湾地区的一品兰、蝴蝶兰、缟兰、阿里山无叶兰、达摩兰外,对大陆产的传统品种,张学良尤为偏爱,他的兰圃中,不但有江浙的绿云、宋梅、郑同荷、环球荷鼎,也有四川的大红朱砂、春剑牙黄素,广东的报岁白黑、企叶黑墨,还有福建的银边大贡、龙岩素等,几十个名品数百盆。他为每一盆兰花都题书兰名,如“宝岛仙女”、“玉雪天香”、“太阳”等,并用英文在卡片后面注明英文称谓。    
    兰圃中被誉为一代名兰的绿云,来之不易,花费了张学良几多心血,张学良视其为珍品。那是在70年代台湾举办的一次兰花欣赏会上,一盆开着翠绿鲜艳花朵的报岁兰,令兰友们啧啧称奇,赞叹不已。惊羡之余,兰友们都以能得此名贵品种为满足,张学良也不例外。他在兰展上初见此兰,便大为倾倒,自此念念不忘,明查暗访一年多,才寻到兰主,于是数次拜访兰主,其爱兰之心终于打动了主人,兰主又因仰慕张学良的德高望重,遂同意割爱。张学良以高价购入,以后又精心培养呵护,推广于世,使之成为一代名兰——绿云。此后,绿云在各种大小兰展上,频频亮相,博得兰友们的一致好评。    
    在兰界,张学良以“赵老先生”闻名,“赵老先生”平易近人、性情豪放,是一位儒雅的长者。台北地区养兰的人不少,每逢周日,在台北的兰花交易所、花市及园艺所,兰界人士济济一堂,热闹非凡的场合中总少不了赵老先生的身影。他和兰友一起观赏、品评、交流、切磋,赵老先生赏兰极其仔细,对兰花的优劣评价头头是道,十分在行。台北市区及近郊,只要稍有名气、略见规模的兰园,他几乎都访遍。    
    兰界人士把“赵老先生”的到来看作是一种荣耀,他每次光临,主人必定热情相迎,敬奉香茗,一同闲坐园中悠悠漫谈,话题始终不离兰花。时间久了,兰界人士终于从“赵老先生”不凡的气宇中,猜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学良将军。    
    每逢岁末年初,兰花盛开时节,台北市区及近郊的兰花养殖园经常会接到电话,告知有位“赵老先生”要前往赏兰。于是,半小时后,便会有一辆白色轿车开进兰园,从车上下来一对老年夫妇。男的身材高大,头发花白,脸色红润,说话嗓门很高,戴着一副墨镜,气度不凡,这就是自称赵老先生的张学良,那位女士是他的夫人赵一荻,其余男士是随车而来的司机、保安人员,张学良为躲避记者的追踪才化名“赵老先生”,但是,兰界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都很敬重他。    
    张学良爱兰之心,常人难及。只要看到中意的兰花,他见了就买,从不还价。有一次,张学良在某处兰园见到了一盆奇异的兰花,心下暗喜,他向花的主人表示准备购买此花,花主见他只是一位儒雅老者,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断定他不会花巨金买花,就不经意地将价值8000元的名兰说成2000元。万万没有想到,张学良毫不迟疑地如数付钱买下,兰主“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事后他得知奇兰买主竟是张学良将军时,他不仅佩服张学良慧眼识兰,还将此次机缘视为幸遇,逢人就谈及此事,满心欢喜地说:“卖给张学良将军值得,亏了6000元也值得!”从此,兰界又有很多人知道了“赵老先生”的身份,常不计利润,半卖半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有举办“兰花展览”,张学良都是必到之客,除了鉴赏观看外,他还每每将自己精心培育的兰花带到兰展上,与众兰友共享。1997年,中国北海第七届兰花博览会期间,张学良送来的3盆参展兰:墨兰、金花三金嘴和新品种寒兰大出风头,倍受兰界赞赏,许多中外游客竞相与此3盆兰花摄影留念。    
    在张学良的养兰史上,还有一段“爱国号”盆兰赠江泽民主席的佳话。    
    1993年4月21日,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在这次博览会上,台湾世界交流协会专门设置了“张学良将军与兰花”展馆。4月25日晚上8点,江泽民主席来到“张学良将军与兰花”展馆前,展台正面墙上,挂着三幅张学良将军养兰的彩色大照片,江主席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说:“看起来张先生的精神很好呵!”这时,受张学良委托送兰的兰协会长黄秀球手捧一盆兰花走上前去,对江主席说:“这盆兰花名叫爱国兰,张将军培育了20多年,并亲自命名‘爱国号’,现在送给您。”江主席接过花说:“谢谢,我祝张先生身体健康!”一时间,“爱国号”盆兰赠送江主席成为两岸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新闻媒介称:此举“寄托着张将军对大陆同胞的一片深情,将成为我国养兰史上的一则佳话”。    
    为了养好兰花,张学良还专门订阅了《兰花世界》月刊,买了许多关于兰花的书籍,在他离开台湾赴美定居以前,他亲手栽培的兰花已多达300盆,他委托黄秀球代养,全部送给了世界兰蕙交流协会。    
    1998年,为了祝贺张学良的九八华诞,黄秀球想出在祖国大陆沈阳张学良的故居举办“张学良兰展”为他祝寿的主意,5月7日,张学良手植的13盆名品兰花从台湾空运到沈阳大帅府——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举办“庆祝张学良将军98华诞兰花特展”。这13盆兰花中,有品名称作花兰的“桃姬”、“婴姬”,还有称作线艺兰的“爱国”名品。张学良闻听在他的旧居举办兰展,为他祝寿,高兴异常,连连说:“好啊好啊,家乡人还记得我,给我做寿,学良谢谢了。”并祝家乡父老安康幸福。    
    张学良养兰,不仅是为了消遣欣赏,陶冶性情,还爱它的品格,以兰铭志,抒发情怀,在几十年的养兰岁月中,他对中国兰文化和兰的历史颇有研究。他曾为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写过一篇贺词,贺词集张学良数十年养兰之心得,也处处可见他对兰历史和兰文化的功底:    
    “兰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品格高超的名花,自春秋时孔子自卫适鲁,作猗兰之操,誉为‘王者之香’,而后历代文人雅士咏歌不绝。左氏不遗梦兰之征,屈子思君紉兰为佩,周易更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将君子比德于兰,而非以兰比德于君子。骆宾王也说:‘博望候之兰薰桂馥’,又将兰喻为‘世德流芳’。兰在国人的心目中,可以说占了极为崇高的地位。    
    花卉的爱好,大致说来,与个人的秉性和品德确有关连。晋陶渊明独爱花中隐逸的菊,自李唐以来,国人多爱花中富贵的牡丹,而周宋濂溪则独爱花中君子的莲。其实兰之为品,兼三者之德,又各极其长:王者之香,是富贵之极;容古留芳,是隐逸之最;出淤泥而不染,经岁寒而不凋,它的清介坚劲之美,更非莲所能比拟。    
    是兰之为名花,不但足以赏心悦目,更可以陶性怡情。兰之为用,岂仅在于观赏而已。。。。。。。”    
    通篇充满对“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的兰花的倾心赞美,花如其人,这也正是张学良追求的高风亮节、脱俗返真的境界所在。


第十四章 终老美国夏威夷1、赴美探亲(1)

    103岁的张群在给张学良做完90大寿以后,似乎为他们的世纪之交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不到半年便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三张一王转转会”只剩张学良一人,再也转不起来了。此情此景,让喜爱热闹的张学良倍感落寞、伤感,竟无端生发出“还能望几回夕阳西坠”的感慨。    
    张学良的许多亲属都在美国,除了儿孙们之外,与他感情甚笃的五弟张学森及家人也居住在美国的夏威夷。已过耄耋之年的张学良萌发出赴美探亲的宏愿,桑榆晚景,能够诒孙弄祖,不亦乐乎?他把自己的出国之愿,透露给了“总统府”副秘书长兼“总统府”发言人邱进益。邱进益与张群关系不错,平时与张学良也有往来,听说张学良想要出国,他表示非常理解,并说他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把他的这个要求转达给李登辉。    
    1991年2月14日,旧历除夕,张学良夫妇应邀来到李登辉官邸。这次新年会见,是通过邱进益安排的。在简短的寒暄和道过新年祝福后,张学良径直向李登辉提出了打算出国的想法,“儿女孙辈都在美国,趁着还走得动,我想去他们那里看看,不知总统有何看法?”李登辉当即表示他很同意张学良出国的想法,并说:“过去政府有很多解不开的结,现在环境现实都有了变化,我很愿意协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同时他又表示,张学良已解禁多年,与儿女们团聚是理所应当的事,“至于张先生什么时候成行,到国外呆多久,我看应该充分尊重您个人的意见。一些具体问题,可以让政府有关部门协助办理。”    
    有了李登辉的这番首肯,再加上邱进益等人从中协调,张学良出国的各项手续异常顺利,不到一个月,一切手续办妥,3月10日,在幽禁半个多世纪后,张学良终于得以走出台岛,赴美探亲。下午3时,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相携,神采奕奕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