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何修证佛法-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无寻无伺地中,又有程度之别了。唯识分析得很清楚,一步一步,详尽得很。无寻,坐起来清净得很,念头没有乱跑,也没有乱找时,只有一个很平稳的境界摆在那里,就是无寻唯伺。这里头有没有东西呢?还是有。知道这么一个境界,是在五遍行的想与思中。至于无寻无伺的境界,则超越了想的心理状态,乃至于到达了“无想生”,又进一层,无想而能够生作用,起作用的功能。
  严格来讲,无想生的最初步,也只能摸到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边缘。所有笼统来说,般若很容易讲,本来无所住而生其心嘛!这仍非究竟,太笼统了。
  若无想定,若无想生,及灭尽定,是无心地。
  这三个定境到达了,才可以说定境达到了无心地。这一段都是讲修证做功夫,不讲见地。不过这却是修证功夫的见地,如果这点认识不清,功夫就做得迷迷糊糊的,像土包子进城,那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才行。
  下面要介绍第二种“有心、无心”的分类标准。
  心乱不乱建立者,谓四颠倒,颠倒其心,名为乱心,若四颠倒不颠倒心,名不乱心。此中乱心,亦名无心,性失坏故。
  普通人的散乱心也叫作无心,因为把心掉了,自性散坏了。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做功夫修持时,觉得自己随时随地都在空空洞洞里头,好像清净得很,就以为到达了无心地。实际上这正是掉了心,是这个无心正在颠倒中,自己不知道罢了,很可怕。以我几十年经验看来,做修养功夫的人,最后走上这条路的人太多太多了,都是这样糊里糊涂去了。正如雪窦禅师的诗句:“可怜多少垂钩者,随例茫茫失钓竿。”几位老同学要特别注意,钓鱼竿子已经被我收回来了,你们已经无心了,因为你们迷失了修持的本心。
  如世间见心狂乱者,便言此人是无心人,由狂乱心失本性故。
  等于看到一个疯子,我们也叫他是无心人,因为他错乱了,迷失了本性。有人修到后来,很容易走上这条路,一定要注意。所以有位禅师说:“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不是那么简单的,福德不够,所以慧不能到。
  于此门中,诸倒乱心,名无心地。若不乱心,名有心地。
  无心地的反面,就是有心地。在佛法而言,一般凡夫成道以前,烦恼错乱心都算是无心地,没有证得本性的缘故。真正修证佛法,得了定、慧的,叫做有心地。这是第二门解释。
  生不生建立者,八因缘故。其心或生,或复不生,谓根破坏故。
  第三门,就心“生”或“不生”来区别“有心”“无心”。比如我们学佛最难的一项,就是慈悲心很难生起,也就是说真正发起行愿心很难。我们口口声声要想帮助人家,慈悲人家,度人家,嘴里虽这么讲,实际上,很难办到。所以我们修行,单说一个功德心,在行愿上根本就很难建立,也可以说,根本没有建立过。行门很难讲,历代祖师都只讲见地,行门不敢多谈,真正谈了行门,徒弟都跑光了,因为要求太严了。但教不严,师之过,宁可要求严格,门前草长三尺,岂止三尺,十丈都无所谓,没有人都可以,一个人在里头蛮舒服的。老实说,行门很难,太难了。
  有些心不生是因根,是因为生理机能破坏了,比如脑神经坏了,这个心理生不起来,尽管佛法讲四大皆空,四大还是很重要。佛说暇满之身难得,生为人,闲暇的时间难得,四肢体健,五根具全也很难得的。尤其是这个工商业时代,空闲的时间谈何容易,能有闲暇坐在那里高谈阔论,妄言修道,这是多大的福报。
  境不现前故,有时候你拼命用功,那个境界就是不来。从前有一个修道的老先生,有一些功力,既不吃饭,也不睡觉,不过到夜里十二点时,再跟他说话,他也不理,靠在椅子上,闭着眼,大约有半个钟头。然后眼睛睁开,再谈话,可以谈到第二天晚上十二点。到了十二点他又不说话了,闭眼休息了。问他为什么?他说是功夫来找他了,这就是境现前。孟子尽心下篇说:“有诸已之谓信”。消息来就要定去了,这就是境现前。有些人功夫做了半天,境界不现前,这就要严格检查自己了:心理的障碍,或是生理的障碍呢?若问另外有个方法没有?这是爱欲之心,贪求之念,这些结使在作怪。连这个都不能检查出来,还怎么能够修证菩提呢!
  阙作意故,作意没有造成,至于是什么根器,该如何作意,也是大有关系的。
  未得故,相违故,已断故,已灭故,已生故,心不得生。
  以上种种缘故,所以心不能生起。密宗的修法生起次第,就是由这里来的。密宗所有的理论,都是唯识法相的基本理论,所以修法要修到生起次第,没有的要建立,等于从平地上建立生起十二层高楼。所以密宗是无中把它生有,生有了以后,把它打空,又回到清净光明,把建立起来的空掉,那就叫圆满次第。
  由此相违诸因缘故,心乃得生。不受上面八种现象范围所限制,道心才可能生起。
  此中若具生因缘故,心便得生,名有心地。若遇不生心因缘故,心则不生,名无心地。
  若具备了生的境缘而生心,是有心地。相反的因缘而心不生,则是无心地。
  第四门:分位建立者,谓除六位,当知所余名有心地。 什么是分位建立呢?又包括了六位,除了六位外,都是有心地。
  何等为六,谓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生位、灭尽定位及无余依涅槃界位,如是六位,名无心地。
  这六个部分,有些是凡夫果,有些是大乘极果。这些分位建立,同样的达到无心地,程度还有差别。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得的道是不错的,但程度、造诣、层次上却是有差别的。六位中,无心睡眠位是凡夫的无心,睡着了,什么都忘记了,这也是一种无心。修道人犯了这个毛病,不能原谅自己,功夫不够,因为大昏沉之故。
  无心闷绝位,是好似昏过去了,或者跌倒、打伤了,或者受了脑震荡失去记忆了,这都属于闷绝位,是病态的,不对的。以佛法来讲,如果一个人受了脑震荡,过去的都忘了,熟人也认不得了,这时,他本性在哪里?是不是治好了又回转来?不能治好,但他的本性又怎么恢复呢?这是科学的大问题,学佛要追究这些地方,佛法是绝对的科学,不是那么简单的。不要贸然地相信,贸然地搞,严格讲,这里头都是问题。
  无想定位,也属于无心地,无想定位不是证道。释迦牟尼佛学无想定三年,然后认为不是道,知非即舍,不干了。无想定是外道位,但是无想定有无想天,虽是外道位,比我们的位置却高得多了,虽然还是在色界中,却超过了欲界天。一个人能到了无想,虽不行善,也绝对不做恶事,既然不做恶事,依善果也可以生天。何况无想还是一种定的境界。不要看不起它,我们还做不到呢!
  有些人打坐怕落顽空,其实,若能真正到了顽空也要恭喜你了,恐怕只是在玩弄那个空而已,顽空做不到的。无想生位生到无想天。灭尽定位不同,是罗汉果位,超过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的灭尽定,身,心皆灭,等于向轮回请了长假,但是,最后还是要来的,非回心向大不可,灭尽定可以躲在偏空的境界里头,空的功能灭了身心的作用,无余依涅槃位是大菩萨位、独觉菩萨位。这六位叫无心地。
  第五门,也就是最后一种区分法:
  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槃界中,是无心地。
  禅宗所讲明心见性,直透牢关,在破三关之后,就要破这个有余依,证无余依涅槃。什么是有余依?就是大阿罗汉,同独觉佛达到涅槃的果位,但是烦恼的根还是没有断,就是维摩经上所形容的余习未断。维摩居士的房间里,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都进了他的方丈,(寺庙中称方丈就是根据维摩经,维摩房间一丈见方,可是百万天龙,天人进来都坐得下。)结果天女散花的时候,罗汉们闭眉闭眼的,因为要做到不动心,可是天花沾在阿罗汉的身上,掉不下去;菩萨身就沾不上,都掉了。因为罗汉余习未断,所以天花着身。罗汉们对声色是不要了,可是有时候对声色还瞄一眼,这一瞄并不动心,可是天花却着身了,就是余习未断的缘故。所以他们虽然也得了涅槃,可是那叫有余依涅槃。因为只要把根一挑,就又挑起来了。
  到达无余依涅槃才是佛境界,真正的第一义心,即禅宗洛浦禅师说的:“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这是第一义。
  何以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
  到达了透末后牢关,得第一义,才把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阿赖耶识才永灭,才是无余依涅槃,达到自性清净。
  所余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转八识成为四智,修证到达三身,法身、化身的成就,三身四智平等平等。四智圆净,不著不住,六通妙用,不住无著,达到无余依涅槃,这才真正到达无心地,佛的境界。
  阿赖耶识未永灭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
  第八识又译为藏识,阿赖耶识是梵音。如果单单译成一个藏字,所表达的不够完整,因为它包括有①能藏②所藏③执藏的作用。它能藏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种子;执藏抓得很牢,所以它起的作用是异熟——各种因缘,异时、异地而熟。这是指轮回果报,这个异熟的帐,电脑都算不清,它实在太错综复杂了。
     
               第二十一讲
               内容提要
               佛法在世间
               禅宗直指大事因缘
               雪岩钦公案
               高峰妙公案
               修定的善巧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的这几句话是指“行”,行为的部分。佛法就在世间,佛也这样说过。在经典中,有人问佛,世尊为何在娑婆世界这个脏地方成佛?佛说:你看到娑婆世界脏,只是看到了一面,它还有另外一面,与西方极乐世界及一切净土一样的光明清净。所以佛立刻就现了神通,以足指按地,当时就现出了这个世界的光明面。这里是个话头,这个世界有很清净的光明面,同极乐世界一样,以及其他佛世界一样的清净光明。
  其次,佛说一切佛在成佛以前,必须要到这里成佛,在其他世界不容易成佛。例如天人很难成佛,北俱卢洲的人很难成佛,因为福报太好了,纯乐无苦。就因为没有痛苦的刺激,那里的人就不会有厌离心,所以一切众生要想成佛的话,就必须要到这个世界来。这个娑婆世界是善恶参半,苦乐参半,一切参半,而且痛苦的多。因为痛苦,所以才容易修道,没有众生何必成佛呢?没有众生也不需要有佛了,因为个个都是佛嘛!何必另外来个佛呢!因为有众生,有苦恼,才有菩提,才能成佛。
  佛法在世间是见地,也是行愿。因为世间是五浊恶世,所以需要布施,需要守戒;因为世间是很痛苦,很坏的,所以在这里自度、度人,才能圆满功德。这是以第二义来讲的,在形而上道而言,并没有什么世间与不世间的分别。
  六祖坛经中告诉我们,佛法在世间,不理世间觉,离开世间,无法求得觉悟;若没有痛苦,则不知快乐的舒服;若没有烦恼,亦不知清净的安详。所以烦恼即是菩提,也可以从这个层面来发挥。离世觅菩提,真跳出世界、三界外,本身就是佛了,已经在菩提中,不须再求菩提,没有成两个佛的道理。所以大乘佛法说佛法在世间,是指“行门”而言。
  打坐修道不过是行门的万分之一而已,其他做人做事,通通是佛法的行门,所以讲佛法不离世间,就是这个道理。千万不要以为佛法不离世间,你一方面修道,一方面就想,一切功名富贵,酒色财气样样都要,如这样想,那就错了。
  维摩经上讲,莲花在干净的泥巴上,以及高山顶上清净的地方是不会长成的,要在最脏、最浊、最低下的地方,莲花才会生长得越茂盛、越清香、越纯净,花也越大,而且纤尘不染。莲花就是学佛的精神,所以以莲花代表佛教,是在五浊恶世中,最脏、最难的地方成就,佛法在世间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认为佛法既然在世间,不一定要出世,没有这回事,还是要出世。不过出世与出家是有分别的,世俗上出家只是离开了此家,而到了彼家。出世是离开了这一世,而到了另一世。没有到达跳出三界外,仍然还在此世间之内。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是真正的出世,这个基本的道理要搞清楚。
  有一本书叫“禅宗直指——大事因缘”,作者石成金,是清朝的进士,他曾做官,晚年学禅。这本书的前面,是他个人学佛的心得与见地,是理学家的学禅路线,也很好,依此修行,人天之果,决不堕落。下面的“大事因缘”一节,关系太大,太好了。李文同学说,欧美的学者,认为中国的禅宗根本反对佛学,这个观念错得太厉害,而现在欧美搞禅学就是走上这个路线。其实正好相反,禅宗处处谈佛法。禅宗是在元朝开始衰落的,这本书有些公案收录的资料太好了,别的书没有收录得如此完全。在这几则大事因缘中,搜罗了圆悟勤、大慧杲、高峰妙、雪岩钦等公案,都是顶好的公案。关于这本书,有几点要认识:
  一、中国大陆上真正的禅堂,正如书中那个样子。
  二、看那些人如何修行用功,就是真正禅堂的榜样。
  三、也看到了禅宗的衰落。
  四、我们可以参考,作为个人用功的借镜。
  五、有许多人修不倒褡,不睡觉,以为这个是学禅,自己看看这本书就明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