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学之最-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大的戏曲剧本总集
最大的戏曲剧本总集,是当代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编的《古本戏曲丛
刊》。共9 集。收宋金至清代800 年间凡有目可考的剧本4000 多种,尚不包
括地方戏剧本中仅有抄本流传或仅凭口传的部分。1 至4 集由现代作家郑振
铎主持编写,于1954 年至1958 年出版;后因飞机失事致郑振铎遇难,第9
集由吴晓玲主持编写,1964 年出版;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断,第5 集至第
8 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于1982 年续写,在近年全部出齐。丛刊所
收刊本或抄本均为影印。它是中国规模最大、所收戏剧种类最全、底本稀少
珍贵的戏剧作品总集。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的成就,为研究中国古
典戏曲提供了一部比较完备的剧本资料集。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集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集,是《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即《张协状元》、
《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永乐大典》卷13965 至13991 共27
卷,共收戏文33 种。可惜该书正本约在明朝灭亡时被毁,副本于清咸丰后逐
渐散失,余剩也被侵入北京的八国联军全部劫走。1920 年叶恭绰于伦敦一小
古玩店中发现并购回其中第13991 卷,内收上述三种戏文,可惜抗战胜利不
知下落。现在流传的只有几种抄本或据抄本翻印的本子。“戏文三种”是今
存最早的南戏剧本的专集,它未经后人妄改,对我们认识和了解早期南戏真
实面目,探讨南戏的渊源、发展、形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最早最大的元杂剧选集
最早最大的元杂剧选集,是明代诗文作家臧懋循(?—1621)选编的《元
曲选》。又名《元人百种曲》,100 卷,每卷1 剧。除收录元人杂剧剧本外,
还收录了晚明初文人所作杂剧6 个。分为前后两集,分别于万历四十三年
(1615 年)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刊行。其中包括关汉卿、马致远、郑
廷玉、白朴、高文秀、王实甫、纪君祥等39 位知名作家的优秀之作。作者选
编的目的在于汇集元剧杰作,“尽元曲之妙”,以使当时之南曲作家能“知
有所取则”。它可说是元杂剧唯一的通行选本,也是元杂剧选集中影响最大、
流传最广的一部选集。它不仅反映了元代杂剧的基本概貌,而且反映了元代
社会的现实生活,尤其是不少元杂剧剧本赖此才得以保存和流传,为后世认
识和研究元代杂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今人隋树森选编的《元曲选外编》,
收录了《元曲选》以外现存所有元代杂剧和一部分明初杂剧共62 种,对《元
曲选》具有拾遗补缺的作用。
最早最大的传奇戏曲选集
最早最大的传奇戏曲选集,是明末藏书家毛晋(1599—1659)于崇祯年
间(1628 年—1644 年)主持编辑的《六十种曲》。又名《汲古阁六十种曲》。
分为6 套12 集,每集5 剧,每剧2 卷,共120 卷,编录剧本60 个。除《西
厢记》为元杂剧外,余均为南戏和传奇。选集几乎囊括了元、明时代所有优
秀传奇作品。其中选录了《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牡丹亭》、
《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思想艺术成就较高的剧本,而《精
忠记》、《双珠记》、《八义记》等16 种尚属首次刊刻。《六十种曲》是传
奇剧本选集中收罗宏富、版本较精、流传最广的一部。
最早的元杂剧刻本
最早的元杂剧刻本,是《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刻本。它们是在元代当
时的大都、古杭等地坊间的零散刊刻本,后由清人黄丕烈汇辑成册,题名《元
刻古今杂剧》,近人王国维在整理时改题为《元刊杂剧三十种》。其中有关
汉卿的《拜月亭》和《单刀会》、马致远的《陈抟高卧》、纪君祥的《赵氏
孤儿》和郑廷玉、高文秀、郑光祖、尚仲贤、石君宝、宫天挺等人的作品。
在这30 种中,有16 种见于其它元明杂剧选集中,但有14 种是仅见于此的孤
本,是研究元代杂剧的珍贵资料。这30 种刻本现收藏于日本,国内仅有据日
本出版的版本的复刻本。
最详尽的古典剧目集
最详尽的古典剧目集,是当代戏曲研究家庄一拂编著、1983 年出版的《古
典戏曲存目汇考》。它是作者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史45 年的结晶。该书共收录
古典戏曲剧目47500 种,篇幅达134 万字。所收剧目之多,超过了清代姚燮
的《今乐考证》、王国维和曲的《录》。这些珍贵资料是从2700 余种古籍中
收集到的。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收宋元戏文与明初戏文,中编收元明清
三代杂剧,下编收明、清两代传奇。共13 卷,另有4 个附录。它是迄今我国
第一部最详尽的古典剧目,具有相当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学者
的好评。
最早的传奇戏剧作家传略及作品目录专书
最早的传奇戏剧作家传略及作品目录专书,是明代戏曲理论家、作家吕
天成(约1577—约1614)的戏曲理论专著《曲品》。成书于万历年间(1753
年—1619 年)。共2 卷。上卷专评作家,下卷专论作品。书中记载了戏曲作
家90 人,散曲作家25 人,戏曲作品192 种。它既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传奇戏
剧作家传略及其作品目录专书,也是评论明代戏曲作家、作品的专著。它还
保存了明代不少戏曲史料,与王骥德的《曲律》并称为“论曲双璧”。
最早的戏剧刊物
最早的戏剧刊物,是《二十世纪大舞台》。它是“二十世纪大舞台丛报
社”于清光绪三十年九月(1904 年10 月)在上海创刊的。发起人是近代诗
人陈去病(1874—1935)、汪笑侬等6 人。爱国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1887
—1958)撰写了《发刊词》。发刊词说:“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
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则中国万岁。”阐明了自己的戏剧主张。
该刊分为论说、传记、小说、传奇、丛谈、诙谐、文苑、批评、纪事、答问
等16 个门类。其办刊宗旨是“以改革恶俗,开通明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
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它不仅刊登反清戏剧作品,而且发表有“女丑满
装扮西太后”的直接丑诋痛骂慈禧的剧本。他们以戏剧为武器,重视其感化
力量,故仅刊行两期便被清政府封禁了。
现代最早的戏剧专刊
现代最早的戏剧专刊,是20 世纪初的《戏剧》。它是在1921 年3 月由
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等13 人在上海成立的民众戏剧社于同年5 月所办
的月刊,由中华书局出版,1922 年4 月终刊,共出2 卷6 期。它竭力反对当
时的旧剧和文明戏,倡导“爱美剧”和小型业余戏剧演出,主张以戏剧推动
社会车轮的前进,揭露批判社会的病根,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戏剧。
《二十世纪大舞台》虽是最早的戏剧刊物,但它只是主载戏剧,还载一些小
说等其它文学作品,《戏剧》则专载戏剧方面的内容,如戏剧作品、戏剧论
文和外国戏剧等。它在当时的戏剧理论、戏剧创作和戏剧实践等方面具有不
可低估的作用。
最早的诗赞系说唱文学刻本
最早的诗赞系说唱文学刻本,是1967 年在上海嘉定县城东一座明代宣姓
墓中发现的明成化年间(1465 年—1487 年)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本和传奇
刻本。其中1 本为传奇,11 本为说唱本。这11 种说唱文学刻本(其中5 种
刊有刻书绝对年代)是:《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传》、《新刊全相唐薛
仁贵跨海征辽故事》(成化七年刻)、《新编全相说唱石郎驸马传》(成化
七年刻)、《新刊全相说唱包待制出身传》(与这些刻在一起的还有《新刊
全相说唱包龙图陈州粜米记》、《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新刊
说唱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新编说唱包龙图断歪乌盆传》)、《新编
说唱包龙图赵皇亲孙文仪案传》、《新编说唱包龙图断白虎精传》、《新刊
全相说唱开宗义富贵孝义传》(成化十三年刻)、《新刊全相莺哥孝义传》、
《新刊全相说唱张文贵传》等。
最早的戏曲剧目
最早的戏曲剧目是西汉角抵戏中的《东海黄公》。它取材于民间故事,
通过加工排练而成。主要是表现人与虎的搏斗,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加
入了幻术成分。演员都有特定的服饰和化装。在表演中,它不是以演员双方
的实力来分胜负,而是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黄公老头被虎所杀。它已突
破了古代倡优即兴随意的逗乐与讽刺形式,演变成为了戏剧。
最早的剧本
最早的剧本,是1959 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出土的用古维吾尔语
创作的写本《弥勒会见记》。据考证,至迟应是在8 至9 世纪之间写成,形
式为所谓的梵策式。用回鹘文黑墨两面书写,共约293 叶(586 面)。它以
对话形式展开剧情,内容主要表现弥勒佛生平事迹,是个充满浓厚佛教色彩
的剧本。原本现存新疆博物馆。
最早的南戏剧本
最早的南戏剧本是宋光宗时(1190 年—1194 年)永嘉人所作《赵贞女蔡
二郎》和《王魁》。前者写赵五娘与蔡伯喈的故事。它第一次通过艺术舞台
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南广大地区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即衣冠之人
多有数妇,妻子不仅是家庭的奴隶,还要凭借自己的劳动养活丈夫,丈夫一
旦举孝廉,就不顾妻子积年勤劳、子女满前而将其一脚踢开。这一不合理的
现实,自汉魏以来竟一直被视为地方习俗,相沿不改,至南宋问题更加突出。
剧作演出后,深受东南地区广大观众的欢迎,连爱国词人陆游也曾以诗相赞,
当然它也为统治者所不容而禁止演出。它后来成了元末明初高明《琵琶记》
的祖本。后者说的是敫桂英活捉王魁的故事,是元代尚仲贤所写《海神庙王
魁负桂英》杂剧及明代王玉峰所写《焚香记》传奇的祖本。上述两种戏文在
当时不仅以其反封建思想倾向的新鲜内容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而且奠定了我
国南戏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赵贞女》的出现,在我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但由于当时封建文化的发达,民间创作多无刊刻付印机会,加之战
乱频繁,南戏作品保留很少,《赵贞女蔡二郎》已只字无存,《王魁》仅存
18 支曲子,且已注明“元传奇”,可能多系元人改编之作。
最早写弃妻另娶的剧作
最早写弃妻另娶的剧作,是宋光宗时(1190 年—1194 年)永嘉人所作并
流传于民间的南戏《赵贞女》。它也是最早的南戏剧作。主要反映我国东南
地区封建文人弃妻再娶社会问题的剧作。剧中写蔡伯喈(东汉著名学者蔡邕,
但所写并非史实)上京应举,因贪恋富贵功名长期不归,其妻赵五娘独力支
持门户,在蔡家父母双亡后到京师寻访伯喈。伯喈却不相认,最后以马踩赵
五娘,雷轰蔡伯喈结束。它通过蔡伯喈的背亲弃妇,反映了封建文人一旦飞
黄腾达,就要弃妻再娶的现实,从而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据《隋
书?地理志》记载,当时我国江西、浙东、闽北等东南地区,“衣冠之人多
有数妇,暴面市廛,竞分铢以给其夫。及举孝廉,更娶富者。前妻虽有积年
之勤,子女盈室,犹见放逐,以避后人”。这种不合理现象,从汉魏以来,
一直被看作地方习俗相沿不改。到了南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举名额的扩
大,这一社会问题就更加突出。《赵贞女》通过舞台艺术形象地反映了这一
社会问题,为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妇女鸣不平。它以它那反封建的内容受
到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东南地区人民的欢迎,同时,它也遭到了封建统治者的
禁止。《赵贞女》奠定了南戏发展的基础,它在我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元末戏剧家高明,根据《赵贞女》改编成为了被誉称为“南戏中兴之
祖”的优秀剧作《琵琶记》。
最杰出的悲剧
最杰出的悲剧,是我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元代关汉卿(约生于1229—1241
间,卒于1297—1307 间)的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
它为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剧作取材于汉代“东海孝妇”的故事,反映元
代的现实生活,抨击封建社会的残酷与黑暗,歌颂受害最为沉重的善良妇女
坚贞不屈的反抗斗争精神。贫儒窦天章带着7 岁女儿瑞云流落楚州,因生活
所困,借得寡妇蔡婆20 两银子。一年后,本利共为40 两,窦天章根本无力
偿还,又欲上京求取功名。蔡婆乘机索瑞云为童养媳,改名窦娥。窦娥婚后
不久,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一天,浑名叫赛卢医的一个医生在蔡婆前
往讨债之时,为赖债竟将蔡婆骗至野外,想用绳子将其勒死,恰巧又为泼皮
无赖张驴儿父子所救,他们乘机逼蔡婆婆媳二人改嫁他们父子二人,否则仍
要将其勒死。蔡婆被迫答应,并将张驴儿父子带到家中,窦娥坚决不允。但
张驴儿父子赖着不走。张驴儿在汤中放下毒药,想毒死蔡婆霸占窦娥,不料
被其父误饮身亡。张驴儿再以此胁迫窦娥未成,便向官府控告窦娥杀人。昏
官桃杌严刑逼供,窦娥坚贞不屈,转而刑拷蔡婆。为救婆婆,窦娥屈招,被
徇私枉法、草菅人命的桃杌冤判死刑。临刑前,她发下了3 个誓愿:斩后血
不落地而飞溅高挂的白练,六月降雪3 尺以掩其尸,楚州干旱3 年。窦娥死
后,誓言全部应验。3 年之后,其父窦天章已官为廉访史,到楚州查卷审理
囚犯,梦中得知女儿向他诉说冤情,使窦娥终得昭雪平愤。剧作最突出的成
就是塑造了窦娥这一光辉的女性形象。她在短短的一生中,经受了丧母、离
父、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迫害,泼皮无赖的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以至
含冤而死的种种不幸,几乎集封建社会妇女所受各种压迫于一身。同时,也
充分体现了下层妇女的善良和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特别是窦娥在赴刑场的
路上那悲愤填膺、呼天号地的指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