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宋 作者: 阿越-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日在相国寺结识唐棣等人,石越醉醺醺地被众人扶回客栈休息,众人见他才华出众,心里都以为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此时落难,不免纷纷想要解囊相助,却被唐棣全部拒绝了。
  唐家是四川豪商,祖上曾是交子(注五)的发起人之一,唐棣更是家中的长房长孙,因为宋代科举并不歧视商人(注六),唐家便让唐棣着意进取,博取功名。
  他来京参加省试,他父亲唐甘楚早已下令,唐家在京师的商号银钱,任他支取。
  若非他喜欢客栈中参加省试的读书人多,方便呼朋唤友,早就在京师买下房子了,此时要资助一个石越,自是不劳他人费心。
  石越心里感激,嘴上却无半句感谢的话,唐棣固然不以为意,便是那陈元凤等人,也以为是石越对钱财之物看得甚轻,因此并不特别在意。
  之后八、九天里,石越平日里便随着唐棣等人一起游学,他们探讨经义的时候,他便在旁边静听,偶尔忽有惊人之论,便引得众人佩服不已。
  但众人若要和他探讨,他却只笑不答。
  过了不久,众人都知道他的习惯,以为他生性不爱多言,便不再纠缠。却不知道,石越虽然国学功底不错,却终是怕言多必失,因此格外地慎重。
  更何况,石越也自知古今发音虽然有别,在别人看来,自己发音怪异,更不愿意启人疑窦。因此,凡事皆以谨慎为先,只是加意了解、学习当时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学习开封官话。
  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不用多久,他说出来的开封官话,也就有模有样了。
  这天连日大雪之后,金乌初现,汴京城里行人增多,更觉繁华。
  因为唐棣约了去会客,石越便赶大早起来,换上了一身黑色的圆领窄袖葛衣;因为没有长发,便只戴了个方巾帽。
  北宋的衣装以简约自然为尚,并不太合石越的审美眼光。
  若依他之意,这些衣服全需改良,不过,此时自己都是寄人篱下,哪里能够挑三捡四呢?
  石越哑然失笑,暗自摇摇头,甩开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快步走了出去。
  唐棣和李敦敏、柴氏兄弟早就在客栈大堂里等候,见他出来,唐棣立即大声笑道:“子明,今日难得天公作美,我带你去个好去处。”
  石越见柴氏兄弟在旁微笑摇头,也不知唐棣闹什么玄虚,正待回答,早被唐棣一把拉住,带到客栈外面的马车上,听车夫“驾”的一声,马车绝尘而去。
  唐棣似乎心情很好,在马车里不停地打着节拍,摇头晃脑地哼着坊间流行的词曲。
  柴氏兄弟与李敦敏,有一搭没有一搭地说着话,石越问起去什么地方,众人却只是微笑不答。
  跑得一阵,石越嫌气闷,就掀开车帘往外看去,这地方却是前几天来过的,原来是到了潘楼街附近。马车在潘楼街一带的巷子里穿行,几乎和逛迷宫差不多。
  石越估摸着跑了四十分钟左右,马车终于在一座宅子前停住。
  未及停稳,唐棣就拉着石越跳下马车,也不通传,便迳自闯了进去,李敦敏与柴氏兄弟也跟了进来。
  进得大门,才知道是好大的一座宅院。
  整个院子地域宽敞,占地四亩有余,院子里高槐古柳,更有森森古柏掩映,各种各样的花木点缀其中,枝头上尚挂着一层层积雪,愈发显得是银装素裹。
  院子是四合院、三进房,全宅房间共计三十三间,合“三十三天”之数。
  后花园非常幽雅,一个半亩的池塘,护岸有桃树,池塘中有水榭,一道拱桥搭在水榭与池岸之间,桥下种满了荷花。此时虽然是冬天,荷叶早已枯败,但其规模可见。
  石越此时虽不能尽知这座宅院的妙处,但仅从前院的森森古柏中,亦能知道这院子的规模与历史了。
  这样一座位于京城繁华的商业区潘楼街附近的院子,虽然并未逾制,但如非十分富裕的家庭,也绝对不可能置得起。
  看着唐棣旁若无人的样子,进进出出的家人,不仅无人出来阻止,反而一个个眼角带笑,石越已知道,此家主人和唐棣渊源不浅。
  果然,才进中门,就听见唐棣大呼小叫:“贵客来了,主人家快来迎接。”
  话音刚落,院中就有人笑道:“唐毅夫又是什么贵客了?”声音清朗洪亮,一听便知是个少年公子。
  又有一小女孩又清又脆地笑道:“表哥也太狡猾,这房子置了一个多月,他就不管不问,现在倒想来做‘贵客’了……”
  便在说话间,唐棣带着石越,走进了中进的客厅里。
  客厅上首坐着两个中年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和一个十三、四岁左右的小女孩站在下首相陪──显就是刚才说话的两位,两旁还侍立着一群家人、奴婢。
  小女孩子不料有生人进来,轻轻啐一了声:“好唐棣!”,赶忙避入内堂。
  石越愕然不解:“大户人家的女孩,怎么这样没有礼貌?”
  待见李敦敏与柴氏兄弟慌忙赔罪,这才醒悟过来,原来古时候女孩子,也是不能随便见外人的,想通此节,自己也不由得觉得好笑。
  两个中年人见有外人进来,也连忙站起身来,抱拳道:“不知有贵客光临,有失远迎,伏乞见谅。”
  众人赶忙抱拳还礼,答道:“来得孟浪,晚辈们还要请长者见谅才是。”
  青年男子却在旁边笑道:“若果是孟浪,也是唐毅夫的罪过,与他人无干。”一番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石越游目四顾,却见那个青年男子生得剑眉星目,甚是俊朗;两个中年人一个是刀削脸,一双眸子精光四溢,留着短短的胡子;一个长得甚胖,脸上带着阿弥陀佛式的笑容,小小的眼睛里,一不小心便会流露出狡狯的目光。
  石越与他四目相交,立时便移了开来,转过头去寻唐棣。
  唐棣此时早已跪倒在地,又惊又喜地朝两个中年人叩头,口里说道:“给舅舅、二叔请安。”又向那个胖子说道:“二叔,你怎么来汴京了?”
  胖子眯着眼睛笑道:“快起来吧。还不是为了你这个没法没天的飞天狐狸,你来汴京,家里上上下下都放心不下,正好有一批货发到汴京来卖,你爹就让我亲来了。”
  唐棣笑着起了身,回道:“二叔想来汴京城这繁华之地,倒扯上我了。我这么大人了,还不会照顾自己吗?况且有舅舅他们在,哪有什么放心不下呀?”
  青年男子不住地拿眼打量石越等人,见唐棣先拉起家常来,便取笑道:“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唐毅夫也太过失礼了,竟把客人冷落在一边。”一面请石越等人落座,招呼家人上茶。
  唐棣侧过头笑道:“偏你桑充国想得周全。”一面敛容向两个中年人说道:“这四位是孩儿新结识的朋友。石越石子明、李敦敏李修文……
  “这两位是柴氏昆仲,舅舅却是见过的。”
  李敦敏与柴氏兄弟连忙起身行礼,石越也亦步亦趋,学着和他们一起行礼拜见。
  那两个中年人知道,这些人都是有功名的,也不敢怠慢,客客气气地还了一礼。倒是青年男子,见石越等人尽皆年纪相仿,显得非常高兴。
  原来这家主人,叫做桑俞楚,便是那个刀削脸,他是唐棣的亲舅舅。
  这桑俞楚已过不惑,膝下仅有一儿一女,哥哥叫桑充国,字长卿,今年二十;妹妹叫桑梓儿,不过十三岁,生得冰雪聪明,最得长辈宠爱。
  桑家祖籍便是汴京人士,五代时契丹入侵,开封沦陷,避战乱迁到四川,数代经营,靠经商起家,颇蓄家底,只是数代单传,人丁不旺。
  因桑充国弃商学文,桑家以为汴京人文荟萃,于桑充国发展有利,遂举家从成都迁回汴京,这也就是一个月前的事情。
  唐棣这次带石越来此,却是想把石越介绍给表弟桑充国,不料却碰上他二叔唐甘南来京。
  唐家人丁众多,唐棣之父唐甘楚虽然是族长,掌握唐家大部分生意的,却是人称“笑面狐狸”的唐甘南。
  双方再次叙了宾主之位,唐棣与桑充国因有长辈在场,却只能站立侍候。
  桑俞楚与唐甘南,都是商人出身,与石越等人寒喧几句,便不再说话,由着桑充国与唐棣陪四人谈天说地,二人只是静听。
  唐棣想起来意,对桑充国笑道:“长卿,我这次来,便是特意为把子明介绍给你。
  “你常说想拜在大苏门下,依我看来,若能拜在子明门下,也未必逊过大苏多少。”因大夸石越诗词文章如何出色,学问如何优异。
  李敦敏与柴氏兄弟对石越本就佩服,也在旁齐声夸赞,把石越闹了个措手不及,慌得连说“不敢”。
  桑充国虽未参加这次的省试,但文名更在唐棣之上。
  当时别说四川,北至契丹,西至西夏,南至大理,天下都公认苏轼文章第一。苏轼的文章在大宋写出来,不到一个月,契丹的贵人手中就有了抄本。
  唐棣夸耀过甚,连桑俞楚与唐甘南,都觉得不可思议,桑充国更难相信。
  他有心要考较石越一番,便想找个由头,眼珠子转得几转,计上心来,笑道:“今天贵客盈门,仓卒间没什么好助兴的。
  “前几日我在碧月轩,听到一个歌妓唤作云儿的,曲子唱得极好,尤其柳三变的长短句,自她唱来,尽得其妙。莫若去将她请来,也好助兴。”
  众人齐声笑道:“此议甚妙。”
  桑充国见众人答应,便笑嘻嘻叫过管家来福,在他耳边吩咐数句。
  原来那个叫“云儿”的歌妓,全名却是“楚云儿”。因为“楚”字于桑充国犯讳,却不便说出来,只得委婉再向管家说明。
  石越对这些声色犬马之事,却并无多大兴趣。他十分好奇宋朝富家家居陈设装饰,便细细打量这客厅的布置。
  举目所及,跃入眼帘的乃是一幅人物工笔画,画的是一个女孩子在梅花前弄笛。
  他知道,宋代山水画比仕女画更加流行,这时候见到一幅工笔仕女图,更加好奇,也不懂得要告罪,就慢慢走到那幅画之前,欣赏起来。
  李敦敏与柴氏兄弟,对于石越的“失礼”,已是见惯不怪,只得相顾苦笑;桑充国微微摇头,用嘲讽的眼神望着唐棣;唐棣连忙轻声介绍石越的来历……
  桑充国见他说得如此离奇,不由得生出几分好奇之心,便走到石越身后,笑道:“石兄想必精于丹青,却不知这幅画如何?可能入得法眼?”
  石越正在心里摹画这幅花下弄笛图,忽然间听到有人在自己耳边说话,几乎吓了一跳。当下不假思索地回道:“这幅画画得不错,不过是女子手笔。”
  桑充国微微点头,这幅画本就是他妹妹桑梓儿所画。桑梓儿小孩脾气,硬要挂在客厅,又吩咐在外面侍候的奴婢,记住往来之人的评价,转告于她。
  这件事情,府上知道的人也不太多。石越能说破来历,虽然未足为奇,但也足见有高明之处。
  他正待再问,又听石越说道:“这幅画可以配一阕词的。”
  “子明是说在画上题词吗?”李敦敏兴趣盎然地凑了上来。宋代并没有在画上题诗的习惯。
  石越习惯性地耸肩,笑道:“在不在画上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画相得。”
  桑充国眉毛一挑,似笑不笑地说道:“便请石兄赐词一阕如何?”他存心要藉机试试石越的本事。
  石越摇摇头,苦笑道:“我的字写得太差,不敢毁了这幅好画。”
  桑充国笑道:“石兄何必过谦。若不愿意赐墨宝,何妨口占一首?”
  这时除了桑俞楚与唐甘南还在那里喝茶,众人都围了上来。
  石越心中哭笑不得,他从小背诗词古文,记下的诗词起码有数千首,本来在现代是无用之学,不料在此时派上了用场──欺世盗名,百试不爽,可他却也无意故意卖弄。
  此时迫于无奈,只得略略沉吟,想起李清照悼念亡夫的《孤雁儿》,便占为己有,开口吟道:“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众人听他吟来,词中点点滴滴相思之意,真让人肝肠寸断,与这画中之景,也颇为契合,顿时引得众人齐声感叹。
  桑充国也大为叹服,赞道:“男子能把女儿心思写得这般细致入微,便是柳三变,亦有所不能,果然是佳作。
  “难得又有如此快才!便是二苏填词,也是要修改的,石兄之词细细想来,竟不能改一字。”又诚恳地说道:“以石兄之才,取功名如探囊取物,可惜却错过了今科。”
  石越心中苦笑不已。盗用“后人”诗词,偶一为之,不过一笑而已;做得多了,却难免有一种罪恶感,实在并非所愿。
  只是想到,这也是自己在古代立足最好的办法,也就只好继续做下去了。
  当下他半真半假地叹了口气,悠悠说道:“诗赋之学,于国于家,并无半点用处,不学也罢了。
  “况且过了今科,进士科就要罢诗赋、帖经、墨义。从这科开始,殿试更要专试策论──这诗赋之学,渐渐不再为国家取材之绳了。”
  柴氏兄弟心里一直记挂着此事,只是无由相问,这时石越忽然主动提起,柴贵谊便先忍不住,道:“自从今年二月分,任命王安石相公为参知政事,创办置制三司条例司,议论推行新法起,六月分就罢免了御史中丞,紧接着七月分创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八月分又有御史台十几名御史,都同时因为批评新法而被罢职──“现在正是国家改革变法的时代,石兄又说进士科将罢诗赋,这也是新法的一部分吧?只是我听说,庆历年间也曾罢过诗赋,不久却又恢复了旧制,罢诗赋到底是于国家有利,还是有害呢?”
  柴氏兄弟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受蜀派影响,多有倾向佛老宿命之说,因此,他们也更容易相信石越的神秘主义论调。
  他们此时想进一步了解的,倒不是废不废除考试诗赋,而是罢诗赋的利弊,以及与时局的关联。
  了解这些,有利于他们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