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外文学之最-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笼罩文坛的“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的境界,是中国田园诗的
基石,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作者本人,也因此被称为
“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歌和其他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后代有成就的诗人,包括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
苏轼、辛弃疾、陆游、黄遵宪、龚自珍等著名诗人,无不从他的创作中汲取
营养。他诗中所表现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
品质,教育了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他的“不为五斗
米折腰”的精神,与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不屈的性格一脉相
通。他那“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他那疾恶除暴的精神,给后世作家如辛弃
疾、龚自珍等人以巨大的支持和鼓舞。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
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自他以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了唐代,竟形成了“王
孟”田园山水诗派。宋代以后,描写田园山水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他的桃
花源的理想,对后代如王安石、康与之等人也有积极的影响。他诗歌的艺术
影响也同样广泛,我国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很少没有表示过对他的创作的企
羡,受他的艺术的熏陶。
最早的山水诗人
最早的山水诗人,是南朝宋谢灵运(385—433)。他也是我国著名的山
水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移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东晋
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东晋时官至相国从事中郎。
入南朝宋,历任太守、侍中、内史等职。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
颜延之同为江左第一。早年仕途坎坷,辞官归故,好邀游山水,探奇访胜,
所至“辄为歌咏,以致其意”。晚年因兴兵拒捕谋反,被刘宋王朝杀害于广
州。
谢灵运的作品原有集20 卷,已佚,明人辑有《谢康乐集》。其诗多写江
南山水景色,语言精工富丽,刻画细致逼真,用字崇尚声色,再现了自然界
清新可爱的美景。《古壁精舍还湖中作》和《石门岩上宿》等,情调健康,
叙事、写景与抒情结合,艺术风格亦较完整。特别是那些散见各篇的“名章
迥句”,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而“白云抱
幽石,绿筱媚清涟”、“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等,更显示了诗人“极
貌写物,穷力追新”、精雕细刻的艺术匠心。
谢灵运的山水诗,虽然主要是诗歌题材和艺术上的革新,但它打破了东
晋以来枯燥无味的玄言诗的统治地位,确立了山水诗在士族诗坛上的优势地
位,从而使山水诗由附庸蔚为大国,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开创
了我国文学史上面目一新的山水诗派,拓展了诗歌歌唱的领域,在诗歌发展
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他以后,受其影响的南朝谢脁、何逊,唐朝王维、
孟浩然等许多山水诗人相继出现,他们以大量优美的山水诗篇歌颂了祖国的
大好河山,丰富了我国绚烂多彩的诗歌园地。
最早发现诗歌声律的诗人
最早发现诗歌声律的诗人,是南朝梁文坛领袖沈约(441—513)。他在
齐永明年间,根据同时的周颙发现汉字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和双声叠韵来研究
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作诗必须避免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
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病,力求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
中,轻重悉异”。诗人像这样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确是诗歌史上空前的
创举。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的互相结合,
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永明体。这种新体诗,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它的
出现,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发展到讲究格律的必然趋势。声律说的产生,
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它除对诗歌形式有直接影响外,对于辞赋、
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早使五言律诗定型的诗人
最早使五言律诗定型的诗人,是初唐诗人沈佺期(约656—约714)和宋
之问(约656—约712)。他们从前人和同时代人所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经
验中,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了下来,并在自己大量的律诗创作中,最后完
成了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从而使以后的诗人有了明确的规
格可以遵循。沈、宋使五言律诗形式得以定型,推动了七言律诗的进一步成
熟,确立了“近体诗”的地位,对唐代律诗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话《诗薮》中,称
它是“词章改革之大机”。自此以后,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加明确
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呈分道扬镳之势。
最早的著名诗歌革新者
最早的著名诗歌革新者,是初唐文学家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年轻时慷慨任侠,遍览经史百家,具有远大
的政治抱负。24 岁中进士,初深得武后赏识。28 岁随军,远征西北边塞。后
官右拾遗,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其间被陷入狱。获释后,再度从军东征,
抗击契丹。后遭主将武攸宜排斥打击,抑郁难平,曾登上幽州台,泫然流涕
而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就
是作者的千古名作《登幽州台歌》。38 岁毅然辞官还乡。最后被武三思指使
县令段简诬谄再度下狱,冤死狱中,终年42 岁。今存诗120 多首,文100
多篇。
陈子昂继“初唐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
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他论诗,提倡汉魏风骨,
主张作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的“逶迤颓靡”的形式主义诗风。他的著名短文《修竹篇序》,
明确提出了诗歌革新主张,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像一篇有力的宣言,为唐
代诗歌走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峰,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它不仅有力地抨
击了齐梁浮靡的诗风,而且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了道
路。他的《感遇》诗38 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一洗梁、陈以来的浮艳
文风,语言十分质朴。其内容借古讽今,抒发怀抱;或托物寄情,揭露和讽
刺社会黑暗现实;或慨叹人生祸福无常等。《蓟丘览古》7 首,特别是《登
幽州台歌》,更是齐梁以来200 多年间所没有过的洪钟巨响。前者借古讽今,
倾诉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后者表现出壮怀激烈、沉郁苍凉的情
绪,发出了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生不逢辰、壮志难酬的慨叹。他优秀的诗
作,树立了具有健康内容和形式、刚健质朴、雄浑苍凉、遒劲有力的诗风,
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廓清了积习,开辟了新风,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
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论事书疏,也一扫骈文陋习,内容深刻,质朴清
新,实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卢藏用说他是“崛起江汉,虎视江夏,卓立
千古,横判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杜甫说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
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韩愈赞誉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继承他的革新理论,并最后完成了唐诗革新的历
史任务。
最早写新题乐府诗的诗人
最早写新题乐府诗的诗人,是中唐诗人李绅(772—864)。字公垂,因
其身材短小,时号“短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人,祖籍毫州(今属安
徽)。曾任节度使等职,封赵郡公。自创“新题”始于杜甫,但有意识地以
“新题乐府”标榜并和传统的古题乐府区别开来的却是李绅。他曾一气写出
《新题乐府》20 首。在他的带动下,元稹和了12 首,白居易写了18 首,并
改名《新乐府》。由于李绅的倡导和写作实践的推动,加之元稹和白居易的
共同努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新乐府运动”。可惜的是,
李绅原作20 首竟一字不传,但他残存的早年诗作《悯农》诗二首,却完全可
以弥补这一损失。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
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语言通俗
浅显,概括有力,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广大农民被剥削的贫困生活及其痛苦的
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篇幅短小,但含意深刻,是表现封建社会农民
贫困生活的佳作,最为后世传诵。虽然郭茂倩未将其收入《乐府诗集》的“新
乐府辞中”,但它确是两首地地道道的新乐府,并堪称新乐府运动中的两篇
杰作。
最著名的苦吟诗人
最著名的苦吟诗人是唐代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
浙江德清县)人。46 岁进士,50 岁起作溧阳县尉等小官。一生处境凄凉,老
病侵袭,生子屡夭,又因不苟合流俗而屡受诽谤,死于贫病劳苦之中。自称
“贫孟”、“穷老”、“病叟”。由于他一生穷困潦倒,对劳动人民的苦难
颇有体会,因此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悲惨命运的诗篇。《贫妇词》、《织妇
辞》,倾诉了劳动妇女遭受残酷剥削压迫的痛苦,而且以织妇口吻对受剥削
的境况提出了“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的质问。《寒地百姓吟》把劳动
人民寒夜的痛苦呼号和富贵人家终宵宴饮的生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并且以
飞蛾扑火象征劳动人民悲惨绝望的命运,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对立。
有的对当时的藩镇割据,内战不息的时局表示深深的忧虑和极大的愤慨。他
更多的作品,主要是描写个人饥寒交迫,一贫如洗的生活,感伤自己坎坷不
平的遭遇。如《秋怀》,不仅写出了自己贫病交加的凄凉晚景,而且写出了
冷酷无情的世道人心。他刻意苦吟,立意新颖,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露,追
求瘦硬奇险,形成一种古朴而又险僻的风格。韩愈说他的诗是“横空盘硬语,
妥贴力排奡”;苏轼形容他的诗是“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有如黄河鱼,
出膏以自煮”。而著名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
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却写得质朴自然,委婉动
人,颇有古乐府的风味。孟郊的诗歌,在当时就已流传国外,对后世特别是
江西诗派有一定的影响。
最早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最早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约
前340—约前278)。他继承古代神话及人民口头创作的浪漫主义精神,在现
实斗争中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诗篇。他在这些诗篇中,以宏富博大的内容,
奇情壮彩的形式,“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
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奠定了后世作家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坚实的基础。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描写美好的理想生活,抒发强烈奔放、不受
现实羁绊的思想感情。如《离骚》后半部分,就是主要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
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被腐朽的贵族集团排
斥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之外,使他异常的苦闷与彷徨。在溷浊的现实社会中,
他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爱国理想,于是只好驰骋想象
的翅膀,遨游于宇宙之间,叩帝阍、求佚女、找灵氛、寻巫贤,想象丰富奇
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可贵精神。
他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美丽的象征手法,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驱遣着大量的
神话传说,描绘出各种神奇优美的形象,以与现实的黑暗相对照。他发展了
《诗经》比兴的手法,给山川草木、花鸟虫鱼、风云雷电、日月星辰都赋予
了生命,让它们具有了人的意志,用以表现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揭露当
时社会的黑暗污浊,抨击奴隶主贵族的昏庸腐朽,抒发和寄托自己“长太息
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表现他那“虽体解吾犹
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高尚情操和为实现美好理想而上下求索的战斗精
神,感情真挚强烈,气势奔腾雄伟,语言绚烂多彩、优美精练。诗既有强烈
的浪漫主义精神,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屈原所开创的我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
极影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汤显祖、蒲松龄、龚自珍等,继承
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并使它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隋末,他的祖先因罪被流放
到中亚碎叶(原苏联托克马克城,当时属唐安西都护府),李白即出生于此。
5 岁时,随父迁回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少年即显露才华,
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20 岁左右,游览了不少名胜古迹。25 岁起,
为施展自己“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再度“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以安陆(今湖北)为
中心的16 年漫游生活。游踪所及,几半中国。天宝元年(742 年),因友人
推荐,应召入京供奉翰林。仅年余,因受权贵谗毁,便被挤出长安,“使寰
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于是再度开始漫游生活。744 年,
诗人在洛阳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及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结交。755
年,安史乱起。756 年,李白出于爱国平乱之心应李璘之邀为幕僚。后因李
璘实与其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