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变化-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大厅;满面春风;后面跟着他的四个副总理。几百个记者用目光迎接这个人的到来;没有期待中的掌声。他们在等着他发表就职演说;就像江泽民和李鹏在几个小时前做过的那样。  他没有发表就职演说;不过;一开始讲话就很精彩。他似乎懂得吸引公众的奥妙不在于说些没有错误又没有用处的大话;而在于真情、机敏、幽默、有个性;以及不失时机地造成某种戏剧化的效果。他说他很喜欢看“凤凰卫视”的节目;后来这家电视台的那位年轻漂亮的女主持人———吴小莉;果然有机会站起来提问;请他说说自己的“心路历程”;这让在场的记者都为之一振。就像他迄今为止生命中的许多篇章一样;这次演说也具有悲剧气  氛。不过;人们总是被悲剧感动;喜欢为悲剧鼓掌;当他说出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记者席上掌声响起;连外国记者也在鼓掌叫好。他还说了一些一针见血、纯粹朱基味道的话。“为什么不能实行科教兴国?因为政府太庞大;把财政都吃掉了;吃饭财政。”他把手一挥:“本届政府决心精简机构;减掉一半人。”  他说完了;向记者摆摆手;转身走了。记者用掌声送他出去。在这种场合;他们通常是不鼓掌的。他们把这看做一种工作会议;担心鼓掌会影响了自己的客观公正。可是新总理的魅力把这些苛刻的善于挑剔的人都吸引了。这倒不是他特别棒;而是由于共产党的官员中如此富有个性的人实在太少。电视上把这个人的音容笑貌直播出去;老百姓看了也不禁神往。他们编了一个新歌谣;到处说:“基!基!旧基;铸新基。”这一天香港股市上涨三百二十三点。  中南海北院在李鹏治下度过十年之后;现在目睹80年代以来又一个革新政府就要开张了。《人民日报》连续两天都是彩印;上面刊登江泽民、李鹏和朱基的照片。三个人微笑握手;一副亲密无间的样子。这是向世人昭告;至少未来五年;中国是一个“三驾马车”的局面。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似乎只有朱基成为海外舆论最关注的人物。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说:“朱基征服了全球媒体。”另一个专栏作者———阮次山;在海外的报纸上撰文说:“笔者所阅读到的英国、美国、欧洲及亚洲各国的媒体;几乎有点‘惊为天人’的反应。”西方媒体;包括美国媒体;过去总是不大习惯说中国人好话的;看来这一回是个例外。记者们使用了他们可以找到的所有形容词来赞扬朱基的魅力:“风趣”、“幽默”、  “有说服力”、“充满睿智”、“风魔民众”;“颠倒众生”;“令西方传媒十分折服”、“叹为观止”、“拍案叫绝”、“大度”、“有气魄”;“妙语如珠但不失分寸;坦率真诚不矫揉造作;作风潇洒又实事求是”。一篇文章说;他“有一种大将之风”。另外一篇文章说;“他被任命为中国总理;应是中国之福”。一个名叫关愚谦的作家;想起七年前朱基访问德国时的一次演说;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俾斯麦的一位后人当场感叹:“像这样轻松、有生气又有实质性的谈话;我们已经久违了。”七年以后;另一个德国人;德国《商报》驻北京的记者赛德力兹;在听了他的记者招待会之后承认;“他闪烁着知识分子的智慧;有着一下就能抓住你的心的气质。”“谁见到他;都会受他感染。”美国副财政部长萨默斯见了他一面;就说他的“智商系数高达二百以上”。还有一篇文章干脆说;“这个人怎么不早些当中国总理?”  毫无疑问;西方人喜欢随和、幽默、机智和具有开放态度的政治家。但是朱基的最令西方人叹为观止的地方还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当邓小平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他的出现使得所有人都对中国的未来放下心来。有如《汉堡日报》所说:“一个卓越的总理将领导庞然大国前进。”改革后出现的大量失业、不安全感和群众的不满、亚洲经济危机等等;给中国带来不少困难;“朱是惟一可以把中国如此混乱的经济理顺的中国人。朱基本人的标志;就是‘现代化的中国’。”美国有个爱德华集团;是个很大的金融财团;它的金融专家预测:“朱基的成就;将使他成为伟人。”


第三部 潜流激荡(1995—1998)第9节 朱 基与民心向背(3)




第三部 潜流激荡(1995—1998)第9节 朱 基与民心向背(4)

  依稀记得1998年诸多大事的人一定会指出;这一年还有戊戌变法一百周年和北京大学创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前者在文人中间引起普遍的激动。他们弄出无数的文章、演讲、书籍和讨论会;来纪念他们的前辈———那位率领一千三百读书人“公车上书”的康有为和慷慨就义的“六君子”。后者则得到官方的鼎力支持。全世界几乎所有著名大学的校长都受到邀请;到北京来参加一个“校长论坛”。六十九家日本公司捐出二亿七千万日元;在北京修建一个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而北京大学也的确渴望着永久性地保存过去百年的沧桑。未名湖畔矗立起一座崭新的建筑———百周年纪念讲堂;华丽并且庄严;迎接党的高级领导人在这里主持百年庆典。当然最出名的是一座楼。它是1918年建成的;不在燕园;而是坐落在都市中心的沙滩大街北侧;以红砖砌成;所以被叫做“红楼”。它和后来那座声名远播的厦门“红楼”可完全不是一回事;那里是20世纪末期一群党的官员的声色场;  而这里却是20世纪前期新知识和民主精神的摇篮。在1998年5月4日以前的那几个星期;这里总是聚集着很多人;大都是北大校友。昔日激情满怀;而今皓首苍颜;颤颤巍巍地站在当场;呆呆地望上一阵;然后照相。楼房还是“凹”字形;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没有改变;只是年久失修;已经破败。楼门嵌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牌子;上面刻着“红楼”二字;还刻着“北京大学旧址一部分”和“五四运动纪念地”。走进楼去;还是一个长长的楼道;还是一个接一个的门分列左右两边。七十多岁的邓云乡还记得他是最后一批在这里读书的学生中的一个;从那以后这楼房就成了教师宿舍。“百载中间;任教于北大文史哲三系的名师;指不胜屈;蔚为大观。”其中很多名人都在这里居住。现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一红楼。邓云乡感叹一声;又想到红楼后面的大操场:“学生运动剧烈时;这是著名的民主广场。”他在心里这样想着;脚下不由自主绕过楼去;寻找记忆中的圣地;可是面前出现一堵长墙;挡住去路。人家告诉他;墙那边是文化部的地盘了;“过去的民主广场;盖了大楼了。”他折回来;不住唏嘘。就在这时候;另一位北大校友;诗人李瑛;也在为自己脑子里的圣地唏嘘:“北京沙滩的红楼;是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课堂;是‘五四’和‘一二·九’运动的纪念地;楼后有一广场;我读书时称‘民主广场’;后改称‘五四广场’。”写完这几行字;觉得心中仍有无穷感慨;于是写诗云:  红楼;对于我  你永远是一片红云  在呼啸中燃烧  在掣动中飞奔  不淡、不散  映透我凄苦的青春  广场在这里;我们点燃营火营火中倾听真理  在这里;我们聚集旗帜旗帜下呼唤明天  你教给我一种精神一种崭新的思想和观念你教给我以科学和民主创造和谐的新秩序和人间你教我为追求自由和真理赴死比生命更灿烂  之后;我从这里系紧鞋带;出发。过去一百年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从这里出发了;但后来的事情却表明这些人走向了不同的地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是北大的代表;而他们心中想的却又相去遥远。“北大的精神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定论;到了江泽民这一代;争论仍然继续;如果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变得更加公开更加尖锐;每逢5月4日;就要涌到表面上来。出自北大的那些文人;大都倾向于以“自由”和“民主”来解释北大精神;就像李瑛诗中那一片“红云”。但是政治家们总要高瞻远瞩些;他们看出这所大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大学的价值;其精神也极有可能跃过学校的院墙;成为国家精神的先导。所以他们倾向于躲开那些容易诱发不满情绪的政治概念;将北大精神纳入爱国主义;顶多再加上一个“科学”。这成为官方媒体不断张扬的  意识。  但是;不同意见还是不断冒出来。北京大学一位教授说:“与一年前相比;人们发表意见的自由增加了;我对此高兴。这是很大的改善。”国际教育交流委员会主任库拉基说:“同几年前相比;辩论的水平;出版物的性质都显示了开放性的大大提高。”台湾大学校长陈维昭也在旁敲侧击:著名大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必须国际化”。这些话说得委婉;但却是在明显地表达另一种观点。不过;我们仍然可以把它看做是对主流意识的补充;而非截然对立的异端。直到一本书在北京市场上出现;所谓“北大精神是爱国主义”的主张;立即受到正面的并且强有力的挑战。  书的名字叫《自由主义的先声———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里面全是过去一百年来杰出人物阐述北大自由主义传统的文字。封面黑底白字;有如茫茫夜空中一道道银色闪电。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几个别出心裁的文人制造的一个“黑色幽默”。书是刘军宁主编的;此人是90年代年轻人中惯于自说自话的典型代表。为之作序的李慎之;则是老一代人中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他的序言虽然是在谈论一个学校的传统精神;但却极为强烈地掺进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值此北京大学庆祝建校一百周年之际;最要紧的是弘扬北京大学的自由主义传统”;他在一开头这样写道;“北大可以永远自豪的是;它是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播种者和启蒙者。”然后开始列举北大那些最受尊敬的学者的精神。有严复;他曾担任北大校长;也是第一个把“自由”概念引进中国的人;翻译了穆勒的《论自由》;还给中国带来了自由的经典定义:人生而自由;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但是必须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有马寅初;也是一位北大校长;在50年代因自己的“人口理论”而获罪;却又写了《重申我的请求》;公然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绝不向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  有陈寅恪;他曾是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谨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毕其一生都在实践他早年说过的话:“不自由;毋宁死。”  在一一转述这些人的事迹和思想之后;李慎之用诗一样的文字写道:  自由的要求最终来自每一个人的内心。自由是每一个人  天赋的权利。已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自由主义是最好的、最  具普遍性的价值。只有自由的人最能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财  富。我们一定要走向这个目标。  李的序言写于1998年4月。在它的后面;刘军宁放上了自己在“北大百年同学会”上的演讲;时在1998年3月17日。他说自己近来有颇多伤感:“叹惋的是北大建校已百年了;社会上对其传统是什么却莫衷一是;叹惋的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东西;今天在大家和我看来却仍然那么的新鲜;仍要来谈谈这个陈旧的话题。”  书里的内容除了从传统中继承下来的那些东西;就没有更多的了;有如他自己说的;“不过是重复了北大先师们的结论;即北大的传统是自由主义的传统。”“没有自由的时候;北大的使命是争取自由;有了自由的时候;北大的使命是捍卫自由。”事实上;爱国主义和自由主义同为中国文人的传统精神;两种观点的持有者都可以为自己找到足够证据;但却都没有足够证据去否定对方。  党的总书记江泽民看来是打算了结这场争论的;至少他在5月4日人民大会堂纪念北大百年的集会上试图这样做。他的面对八千多人的演讲;主旨就是要阐述北京大学的精神。他提到北京大学的历史;提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希望今天的青年能学  习他们前辈的传统。青年们都听到他说“五四运动最根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没有听到“自由主义”———既无贬低也无褒扬。  官员希望属下百姓个个纯净无邪;逆来顺受;勇于献身;甚至不惜以强制手段迫其就范;成为党的理想所期待的“大公无私”之人。可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正是官员本身的无法无天和舞弊徇私;成为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这一年全国三千多家县级法院接到的行政诉讼案件骤然多了起来;经过严格筛选后仍有九万八千件需要立案;比之十年前《行政诉讼法》刚刚颁行时;多了大约十倍。“行政诉讼”的核心也即百姓所说“民告官”。想一想吧;每天有差不多三百件案子需要了结;全都牵涉百姓和官员之间的冲突;而且遍及城乡各地。然而实际发生的问题可能更多;因为大多数百姓宁愿选择上访而不是诉诸法律。  “上访”这个词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它是70年代末期兴起来的。那时候上访者大都是多年蒙受政治冤屈要求平反;后来渐渐演变成对于现时种种不公的控诉。背井离乡游荡在全国的上访大军数以十万计。一般来说;每当春天开始之时;也正是上访高潮;只是这一年持续到严冬都没有间断。他们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夜晚蜷缩在政府大楼门口;白天则到处喊冤;逢人就把自己的故事讲一遍;就像鲁迅小说里的祥林嫂一样。而他们口中的冤头债主;十有八九都和当地官员有关。这种现象的持续蔓延;证明我们国家的行政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它本来是解决争端的;但是它本身也在造成争端。“很难说每个上访的人都站在理上”;一个负责信访的工作人员说;“可是你想想;就算只有一半人受了冤屈;就够可怕的了。”他是一个转业军官;上级告诉他上访者多是刁民;让他拿治理军队的那一套来对付;可他的同情心似乎占了上风;他相信老百姓若不是被逼无奈;是不会给官员找麻烦的。


第三部 潜流激荡(1995—1998)第9节 朱 基与民心向背(5)




第三部 潜流激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