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修炼-我的职场十年 谢耘著-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朗”而“重新做人”,放弃曾有的真诚和纯洁,拥有万物之灵性的生命退化成了欲望的奴隶。
当然还有人做了另外的选择。他们面对困惑,面对内心的冲突,面对社会上种种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现实,试图去找到造成这一切的背后真正原因。这将是一个极为艰难的历程,由青年时代延伸到成年,延伸到他们走上社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内心的混乱,因此也显得比其他人持续的更久。但是,在社会上经历了成功和失败后,一旦他们通过对人世的感悟而从内心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寻找到了他们孜孜以求的人生的答案,他们便完成了内在统一人格的塑造,并且恢复了少年时代的纯洁和真诚。这是对纯真的辩证的回归。这时的人格和其表现出来的纯洁和真诚,不再是源于无知和幼稚,也不是离群索居软弱的孤傲和愤世嫉俗无奈的清高。而是来源于智慧,基于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本质的透彻理解,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辩证的超越而非简单的否定。因此,这种人格和与之相伴的纯洁和真诚便拥有了无比的顽强。他们在现实中真正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因为他们并不挂牵于最终形式上的成败得失,正所谓以出世的心态尽为人一生的职责。他们的这种外在看似矛盾的表现,或许让许多人感到“不合常理”和难以理解。但是正如中国台湾海峡彼岸的一位历尽世纪沧桑的百岁老人所言:“当人们发现自己呕心沥血所追求的东西,竞是几片一文不值的破纸时,有的人很颓废,试图从红尘中超脱出去。只有一部分意志坚强的人们,明知道人生到头来不过是一个盒子、两把骨灰。他们便努力超越自我,也就是忘记自我,忘记肉身。这部分人活得顽强,活得勇敢:或经商,或从政,或为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才是人类的精华。”
一个人只有建立了内在的统一人格,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外在的行动和表达的思想具有完整的内在一致性。否则,思想即使有闪光之处,也只是一些互不关联甚至自相矛盾的一闪即逝的火花而已。由此而产生的行动,也只能是盲目而混乱的冲动。
面对外在的世界,我们有许多的无奈;但是,我们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自己灵魂所必须承担的责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尽管刘晓炜如此地出色,我们之间的配合难得地默契,尽管他事实上是我们部门的顶梁柱,但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过于相似,所以,在我们共事的两年时间里,我却并没有让他来做我的副手。因为我不希望我的副手是和我同一个类型的人。那样的话,我们很可能失去平衡,犯灾难性的错误。两年里,我的副手一直是比我们年长很多,性格和我反差很大的刘晨晖
我的职场十年(十九)
作者: 谢耘 | 2005年04月04日09时38分
【内容提要】开放的必要性,可以说已成为常识。可是在日后的工作中,还是不断遇到这个问题。而且发现,我们常常都指责别人不开放,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为此我破费了一些心思,从自己和周围的人出现的问题中,考虑如何能够切合实际地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建立开放的文化
我们的产品交给南太生产后不久,对方提出要求,希望得到完整的硬件设计资料。显然这超出了工作的需要。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生产过这么复杂的产品,显然是想借这个机会学习一下。他们的要求当时被我们的工程师拒绝。
当我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便劝大家:“你们想想,在与南太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向他们学到了多少有用的东西。他们不是产品厂商,不会和我们有直接的竞争。我们教他们一点事情,有什么不可以?何况;我们的竞争对手真的想得到这些资料;只要买一台我们的产品;花些时间就可以做到。”
后来;我们在国内;有近30家合作伙伴给我们提供各种软件产品。这些合作伙伴基本都是小公司。开始合作的时候,我们的人员经常有些抱怨,认为对方做的东西不行。很多错误还要我们来替他们找。我就给他们解释,如果我们全部自己来做,就我们的资源和能力来讲,恐怕还不如人家做得好。尽管我们替人家做一部分产品测试的工作,但是我们的收益还是要远远超过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包下来的做法。
适应期一过,在后来的合作中;大家相处的一直挺好。我们没有“仗势欺人”;各方在合作中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了许多的有益的东西。在与多方的合作中,整个部门逐步形成了一种开放合作的文化。
刘晨晖是一个很开放的人,在与其它厂商的合作过程中,在建立一个开放的文化方面,他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积极联系各个合作伙伴,直接处理了很多双方合作中发生的问题。
开放的必要性,可以说已成为常识。可是在日后的工作中,还是不断遇到这个问题。而且发现,我们常常都指责别人不开放,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为此我破费了一些心思,从自己和周围的人出现的问题中,考虑如何能够切合实际地把这个问题讲清楚。2004年8月,在给内部员工做培训时,讲到如何才算“开放”的时候,我总结了三个我认为比较典型的,应该值得反思的问题,以帮助大家形成开放的心态和文化环境:
一.当面对自己非常熟悉,甚至被公认为非常擅长的领域内出现的问题的时候,哪怕我们的看法确实是“久经考验”的真理,我们是否还能够自觉主动地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二.面对不同的意见的时候,哪怕这些意见按照我们自己的经验是“荒谬”的,我们是否还能够认真地探寻对方提出意见的深层的原因;
三.在我们给自己制定目标,作自我评价的时候,是否是自觉地采用社会共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自说自话,自以为是。
从我的工作经历来看,如果在上述三个方面能够做得比较好,就可以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人了。
我的职场十年(二十)
作者: 谢耘 | 2005年04月05日09时43分
【内容提要】在孙彬,杨元中和许克明身上的失败,促使我对员工的培养和使用进行了一些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我逐步变得更加重视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素质,而不仅看其德行和能力。
用人败笔
团队建设的一个核心的内容,是建立核心管理团队。在这方面,我的努力是成败各半。
于小童离开之后,刘晓炜接管硬件开发部,部门很快走上正轨,成绩显著。我们产品的一个关键指标——电池使用寿命,显著地超过了国际上的同类产品。这就是刘晓炜他们钻研的结果。
但是,软件部门的情况不太理想。我便提拔了一个年轻的员工孙彬做部门的副经理,承担了部门的主要管理工作和关键的软件开发任务。在我刚刚到任的时候,QDI深圳研发中心看到孙彬很能干,想请他过去,并答应给他工资加倍。他拒绝了。
孙彬和刘晓炜同龄,非常负责敬业,和刘晓炜很快就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所以整个1998年,我们的开发工作推进得一直比较好。但是,到了1999年,我们的产品投放市场,部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孙彬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与刘晓炜之间几乎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尽管孙彬对我依然非常尊重,可是只要与刘晓炜有关的事情,他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产品上出现了问题,两个部门都指责是对方的原因。而刘晓炜的聪明再加上他伶俐的口齿,使得双方在发生争执的时候,孙彬常常处于被动,这又使孙彬更加恼火。我苦口婆心,没有任何效果。
无奈,在1999财年开始,我选择了到我们部门不久,在软件部工作的转业军人杨元中,担任部门的经理。孙彬依然做副经理。杨元中是40多岁的中年人,转业前是南京某军事院校的一个教研室主任。尽管任命他的时候,刘晓炜等人是有保留的。但是,根据他的经历,我认为他管理这样一个小部门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况且又是中年人,也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意气用事。
没想到的是,杨元中没有改变孙彬,而是和孙彬很快就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共同对外。而且杨元中的脾气常常比孙彬还要大。
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始终没有效果。部门的工作陷入了困境。白宇轩来问我:“谢总,咱们部门是不是快不行了?”产品的很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部门的氛围也开始紧张。大家开始相互攻击,互相指责。我不得不在部门内部发布“天条”,来制止形势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几个月过去了,尽管我给杨元中和孙彬的压力越来越大,情况却依然没有改善。我只好另寻出路。
当时我兼任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我请求所里帮助,招来一个刚刚毕业的软件博士。然后,解散了软件部和硬件部,按项目和产品组合部门,全部归刘晓炜管理。
解散软件部之前,我和部门的人员做了不少沟通,希望大家理解。当时大家最担心的是孙彬。他掌握着软件的核心。如果他不配合,后果很难预料。刘晓炜和小白都不太同意我的做法。但是我认为不会有大的问题。因为和孙彬相处一年多,我了解他是一个人品值得信任的人。他的问题是出在心理和性格上。
结构调整后,孙彬果真非常配合。工作迅速有了进展,产品中存在的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快被一一解决。部门的氛围也很快好转。
年底我在看部门一年的费用时,非常奇怪上下半年的出租车费相去很远。我原以为是下半年管理有问题。后来才想起来,上半年部门的内部矛盾,使得部门处于半瘫痪状态,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出租车费都不多。
1998年9月,我们开始准备生产。我们需要找一个懂行的专门的人来管理这件事情。当时白宇轩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她基本没有经验。
10月的一天,我又参加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的招聘会。在会上我碰到了许克明。我真是喜出望外。惠州的集团公司后来无法支撑,大家都离开了。他在南方转了一段后,希望回北京工作。让他来管理这件事情,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许克明当时已是不惑之年。我希望他的加入,不仅能把生产的事情管理起来,同时可以改善我们管理团队的人员构成,使得团队更加平衡。我对他寄予厚望,一来因为他相关的经验丰富;二来在管理上他曾给过我重要的指点。
开始的时候,许克明确实也给了我一些有益的批评和建议。比如,他曾经严肃地批评我有时候说话由着自己的性子,太不注意影响。当工作出现问题时,有时控制不住自己,会说一些打击员工积极性的话。
但是不幸的是,许克明很快让我们大失所望。问题不是出在他的专业能力上,而是出在了他的工作态度上。用刘晓炜的话来讲,许克明完全是一个甩手掌柜。任我如何批评劝说,都没有效果。1999年下半年,他便离开了我们部门。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作为一个成年人,当时他为什么会是那个样子,或许与一个人的心理周期有关?
好在就在这段时间里,白宇轩迅速成长了起来,她带着一个更年轻的新员工,担负起了所有生产采购的管理职责。Karene曾经问我,是否可以把小白“送”给她到南太工作。因为“小白一个人顶我们四、五个人。”
在孙彬,杨元中和许克明身上的失败,促使我对员工的培养和使用进行了一些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我逐步变得更加重视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素质,而不仅看其德行和能力。刘晓炜对孙彬当时的表现也百思不得其解,“他好像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生活。”
我的职场十年(二十一)
作者: 谢耘 | 2005年04月06日10时24分
【内容提要】虚幻世界的突破:这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心理认知模式,去正确对待自己的经验和成功。经验需要科学的总结,但经验永远只能是作为参考,不要把它变成信条乃至教条。
1999年5月,我写了一篇短文“摆脱虚幻”,记录了我对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一些思考。但是对于人的成长极限,我还是在后来到了神州数码以后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的。
摆脱虚幻
在几年的管理工作中,接触了不同背景,不同阅历的同事。为了在部门内外达成共识,我曾费尽口舌。但是,有时依然不得要领而见效甚微。仔细分析之后发现,除了能力,主观动机和利益导向等因素外,还常常有心理认知上的原因在起作用,妨碍大家建立共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客观事物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中的映像,是不完全一样的。如果这个映像与客观世界有较大的偏离时,它便在我们的头脑中产生了一个虚幻的世界。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与心理学有关的问题。当我们用不同的主观图景来解释客观世界中发生的现象的时候,达成一致的努力,更像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拼凑,共识失去了起码的共同的客观基础。
虚幻世界的产生:随着人的成长,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世界,这个世界不仅有他的价值观,他的信念和他的理想,也包括了客观世界中他所认识的所有对象的映像,及他所理解的这些映像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他生活中对他真正有意义的世界,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一般来讲,每个人的主观世界与真实的客观世界是不会绝对一样的。当我们将自己的感性经验,用理性的方式进行总结抽象后,我们的主观世界一般难免将与客观世界有所偏离。如果我们进一步盲目的外推我们的经验,甚至是将它们固化为我们对新的事务的评判标准的时候,我们的主观世界将进一步与客观世界分离。对于我们过去成功的经历,我们太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了。如果一个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偏离到一定程度时,它的主观世界实际上已成为一个虚幻的世界,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