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家的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州人,后来不骂了,改骂河南人了。由此我发现中国文化背景中有一个怪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大家喜欢围绕一件事情来说道说道,痛快淋漓地发泄一下,其实有些事情不是河南人干的,但都要放到河南人身上来说一说。这和中国几千年的大一统有关,西方文化讲究个体,咱们则是强调什么都要统一部署,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文化积淀容易形成话语中心习惯,这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劣根性;另一方面,我认为主要责任在河南人自己。河南人的个性中有自嘲的一面,李准的小说中比较多地谈到这个现象。河南人幽默的时候不骂别人,只骂自己,不去伤害别人。我们有一句话叫“会骂的骂自己”。据我观察,其实关于河南的段子、笑话有60%~70%是河南人自己说出来的。加上现在的传播手段不一样,有了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就不会有所谓的“妖魔河南化”一说。


第二部  爱恨交织的土地河南:负重与迂曲(7)

    马国强:中国传统农民的机智狡诈,都集中体现在了河南人身上。张宇专门写过一些关于中原农民的文章,把他们的机智狡诈、顽强的生存能力都表现了出来。顽强的生存能力,可能表现为一种自嘲达观的人生态度。如果你在河南特别是在豫西地区生活的时间长,你就能感受什么是河南人的自嘲。豫西与豫东还不一样,豫东长期战乱不定,经济、文化遭受的破坏特别严重。豫西的文化相对稳定,你会发现这里的庄户文化80%是幽默、调侃,农民们端着碗吃着饭都要互相攻击,这只是一种软攻击。但这种文化有时被放大以后,就成了对河南的负面影响。    
    张宇:我年轻的时候,曾和北京、上海的作家对擂开玩笑,用一些民间话语互相调侃,其实我们的关系都非常好。有一次北京作家说河南人土,李准就说,张宇你来一段。我说河南人确实土,什么大裆裤子、大挂面……然后我就歌颂了北京人一段,说北京人真好啊,北京在中原的上边,历朝历代皇帝都在那儿。一开始说得北京人挺高兴的,紧接着我话题一转,北京人好是好,可怎么北京人没有出一个皇帝?皇帝都是外地来的,北京是顺民,是跟屁虫。这一下大家“哗”地一下全笑了。李准就在一旁起哄说,你看你们北京人都乐了吧,你们不是我们河南人的对手。我又接着说,河南人再土也是全国人民的妈,因为黄河是世界上发源最早的文化区域之一,大河文化孕育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中游段主要在河南,起于孟津。大河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在唐朝,四方都要到唐朝来进贡,可以说什么文化都欣然接纳,熔于一炉。所以说,自信的时候往往最开放。那时候沿海一带远未开化,是南蛮之地,不光要从中原输送人种过去,还输送文化过去。现在福建、台湾、江西南部都有很多客家人,主要是由姓陈的和姓王的开拓出来的,他们的老祖宗都是河南人,现在问祖都问到了河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河南是中国人的妈。    
    南宋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迁,把包袱甩给了内地,内地开始贫穷。中国历史上的100多次战争,包括农民起义,大抵决战的主战场都在河南,如楚汉相争、李自成起义、蒋奉大战等等,一次又一次地残杀和掠夺,从精神上辗碎了中原地区人民发展的愿望,人们仅是为了起码的生存而劳碌奔波。河南就像母亲,把孩子们养大了,自己却越来越老了,人们嫌河南变丑了,这其实是忘祖的表现。    
    物质经济条件一发展,人们就意识到自己的根很重要,要尊重历史,尊重祖先,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郑州虽然离开封不远,但郑州的影响这么些年却难进去,开封似乎有一个坚硬的文化外壳。    
    马国强:这有点像改革开放之初的出国热,那时从大陆出去的留学生少有不骂中国人的,说中国什么都不好,骂中国人丑陋、愚昧、脏乱差,那时的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展示的也多是中国人丑陋的一面,而外国什么都好。但现在没有什么人骂了,物质经济条件一发展,人们就意识到自己的根很重要,要尊重历史,尊重祖先。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人们开始尊重历史,也就开始尊重河南。最近“妖魔河南”之声消退,似乎一是河南人自己不再辩驳了,二是河南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最根本的则是中国人开始尊重自己的历史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上了一个层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对工业化发展起着非常大的阻碍作用。但当迈过工业社会、迈过物质阶段以后,人们会重新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来。我们到海外一走,发现海外华人的成功以及利用东方儒学治国的成功例子都说明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我觉得发展经济不是太难,只要制度、体制得当,发展的路径都差不多,只是时间有早晚。但中国文化的极品如果保持住,在将来的世界上说不定它就是先进文化。    
    张宇: 这就像当初从贫穷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候,人们喜欢塑料工业制品,讨厌大布和方口布鞋,不喜欢大自然中土里土气的东西。后来发现搞了半天的塑料鞋竟然造成了生态污染,人们又喜欢方口布鞋了,对衣食住行也都流行回归自然。大家现在明白了,天人合一是最好的发展,但这中间必定会经过一个“塑料文化”的过程。    
    这二十多年来沿海地区发展得很快,这其实是大河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嫁接,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的交融,就像养盆景,一棵老石榴不开花也不结果,怎么办呢?弄一棵新芽给它嫁接上,结果老树开新花,结新果,嫁接的意义就是让老树比原来更有生命力。如果蓝色文明硬搬过来,那就会出现水土不服,发生对撞与排斥。毕竟黄河文明是深邃、厚重的,海洋文明会感到力量不足,得采取折中的办法,而且要有一个海浪慢慢涌过来的过程。    
    我和国外学者对话的时候,曾颇为刻薄地说,不光是中国,翻看世界历史,可以发现古代文明发达的国家现在都比较贫穷,像印度、埃及,这是一个文明进程的规律,如同一个人有巅峰时期,也有低谷的时候,哪能一直往上走呢?一定会有一个起伏的过程。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没有历史、文化包袱的,他们几乎直接插入历史,又随即应对发展。河南的情况也是这样,郑州发展得最好,为什么?不仅仅因为郑州是省会城市,还由于郑州是一个移民城市,原来它只是一个驿站,没有多少人口,是解放以后建设起来的。在这个移民城市里,没有老郑州的土话,也没有统一的方言,所以这个城市不排外,有包容性,许多人在郑州能做成大事情大生意。在洛阳、开封却不行,洛阳、开封是古老的城市,城市理念固定、传统,是一种超稳定结构。洛阳和开封虽然都是古都,但洛阳比开封要早,外来文化的浓度多一些,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这里建了十大重工业企业,每个工厂都是副省级单位,洛阳一下成了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洛阳只有半个城市是古城。开封则完全是一个古城,历史上又曾是河南的省会,现在台湾的地图上标示的河南省会还是开封,台北的所谓“中央电视台”播报天气预报也是报开封的天气,它的架子似乎还端着。古老的城市特别懂怎么管人、整人,怎样成为人上人,却不懂解放人的身心和发展经济。你别看开封贫穷,人却很“智慧”,我有一句恶毒的调侃,一些开封人特别懂勾心斗角,特别懂权术、治人之术及种种利益关系,有资格出口到国外办勾心斗角学习班、争权夺利培训班。郑州虽然离开封不远,但郑州的影响这么些年却难融进去,开封似乎有一个坚硬的文化外壳。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研究中国就应该研究河南,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在河南几乎都有明显地体现。    
    全国有70%的姓氏都来自河南,这虽然不能给河南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间接的益处是有的。


第二部  爱恨交织的土地河南:负重与迂曲(8)

    马国强:我感觉河南是中国的缩影,研究中国就应该研究河南,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在河南几乎都有明显地体现。很多知识分子真的是爱之愈深,痛之愈切,觉得自己的民族丑陋不堪,觉得我们的文化对现代化进程起着非常大的制约作用。但这个过程终归会过去,可能河南文化和中国文化中一些被当作是沉重的历史包袱给甩掉的东西,以后某一天还得再捡起来。当发现经济发展换得的是人情淡薄时,人们就开始冷静思考了。年轻的时候我也是愤世嫉俗,总想早一天离开河南,就像当年有些人希望早一点离开中国。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不是太高,河南的经济建设也算不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当我到50多岁的时候,走遍全世界看了看,才明白了我们的文化不能连汤带水全泼完。明白了人不能光活在物质世界当中,还要活精神。我没有一点革命的色彩,只是认识到对历史的反省一定要通达和客观。    
    河南有很深的文化积淀,这两年国人的寻根意识增强了,寻根是因为大家有钱了,没钱谁愿意寻根?全国有70%的姓氏都来自河南,这虽然不能给河南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间接的益处是有的。有一年我在台北搞美展,一天下午我见到了陈立夫和蒋纬国两位,我们在一起聊了3个多小时。他们和我一见面,就说:“哟,河南家乡来人了!”陈立夫写了一本书《成败之鉴》,第一句话就是“我是郑州人”。但他的老家是淮阳,淮阳原名叫陈州,就是包拯当年下陈州的那个地方,也是陈胜、吴广的老家。这个地方不得了,现在又有人祖伏羲氏之墓。蒋纬国很爱开玩笑,他说:“国强,我们都有一个'国'字,都是国字辈的人”。我问他怎么说自己是河南人?蒋纬国说,当年父亲要我的装甲兵部队全部推广少林拳,而河南嵩山的北少林拳是正宗的,所以说我也是河南人,咱们都是国字辈……走到河南的每一寸地方几乎都有故事,从河南东部说起,你过了徐州从商丘进入河南,中国的典故、成语以及唱戏的戏本上的故事,可以一路说到西部的三门峡市,像“捉放曹”、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刘邦与项羽对垒的鸿沟(现在中国象棋的楚河汉界即缘名于此),还有“杞人忧天”等等,它们都发生在河南,可以化为当今发展经济的无形资源。    
    河南有不排外的特点,这与它地域辽阔、交通方便有非常大的关系。东西南北的方言虽然有一点区别,但是差别不大,不像湖南、江西的南北方言差别那么大,甚至彼此都听不懂。地理方便既让河南深受其害,也深得其利。受害主要表现在历史上主要的重大战役都在这里发生,三国时期几次有名的大战都是决战中原,即使是外面打的赤壁大战,曹操也是从许昌拉过去兵源;官渡之战在河南;李自成商洛出兵也在河南大打一仗。河南境内的战争太频繁了。即使河南不是主战场,也在主战场的边缘,像抗战时武汉会战拉上了河南,台儿庄大战、淮海战役也是如此。深得其利就是经济文化容易交融,这几年河南的交通硬件建设全国一流,从郑州出发一两个小时可以到省内任何一个城市,包括最边远的南阳都可以当天往返。你别看河南不临海,但是信息优势也是有的,因为交通优势特别是地面交通、公共交通优势,带来了信息优势,同行们最羡慕我们《河南日报》的记者,我们的记者派出去方便,当天印的报纸当天就可以发行到全省,在早上8点钟之前,所有的读者都可以看到《大河报》,即使在南阳山区(伏牛山和桐柏山、大别山一带)任何一个山村,你都可以看到我们的报纸。因此《大河报》在全国都市报中,年创利润和速度是最高的,发行80多万份,年创纯利润8;000多万元。就文化产业这一项来讲,由于河南的交通便利,三两年之内中西部地区其他省的报纸很难超过我们。    
    河南这三五年与“官本位”意识的告别要比外省走得更远、走得更快,市场化已经逐渐被很多河南人认可。    
    河南的觉醒光靠知识分子不行,靠当官的也撼不动。河南的觉醒就是从红旗渠的觉醒开始的。     
    张宇:河南这几年的软件建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是知识分子,对官方、体制的依赖性没有过去那么强了。河南的作家在全国被称为“豫军”,不管是人在本省还是省外的,有十多个作家在全国都有名,而且都集中在一个年龄段,像二月河、李佩甫、何向阳、周大新、刘震云、刘庆邦、阎连科,还有青年军事作家柳建伟。但河南作家在全国作家中是属于比较民间化的,像二月河、李佩甫从不伸手要官当,也不要什么代表、委员当,作家就是作家,写自己的小说,用自己的小说说话。省文联党组书记说过这样一句话,“还真是奇怪了,怎么到了这样的机关,没有见到一个跑官的作家”?河南的经济界也是这样,企业家们现在普遍认识到只要把一个企业做好了,同样是对社会作贡献,你当你的官,我当我的企业家。    
    马国强:作家知道自己的事业成功应该在写作上;企业家知道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不亚于政治家,专心致志地当一个企业家;新闻界人士能成为一个知名的记者、编辑也同样是很自豪的事情……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多元化。不像过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了又只有做官高,过去这种思想在中原太严重了。现在虽然还是“读书高”,但是比起前几年方向分流了,像我们《大河报》设立了首席记者、首席编辑,你只要做好了还可以当总编辑。企业家现在也在社会上受到普遍尊重,像新飞电器、双汇集团的老总都是河南知名的企业家。河南这三五年与“官本位”意识的告别要比外省走得更远、走得更快,市场化已经逐渐被很多河南人认可,这对于深入推进改革非常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