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1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卷之二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卷之三 
  德经上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者道之用也,庄子曰:物得以生谓之德,时有淳漓,故德有上下。上古淳朴,德用不彰,无德可称,故云不德,而淳德不散,无为化清,故云是以有德。建德下衰,功用稍著,心虽体道,迹涉有为,执德可称,故云不失。迹涉矜有,比上为粗,故云是以无德也。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知无为而无为者,非至也。无以无为而无为者,至矣。故上德之无为,非徇无为之美,但含孕淳朴,适自无为,故云而无以为,此心迹俱无为也。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下德为之者,谓心虽无为以功用彰著,而迹涉有为,故云为之。言下德无为而有所以为,此心无为而迹有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仁者兼爱之名,下德衰而上仁见,所以为兼爱之仁,故云为之。行仁而忘仁,亦欲求无为,故云而无以为。此则心有为而迹无为也。且上仁称无为者,据迹欲无为而方上义尔,未可以语下德之有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义者裁非之义,谓为裁非之义,故曰为之。有以裁非断割,令得其宜,故云而有以为,此心迹俱有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六纪不和,则为礼以救之,故曰为之。礼尚往来,不来非礼,行礼於彼,而彼不应,则攘臂而怒,以相仍引也。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    
  失道者,失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失道。无道德仁义者,时俗夷险之名也,故道衰而德见,德衰而仁存,仁亡而义立,义丧而礼救,斯皆适时之用尔。故论礼於淳朴之代,非狂则悖,忘礼於浇漓之日,非愚则誙,若能解而更张者,当退礼而行义,退义而行仁,退仁而行德,忘德而合道,人反淳朴,则上德之无为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制礼者,为忠信衰薄而以礼为救乱之首尔,用礼者,在安上理人,岂玉帛云乎哉!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识者,人之性识也,谓在人性识之前,而制此检外之礼,虽欲应时,实丧淳朴,故云道之华。礼以救乱,所贵同和,而失礼意者,则将矜其玉帛,贵其跪拜,如此之人,故为愚昧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有为者,道之薄。礼义者,德之华。故圣人处无为之事,其厚也,不处其薄矣。退礼义之行,其华也,自居其实矣。    
  故去彼取此。    
  去彼华薄,取此厚实。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    
  一者,道之和,谓冲气也。以其妙用在物为一,故谓之一尔。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    
  物得道用,因用立名,道在则名立,用失而实丧矣。故天清、地宁、神灵、谷盈,皆资妙用以致之,故云其致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得一者不可矜其用,故戒云:天无以其清而矜之,将恐分裂;地无以其宁而矜之,将恐发泄;神矜则灵歇,谷矜则盈竭,物矜则生灭,侯王矜其贵,则将颠蹶矣。圣教垂世,本为生灵,虽远举天地之清宁,而会归只在於侯王守雌用道尔,故下文云。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侯王贵高,兆民贱下,为国者以人为本基,当劳谦以聚之。令乐其恺悌之化,不有离散。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    
  孤寡不穀,则凡情所恶,侯王自称,以谦为本。非乎者,明是以贱为本尔。    
  故致数舆无舆。    
  数舆则无舆,轮辕为舆本,数贵则无贵,贱下为贵本。辕为舆本,当存辕以定舆,贱为贵本,当守贱以安贵。将戒侯王,以贱为本,故致此数舆之谈也。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琭琭,玉貌,落落,石貌。以贱为本。    
  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    
  此明权也,反者取其反经合义。反经合义者,是圣人之行权,行权者是道之运动,故云反者    
  道之动也。    
  弱者道之用。    
  此明实也。弱者取其柔弱雌静,柔弱雌静者,是圣人处实。处实者,是道之常用,故云弱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天实之於权,犹无之生有,故行权者贵反於实用。有者必资於无,然至道冲寂,离於名称,诸法性空,不相因待,若能两忘权实,双泯有无,数舆无舆,可谓超出矣。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了悟故勤行。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中士可上可下,故疑。疑则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迷而不信,故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    
  不为下士所笑,不足以为玄妙至道也。    
  建言有之。    
  建,立也。将欲立言,明此三士於道不同。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士勤行,於明若昧,於进若退,於夷若颣,故中士疑而下士大笑之。    
  上德若谷。    
  虚缘而容物。    
  大白若辱。    
  纯洁而含垢。    
  广德若不足。    
  大成而执谦也。    
  建德若偷。    
  立功而不衒。    
  质真若渝。    
  淳一而和光。    
  大方无隅。    
  不小立圭角。    
  大器晚成。    
  且无近功。    
  大音希声。    
  不饰小言说。    
  大象无形。    
  故能应万类也。    
  道隐无名。    
  功用不彰,无名氏。    
  夫唯道,善贷且成。    
  虽隐无名氏而实善,以冲和妙用资贷万物,且成熟之。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一者冲气也,言道动出冲和妙气,於生物之理未足,又生阳气,阳气不能独生,又生阴气,积冲气之一,故云一生二。积阳气之二,故云二生三也。    
  三生万物。    
  阴阳含孕,冲气调和,然後万物阜成,故云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得阴阳冲气生成之故,故负阴抱阳,含养冲气,以为柔和也。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    
  万物皆以冲和之气为本,而冲气和柔守本者,当须谦卑柔弱,故王公至尊,而称孤寡不穀者,以谦柔为本故也。    
  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自损者,人益之。自益者,人损之。    
  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    
  老君云:人君所欲立教教人者,当以吾此柔弱谦卑之义以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强梁之人,动与物亢,求益而损,物或击之,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吾见强梁者亡,柔弱者全,故以柔弱之教为众教之父也。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之至柔者,正性也。若驰骋世务,染杂尘境,情欲弃塞,则为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於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无有者,不染尘境,令心中一无所有。无间者,道性清静,妙体混成,一无间隙。夫不为可欲所乱,令心境俱静,一无所有,则心与道合,入无间矣。故圣人云吾见身心清静则能合道,是知有为之教,不如无为之有益尔。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言天下众教,少能及之者。    
  名与身孰亲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    
  名者实之宾,世人徇名以亡身,设问谁亲,欲令去功与名,而全其真尔。    
  身与货孰多。    
  徇名者将以求财,财得而亡身,设问孰多,欲令掷玉毁珠,以全其和。    
  得与亡孰病。    
  问得名货与亡名货,孰者病其身?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甚爱名者,必劳神,非大费乎?多藏货者,必累身,非厚亡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者,不甚爱。知止者,不多藏,既无辱殆,故可长久。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学行大成,常如玷缺,谦则受益,故其材用无困弊之时。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禄位盈满,常若冲虚,俭不伤财,故所用不穷匮。    
  大直若屈。    
  直而不肆,故若屈。    
  大巧若拙。    
  巧不伤於分外,故若拙。    
  大辩若讷。    
  不饰小说,故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於躁胜者则寒,寒,薄也。於静胜者则热,热,和也。故若屈者大直,清静为正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有道之主,无为化行,既不贪求,故无交战,屏却走马之事,人得粪除田园。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天下无道之君,纵欲攻取,故兵戎士马寄生於郊境之上矣。    
  罪莫大於可欲。    
  心见可欲,为罪大矣。    
  祸莫大於不知足。    
  求取不已,为祸大矣。    
  咎莫大於欲得。    
  殃咎之大,莫大於欲,於欲必令皆得,皆得则祸深,故云咎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物足者,非知足。心足者,乃知足。心若知足,此足则常足矣。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垂拱无为,不出教令於户外,是知治天下之道,人事和则天象顺,故不烦窥牖而天道可知。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若不能无为,假使出令弥远,其知治天下之道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不出户,故云不行,无为淳朴,而知为理之道。    
  不见而名。    
  不窥牖,故云不见。人和天顺,而能名其太平。    
  不为而成。    
  不为言教,而天下化成。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者,日益见闻。为道者,日损功行。益见闻为修学之渐,损功行为悟道之门,是故因益以积功,忘功而体道矣。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者,积功行,为道者,忘损之,虽损功行,尚有欲损之心,兼忘此心,则至於泊然无为。方彼镜象而无不应,故无不为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    
  无为无事,天下归怀,故可取天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有事则烦劳,烦劳则凋弊,故不足以取天下。    
  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之心,物感而应,应在於感,故无常心。心虽无常,唯在化善,是常以化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欲善信者,吾因而善信之。不善信者,吾亦以善信教之,令百姓感吾德而善信之。    
  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    
  圣人在理天下,化引百姓,常揲揲用心,令德善信而圣心凝寂,德照圆明,浑同用心,皆为天下,故云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    
  百姓化圣德为善,故倾注耳目,以观听圣人。    
  圣人皆孩之。    
  圣人念彼苍生,犹如慈母,故凡视百姓,皆如婴儿。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了悟则出生,迷执则入死,正标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泛论众生当生安生得生理,处死顺死得死理,如此者,大凡十中有三人尔。    
  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    
  徇生太厚,以养伤生,既心矜此生,故动往死地,此则生理既失,死理亦亏,如此之辈,亦十中有三人尔。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设问所以动之死地,夫缘何故?但以其求生此生太厚之故。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善摄卫生理之人,心照清静,无贪取之意,则凡是外物不可加害,陆行不求遇虎兕,入军不被带甲兵,此不求害物也,则物无害心,故无投角措爪容刃之所矣。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夫何故?兕虎甲兵无容措之所乎?以其顺化无私,不以死为死,则物不得害其生,故云无死地也。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    
  妙本动用降和气。    
  德畜之。    
  物得以生养万类。    
  物形之。    
  乾知坤作兆形位。    
  势成之。    
  寒暑之势各成遂。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万物由道德以生畜,故尊贵之。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道德之尊,非假爵命,但生成之功,被物而常,自然贵尔。    
  故道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