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们理解,招来了社会上各种人的误会、干扰和摧残;相知几年的男友对她
冷淡起来,以至变成了“陌路人”;50 多岁的傲慢的官吏企图占有她,不能
得逞就到处造谣中伤她;就连声称要“表现人生真美”的画家韩叔云,实际
上也没有真正理解美和爱,终于变成了“兽性的狂人”结束了艺术生涯。这
些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世俗“爱”,琼逸困惑不解,一个人跑到城外,在
湖边的亭子里沉思。小说通过这一沉思者的形象塑造,揭示了爱和美的理想
被世俗社会毁灭的现实,也流露出自己的伤感情怀。
(王军)
《沉船》短篇小说。王统照创作于1927 年10 月。小说塑造了刘二曾、
妻子、伙伴顾宝、野店老主人等艺术形象。主人公刘二曾是个农村理发匠,
他勤劳朴实,对故乡有着炽热的爱。然而,天灾、重税、兵匪、迫使他无法
生活下去。他怀着朦胧的希望和迷惘的矛盾心理,拉家带口,踏上了闯关东
的道路。他越走越感前程渺茫,忧愁与时俱增。在独石野店,在妻子不断督
促劝说和朋友顾宝热诚帮助下,途中乘坐一艘日本商船。但因日本资本家贪
图利益,不顾中国难民的死活,致使刘二曾一家乘坐的日本海船严重超载,
造成船沉人亡的悲剧。反映了20 年代中国农村衰败、破产的农民流离失所的
社会现实,控诉了帝国主义者压迫、坑害中国民众的罪恶。作者通过对刘二
曾从离家到海滨一路上满怀希望和心神不安的复杂心理的描述,与其随后的
遇难相对应,构思巧妙,角度新颖,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王军)
《山雨》长篇小说。王统照创作。1933 年出版。主人公奚大有勤劳质朴、
憨厚保守,是个典型的北方农民形象。他热爱土地,希望靠自己规矩本分的
劳动,使一家老小能过上有吃有穿的安稳日子。然而,由于帝国主义的野蛮
侵略和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迅速衰败,整个农村变的
残破不堪,一片凋零。加上苛捐杂税、天灾兵祸的袭击,使他“靠地吃饭”
无法生活下去,不得不离开农村到城里寻找活路。小说在相当广阔的背景下
写出了社会的极度动荡,农民的苦难深重,人心的浮动不安。以现实主义的
艺术图画,令人信服地说明,中国社会的各种危机已经发展到“山雨欲来风
满楼”的程度,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山雨》是“五四”运动
以来反映北方农村崩溃现实和塑造农民形象的力作。
(王军)
田汉(1898~1969)字寿昌,笔名陈瑜,湖南长沙人。现代剧作家。早
年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喜爱戏剧,1917 年留学日本,1920 年写了第一个剧
本《环琳与蔷薇》。1921 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1922 年回
国,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创作了《咖啡店之夜》、《获虎之夜》、《午饭
之前》等剧作。1925 年起先后创办了“南国电影剧社”、“南国社”、“南
国艺术学院”,主编《南国半月刊》等杂志,演出他创作的《名优之死》等
剧。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写了
大量话剧、歌剧和歌词,他和聂耳合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
的国歌。抗战胜利后,写了话剧剧本《而人行》、电影剧本《忆江南》等。
建国后,写了大型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京剧《白蛇传》、《情
深》、《谢瑶环》,还写了许多散文、诗歌、评论和学术论文,整理出版了
《田汉剧作逃》。他毕生创作话剧、戏曲、电影文学剧本100 多部。是我国
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
(赵伟)
《名优之死》三幕后剧。田汉著。写于1929 年。剧中通过对一代名优
刘振声反抗性格的刻画及其悲剧命运的描述,有力地揭露了狐鬼横行的旧社
会摧残艺术、迫害艺人的罪行,刘振声一生苦钻技艺,尊重艺术,嫉恨邪恶。
他以心血培养的弟子刘凤仙因受有权势的流氓杨大爷的利诱,日益走上堕落
的道路。刘振声为此而感到愤怒和痛心,他勇敢地和杨大爷展开斗争,揭露
他的丑恶行径。杨大爷率领他的鹰犬用最毒辣的手段凌辱刘振声,最后把刘
振声逼死。剧本通过主人公刘振声悲惨的死亡,向旧社会提出了愤怒的控诉。
《名优之死》是一篇旧社会艺人苦难生活的实录。全剧手法洗练,风格沉郁,
是作者具有代表性的剧作。这个剧本标志作者在话剧创作艺术技巧上已经趋
于成熟。
(赵伟)
《回春之曲》三幕话剧。田汉著。写于1935 年。以“一·二八”事变
为背景,通过南洋华侨爱国青年回国参加抗日斗争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
特别是爱国青年反对国民党投降卖国政策,坚持抗日斗争的爱国思想运动。
剧中主人公高维汉是个活泼、健壮、乐观的青年,当日寇入侵我国东北时,
他毅然告别热恋中的情人梅娘,与其他华侨青年一起回国参加了抗日义勇
军。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仍不忘杀敌,高呼:“不愿做亡国奴的,杀啊!前进!”
忠于爱情的梅娘特地赶回国来照料他,他终于恢复健康。全剧从始至终洋溢
着革命激情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人物对话自然流畅,抒情歌曲的插入增强
了戏剧的感染力,加强了剧本的诗的素质。
(赵伟)
《丽人行》话剧。田汉著。写于1947 年。剧本以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
的上海为背景,写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工人刘金妹受尽敌伪的欺凌
压榨,她的苦难遭遇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敌伪统治下的悲惨生活;革命女
性李新群的革命活动揭示了当时沦陷区对敌斗争的一个侧面;小资产阶级女
性梁若英软弱动摇,曾倾向革命,但又贪恋资产阶级生活,经过矛盾曲折的
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下终于抛弃了旧的生活,和刘金妹、李新群一起迎
接新的战斗生活。同时作者也刻划了革命者章玉良、孟南及共产党组织领导
人刘大哥的形象,谱成了一曲革命的地下工作者的颂歌。剧本打破了话剧通
常分幕的结构形式,将全剧分为长短不一的21 场次,穿插交错地展现了二个
青年女性截然不同的生活场面,又以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为主线把它们
连贯在一起,因而全剧场次虽多,但浑然一体,有条不紊。
(赵伟)
《关汉卿》九场历史剧。田汉著。发表于1958 年。是田汉“众多好剧
本中的瑰宝”,它不仅是田汉话剧创作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当代话剧艺术的
杰作。是为纪念世界名人,我国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七百周年而
作。剧本通过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经过及演出前后的遭遇,猛烈地抨击
了元代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和进步作家艺术家的残酷迫害,热情赞美了关汉
卿与朱帘秀反抗强暴,“为万民除害”的高尚品德,行发了作音对关汉卿这
位卓越的元代戏剧家的景仰与爱戴之情。“以诗人剧”,诗情和剧情融合在
一起,是《关汉卿》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为了突出主题和刻画人物的需
要,《关汉卿》中插入了一些诗词和歌曲,剧中有诗,诗中有画,具有浓郁
的抒情色彩和诗情画意。
(赵伟)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仁、丰润,号子恺。现代作家、画家。浙
江桐乡县石门人。1921 年自费赴日本留学,同年回国,在上海专科师范任教。
1922 年任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美术、音乐教师。1925 年任上海立达学院校务委
员。1929 年仕开明书店编辑。1930 年辞职,在家专心著书作画。1937 年抗
日战争爆发,举家迁居桂林,任桂林师范学校国文教员。1939 年至1943 年,
在家从事创作。194q 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上
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
政协委员等职。其义学创作甚多,散文成就最大。写作手法于朴实平淡中令
人回味无穷,状物写神,娓娓动听,艺术表现独具特色。著有散文集《缘缘
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甘美的回味》、《子恺近作
散文集》及《子恺漫画全集》等。
(王军)
《山中避雨》散文。丰子恺写于1935 年。收入《缘缘堂随笔》。描写
作者有次带女儿在西湖边游玩,不期遇雨,避雨山间茶店,拉起了胡琴,孩
子随琴声歌唱,引得村里人们纷纷聚集在茶店里边听胡琴边唱起来,使得寂
寞烦闷的荒山苦雨一时间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的情景。作者由此产生感想:
简便易行的乐器如能配上通俗高尚的乐曲,其艺术效果会比学校的音乐课更
大。作者临走时村民们的惜别之情,更加深了作者“乐以教和”的感受。散
文平易通俗、清新流利,犹如挚友促膝、娓娓而谈。一篇短小的《山中避雨》,
宛如作者雨后归来,正向你进述山中避雨的趣闻,其言谈笑貌无不毕现,而
哲理深刻,令人回味。
(王军)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现代作家、翻译家。中国共产党的
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五四”运动爆发时,积
极参与并领导了学生运动。参加了李大剖所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 年10 月去苏联考察。1922 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期间写有许
多介绍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崭新社会生活的散文,分别收入《俄乡纪程》、
《赤都心史》。19z3 年回国,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季刊的编辑
工作,同年6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兼任上
海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曾担任过党中央的领导工
作,后为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30 年回国,与鲁迅等人领导了左翼文艺运
动。1933 年,编选《鲁迅杂感选集》,并作了长篇序言,深刻论述了鲁迅的
思想特点及其发展道路,正确评价了鲁迅杂文思想的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次给鲁迅的思想作了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分析。1934 年1 月,任
中央根据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委员和人民教育委员,还担任苏维埃大学校
长,创办高尔基戏剧学校,培养了党的文化艺术干部。1935 年2 月28 日在
随红军转移的途中,经过福建汀州时被同民党军队逮捕,同年6 月18 日在福
建长汀英勇就义。遗著编有《瞿秋白文集》四卷。其译文曾由鲁迅编为《海
上述林》出版。
(邢均海)
《俄乡纪程》散文集。瞿秋白著。原名《新俄国游记》,写于1920 年
至1921 年,1922 年出版。当时作者以《晨报》记者的身份赴苏,本书即是
从哈尔滨至莫斯科的游记。“拨开”国内外反动派所散布的“重障”,真实
报道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的情况,无产阶级革命所引起的深刻变化。俄国
劳动者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创造性劳动以及革命后俄国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反映。同时也记录了作者由一个向
往十月革命的进步知识青年,经过生活实践和自我批判,逐渐信仰共产主义
的思想历程。文笔质朴、流畅,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其中有些篇
章可视为我国报告文学的滥觞。
(邢均海)
《赤都心史》散文集。瞿秋白著。写于1921 年底至1922 年初,1924
年6 月出版。本集与《饿乡纪程》为姐妹篇,包括游记、小品、杂感、散文
诗等46 篇。它是作者在“赤都”莫斯科的“所闻所见所感”的记录。作者怀
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真实地反映了年青的苏维埃共和国“赤潮高涨”
的现实,也描写了苏联当时面临的困难,指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无产
阶级革命是“二十世纪历史的事业之第一步”。同时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己
如何成为一个共产主义音的思想发展过程。因为是“记录个人心理上之经
过”,所以为之“心史”。严肃的思想和热情地记叙相结合,风格显得凝重
而清新。作品善于抓住特点刻画人物,描写气象,迅速反映生活。它和《饿
乡纪程》是“五四”后最早出现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最早以正确观点报道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真实面貌的作品。
(邢均海)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号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一
多是他的笔名。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著名学者,杰出的民主战士。1913
年考入清华学校。少年时写过旧体诗词。积极参加“五四”学生运动。1922
年赴美留学。1923 年出版诗集《红烛》。回国后,任北京艺专教务长、武汉
北伐军政治部艺术股长。1928 年出版诗集《死水》。参加过新月派。1932
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执教于西南联大时,曾潜心研究古典文学,著有
《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抗战后期,出任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
倾向进步。在民主斗士李公朴被暗杀后,他“拍案而起”,于1946 年7 月
15 日也倒在了特务的手枪下。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主要倡导者和卓有成效的
实践者。主张诗应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邱昭山)
《红烛》诗。闻一多写于在美国求学之时,受启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
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在美国,作为一个弱国的子民,他受到了种种歧视,
也尝到了想家的滋味。诗人说过:“我想的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
国的鸟鲁,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红烛》即是他想恋祖国的著名诗
篇之一。1923 年他还以“红烛”为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收诗103 首。
他热爱祖国,但不满意那片国土上的种种现实,于是他祈愿烛火“饶破世人
的梦”,“饶沸世人的血”。他希望祖国强盛起来,宁愿把自己的生命化作
“脂膏”,“不息地流向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