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化。他于1911 年开始创作。1918 年出版第一本书《从海上来》。1945 年,
他的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问世。第一部《德里纳河上的桥》(获1961
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二部《特拉夫尼克纪事》,第三部《萨拉热窝的女人》。
前两部写波斯尼亚的历史,第三部写拉伊卡·拉达科维奇的一生。此外,还
发表短篇小说集《新短篇集》、中篇小说《大臣的象》、《万恶的庭院》等。
特别是中篇小说《泽科》的发表,标志着他创作道路上新时期的开始,由历
史题材转入对现代生活的描写。曾获1956 年南斯拉夫作家协会奖,并荣获一
级人民勋章。他的作品是给人们提供认识南斯拉夫人民过去的历史和现代的
斗争精神的不可多得的形象教材
(吴根成)
《德里纳河上的桥》长篇历史体小说,共24 章。原题为副标题,其正
标题为《维合格拉德纪事》。安德里奇作于1945 年。“波斯尼亚三部曲”的
第一部。小说写德里纳河畔的小城维舍格拉德,自16 世纪初建筑这座11 孔
大石桥,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桥被炸毁,历时400 余年,其间南斯拉夫各族
人民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占领下的苦难史和斗争史,反映了发生
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边境的重大历史事件。小说不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而
是通过这座大桥的兴建和炸毁的经过,记叙历史的进程和各种人物的命运。
从而开创了南斯拉夫文学中寓意长篇小说的新体裁。作家以其博大精深的历
史家和艺术家的大手笔,洋洋洒洒地挥写了南斯拉夫四百年的历史画卷,表
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在苦难中坚强不屈的可贵精神。这是一部体裁独特的书—
—历史体小说。这部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全由叙述人的嘴叙述。这种用纯
叙述方式写的小说,角度统一,视点统一,吟诵起来,颇有韵味。因这部作
品“以史诗的气魄,从其国家历史上摄取题材和描绘人物的命运”而获1961
年诺贝尔奖
(吴根成)
罗马尼亚
爱米内斯库(1850~1889)罗马尼亚伟大诗人。生于小地主家庭。中学
时因不满当时教育制度而弃学,加入剧团当演员和抄写员,在各地巡回演出。
曾在维也纳和柏林上大学。他的诗作,大多描写人民的痛苦、欢乐和理想,
揭露统治阶级的贪婪、暴虐,反映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后宗法制度的瓦解,
充分表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主要诗作有:歌颂1848 年革命的叙事长诗
《穆雷萨》;爱国诗篇《我希望你些什么呢,可爱的罗马尼亚》等;赞扬反
叛精神的长诗《不肖子孙》、《皇帝和无产者》等;描绘自然,讴歌爱情的
诗篇《蓝色的花朵》、《傍晚在山岗上》等;还有长篇哲理诗《金星》,把
他的诗歌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诗歌继承前辈的浪漫主义传统,又广泛吸取了
民间文学的营养,想象丰富,构思优美,语言生动,成为罗马尼亚诗歌的典
范,1944 年,罗马尼亚解放后,他被追认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荣获“罗
马尼亚最伟大的诗人”的桂冠。
(吴根成)
《皇帝和无产者》长诗。爱米内斯库作于1874 年。长诗包括四部分(即
四个场面),刻画了两个社会极端:无产者和皇帝。长诗的第一、三部分着
重是描写无产者的。第一部份小酒馆的场面,充满了暴露性。它直接号召人
们起来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第三部分则赞颂1871 年巴黎公社社员们的英
勇斗争。长诗的第二、四部分,则着重描绘皇帝。诗人将这位古罗马的凯撒
大帝描写成贤明的、充满悲剧性的、具有伟大气魄的人物。在对待一般的哲
学问题上,诗人让这位皇帝悲观地思考人类的命运、生命的短暂和人世的虚
幻。表现出诗人创作中固有的矛盾。在这首长诗中,首次出现了革命工人的
形象。这在罗马尼亚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吴根成)
卡拉迦列(1852~1912)罗马尼亚剧作家、讽刺文学大师,享有“罗马
尼亚莫里哀”的美称。生于普洛耶什蒂县海曼纳尔村的一个小官吏家庭。自
幼受家庭和环境的熏陶喜爱戏剧。1873 年开始创作,给幽默杂志《刺》撰稿。
1877 年,主编《阉鸡》、《历书》等讽刺刊物,显示其卓越的讽刺才能。1878~
1890 年,发表了《暴风雨之夜》、《当约尼达先生遇到“反动派”的时候》
等剧本,其中大多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讽刺喜剧,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家庭
生活的虚伪堕落,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软弱动摇。代表作是讽刺喜剧《一封遗
失的信》,揭露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虚伪、丑恶,塑造了一群政客的形象,
性格鲜明,语言生动。短篇小说有《罗马尼亚大地主》、《两张彩票》,文
集有《杂文、小品文和回忆录》等。他的作品被译成25 种文字,我国也出版
过他的讽刺小说和戏剧选集。
(吴根成)
《一封遗失的信》五幕讽刺喜剧。卡拉迦列作于1884 年。当年在舞台
上首演,即获巨大成功,被公认为罗马尼亚戏剧史上划时代的名著。它以辛
辣的笔调,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以情书换选票的丑剧,抨击资本主义选举
制度的虚伪、丑恶。剧情是围绕着某县城的竞选活动展开的。喜剧以一封情
书为线索,通过这封情书失而复得的偶然事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必然性,
是对地主、资产阶级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大鱼吃小鱼的上层社会的一次淋
漓尽致的揭露,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剧中塑造了一群厚颜无耻、勾心斗角
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政客形象,性格鲜明,语言生动。
(吴根成)
萨多维亚努(1880~1961)罗马尼亚最杰出的作家,生于摩尔多瓦地区
帕希卡尼小镇上的一个律师家庭。1900 年入布加勒斯特大学法律系,中途因
服兵役而辍学。1903 年服役期满后定居首都,他先后担任编辑、教师、职员、
督察和剧院经理等职。1897 年开始文学创作,在长达60 余年的文学生涯中,
写了120 多部作品,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斗争,歌颂祖国反侵略的历史。
早期作品收集在《战争故事》、《肖伊姆》等4 个短篇小说集里。中篇小说
《漂来的磨坊》和《斧头》是其力作。他还是罗马尼亚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写有长篇历史小说《斯特凡大公的生平》、三部曲《日德里兄弟》和历史小
说《尼古拉·马蹄铁》等及长篇小说《米特里亚·珂珂尔》。萨多维亚努不
仅是杰出的作家,而且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44 年,罗马尼亚解放后,他
被选为大国民议会副主席和作家协会主席,政府授予他国家奖金和社会主义
劳动英雄称号。作品译成40 多种文字流传世界,获得“罗马尼亚文学中荷马”
的美称。
(吴根成)
《斧头》中篇小说。萨多维亚努作于1930 年。它是根据民间故事写成
的。主人公尼契福·里本是个很能干的喀尔巴阡山牧民。经常离乡背井到边
区去贩羊。可是,这次到多尔纳买羊,已有40 多天不见音讯。急得妻子维多
利亚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日夜思夫。在她的脑海里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丈夫
遇害的可怕念头。这使她心如刀绞,痛不欲生。于是她决定携儿寻夫。她跋
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在荒山谷中挖到丈夫的遗骸。并从凶器斧头入手,
在山民的指点和帮助下,终于抓到了凶手,为夫报仇雪恨。《斧头》成功地
塑造了一个坚贞刚毅、机智勇敢、敢于伸张正义的山区妇女的形象,揭露了
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歌颂了被压迫山民的反抗精神。作家以绚丽多彩的笔触,
通过维多利亚母子沿途寻夫的描述,展示摩尔多瓦的美丽景色、山区传统的
农村生活和风情习俗,从而使这部小说。感情充沛,情景交融,具有鲜明的
地方色彩。
(吴根成)
保加利亚
波特夫(1848~1876)保加利亚革命诗人,生于卡洛费尔城的一个教师
家庭。1863~1866 年,在南俄的敖德萨求学,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
决心把一生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1867 年回到故乡,因从事革命活动触怒了
土耳其殖民当局,便再次到俄国求学。途经罗马尼亚时,加入保加利亚革命
流亡者的行列。他先后创办《保加利亚流亡者论坛报》、《旗帜报》,宣传
民族解放思想。1869 年,把当选为保加利亚中央革命委员会成员,领导民族
解放运动。1876 年四月起义爆发,他率领一支200 人的队伍回国支援,不幸
在渡河时遭伏击,因寡不敌众而牺牲。波特夫在短促的一生中只写下20 多首
诗。他的诗作反映了祖国的灾难和人民被奴役的命运,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
其中著名的有长诗《游击队员》(一译《海杜特》)、《私奔》、《告别》、
《哈吉·迪米特尔》和《瓦里尔·列夫斯基的绞刑》等。他的诗成为保加利
亚人民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保加利亚革命诗歌的一面旗帜。
(吴根成)
《告别》(一译《离别》)政治抒情诗。波特夫的著名诗篇。是诗人在
罗马尼亚等待起义部队横渡多瑙河决一死战的前夕写的。他采用民歌的形
式,把与母亲诀别的慷慨悲枪与展望胜利的豪放乐观精神揉合在一起,抒发
了炽烈的爱国豪情,表现了起义者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诗的开
篇,一位有九个孩子,但失去了七个儿子的保加利亚母亲的形象屹立在我们
的面前。如今这位革命母亲将迎候第八个儿子牺牲的不幸消息,并负责把他
的遗嘱转达给其弟。诗中写道,为“响应人民的召唤”,主人公拿起武器,
为了父母和弟弟的幸福而战斗。他劝慰母亲不要悲伤,希望弟弟能继承他的
遗志,理解他斗争的意义,知道他这位哥哥是“为什么倒下,怎么牺牲的”,
勉励兄弟牢记复仇。波特夫喜欢用反差极大的两种色调来描绘景物。深刻的
含义,丰富的感情,各具特色的人物和风景,选用一两个合适的词,恰到好
处地表达出来。
(吴根成)
《哈吉·迪米特尔》政治抒情诗。波特夫作于1873 年。被誉为“保加
利亚人民的歌”。哈吉·迪米特尔是保加利亚起义部队的一位领袖。1868 年
夏天,他和战友斯泰芳·卡拉查率领起义部队从罗马尼亚渡过多瑙河,进入
保加利亚,准备发动人民起来和土耳其奴役者进行斗争。他在巴尔干山脉的
布兹路查山同土耳其占领军的激战中英勇牺牲。这首诗采用民歌的形象与手
法,描写革命领导人迪米特尔这个“胸口负着重伤的青年英雄,躺在血泊里
苦痛地呻吟着”,“干枯的嘴唇在咒骂着全世界”!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描
写白天,火红的太阳烤晒着他,雌鹰用翅膀遮蔽他,雄鹰在上空守护着他;
野狼舐着他的伤口;白衣仙女给他的伤口敷药、洒水、吻他,又遵照他的嘱
托去寻找他的战友卡拉查和大队人马。夜晚,月光照耀着他。诗人描写日月
星辰、飞禽走兽、万物精灵都对英雄的牺牲表示深切的悼念并颂扬勇士的英
名永垂不朽。这首诗也预示了诗人自己的命运与功绩。全诗充满哀婉、悲壮
的气氛,是波特夫诗歌创作的精华,也是保加利亚诗歌史上最好的抒情诗之
一。
(吴根成)
伐佐夫(1850~1921)保加利亚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生于索波
特城的商人家庭。1874 年起参加民族独立斗争,受土耳其占领者迫害,曾多
次流亡国外。成名诗作《松树》充满爱国激情,使他赢得了声誉。不久回国,
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并写诗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帕纳久里什台起义
者》一诗,成为1876 年4 月起义的进行曲。诗集《旗与琴》、《保加利亚的
悲哀》、《拯救》,组成描写“四月起义”的三部曲。三部曲反映人民的苦
难,表达“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组诗《被遗忘的历史》,塑造了一系
列民族英雄的形象,标志着诗人爱国主义诗歌的高峰,也是保加利亚民族英
雄史诗的典范。1887 年,保加利亚建立资产阶级独裁政权,他流亡敖特萨,
写成保加利亚第一部长篇小说《轭下》,使他赢得了世界声誉。他的中、短
篇小说还有:《米特罗凡和陶尔米道尔斯基》、《流亡者》、《我们的亲人》
等。长篇小说《轭下》、《新的大地》、《卡札拉尔的女皇》,代表着保加
利亚人民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中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此外,还有剧本《鲍里
斯拉夫》、《走向深渊》和讽刺喜剧《升官图》等。伐佐夫的作品被译成44
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国,享有世界声誉。
(吴根成)
《轭下》长篇小说。伐佐夫作于1887~1889。保加利亚第一部长篇写实
小说。取材于四月起义,具有自传性。主人公伊凡·克拉利奇是一位职业革
命家。他被土耳其人囚禁了8 年,逃回祖国后,化名奥格涅诺夫,以教师职
业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与土耳其占领者进行殊死斗争。他在保加利亚城
乡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由于组织和联络工作很不充分,致使起义失败。
他们在土耳其人的包围下全部壮烈牺牲。小说广泛描写了起义前夕保加利亚
的社会生活及反抗土耳其的斗争。塑造了以奥格涅诺夫为中心的革命者的群
像,表现了保加利亚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这是保加
利亚人民的一场乐观主义的悲剧。《轭下》不仅是保加利亚革命时代的英雄
史诗,而且是保加利亚人民革命的教科书;它不仅是保加利亚文学中的空前
杰作,还使保加利亚文学走向世界。
(吴根成)
阿尔巴尼亚
恰佑比(1866~1930)阿尔巴尼亚爱国诗人、剧作家,原名安东·扎科,
生于阿南部山村的一个爱国烟商家庭。恰佑比原是诗人故乡的一座山名,后
来就用它作笔名,以示对故乡的眷念。他小学毕业后,随父去埃及,在亚历
山大城念中学,后又到瑞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