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方周末2004年精粹 上-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疲欢酝饪攀窍胍獾淖式鸷图际酰衷谥泄丫谌肓薟TO和经济全球化。

  事实上,在1970年代末的中国,没有人能够对二十年后的历史作出预言,邓小平和他的继任者的智慧和胆魄在于:不断地顺应历史,不失时机地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邓小平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一个中心,两个坚持”,为此,他在1992年以88岁高龄南巡广东,并强调:“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在这次南巡中,邓小平留下了他最后的遗产,那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解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和判断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0年代末,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进行了20年之后,中国已经重新变成了一个正常国家,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国家,尽管存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区间贫富悬殊等问题。

  毫无疑问,在邓小平留下的诸多问题中,最棘手的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早在1986年,邓就直截了当地断言:“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否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

  虽然历史没有给邓小平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他却为后来者解决这一问题留下了丰富的思路。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明了“一国两制”,这些划时代的创举是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佳诠释。没有这些创举,中国就打不破种种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

  而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的理论依据,正是邓小平在不同时期反复提到的两句话———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986年9月,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邓小平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决定,我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服从人民的意愿。”

  的确,在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更好地使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我们甚至可以说,邓小平时代中国经济成就的全部秘密,就是邓小平将创造财富的权力还给了人民,而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深深地刻着两个字:人民。正如他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法文版序言中写到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在给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政治家,邓小平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并留下了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政治遗产———邓小平理论。

  同时,涵盖政治与经济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框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往前推进的基础。

  他的继任者从未停止对邓小平理论内涵的丰富。

  2001年,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发展包括私营企业家在内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的论述,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讲话中详细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11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半年后,写入了宪法。

  2003年10月,胡锦涛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又一次丰富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执政框架,丰富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像小平那样去改革 
 



  南方周末   2004…08…26 12:34:40 

  方舟评论

  □辛鸣

  伴随着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召开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党、全国人民纪念邓小平的活动达到了高潮。这些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纪念活动,不仅显示了中国人民对邓小平的真诚缅怀之情,还显示了中国社会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里汲取精神营养和力量之源的努力。

  “改革尚未结束,同志仍须努力”。纪念活动结束了,但纪念不会结束。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在这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邓小平最好的纪念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像邓小平那样勇于改革、善于改革、为人民改革,把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要勇于改革

  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不会人人都说好。尤其是在改革的攻坚阶段,阻力、反对等都不鲜见。这就需要勇气,要像邓小平那样有大无畏的改革勇气。

  这种勇气首先是勇于解放思想,敢于说老祖宗从来没有说过的新话。邓小平勇敢地告诉中国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是错误的,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这说的是前无古人的新话;邓小平又石破天惊地告诉中国人,不要对计划崇拜和不要对市场害怕,不要争论姓“社”姓“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这更是一条闻所未闻的新路。

  这种勇气也体现在邓小平不回避矛盾,不迁就妥协,既有把改革者不拘一格推向改革前台的干练果决,又有让不改革者退出历史舞台的超凡魄力。正是有贯穿这样精神的南方谈话,掀起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新高潮。

  这种勇气还体现在邓小平明知道改革有险阻,但义无反顾,绝不退缩。对于搞经济特区,当时不但是有人不理解,不支持,更是有着尖锐的对立与反对,甚至被扣了各种各样的大帽子。但邓小平指出,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当和平时期要提到“血”的时候,我们也就明白了其中的艰难程度,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邓小平要明确宣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今日中国,当我们重温邓小平“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句话时,更重要的是要领会背后那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

  要善于改革

  改革不易,改革很难。所以改革一定要慎重,有勇气是前提,但不是只要有勇气就够了。像邓小平一样,我们就不仅要勇于改革,还要善于改革。

  所谓善于改革,就是改革一定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尽管我们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切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绝对不是“单打一”,单兵突进。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软一硬不相称,配合得不好,改革开放就会出问题。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对邓小平这一思想的一脉相承与发扬光大。

  所谓善于改革,还在于改革一定要审时度势,选准时机,掌握好节奏,把握好分寸。邓小平早就提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但是邓小平又清醒地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权力的一种重新调整和分配,会涉及到千千万万的人,这种阻力是不可小视的。处理不好,会欲速则不达。所以,邓小平更多的是不断为全面的改革准备条件,但引而不发。今日的中国,尽管很多条件都已逐渐成熟,社会情形也有了很大改变,但在一些关键性的、敏感性的改革方面,还是要像邓小平要求的一样,“步骤要稳妥,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妥当的方案和步骤,不使小的错误发展成为大的错误。”“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即使有些改革必须而且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也要像邓小平所说的:“把尾巴夹得紧紧的,要善于藏拙。”我们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头脑发热,指望一步到位,毕其功于一役。

  要为人民改革

  改革,绝对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改革是有着鲜明的目标指向的,这就是人民的利益。改革必须为了人民,这是邓小平留给我们最为重要的政治交代之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指出的,邓小平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凡是于人民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的诺言。在这里,人民群众绝对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13亿全体中国人民。

  为人民改革,就要在改革中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不仅成为改革发展的推动者、承担者,更要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拥有者、享有者,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这次讲的“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不仅要通过改革“把蛋糕做大”,更要通过改革“把蛋糕切公正”。这公正的着眼点始终是最大多数,绝对不是个别的群体、个别的集团和少数人。进一步明确地说,就是要看是不是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改革,也同时是其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姚明的边界 
 



  南方周末   2004…08…26 12:35:30 

  □杨毅 发自雅典

  8月23日战胜塞黑队以前,在雅典爱琴海畔的赫里尼克球馆,姚明总是从场中央第一个走向球员通道的中国球员。走的时候,头也不回,好像一个人走向孤独的世界。

  除了第二战之外。那一次姚明拿下了39分,帮助中国队拼死击败了新西兰。他和队友们一起退场,但他举起的是大前锋莫科的胳膊。

  在那前后的姚明看上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第一战败给西班牙25分那天,姚明的骂声从雅典传遍了世界;接着在第三战和第四战一共败给阿根廷和意大利62分之后,他已经一言不发,眼色安静而冷漠。

  对西班牙那一战,是他在雅典第一次出席新闻发布会。他在上面说:“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但人之常情,其实是从爆发到沉默。他守在更衣室里,不肯再出来。

  姚明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一度丧失了斗志,他开始失去希望和寄托。这本是一支让他寄予厚望的球队,12名球员中有7名球员是面对自己的第一届奥运会,有来自NBA的白发教练哈里斯。姚明为这批新队员的出现等待了两年,他曾经说在奥运会上重返前八对自己而言无比重要。

  有时候,这不单单是成绩,更是态度。姚明在NBA两个赛季,已经习惯了那种时刻都高度紧张和努力的氛围。在NBA,无论是主力还是板凳,每个人都必须竭尽全力,否则就会丢饭碗。姚明已经习惯了和一群天天血拼的人在一起打球,所以他很难容忍落花流水般的失败。

  两年前,他一个人进入NBA,从第一战0分2个篮板奋战到两届全明星首发中锋;从一个坐在板凳上提心吊胆的人物变成了休斯敦火箭队建造球队的核心。这其中的历程绝不仅仅是体重增加了20公斤,卧推增加了30公斤那么简单,而且嵌刻着决心和血性。

  于是他见不得别人不拼命。他开口怒骂,发现骂得过了,干脆闭嘴。姚明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窘境。对西班牙一战之后他在混合区说出那番话惊动了团部,而仅仅在两天前,他刚刚高举着五星红旗,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走进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在所有领导的嘴里,他都是被着力树立的健康向上的形象。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后来说,那是志愿者翻译水平不高所致,但究竟是怎么说的,只有姚明自己知道。

  他正行走在他人生的一道高墙上,他站得最高,但也最容易被发现和跌倒。

  雅典奥运对姚明的生活态度的影响,也许将超过以往的任何一届大赛。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他还只是个孩子,开始被世界发现;2002年世锦赛时,他已经是NBA状元新秀,但毕竟还没打过NBA,还没在那4年1800万美元的合同和此后接连不断的商业合同上落款。这是姚明第一次以核心的身份率领中国男篮出征世界大赛,但他的财富和地位已经与其他队友有天渊之别。财富和地位可以吸附一些人,但会让更多人对你敬而远之。

  姚明不希望和队友们越隔越远。以前和朋友吃饭,他会抢着付账,但现在他不会再和别人抢单———他不想让别人意识到他那天文数字的收入。但有时这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亿万富翁加NBA巨星,和一群年薪几十万或者只有十几万人民币的CBA球员组成这样的球队,他有权利说任何话,但说任何话都必须谨慎小心。

  这让姚明注定会越来越孤独。很少有人相信,他的愤怒是纯篮球上的,与其他一切都无关;很少有人相信,他的内心和三年前相比并没有变化。几天以前,他还提到过用《五星红旗》这首歌来制作自己的MTV的梦想。

  从雅典开始,姚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矛盾。

  以姚明的人生哲学,他决不会舍弃自己的祖国,无论是在任何的角度上,虽然那有时会让他痛苦和不安。在美国的时候,经常有记者问他:“雅典的安全很成问题,已经有很多美国球员拒绝去那里,你会不会不去?”姚明的回答永远都一样,他说:“为国家出征是我的责任。”

  即使球队最终没有进入八强,他也不会真的因此怀疑或放弃自己的责任。

  这是姚明的边界,终究不会踏偏。 




创建时间:2005…3…1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