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感情纯真,气氛热烈,充满幻想,引人奋发向上。

(邵明才)


《蝴蝶》中篇小说。王蒙著,发表于《十月》1980 年第4 期。小说在广
阔的社会画面上,描写老干部张思远思想变化的曲折历程。张思远在建国初
期曾是个勤勉工作、公而忘私的干部,后来升任市委书记,和被错划为“右
派”的妻子海云离异,在新妻子美兰的影响下,他的衣食住行都开始讲求享
受。同时,在政治运动中把一批又一批无辜的人打入了“另册”。他已成为
特权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十年浩劫中,他变成了“走资派”、“叛徒”、
“囚犯”,被流放到山村,须略了普通人的甘苦,这才重新认识自己和历史,
复归人民公朴。通过张思远从丢“魂”到找“魂”的过程,作品深刻揭示了
某些干部思想蜕变的社会条件,痛惜干群关系一度恶化。又寄希望于屡受政
治风雨洗礼的老一辈革命者。作品惜鉴“意识流”手法,打破自然时空顺序,
在人物的心理时空中纵横笔墨,在有限的篇幅里容纳了相当多的历史内容。
作品获1977—1980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邵明才)


叶蔚林(1934~)广东惠阳人。当代作家。1950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部队的十年中当过文工团和文化、宣传干事。1955 年开始业余创作,以沿
海边防部队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一些小说与散文。1960 年从部队转业,在湖南
省民间歌舞团任创作员。“文革”后,先后在县歌舞团、零陵地区文化局、
湖北省戏剧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南分会副主席。从1973 年开
始恢复小说、散文创作,著有短篇小说《过山谣》、《激流飞伐》、《大草
塘》等10 余篇。粉碎“四人帮”后发表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
《蓝蓝的木兰溪》、中篇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为其代表作。叶蔚林
是文学新秀,他善于通过人物复杂独特的命运来透视时代的风云。作品意蕴
深这,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邵明才)


《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中篇小说,叶蔚林著,发表于《芙蓉》1980
年第3 期。小说以“我”在潇水河上航行为线索,生动地反映了70 年代初潇
水流域的农村生活。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农村经济严重破坏,船工与两岸农
民心中蕴藏着愤懑。作品着重塑造了爱憎分明、不畏强暴、没有丝毫奴颜媚
骨的憨直豪爽的劳动者盘老五的形象,在流动的画面中饱含了作者的爱憎,
赞美船工被邪恶势力破坏却坚贞不屈的爱情,寄满腔同情于动乱岁月中辗转
挣扎的人民。作品形象地揭示了假恶丑必将被唾弃,真善美定会永存的真理,
作品行文如流水,随着木排的漂浮,挥洒自如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描绘了
潇水两岸的人情物态和景色风貌,构成了一种抒情的美和带有乡土气息的意
境。作品富有社会的、历史的和民俗的、审美的价值,曾1977—1980 年全国
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邵明才)


张弦(1934~)原名张新华,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当代作家。1957
年后在工厂、农村劳动,当过剧团编剧,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
他于50 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上海姑娘》是他的小说处女作。以后又连续发
表了短篇小说《羞怯的徒弟》、《记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未亡
人》、《挣不断的红丝线》、《回黄转绿》、《临街的窗口》、《八庙山上
的女人》等。其中《记忆》和《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是其成名作。张弦因以
婚姻、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创作而闻名,透过婚姻、爱情、家庭生活中的某些
畸型形态反映出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风貌,从而揭示出封建思想习俗的
危害,表达出解放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题。艺术上追求诚挚、
和谐、平实中见深刻的风格。

(邵明才)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短篇小说,作者张弦。发表于《上海文学》1980
年1 月。小说叙述某偏远山村一家母女三人的爱情被蹂躏的故事。大女儿存
妮,爱情之花刚萌发,即被封建愚昧的干部和群众残酷摧残,她自杀身亡也
未能洗去“不要脸”的丑名;妹妹荒妹接受了姐姐的悲惨教训,虽情窦已萌,
却对任何青年男性避而远之;母亲菱花在贫困与愚昧的胁迫下,却要“把女
儿当东西卖”。通过母女两代三人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示了20 多年来农村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匮乏给农民造成的爱情痛苦。作品通过荒妹最后奔向
她,一直躲避的荣树,有力地显示了党的现行政策对于改变农村这种落后面
貌的重大的现实意义。作品结构精巧,穿插灵活,对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心灵
的描写真切感人。作品曾获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邵明才)


冯德英(1935~)山东牟平人。当代作家。1949 年参加解放军,1956
年入党,1958 年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出版长篇小说《苦菜花》,这是他的处
女作,也是成名作,以后又相继发表了长篇小说《迎春花》、《山菊花》,
这三部姊妹长篇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因此人物形象真切
感人,语言鲜明质朴,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除小说创作外,冯德英还写了
不少散文,1965 年同丁一三合作,发表剧本《女飞行员》。冯德英的作品多
取材干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地区的斗争生活,歌颂抗日军民不屈不挠、英勇顽
强的斗争精神。小说中既有血泪交流的场面,又充满了斗争必胜的信心,人
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张曲折,矛盾冲突激烈。

(邵明才)


《苦菜花》长篇小说。冯德英著,解放军文艺社1958 年出版。作品以
抗日战争最残酷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通过革命母亲仁义嫂一家人的遭
遇,深刻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凶狠残暴的本质和汉奸走狗的卑鄙灵魂,歌颂
了革命群众在艰苦的年代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作品集中表现了仁义
嫂由普通劳动妇女成长为革命母亲的真实历程,热情歌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怎样为革命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高尚品德。《苦菜花》是一部以真人真事、
真实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写成的小说,形象逼真,情节感人。作品善于以激动
人心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的场面描绘展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善于在尖锐的
矛盾冲突中描绘人物心理活动,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邵明才)


韦其麟(1935~)曾用笔名旭野、蒙荒。壮族、广西横县人。壮族诗人。
1957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文联、广西民间
文艺研究会、《广西文艺》等单位任助教、编辑等,现任南宁师范学院中文
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3 年开始写诗,在《新观察》上发表叙事诗
《玫瑰花的故事》,1955 年发表根据壮族民间故事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百鸟
衣》,成为其代表作。1959 年至1962 年从事民间文艺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1964 年在《长江文艺》发表了反映壮族人民解放前革命斗争的长诗《凤凰
歌》。韦其麟的诗歌创作取材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传说、革命武装斗
争和现实生活,具有画面奇丽清新、笔触细腻、情调委婉柔美的艺术特色。

(邵明才)


《百鸟衣》长篇叙事诗,韦其麟作,发表于《长江文艺》1955 年第6
期。长诗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古卡和依娌,为了幸福生活同封建势力顽强斗
争的故事。古卡勤劳、勇敢,但因为家贫娶不起媳妇。劳动中他拾到一只公
鸡,古卡养它3 月零3 天,公鸡竟成了美丽聪明的姑娘依娌,蛮横的土司把
她抢走送进衙门。古卡按照依狸的吩咐,穿过99 条峡谷,翻过99 座高山,
到100 天时,射了100 只雉鸡,做成百鸟衣。贪婪的土司要用龙袍换,古卡
趁势杀了土司,救出依娌,骑上骏马飞驰而去。作品热情歌颂了勤劳朴实的
劳动人民,赞美了他们的勇敢和智慧以及纯洁美好的爱情,鞭挞了统治者的
残暴、贪婪。语言优美、清新、委婉动人,富有浓郁的壮乡气息,是少数民
族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收获。

(邵明才)


张贤亮(1936~)江苏盱胎人。当代作家。当过教员、乡文书、编辑。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宁夏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宁夏分会主席,专业作
家。1949 年开始在《新华日报》发表诗歌。1957 年因写《大风歌》而遭受不
公正待遇,开始了漫长的坎坷生活。粉碎“四人帮”后重返文坛,发表成名
作短篇小说《灵与肉》。接着又连续发表了《肖尔布拉克》、《绿化树》、
《龙种》、《河的子孙》、《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短、中篇小说。近年来,
张贤亮又创作了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和《习惯死亡》。他的作品以五十
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前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侧重表现知识分子的坎坷道路
和矛盾心理以及在劳动群众纯朴的感情世界中的净化过程,作品具有历史感
和哲理色彩。

(邵明才)


《灵与肉》短篇小说,作者张贤亮,发表于《朔方》1980 年第9 期。
小说主人公许灵均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父亲在国外,他曾被错划为右派。
粉碎“四人帮”后,遗弃了他30 年之久的在国外某公司当董事长的父亲突然
回来找他出国继承父业。他回顾自己从资产阶级少爷到“右派”到真正劳动

者的半生历程,觉得其问虽有许多痛苦,但从妻子秀芝和牧民郭子等人身

上,感受到祖国人民仍然使他留恋,因此他毅然拒绝了父亲的意愿,回到了
农场和热爱他的人们中间。小说从许灵均面临人生道路抉择时所展开的回忆
中,侧重表现了祖国大自然、劳动和劳动人民给予他的抚慰,从而塑造了坎
坷半生与祖国人民结合在一起的知识分子形象。作品立意新颖,主题深刻,
构恩精巧,意味隽永。作品获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邵明才)


刘绍棠(1936~)北京通县人。当代作家。195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
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专业创作。现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
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 年发表小说《红花》受到重视,1953
年发表成名作《青枝绿叶》,1955 年发表了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等。新
时期以来,刘绍棠的创作进入新阶段,发表了大量长、中、短篇小说,其中
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短篇小说《娥眉》为其力作。刘绍棠擅长农村题材,
大都写自己熟悉的京东北运河地区的农村生活。他倡导乡土文学,追求中国
气派的民族风格。作品于写实中略带浪漫色彩,语言近乎口语而富于诗韵美,
结构简洁完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邵明才)


《蒲柳人家》中篇小说。刘绍棠著,发表于《十月》1980 年第3 期。
小说通过一个聪明早慧的儿童何满子的视觉,描写了1936 年发生于冀东运河
岸上的一个故事:中学生周擒在共产党员周文彬的领导下,回家乡开展抗日
救国运动。他串联柳罐斗、何大学问等农民治死了伪河防局巡长,解救了贫
苦女儿望日莲,建立了秘密的抗日武装。作品通过对人物之间关系的描写,
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北方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觉醒和斗争。作者没有正面
去描写农村抗日运动,而是把抗日斗争风云巧妙地与农村优美的风俗画融为
一体,深入地发掘了劳动人民纯洁高尚的心灵美和性格美。作品充满了古朴
动人的风俗俚俗的描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诗情画意。

(邵明才)


谌容(1936~)祖籍四川巫山,生于湖北武汉。当代女作家。曾在西南
工人出版社工作,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音乐编辑和俄语翻译。1963 年、
1969 年、1976 年三次去山西汾阳、北京通县、山西乡宁体验生活,后为中国
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专业作家。她于1964 年开始创作,1975 年处女作长篇小
说《万年青》问世。不久出版第二部长篇《光明与黑暗》。此后转向中、短
篇创作。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太子村的秘密》等受到重视,《人到
中年》为成名作、代表作。1986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减去十岁》以荒诞的手
法引起人们对“文革”十年的深沉思考。谌容创作态度严谨,对社会生活观
察敏锐,勇于揭示矛盾,触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品感情深沉,具有一
种忧郁美。

(邵明才)


《人到中年》中篇小说。谌容著,发表于《收获》1980 年第1 期。小
说集中描写了中年女医生陆文婷肩负工作、家务两副重担,“超负荷运转”,
终于身心交瘁而突然发病,虽经抢救而生存下来,却丧失了工作能力。她的
形象,概括了当今时代许多中年知识分子收入菲薄、生活艰窘的实际情况,
深刻地揭示了爱护人才的重要意义,并且把中年知识分子问题提到了十分尖
锐、紧迫的程度,发人深思。作者截取生活横断面,采用放射性的艺术结构,
将主人公几十年的学习、工作、友谊、爱情以及各种人际关系,都通过她在
病床上的回忆、幻觉,压缩在一天多的时间里表现出来。文笔细腻,充分揭
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充满诗情和哲理。

(邵明才)


周克芹(1937~1991)四川简阳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当代作家。解放
后,先后当过农民、民办教师、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农业技术员、公社和
区干部。1959 年在《峨嵋》上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秀云和支书》。1973
年以来,相继发表了《早行人》、《李秀满》等20 余篇作品。1980 年以后,
发表了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等。长篇小说《许茂和他
的女儿们》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成为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周
克芹是一位勤奋的农民作家,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