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变化-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治理整顿“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的确;物价下降了;老百姓也不再争兑储蓄、抢购酱油食盐大米白面卫生纸了;添置彩电冰箱洗衣机的欲望被抑制住了;可是商品市场上的东西也卖不出去了。这个春天和这个夏天;工厂里每生产一百件东西;就有五十五件是不合格的;有十五件是卖不出去的。仓库里的积压货值两千五百亿元;包括两千万辆自行车、一亿两千万只手表、十亿件衬衣、八百万吨钢铁、二十万台机械设备;还有价值二十亿美元的进口设备。  有些搞企业的人在80年代横空出世;声名赫赫;现在全都傻眼了;因为解决不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怎么才能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浙江省海盐县的步鑫生———人称“衬衫大王”的;被免去厂长职务;只好跑到辽宁盘锦去卧薪尝胆。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马胜利———人称国有企业“改革之星”的;再也没有办法对付亏损局面;倒是没有人来罢免他的职务;是他自己把工厂门口悬挂的“厂长马胜利”的金字招牌摘下来的。当初席卷全国的“南步北马”;就这么销声匿迹了。还有安徽省芜湖市的年广久———人称“傻子瓜子”的;已被判刑三年;正在监狱里面呆着呢;还有十个最著名的乡镇企业家———人称“全国十佳”的;现在有九个无声无息;不是一蹶不振;就是卧薪尝胆;当时只剩下一个天津大邱庄的禹作敏;也在唉声叹气地说“日子紧巴巴的”;觉得再也不能叱咤风云了。  企业家的撒谎骗人有如新闻人员的作假弄虚;全都历史悠久;颇有一些“骗客传奇”的故事可以叙述;个个情节起伏跌宕;既光彩又丑陋。一个面颊消瘦身材高挑的青年;编了几个故事;说是可以发大财;逗得全国如痴如狂;有些一向严肃的报纸竟当他是“点子大王”;叫他来给编辑讲课;还请他吃饭。还有个人也在心里偷着乐。此人名叫牟其中;天庭饱满;大脸盘;高鼻梁;头发向后背着;故意打扮得像个领袖;说话中气十足;一副大将风度。他的脑子里充满无数奇妙的幻想;大笔一挥;和满洲里市市长签个协议;说是要在这个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的边境小城再造一个“北方香港”;然后再一挥;宣布要和俄罗斯共同发射卫星;然后又一挥;说在三年内收购一千家国有企业。那时候好多企业都说这人了不起;都在想方设法把自己卖给他;可是他  的大笔又挥到别处去了。这次是计划在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缺口;让印度洋的暖风从这通道里涌到中国这边;把青藏高原变成万里良田。大家都在等着他去埋炸药的时候;他却请了一帮子专家;开始研究“通天河计划”;说是要将青藏高原上的六大江河———雅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筑堤成湖;凿渠成河;形成八百公里人工水系;浸润西北大漠变成绿洲;贯通黄河流域;东进华北;直抵京畿。在90年代最初的几年里;牟其中其人其事都是中国最引人入胜的故事。他领导的南德公司;一点也不像别的公司那样拿领袖语录做招牌。南德的大门口也有个牌子;木制;紫檀色;乳白磨砂玻璃上是以魏碑体书写的语录;不过不是哪位领袖的话;而是牟其中说的:“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报刊记者围着他转;被他的夸夸其谈说得惊喜万分;于是送给他无数荣耀:“企业家”、“天才”、“民间英雄”;等等;明知他在瞎说八道;还说他是“天才的狂想曲”。又过了好多年;发现这原来都是骗局;于是又说他是“中国第一骗子”。法院认定他的“诈骗罪”成立;把他关了起来。不过;要说这个“骗子”的历史没有任何辉煌记录;也不对。此人最精彩的一个故事;就发生在90年代初全中国企业家都无所适从的那些日子里。他让苏联运来四架“图—154”客机;拿这些飞机做抵押去银行贷款;拿贷款去把仓库里面那些积压商品买出来;装满了八百节火车;运到苏联;其中第一趟列车全是暖瓶。“暖瓶好;又便宜又占地方。”他嘿嘿笑道;转身又去了四川航空公司。“这飞机可以坐一百六十四人;有三个发动机呢。”他对航空公司的人说;“你们不必预付一分钱;只要付租金就行啦。”人家被他说动了。他就让人家把租金直接给银行;替他还贷款;自己则从中足足捞了一票。当他后来土崩瓦解身陷囹圄的时候;这个故事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课堂上作为教学案例呢。  牟其中卖了八百节车厢的积压货;可这同仓库里面的堆积如山的东西比起来;真是九牛一毛。中央政府号召大家买东西;就是没人理睬。学者们用了一个新词来说明这种情形;叫做“疲软”。市场“疲软”了;工厂里的机器跟着“疲软”起来;整个国家的工业甚至还出现负增长;也就是下降了。在我们国家;除了60年代初期的大饥荒;好像就没有过这种“下降”的时候。到了这年夏天;就连《人民日报》也不再隐瞒经济萧条的事实。它的一篇社论说:“所有国有企业;三分之一严重亏损;三分之一亏赢相当;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企业盈利。”另外一些报纸也承认:中国的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已成事实。到了这年年底;国家统计局也出来说话了:全国企业实现利润下降百分之六十七;亏损总额已高达三百一十亿元。这后一个数字;比1988年还多三点九倍。这还不算完;根据美国《商业日报》的分析;这一年中国的国营企业还“拖欠税款二百二十亿美元”;可惜财政部的官员都不说话;所以谁也不知道这消息是否属实。  税务官员不说话;老百姓的话却越来越多。这一年城市职工拿到的工资;公报上说是增加了百分之十六;其实按照统计局官员的说法;如果把通货膨胀和形形色色的水分都挤出去;只剩下百分之二了;相当于政府当初计划中承诺的一半。


第一部 谷  底(1990—1991)第2节 大灾年(3)

  从整个国家的情势上看;普通人的收入下降应在情理之中。道理再简单不过: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人买;就不能再做;不能再生产就发不出工资来。在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里;停产的工厂每天都在增加;每一百家中就有两家停产了。还有一些没有彻底关门的厂;也是时开时关的。“开关厂”就是在那时成了描述工业现状的一个流行语。失业者也就大大增加;不过;没有人承认“失业”;公开的舆论是把这些人叫做“下岗”。北京每天有四十个人“下岗”。湖南每天有一百一十人“下岗”。在我们国家重工业的大本营哈尔滨市;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工厂停工;另一个重工业基地;沈阳市;一百万工人中;已有三十万人无事可做。那时候“就业”问题远不像现在这样敏感;不是政府官员考量政绩的一个指标;也不是学者乐道的话题;只有一个人为此大呼小叫。此人叫厉以宁;是北京大学一个教授;也是全国人大代表。那个春天;3月24日;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以“人民代表”的身份说:“当前经济形势中最有害的是什么;我认为通货膨胀是有害的;但失业问题可能害处更大。因为通货膨胀是人人受害;这样不会形成极端分子。失业是一部分人受害;这会让他绝望;然后铤而走险。”《人民日报》有个记者听到了;当即写下;希望能够发表;可是总编室主任看了满脸不悦地说:“我叫你去采访治理整顿的成果;你怎么写了这些东西来?”也难怪主任不悦;那时候政府颁布的一连串指令;都是一个意思;“对治理整顿不积极;也就是对改革不积极”。  可是;至少有一个人;是真的对治理整顿不积极;也真的对改革积极。这就是邓小平。  1991年邓小平已不问政事;可在脑子里面总还装着整个国家经济“翻两番”的宏伟战略;那是他在十年以前说定的;总也挥之不去;现在看看眼前局面;不免担心。他警告中央政府的那些官员:“这叫滑坡了。”还说:“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这最后几个字;拿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属于平常;但在当时那种情形;所有人听了都会心头一震:除了邓小平;那时几乎没有人对国务院提倡的“紧日子”表示怀疑。“治理整顿”长了;国家反而会出问题;这一点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可没有人胆敢公开说出。老百姓也特别老实;政府说什么就信什么。报纸上不遗余力地批评“高消费”;大家就把钱都存在银行里;什么也不买了;还后悔为什么三年以前要抢购东西。建筑工地上冷冷清清;饭店里吃客少了;垃圾堆里可拣的东西也少了;就连那些最脏最累的活儿也越来越少;最低工资也很难拿到了。到了1991年;流窜在城里的农民再也呆不下去了。报纸上说;那一年有几百万“回流农民”。说起来谁都知道;这新名词是特指被赶回家乡的农民的。这些人两手空空;回归故里;而他们的父母、妻子和儿女正在家里等着他们的钱呢。也有些人;主要是闽南那些更富有冒险精神的人;长乐的、亭江的、连江的;还有福清的;索性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一条偷渡者的路线就是在这年夏天开辟出来的;起点正是四百八十六年前郑成功出海的所在地泉州;然后经过台湾海峡、曼谷;从印度洋漂过去;经过东非;绕过好望角、西非海岸;穿越大西洋;最后到达美国。首航那条船的名字凝聚了三百多个偷渡者的憧憬:“金色探险号”。此后这名字一直没改过。  夏天;首都沉沉欲睡;恰如乡野。这一年;雨季来得特别早;岂止江淮平原;就连一向干旱少雨的华北也被笼罩在烟雨中。京城西北群山之中;一场泥石流跟着洪水轰然而下;规模并不大;才走几公里就停住了;离城还远着呢;不过;还是把城里人吓了一跳。  城里人的多愁善感和斤斤计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空间过于狭小;人口过于拥挤;而且多少年来一成不变。有个美国人在1991年到了东京;又从东京来到上海;说了一句话:“看上去日本结束二战已经五十年了;可是上海好像是昨天才结束战争。”《财富》杂志副总编辑科克伦那一年也来到这里;觉得这根本不像一个城市;“只有一家接待外国人的饭店;只有大约一百辆汽车;而且没有一栋摩天大楼。”若说高楼大厦;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北京相比。上海现在那两千多栋大厦;那时候一栋也没建起来呢。北京的人口数量不及上海多;面积却大一倍。但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中南海;那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或者叫权力中心。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大多数重大问题都是在这里做出决定的(只有极少例外;比如1971年毛泽东的南巡)。每当中央政府要做什么的时候;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级领导人就会从四面八方跑过来;其中有吉林的王忠禹、山东的姜春云、江西的吴官正、广东的谢非、天津的李瑞环、西藏的胡锦涛;还有上海的曾庆红、吴邦国、朱基和江泽民。这些人都是1989年以后才陆续进入党的权力中枢的。  到了1991年的夏天;江泽民进入中南海已经两年。这片建于辽宋、成于晚清的皇家禁苑;还保持多少年前的那副样子。从长安大街上的新华门走进去;经过门口的四个卫兵;和那个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巨大影壁;就置身在这个亿万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了。绿草如茵;曲径通幽;数不清的雕栏画柱庭院楼阁环绕在湖畔;式样古典华贵。就在这个绛红色高墙围起来的大院子里;汇聚着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一些人;这从毛泽东时代就开始了;现在经过邓小平时代;又到了江泽民时代;权力的平面图还是一样。党中央占据南海周围;国务院则分布在中海和北海之间的一大片区域。新华社的一位工作人员;李健;在自己编写的一本书里;一开头就说它“比白宫更高深莫测;比克里姆林宫更难以捉摸”。这是说60年代和70年代的情形。此前的50年代;毛泽东还常常把院子外面的人请到里面去做客。此后的80年代;这院子的两个角落也开放过几年。曾有数以百万的北京人;从东边对着南长街的一个小门走进去;参观毛泽东曾经居住的“菊香书屋”———这里以满屋子的线装古书而闻名;又从西边对着六部口大街的一个大门走进去;参观周恩来居住过的西花厅———这里以满院子茂密的海棠树而闻名;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向参观者重复着一句话:“所有的布置都和过去一样;一点也没有变。”  谁都看得出来;新任总书记既朴素又真诚。他通常的午饭是面条;只肯坐一辆黑色的“奥迪100”;这是德国大众公司和长春一汽联合生产的;款式陈旧;但却是当时中国最好的轿车了。他要所有高级官员把原来乘坐的进口豪华轿车都收起来;改乘这种“国产轿车”;甚至还为此发布一个公告;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江泽民的优势在于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敏感;知道世界的潮流正在流向何方;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有如他后来所说“与时俱进”。这“时”字含义无穷;至少包括“时代”和“时机”。他总是随手从口袋里拿出一把小梳子;整理自己的头发;如此注重外表的习惯给公众留下很深印象。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的锋芒内敛;韬光养晦;不到火候不揭锅;到了火候也是一点点把盖子打开;决不鲁莽行事。这一点;即使是最敏锐的看客;也是在好多年以后才弄明白的。  在王府井大街和故宫东墙之间的一条大街上;人们有时候会指点着一辆疾驰而过的黑色“奥迪”轿车说:“那就是朱基。”北京人对于高级官员的住宅是心知肚明的;当然也知道朱基就住在附近那个灰墙围着的院子里;和故宫的角楼遥遥相望。朱已扬名全国;因为就是在这一年春天;他卸下上海市委书记之职来到北京;成为一个副总理。  朱基在50年代初期以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的背景;开始了他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仕途。那时候;江泽民是上海一家工厂的副厂长;李鹏在苏联学成回国成为丰满水电站的工程师;这使得他们拥有大致相同的背景。但是这三个人的共性仅仅限于一段很短的时间。此前和此后都大不一样。江泽民和李鹏都是烈士子弟;仕途一帆风顺;虽然是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地走过来的;但没人听说他们受过什么政治冤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