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学之最-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放的要求出发,认为医治国民精神的麻木比医治肉体的病弱更为重要、更
为急迫,他认为文艺正是改变人们精神的利器。1906 年6 月,他决然弃医回
到东京走上了从文的道路,立志以文学艺术唤起广大民众。1907 年,他写了
他最长的一篇论文《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
主义的立场上,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了猛烈的
批判,坚定地相信未来,不惮前驱,提出了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同时
翻译介绍了大量被压迫民族的文学,积极参加反帝反清爱国斗争,加入了革
命团体光复会。1909 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和绍兴教书,授课之余,开始辑
录唐代以前的小说(《古小说钩沉》)。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同年12 月,
用文言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描写了小镇封建势力在革命风声中的
种种动态。1912 年,孙中山临时政府成立,他应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
教育司科长、佥事。至1917 年间,他目睹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丑剧以
及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在寂寞和苦闷中整理古籍、考察历史、思索
国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
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
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1918 年初,他和李大钊等一起参加《新青年》编辑工
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批白话诗《梦》、《爱之神》、《桃
花》等。是年5 月,他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他的也是中国新文
学史上在国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礼
教吃人”的罪恶本质,发出了“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它是一
份最激烈的向封建主义宣战的檄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
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
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批判旧思想和旧道德,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
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从而确立了他在“五
四”运动中斗争最彻底和影响最深广的作家的地位。从1920 年8 月起,鲁迅
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国古典文学,
并坚持文学创作。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作者
讲课的讲义整理编纂而成的。1921 年12 月到1922 年2 月,分刊发表了他最
长也是最著名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 这个典型形象,
鞭挞了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
底性。作品成功地塑造了阿Q 这个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而且是世界文学史
上不朽的典型。小说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
中的一件珍品,至今已有近40 种不同文字的译本在世界流行。这些小说与他
所写的其它20 多篇短篇小说,先后在1923 年和1926 年结成短篇小说集《呐
喊》(14 篇)和《彷徨》(11 篇)出版。《呐喊》,体现了“五四”文学的
实绩,它使鲁迅成为了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奠基人。《彷徨》表现了作者1924
年至1926 年因新文化阵营分化所产生的寂寞、彷徨的心境。他以屈原“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作为书前题辞。同时,作者发表了中
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野草》,同样表现了作者在苦闷彷徨中与封建势力以及
代表资产阶级右翼的现代评论派“作韧性的鏖战”的精神。1924 年底,支持
与领导《语丝》周刊。1925 年出版杂文集《热风》,领导青年建立了莽原社、
未名社,主编《莽原》周刊(后改半月刊),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积极支持
同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进行斗争的女师大学生运动。1926 年1 月,发表了
著名的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了“打落水狗”的彻底革命
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撰文揭露北洋政府的暴行,支持群众的正义
斗争,因而遭到通缉,被迫于8 月离开北京去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其间编
定论文集《坟》,编写《汉文学史纲要》,完成了回忆散文《旧事重提》(后
改名《朝花夕拾》)。1927 年1 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
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并发出了“永
远进击”的号召。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
步学生,鲁迅因营救学生无效,愤而辞去学校一切职务。血的事实使鲁迅的
进化论思想被彻底“轰毁”,实现了向共产主义思想的飞跃。1927 年9 月,
鲁迅定居上海,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1928 年,在与创造社和
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战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通
过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成为
了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30 年3 月,发起并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从此,他在反文化“围剿”斗争中同敌人展开了不懈的战斗,同时也批评了
各种错误的文艺思想。其间,他还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
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并做了大量工作。1931 年向全世界公布
了国民党残杀青年作家的真相。1933 年和宋庆龄等到德国驻沪领事馆递交反
法西斯暴政抗议书。1935 年10 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
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发了贺电,说“在
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1936 年与文艺界同仁发表为团结御
侮和言论自由的宣言。在上海期间,陆续出版了9 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
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
《十字街头》以及《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培养了许多
文学青年,并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
学”的口号。鲁迅一生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他“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息,
他在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一文未终篇时便离开了人世。1936 年
10 月19 日,中国新文学的开山大师、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
级文化思想的先驱鲁迅在上海病逝。终年56 岁。其“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
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了“民族魂”旗帜覆盖在他
的遗体上。中共中央从延安发了唁电表示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
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去送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
公园,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了“鲁迅先生之墓”6 个大字。后出版了《鲁迅全
集》20 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被译成了50
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为世界人民所热爱。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和第一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提出了中国民主主义
革命中的重要问题,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和上流社会的堕落,批判了中国
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反映了处于残酷的
经济剥削和严酷的精神迫害双重压力下的中国农民的生活面貌,描写了在激
烈的社会矛盾中挣扎着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他善于运用典型化原则和白描手
法,塑造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作品丰满而洗练、隽永而舒展、诙谐而峭拔,
特别是以其卓越的艺术语言,确立了中国白话这个民族文学新语言的历史地
位,它为现代文学特别是短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榜样。所作历史小说《故事
新编》,把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古为今用的作用。散文诗《野草》,
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对光明的追求与赞美和对革命的颂
扬,也反映了作者在黑暗重压之下孤寂彷徨的心情。其艺术形式多样,构思
新颖,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散文《朝花夕拾》,记述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
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在鲁迅的作品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的还是杂文。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他放弃了长篇巨制的创作,以杂文为武
器,与敌人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英勇的、坚决的、短兵相接的鏖战,表现
出了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坚韧的战斗精神。前期杂文反映“五四”到1927 年期
间的思想斗争和社会风貌,充分体现了作者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倡导科学与民主的“五四”时代精神;后期杂文数量更多,内容更为广
泛,思想也更为深刻。它有力地揭露和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各
种阴谋,批判了文艺领域中的各种错误思潮,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至30 年代
中期的社会面貌。这些杂文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具体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通
过细致分析和生动议论表明作者的观点,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
驳的逻辑力量,语言幽默而犀利,说理透彻,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
值,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它和作者的小说、散文一样,
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拓荒开来的标帜,它在作者的倡导下,发展成为了中
国现代文学中运用便捷和影响深远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鲁迅在艰苦的斗争
中不屈不挠,敌人通缉他、威胁他、禁止他的书籍出版、删改他的文章,但
丝毫也没有使他屈服,他用笔名的形式发表文章,巧妙地与敌人进行战斗。
他一生用了100 多个很有意义的笔名,是中国文学史上使用笔名最多的一个
作家。
鲁迅先生奋斗终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革命文学事业,献给了
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他的一生,表现了中国人民临危不惧,挺身而起的崇高
品质。毛泽东同志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
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
毫的奴颜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
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
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
向。”鲁迅以其伟大的文学成就,被列入了世界十大文豪之林。诺贝尔文学
奖评委、中国通、瑞典人斯文赫定,曾提议鲁迅参加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
但鲁迅因“眼前可见依然黑暗”,不愿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依靠帝
国主义势力上台的蒋介石政权涂脂抹粉,更不愿使自己的文字从此变为“翰
林文学,一无可观”,而毅然拒绝了。1979 年11 月,由周扬、茅盾等发起,
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鲁迅研究学会”。
笔名最多的作家
笔名最多的作家,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他一生所使用的笔名已知有156 个。“鲁迅”是他于
1918 年5 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这是他最早使
用的笔名,也是在他的笔名中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仅以此名发表的小
说、杂文、散文、散文诗、译文就有500 多篇。鲁迅对待笔名非常严肃认真,
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以真名招一种无聊的麻烦,固然不值得,但若假
名太近于滑稽,则足以减轻论文的重量,所以也不好。? 。此后的文章,也
应细心署名,不得以‘因为忙中’推诿!”还说:“一个作家自取的笔名,
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鲁迅的笔名,变化无穷,寓意深刻,深深打上了
时代的烙印,记录了他思想变迁的历程,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韧性战斗的
精神和灵活巧妙的斗争艺术。1898 年至1917 年,所用12 个笔名多有希望、
自励、奋飞和探索之意,表现作家爱国的炽烈感情和盼望祖国富强并为之献
身的精神。1918 年至1926 年,所用20 个笔名,体现作者奋起呐喊和战斗的
进取精神。1927 年至1936 年,在反文化围剿的战斗中,为了冲破白色恐怖,
使更多文章得到发表,使用了100 多个笔名,其含义极为丰富深刻,颇具讽
刺和战斗锋芒。鲁迅的笔名,灵活多样,多姿多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开
拓了作家笔名使用的新的领域。
现代最早的女作家
现代最早的女作家,是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1911 年入
上海爱国女子学校。1914 年留学美国。1920 年回国任东南大学、北京大学教
授。1927 年至1933 年曾4 次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太平洋学会的学术会议。1935
年任四川大学教授。抗战爆发后,辗转昆明、香港、广州、重庆、上海等地。
早在留美的1916 年,她就用现代白话创作了一个短篇小说《一日》,发表于
1917 年的《留美学生季报》上。它是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白话小说,后来
被收在短篇小说集《小雨点》中。1918 年9 月15 日,作者还在《新青年》
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首白话诗《人家说我发了疯》,比同时著名女作家冰心最
早的新诗还要早两年多。其创作在当时颇有影响,当代文学家司马长风曾说:
“中国现代第一个拿起笔来的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陈衡哲。”
现代最有成就的农民作家
现代最有成就的农民作家,是小说家赵树理(1906—1970)。他也是“山
药蛋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原名赵树礼,出生在山西沁水县一个贫农家
庭。幼年在私塾读书并参加生产劳动,过着被剥削的生活。喜爱民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