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5三国三十六计-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朝平叛军队浩浩荡荡开往营州。李尽忠则自称可汗,派孙万荣为先锋,率军数万迎战唐军,两军相遇于硖石谷。李尽忠见唐军声势浩大,无法力战而胜,便心生一计。李尽忠攻破营州时,俘虏了唐军数万人。契丹人让看守对俘虏说:“我们这些人的家属,饥寒交迫,活不下去了,只要官军一到,我们就投降。”然后,契丹人把俘虏放了出来,用带糠的粥慰劳了他们一番,对他们说:“我们想关着你们,但又没有粮食,连我们都快没粮食吃了,想杀掉你们又不忍心,还是把你们放走算了。” 
  被俘的唐军大喜过望,赶紧离开营州回到了唐朝大军中,并把契丹人的情况大大宣扬了一番。唐朝诸军听后不假思索,信以为真。诸将都不进行准备,争先恐后要求出击,只想早点遇到契丹兵,先立头功。契丹人发现唐军上当之后,在唐军进军的路上,又故意派了一些老弱残兵去乞降,还把一些老牛瘦马放在大道两旁。唐军看到这种情况,都暗暗得意,以为胜券在握,更加放松了警惕。曹仁师等后来嫌步兵行进太慢,干脆放弃了步兵,率骑兵孤军贸进。李尽忠在一处山谷设下伏兵,等唐军进入包围圈后,突然袭击。唐军兵力孤单,又毫无准备,顿时被契丹人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张玄遇夺路而逃时,被契丹人用飞索套住,做了俘虏。唐朝将士死伤遍地,几乎全军覆没。 
  在这场战斗中,契丹不仅俘获了唐朝的许多将领,还得到了唐军的大印。李尽忠又心生一计,命人伪造了一封信,逼迫张玄遇等将领在上面签了名。信是写给另一大将燕匪石的。信上说:“我们已打破了叛军,你们马上来会合,如果规定日期到不了营州,按军法处置。”燕匪石接到信后,不疑有假,率领军队昼夜兼程,连吃饭、休息的时间都用来赶路,人马都疲惫不堪。李尽忠又是以逸待劳,伏兵于险要之处,将唐军全部消灭。 
  诱敌深入之例说——朱元璋借情诱敌 
  元朝末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混战多年,最后只剩下朱元璋、陈友谅等几支大队伍。陈友谅为了吞掉朱元璋,勾结朝廷太尉张士诚,向朱元璋占据的建康(今江苏南京)进攻。但陈友谅与朱元璋打过多年交道,深知朱元璋足智多谋,手下兵多将广,故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慢慢推进。 
  消息传到建康,朱元璋思谋破敌之计,觉得想灭陈友谅,必须诱其深入,然后围歼之。这样步步地打消耗战,久了必会腹背受敌,被陈友谅和张士诚两面夹击,就危险了。但如何引陈友谅孤军深入呢?朱元璋想起了黄盖降曹的赤壁之战,觉得可以仿效办理,以诱惑敌人。 
  他找到过去与陈友谅交情甚厚的属将康茂才,问他是否有把握诱陈友谅来攻。康茂才说:“陈友谅胸无大志,缺乏战略眼光,急功近利,可以诱其前来。”于是他修书一封,说自己在朱元璋手下干得很不痛快,出力不少,不得重用,今将军前来进攻,愿投降。并说:自己负责防守建康西边的大桥,是水路攻建康的必经之路,若将军到来,愿献桥投降。写毕,他派自己家的看门老人去送信,此人过去侍候过陈友谅,陈友谅认识他,易相信。 
  陈友谅得到信后,并没完全相信,盘问了半天,问康茂才守的是座什么桥。老人回答是木桥。陈友谅大喜,当即回信给康茂才,定下夜袭计划,并定下联络暗号,陈友谅兵到后就喊“老康”,康茂才听见后就从内向外攻,里应外合,一下子拿下建康。 
  老人回来报告了消息。朱元璋听陈友谅问是何桥,就明白了他想干什么。忙传令拆去木桥,连夜改为铁索石板桥。当夜,陈友谅果率水军前来攻击。前边他准备下几船硫磺柴草,准备康茂才不降时就强攻,烧掉木桥,顺势沿水东下攻建康。喊了半天“老康”,无人答应时,便令点火强攻。哪知桥已变成铁石之桥,烧之不断,阻住船队进路。陈友谅知中计,忙令战船掉头逃跑,哪知朱元璋的水军已顺水冲来,两边伏兵也大喊进击。结果,陈友谅大败,朱元璋除去了心腹大患,为全力对付元军扫清了障碍。 
  诱敌深入之例说——李自成诱敌深入败明兵 
  明末农民起义诸军中,李自成逐渐强大起来。公元1643年5月,李白成召开各路起义军首领联席会议,分析形势,提出先联关中、后得山西、再进北京的战略方针。众首领同意,于是李自成率兵百万进击关中。 
  明王朝大惊,任命孙传庭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南等路兵马,封锁函谷关,并制造了3万辆“火车”,准备对付李自成的精锐骑兵。 
  李自成一见进击关中计划不易实施,马上改变战略方针,采取诱敌至中原,利于消灭明兵的地区再歼敌有生力量的方针,组织战略撤退,以诱敌深入。 
  孙传庭见李自成兵退走,以为他们吓破了胆,便率兵尾随追击过来,渐渐进了李自成的战略包围圈。李自成决定抓住时机决战,9月初,双方在汝州(今河南临汝)拉开战幕。李自成首先派兵包围了敌人一部,但并不发起攻击,而是围而不打。同时派出精锐骑兵,绕到敌人后边,截断敌人运粮路。孙传庭一见慌了手脚,忙令大军回汝州固守,自己亲率重兵去押运粮草。哪知孙传庭一离大营,明兵便军心涣散。李自成乘机发动总攻。敌人溃不成军,败退400里。起义军乘胜追击,歼敌4万余,缴获兵器、物资无数。 
  然后,李自成派出一支人马,追孙传庭至孟津(今河南孟县)相遇。孙传庭见大势已去,渡过黄河退守潼关。 
  而此时潼关守军已不是决战前的守军了。人人自危,毫无战斗力。李自成于10月初组织对潼关攻击战,轻而易举地拿下潼关,杀死孙传庭,进军关中,实现了第一步战略计划。 
  诱敌深入之例说——贺龙的口袋阵 
  1934年11月7日,贺龙率领红军进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酉水支流永顺河流域的永顺县城。 
  国民党军得知贺龙率红军进入水顺县城,便立即派两个师从贵州方向追杀过来。 
  贺龙及时分析敌情,得知追杀而来的敌人兵力是红军的一倍,武器装备也优于红军。红军要与这样的敌人硬拼,取胜的把握很小。于是,贺龙果断地决定:红军撤出永顺县城。在作出这一决定的同时,贺龙命令部队立即烧掉猛洞河上的永顺木桥,为以后歼敌做好准备。 
  红军坚决执行贺龙的命令,烧掉了永顺木桥,很快就退出永顺城,来到了离城30多里的吊井岩。吊井岩地势险要,贺龙决定部队就在此处宿营,并派出侦察兵,密切注视敌人的动向。 
  敌人满以为贺龙会在吊井岩凭险据守,因此准备集中力量猛攻吊井岩,把贺龙及其红军歼灭在吊井岩完事。可是,进至吊井岩,得知贺龙率领红军又溜走了。敌人两次扑空,士气开始低落。尽管如此,但他们得知贺龙转移到的地点是离吊井岩只有70里外的龙家寨时,便决定继续迫杀。 
  可是,敌人怎能知道,贺龙进驻的龙家寨是个天生的大口袋,正等着他们往里钻呢! 
  原来,贺龙就出生在湘西,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贺龙所以要把吊井岩让给敌人,将敌人牵到龙家寨,是因为龙家寨两边是高山,中间夹着三里来宽、二十来里长的大峡谷,天生一个大口袋。贺龙要让追杀红军的敌人钻进这个大口袋,然后把口子一堵,就可以扎起口袋打狗。 
  下午,追至龙家寨的敌军,全部进了埋伏圈。 
  贺龙不失时机,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在两边山上的红军,凭着有利的地形,居高临下,向敌人发起了猛烈攻击。战至黄昏,敌人已死伤过半,剩下的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了。这时,贺龙下令冲锋。咳亮的冲锋号响彻了龙家寨。红军四面出击,犹如下山的猛虎,直扑敌军。敌头目见大势已去,带着几个残兵败将,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往永顺县城逃去。 
  其实,贺龙早已经把永顺县城亦当作大口袋的一部分,亲自率部分人马早已抄小路抢先占领了县城,“锁紧了口袋口”。 
  敌人以为逃出了龙家寨,离开了“大口袋”,进了永顺城,就能保小命。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刚进至县城,便遭到了红军的袭击。他们来不及想“贺龙是飞来的还是跑来的”,便掉头寻找出路。敌头目慌忙中察看地图,便令残兵败将从永顺桥上撤走。但敌人又岂能知道,那座永顺木桥早已被贺龙烧掉了。 
  此时的敌人,面临汹涌的猛洞河水,走投无路,见追击他们的红军已步步紧逼,无可奈何,只能纷纷举手投降。 
  诱敌深入之例说——乙支文德大败隋军 
  公元612年,隋朝炀帝杨广亲自率领大军113万,号称300万,分水陆两路直指平壤,进攻高句丽。高句丽听到消息,立即任命大将乙支文德为总司令,指挥抵抗战争。乙支文德接受这一艰巨任务后,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制订了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的战略战术,将全国的30万部队分成几条防守战线。第一条战线在辽河,高句丽军队在这里首先同架浮桥渡河的隋军先头部队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在给敌人以打击后,便退守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的中心是辽东城,这里是平壤的门户,必须死守,因此辽东城的攻守战斗异常激烈,隋朝的百万大军将这座不大的城池团团包围、昼夜攻击,高句丽守军则坚决抵抗、宁死不屈,双方在城下相持达5个月之久。眼见不能迅速攻下辽东城,隋炀帝只得调派30万军队直扑平壤。 
  平壤是高句丽防御战的第三条战线,也是最后一条战线。当时隋场帝一面从辽东派出30万陆军,一面从山东半岛调集300艘战舰,4万水兵组成一支大舰队,渡海而来,准备水陆并进、夹攻平壤。如果隋炀帝的这个水陆夹攻作战计划能够顺利实施,那么平壤是很难守住的。因此,由建武指挥的平壤守军根据乙支文德将军的谋划,决定先引诱隋朝的海军来攻,在隋海军临近城边时加以歼灭,然后再合力对付隋的陆军。由于隋陆军在辽东城下长期受阻,海军未能按原定作战计划采取行动,在长期的等待中造成士气低落和军粮缺乏,现在得到了进攻的命令,便不顾一切直扑平壤而来。隋海军到达离平壤60里的地方,高句丽军队开始展开反击,但并不坚决阻止隋军的前进,而是依计继续诱敌深入。隋海军不知是计,加上求胜心切,便离舰登陆向平壤城挺进。当隋海军登陆部队进入平壤时,才发现原来是一座空城,居民早已疏散。找不到粮食,士兵们四散抢掠,预先埋伏好的高句丽突击队乘机出动,猛烈袭击入城隋军,隋军于慌乱之中不能抵抗,立即溃不成军,将领弃军先逃,入城部队全部被歼。隋4万水兵的大舰队逃脱的只有几千人。 
  诱敌深入之例说——陈赓先拖后打巧胜敌 
  1947年冬,人民解放军在豫西连克临汝、郏县、登封、鲁山、宝丰等八个县城,歼灭国民党军5700余人后,更加激怒了敌人。国民党李铁军第五兵团以3万之众气势汹汹地朝解放军扑来,欲与陈赓率领的部队在临汝、鲁山、宝丰一带决战,企图打败陈皮,扭转战局。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陈赓经过冷静思考后认为:与李铁军决战的时机尚不成熟,不能贸然行动。否则,不仅达不到歼灭敌人的目的,还很可能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他认为,现时只能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先拖后打,即先与敌人周旋,以“牵牛”的办法拖着敌人走,把它拖瘦了,拖疲了,然后待机会成熟时,一举歼灭它。 
  根据上述总的指导思想,陈赓作出如下克敌制胜的具体部署:派一支小部队迷惑敌人,将李铁军这条“肥牛”牵走;另派一支部队乘机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主力部队则隐蔽待命,随时准备出击平汉线,策应大别山的斗争;一候时机成熟,就一举歼灭李铁军。 
  各部队按照陈赓的部署行动。第十三旅和第十五旅担任“牵牛”任务。为了大造声势,他们兵分多路,将部队展开一宽大扇面,浩浩荡荡、大张旗鼓地向前推进。为了迷惑敌人从空中侦察,担任“牵牛”任务的部队从镇平出发后白天行军,队伍有意拉起一条条“长龙”,并故意搞得烟尘滚滚,摆起大部队行军的架势;晚上休息,燃起无数篝火,给人以大部队宿营的假象。 
  这些现象很快被敌人发现了,他们从陆上和空中侦察,都得出一个结论:解放军主力出动了。于是类似“解放军的主力部队打过来了,真是遮天盖地”的消息不胫而走,而且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越传越神。 
  李铁军命令其部队追击陈赓的部队,这正中陈赓之计。为了把这头“肥牛”牵得更紧,让它跟得更快,即让它消耗更多,陈赓命令“牵牛”部队奔袭内乡。李铁军发现目标在内乡,为了同解放军主力作战,也命令部队加速奔内乡。当李铁军的部队扑向内乡,解放军的“牵牛”部队又以最快的速度奔袭赤眉镇。李铁军又命令部队赶快扑向赤眉镇。 
  赤眉镇是内乡通往伏牛山深处的一个隘口,里面是深山密林,深沟窄路。 
  当李铁军率领部队追进深山密林时,解放军的“牵牛”部队已经到达夏馆镇了。此时,在伏牛山东麓隐蔽、待机的陈赓部队的主力则已经与华东野战军的部队会师,正在向平汉线靠拢,已经形成了对李铁军所部的合围之势。 
  追进深山密林的李铁军部队仍然没有找到作战对象,可是却获得了自己已经陷入被围之势的情报。这时,李铁军突然醒悟过来,感到自己已经中了陈赓之计,于是决定星夜率部逃跑。 
  “要跑,没那么容易!”陈赓得知李铁军部队的动向时,从心中说了这么一句话。 
  当李铁军率部兼程赶到西平县西南的祝王寨、金刚寺一带时,陈(毅)粟(裕)大军和陈(赓)谢(富治)兵团的主力早已摆好聚歼的架势,以逸待劳,正等待着“大鱼”上钩;“牵牛”部队已完成了“牵牛”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