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波涛汹涌-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桓鲈谡鼍笤憾妓档蒙霞绕劣址缌鞯呐D盖缀苣昵崾本臀蛋侍饽值梅蟹醒镅铮约阂苍廊セ罾矗晟形闯黾蕖U馐苯椎母盖捉刹慷拥鞯骄兀闪四俏桓彼玖钤笔窒碌囊幻诒文薄K娼铝艘淮尾慷踊乩床痪茫先司途龆耍航薷F渲性蚴牵核歉彼玖钤钡耐纾只嶙隼先思蚁不冻缘乃崂碧馈R淮胃彼玖钤被疾。母龆用挥幸桓鲈诖睬笆毓灰梗词亓怂烊梗焯旄鲆还崂碧篮取2『弥螅彼玖钤北闳隙ㄅ苷业降淖詈玫恼煞蚓褪钦飧鋈凰辍⑽椿槠藁级癫∪ナ篮笠恢泵挥性僬叶韵蟮母庇安文保峤徊⑽廊セ罾吹哪切┠腥耍际遣恢档眯湃蔚模豢煽康摹�
母亲所以答应了这桩婚事,大约是刚刚经历了又一场失败的恋爱,心境极为沮丧。那时她自己可能也相信她为爱情疯狂够了,要找个可靠的男人过日子了。至于父亲,他首先觉得既然副司令员这么信任他,他不答应这门亲事就是失礼的。其次,--江白悄悄地想,--母亲美丽的容貌很可能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把他迷惑了。
于是就结了婚。
婚后大约一年间,他们生活得还比较平静。江白就是这时出世的。但他还在襁褓之中,母亲的旧病就复发了。随着当初她疯狂爱过的男人一个个相继进入婚后的婚姻危险期,她又不可遏止地、轮番地投入到他们的怀抱里。
父亲心灵上受到的伤害之沉重是可想而知的。他断然做出了离婚决定,并首先将它告诉了副司令员而不是妻子本人。岳父最初努力挽救这桩他亲手撮合的婚姻,但仅仅有过一次谈话,江莫名就发现,老人这么做与其说是为了女儿和女婿的小家庭,不如说是想最后一次挽救女儿的名誉,使他自己的家庭不至于再次出丑。江莫名发现他的处境是可怕的:老人明显地要他忍辱含垢,却对女儿以后是否会改邪归正不敢做出保证。这对于江莫名就只意味着一件事,以后的生活比起现在的生活不仅耻辱,还更加可怕。他同时还发现,他在失去妻子之后又失去了他在这个家庭里最感亲近的人,即他的岳父。
父亲坚决要求离婚。这次是向妻子提出。后者很爽快地签了字。副司令员因此事再次不可避免地让全家蒙羞迁怒于女婿(他认为女儿他是无法左右的,女婿却是可以左右的),用留下不满周岁的江白要挟父亲,阻止已经开始的离婚。父亲做出了他一生中最痛苦的决断:即使让出江白,也要离婚,并主动向上级打了报告,要求调离军区机关,回部队任职。他终于拿到了离婚证。不久之后,他的另一个要求也被批准,一纸命令将他从军区调到一个驻地偏僻的炮兵团,当了一名炮兵营长。
江白五岁之前是在外祖父家长大的。据别人说父亲曾几次来看过他,都被母亲家的人挡住了,以后他就不来了。事实上,江白此时在外祖父家的处境已差不多等于一个孤儿。母亲离婚后生活更加放荡,经常和情人外出,半月一月不归。最后一次,她跟一个在火车软卧车厢里萍水相逢的男人去了西双版纳,男人酒后驾车,撞到大树上,肇事者只擦破了点头皮,她却即时身亡。
炮兵营兵直到前妻惨死后半年才听到消息。他到岳父家交涉,要接走儿子。此时岳父非常爽快,没费周折就让他带走了江白。差不多全部因为江白需要照顾,回到部队,他马上就跟团里一个幼儿园的教师结了婚。
然后他就极意外地接到了转业命令。
江莫名带着妻子和儿子离开军营,去了中西部的煤都。父亲从没有说过他的突然退伍与军区机关身居高位的前岳父有关。但据可靠消息证实,他的离队确实与这位念念不忘自己女儿的将军有关。女儿的死严重伤害了父亲,老人坚决认为如果女婿不同她离婚,她的死就是可以避免的。
离开部队后父亲大病一场,三十几岁的人就有了白发。江白在继母的抚育下一天天长大。他懂得的事情越多,对于这场不幸婚姻给予父亲生命的打击之沉重就感触越深。父亲再也没有从这场打击中恢复过来。他未老先衰,从青年一下进入了暮年。
在他的感觉中,父亲的精神从来没有再年轻过,父亲的身体也从来没有再健康过。
一桩婚姻毁了一个男人的一生。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一样,家庭是他的终生的学校,而父亲不是他最好的榜样,就是他的最大教训。
他正在进入恋爱的年龄段。他不想再像父亲那样有一场足以毁掉一生的婚姻。
海韵……与高干家庭有联系?
不。
今天他特别不相信她会有。
他也不想她有。
那她今天就没有。
她没有这层家庭背景,他的心就完全放松了。
他向她走去,伸出双臂,从背后抱住她。
她在无声地啜泣。
“江白……”
“海韵……”
“我爱你……”她的牙齿在嗒嗒作响。
“我也爱你……”
她转过身来,眼里全是泪水。
“江白。我害怕……”
“为什么……”
她没有回答他,却踮起脚尖,将发烫的嘴唇凑上来。
他们热烈地吻着。大地在旋转。他吻着她的唇,她的腮,她的被取掉了眼镜又突然显得大而漂亮的眼睛。她眼睛中的泪水。她也主动而热烈地吻他,她是那么勇敢,那么狂迷而贪婪,仿佛那是她差一点得不到的东西。在那些短促的间歇里,两个人还要悄悄地、小声地、心疼似地呼唤对方的名字,说着些只有他们才懂的热昏的情话。
“江白……”
“海韵……”
“你是我的,你不能变心。”
“啊不,我也不能没有你……”
“你要是变了心,我会死的。”
“不,我喜欢你,从见面第一天就喜欢你了,我……”
红日落山时,他们才往山下走。
在山下坐上最后一趟返城的专线车后他们谁也没有再说什么。海韵依偎在江白的怀抱里,默默地睁着眼睛想心事。江白皱着眉头望着窗外,好像在为什么事而生气。无论是她还是他,都不能不逼真地意识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已经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出发时他们还是身份不明的异性朋友,现在他们不再是那种关系了。
与过去的身份相比,这种新关系并不使他感到轻松。
下了车,他一直把她送回家。她没有休息一分钟,就到厨房里去了。
十分钟过后,他已经做好了一顿简陋的晚餐。
“吃吧。”她干巴巴地对他说。
他也不客气,坐在餐桌前吃起来。
这些都是他们过去的关系中没有的。
海韵坐在餐桌对面,手托着下巴颏儿,望着他吃,不说一句话。
“你怎么不吃?”他诧异地问。
“你吃吧。我就想看着你吃。”她说。
他饿坏了,不再说话,风卷残云一般将盘子里的食物一扫而光。
“你的饭量不小,以后我得多做一点饭。”她说。
时间已经很晚了,虽请假到晚上,可他确实该回去了。
出门时,腰里还系着围裙的海韵默默地拥抱住了他。
血热辣辣地涌上全身,江白意识到自己在发抖。
可他又一次想到:她不再是一个可以用游戏态度对待的女孩了。
她是你的亲人,你的生活的一部分。你不能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他们就那样无言地拥抱着,站了很久。
在门外,他坚决不让她送他到车站。
“天太黑了,这儿又静,我怕你遇上坏人。”说出这句话,他意识到自己想问题的方式已经改变。
“我听你的。”她也用一种变了调的声音回答,乖乖地站住了。
他们再一次接吻。
“不要只在星期天来。有时间就来。我等你。”她有点可怜巴巴地说。
“好的。”
木栅栏门旁的一盏球形灯亮着。直到他走到那道通海滨大道的甬道的尽头,她那瘦削的身影仍在灯下清冷地立着。
10
一个月后江白交了论文。这篇论文受到了好评。与此同时,他和海韵的关系已经进入到古诗里那种“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程度。
冬天来了,蔷薇花凋谢了。但是那座给了他的生命许多温馨的小院,那座二层小楼上的海山书房,却成了他除特殊情况外每晚必至的地方。在这里,他获得的不仅是爱情,还有一种新的充实而幸福的心境,这是江白没有意料到的,他为此微微感到惊讶。
初恋的、被游戏式的态度掩饰的热情并没有消褪,却化作了无言的沉静的爱,半隐在他和海韵彼此意会、却不大愿意说出的新关系中。触角碰触的时期结束了,爱情因得到肯定和信任而变得浓稠,不大流动,表面看来反而不如过去汹涌和喧哗了。肯定了爱他也就看到了他们目前所能达到的极限,意识到面对极限必须小心翼翼。他还没有毕业,就是毕业之后首先要熟悉的也还不是家庭和婚姻生活而是潜艇部队的战斗生活。他们距离那个目光已频频望到的爱情的自然的目的地仍很遥远。他们此时与其说要表现爱,不如说要努力克制它。江白意识到,海韵似乎比他更早地就懂得了这一切,她的主动配合使他们之间竟然到了连接吻也越来越少的程度。
那次见过海韵的父母之后,他发觉即使是星期天,他们也很少再来海山别墅。海韵的解释是:他们过去也不常回来。他没有再问更多就接受了这种解释,因为这种解释让他精神放松,几乎能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而不会再时刻顾及到他是在别人家里生活。海韵也部分恢复了她旧日的生活,她给了他一把钥匙,让他自由出入,这样就解放了她,不用因为江白的到来而天天从海大赶回来等候。她有时早回来,有时回来得很晚,有时参加活动太晚了就干脆不回来。一天江白突然意识到,他正在独自占有一座别墅,拥有一座藏书甚丰的书房。
他真地对中外潜艇兵史发生了浓厚兴趣。以前是为了论文,他多少有点被迫地去读教授给他开列的那些书,现在不同了,他可以在这座别墅里全心全意地为自己读书,只为自己的兴趣读书。他比过去更放松地读进去了,并且意识到自己是带着一种特殊的感觉读进去的。
他自己即将成为一名潜艇军官,在他越来越深地涉猎的的这一部历史中,曾经有许多名潜艇军官用各种各样的思想、行为、战斗纪录、命运、胜利或失败,光荣和耻辱走完了他们的海上之旅。现在世界上也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人正在走同样的路,用各种新的思想、行为、战斗纪录、胜利与失败以及由此构成的光荣或平凡的命运,继续书写这部历史。他自己也即将走进历史,他不能对它一无所知。
他想做一名好潜艇军官--他不想用优秀这个词,那标准太高了,好这个标准对他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是每一个潜艇学员对自己的希望。他必须懂得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不论是中国的潜艇兵史还是世界潜艇战史。
许多个可以自由支配的晚上(越到高年级,学员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越多)和星期天,他常常一个人在海山书房里一呆就是一晚上或一整天。他常常在静静的读书时间内忘掉这座小楼和它的女主人。
而且,这样的生活越是成了习惯,他就越感到自然。他本来就是个喜欢安静和沉思默想的人。某个晚上或是星期天,海韵突然过早地回到小楼里来,他倒会生出一种被打扰的感觉。
江白没有想过要写一本关于潜艇战术发展史的书,却开始做一些零碎的日记。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潜艇只被一些拥有它的国家用于侦察、防御等被动性的作战行动。它还不能算是一种真正有威胁的海军作战兵器。自从1914年9月22日德国潜艇“U-9”号主动发起攻击,一举击沉三艘英国铁甲巡洋舰,各国才开始重视潜艇潜在的进攻性威力。
这也就是说,第一艘用于海战的(原始)潜艇虽诞生于美国,真正揭开了世界潜艇攻击史的却仍然是德国。
说德国人开创了现代意义的潜艇战术一点也不过份。
然而一战时的潜艇技术性能还比较差,没有通信设备、雷达和声纳,只能被动地、远离基地去攻击敌军舰和运输船队。参与潜艇战的国家主要有英、德、俄。
即使如此,潜艇还是史无前例地在海战中发挥出了巨大威力。一战期间潜艇战的高潮是1917年春季,各国潜艇共击沉商船800艘,200万吨。就当时世界的造船能力而言,开战时还没有被人重视的潜艇,突然显示出了对各国战时经济和综合战争能力的巨大和可怕的影响力。
但这仍然是潜艇战的幼儿时期。
※ ※ ※
“卢西塔尼亚”事件:这一事件值得一书。它发生在1915年5月1日,英国巨型邮船“卢西塔尼亚”号载着1959名乘客,从纽约返航,横渡大西洋,驶往英国的利物浦。该船总吨位3.2万吨,速度比当时的潜艇快两倍。正是一次大战时期,英伦三岛被德国政府宣布为战区,事前英国海军部曾警告船长威廉·特纳,要他在大洋上曲折航行,减少被德国潜艇袭击的可能。特纳自恃船速快,没有曲折航行,而且为了省煤,也没有高速航行。5月7日,这条英国邮船为德潜艇“U-20”号发现。潜艇艇长瓦尔特·施魏格尔命令潜艇下潜到13.5米深度,全速前进,占领攻击阵位,发射鱼雷。鱼雷命中邮船右舷,船上立即发生大爆炸和猛烈大火。10分钟后,“卢西塔尼亚”号邮船沉入大海,1189人遇难,其中有妇女儿童385人,761人获救。这是一战期间德国潜艇击沉协约国的第一艘邮轮,消息传来,全世界为之震惊。
由于死者中有128名是美国人,美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后者停止无限制的潜艇战。德皇迫于压力,于6月5日下令给德国海军部,不准潜艇再袭击客轮。海军部却无视其命令,又于8月19日和9月4日分别击沉英国客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