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502-世界性史图鉴-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作品和性具有更密切的联系。 在罗丹的这类作品中,还有一尊表现性爱的感情更为深刻与细致的作品,这就是《永恒的偶像》,作于1889年。作品中一个少女跪在岩石上,闭着双眼在享受着异性的爱抚。她脸上露出了陶醉而又略带惶恐的神色,右手下意识地拨弄着自己的足趾,而那个男青年则半跪在她面前俯身贴近,轻轻地吻着她的胸部,交叉在身后的双手,也慢慢地松弛了。他们都裸露自己的躯体,动作是那么轻柔,使人产生了一种圣洁无邪的气氛。
第五章 百花齐放的性文艺性爱绘画与雕塑4
罗丹的助手德波华曾叙述过一件事:有一次,罗丹让模特儿躺在睡椅上做画,当他画完之后,觉得十分满意,激动之余,走到那位依然躺在睡椅上的裸女面前,然后很虔诚地跪了下来,轻轻地吻了她的腹部。还有一次,罗丹发现夜晚在灯光下观赏雕像更为动人,于是拿着灯,和一位朋友不断地转着盛放雕像的转盘,共同欣赏。“这是真的肌肉!”罗丹满面春风地说:“真好像是在接吻与爱抚的气氛中塑成的!”然后,他忽然把手平放在雕像的臀部上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他又说了许多话,批驳了古人认为肉 体是庸俗卑鄙的而加以轻视的观念,以及古人为了要教训人类,于是以单纯的形式创造一种只能诉诸理智而不愿意满足感官的抽象的“美”的陈旧说法。 有关性爱的雕塑几乎遍布世界,古印度这方面的艺术成就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例如两千多年前莫恒卓达罗出土的青铜裸体舞女雕像,是印度河文明时代雕刻艺术的一个代表作。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印度人所描绘的最平凡的事情之一就是生殖……生殖这种神圣的活动在许多描绘的形象里是很感性的,男女生殖器被看做最神圣的东西。”古印度人崇尚肉体,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对肢体的比例和局部状况都作了夸张的表现,如乳房总是十分饱满的,圆球形地高高隆起;对生殖器的具体形状也常常作特别细致的刻画,这些情况和古希腊艺术是不完全相同的。在这方面,如巴特那出土的、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时代的雕刻《持拂药叉女》和公元2世纪后半叶制作的《逗弄鹦鹉的药叉女》都比较典型。 前面已经阐述的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和《欲经》的一些内容也被人们用绘画或雕塑等艺术形式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例如在卡杰拉霍和柯纳那克的庙宇的大量雕塑中,以及奥伦加巴德附近的阿岩塔洞窟中的彩色壁画上,都有许多《欲经》的内容。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例如公马和母马交配、侍女跳舞、猿群大战魔王以及罗摩王和妃子们交配等,都出现在卡杰拉霍神庙的石雕上。卡杰拉霍实在是古印度性艺术集中表现的地方。 卡杰拉霍位于印度中央邦查塔普尔县,距首都新德里约600公里。公元9世纪初,在印度的班德勒坎德地区兴起了章德拉王朝,王朝以卡杰拉霍为中心,第一代国王丹伽在位时,开始兴建石造寺院。在极盛的10世纪至11世纪间,共建造了85座壮丽无比的庙宇,卡杰拉霍成为支配整个中印度的圣都。 在这些庙宇中最为壮观的是坎达里耶天尊庙,它不仅规模最大,而且建筑最美,层层门廊角塔,重叠相连,高达35米,宛如高耸的山峰,又如诸神的宫殿一般,令人目眩神移。整个建筑造型雄浑精丽,充满了和谐、庄重之美。夕阳西下之时,坎达里耶天尊庙闪耀着绯红色的光环,夺人眼目。此外,卡杰拉霍有代表性的寺院还有毗修瓦那达寺、拉什曼寺、奇陀罗笈多寺等。 卡杰拉霍之所以声名远播,除了建筑造型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遍布寺院内外墙的精美石雕神像,仅坎达里耶天尊庙外墙就有神像646尊,内墙226尊,而实际上可能更多,因为雕刻得密密麻麻,简直难以计数。这些石雕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尤其特殊的是,这些石雕的绝大部分都是以性爱为题材的,它们或是表现甚至夸张女性肉体的特征,而更多的是表现男女之间的性爱,这就是印度教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米都纳”像。“米都纳”原指一对男女,但是单纯表现一对男女的并不称为“米都纳”,而只有表现男女性爱的才称之为“米都纳”。卡杰拉霍的“米都纳”像千姿百态,反映出古印度许多神话、传说中的情节,反映出当时印度的许多风土人情,也反映出印度教探求生命力创造与发展的原理。这是世界一绝,也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可惜,这些庙宇已日趋衰败,现在仅存22座,而且有些石雕都已残缺不全了。 古印度的性爱绘画和雕塑一样,十分裸露。同样裸露的还有日本的“浮世绘”,但风格有所不同。“浮世绘”是日本描写民间日常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画,它是从日本“大和绘”的屏障画、描写闺情和寻常世态的“绘卷”和古典小说的木刻插图等基础上形成的。花街柳巷的爱情、歌舞伎演员的倩影与活动、花前月下的吟咏、出野游宴和旅途漂泊等等,都是“浮世绘”的素材;娇媚的妓女、舞女以及“荡女”都是“浮世绘”的主要角色。 “浮世绘”中也有不少性内容,它和我国古代的春宫画有深刻渊源和很多的相似之处。“浮世绘”兴起于日本的德川时代(亦称江户时代,1603年至1867年),这17世纪初正是我国明朝末年春宫画广泛流传的时代,当时中国和日本通商频繁,春宫画就在这时传到了日本。日本“浮世绘”早期著名的大师菱川师宣(1618-1694)的《绘本风流绝畅图》是由于看到我国著名的明代春宫画《风流绝畅图》而加以模刻的,他也利用了当时最新的印刷技术而闻名。 和我国明代的春宫画相比,日本的“浮世绘”有不少特色:为了迎合市民趣味,“浮世绘”画家们开始抛弃人物众多的大场面而更多地描绘生活琐细的小节;将组合的人群分解为单独的美人图而加以特写;将来自中国画传统的刚劲线条变为柔和而流畅;有些有性内容的图画得十分夸张,富有幽默感和幻想,如一对男女利用两个相对而荡的秋千性交,一个女子把假阳具装在一个吊在天花板上的滑轮而自慰,一个男子利用一种工具同时和五个女子性交,等等。
第五章 百花齐放的性文艺性爱绘画与雕塑5
以上这些古代的性文学艺术都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在社会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曾经拥有广大的读者,这是不容抹杀的。这些作品究竟是好还是坏,这就涉及一个道德评价问题。英国著名的惟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我完全不理解怎么能从道德观出发,去批评一部作品呢?艺术的范畴和伦理的范畴是截然分开的,是绝对不同的。”这种把文学艺术和道德观截然分开的惟美主义观点是不全面的,因为任何作品总有个社会影响、舆论导向的问题,道德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用今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 、要求古人,也不能简单地给某一部作品扣上一个什么帽子,予以绝对地肯定或否定。因为许多性文艺作品都是精华和糟粕并存的,这就要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性文艺作品的作者大都不是好人,因为如果没有嫖妓经历的,怎么能深刻地刻画妓院呢?没有许多性爱经验、只接触过少数异性的,怎么能总结出那么多的性爱理论呢?没有性变态体验的,怎么能生动地描述这方面的心理和行为呢?如果一概加以绝对否定,″“洪洞县里无好人”″,那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了。这几千年来形形色色的性文艺作品,如果它描述了性爱的健康和美好,可以引导人们向有益的方向发展;如果它描述了许多丑恶的事情,可以告诫人们不要走这条邪路;它的艺术描绘可以使人增加美感;它描述的风土人情,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研究资料;以历史对照现在,更可以给人以深刻启示。这一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看以什么观点,从哪个角度去观察、思考了。
第六章 非常态性行为历史悠久的同性恋1
男同性恋
在通常情况下,人类的性行为是男女两性之间,通过性交以及围绕性交的各种辅助性活动如“性前嬉”和“性后嬉”等,以达到最后的性满足。但是,在某个时代、某些地区、某些民族、某些人们中间却不是这样,他们的性满足对象异常,例如不是异性而是同性,或不是人而是物;或是性满足的方法异常,不是正常的性交活动,而是窥阴、露阴、施虐、受虐等等,对此,可称之为非常态性行为。 过去,人们对这些性现象称之为变态,变态含有荒诞、疯狂等绝对否定的意思。当然,在这形形色色的非常态性现象中,有些是应该否定的,因为许多事实证明了它危害社会秩序,危害他人安全,或危害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但是有些性现象并非如此,它只是一个性生活方式选择、个人喜恶的问题,与社会、他人无害,则不必视之为“异类”而加以排斥甚至压制,从历史的角度看来,这种排斥与压制不仅无效,而且有害。 追溯历史,也可以看到,“常态”和“非常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此时此地为常态的东西,到了彼时彼地却变成了非常态。例如中国明、清两代,女子缠足是常态,而现在看来那是摧残;在海边的沙滩上,人们穿身体十分暴露的泳装为常态,可是如果穿着泳装在大街上堂而皇之地行走,人们就会侧目而视,这就变成非常态了。 正因为如此,常态和非常态有个相互转化的过程。常态与非常态不足以说明正确与谬误,而只能说明多数与少数。正确与错误只有用科学来衡量,用历史来判断。对有些可以共存的东西,社会应该宽容,因为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总是向多元化发展的。 在古今中外的各种非常态性行为中,同性恋可谓历史最为悠久、散布面最为广泛的了。无论是中国和外国,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就有关于同性恋的记载。不久以前,据德国的施奈贝尔博士估算,全世界同性恋者约占总人口的2%至4%,那么其绝对数应不少于一亿人,许多有关的调查证明,这个估算并没有夸大。 在古代,不仅存在为数不少的同性恋,而且出现了关于同性恋的理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飨宴篇》中借伊罗之口说明了同性恋的由来。他认为,人类可分为“二重男性”、“二重女性”和“男女兼性”三性。即男与男一体,女与女一体,男与女一体,各有四手四脚,十分强悍,想征服造物主宙斯。宙斯大怒,把他们各割为二,并叫阿波罗扭转他们的头向被割的部分——前腹方面,使他们永久不忘那罪恶。阿波罗是医术神,治愈了那割断面,缝合皮肤作成囊一般,那便是腹,打的结便是脐。这样,一个人就分成两个半身,一个半身有一种向另一个半身扑过去合而为一的迫切愿望。所以,本来是“二重男性”而被分割成两个半身的男子,就不喜女子而爱男子,即这个半身的男子追求另一个半身的男子,形成了男同性恋;同理,原来是从“二重女性”分割开来的女性,形成了女同性恋。 神话当然是不足为据的,但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思想观念。 古希腊盛行同性恋,尤其是师生、兄弟之间的同性恋。受了希腊文化影响的地中海各地也有这种倾向,埃斯巴尼亚的历史学家萨拉戈萨说,受了希腊文化影响的沿海地区多有“少年爱”的倾向,未受影响的内地却少见,所以从“少年爱”的盛衰可以判断受希腊文化影响的深浅。 据普卢塔克说:“师生间的同性爱,开始只是服从先生,私淑先生,后来渐渐变成恋爱先生,换句话说,即从师生关系渐变为爱人的关系。”其中最有名的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卢基拿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亚里士多德是男色家,利用自己的学问引诱美少年,常与弟子克里伊尼亚情语绵绵,并将先哲和弟子谈的猥亵的谈话读给他听。”克里伊尼亚有一个情人是妓女,这个妓女因为亚里士多德夺去了她的情人,向友人克里多尼亚诉苦,克里多尼亚想了一计,一夜在墙上大写了“亚里士多德诱惑了克里伊尼亚”的字样,对公众侮辱这个哲学家。 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200年间,希腊盛行恋童风,并把它视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当一个男孩接受传统的基本教育后,即被置于一个成年男子的羽翼下,他通常30岁开外,负责少男的道德与心智发展教育,他以仁慈温暖及纯粹的爱对待少男,它的惟一目的——据苏格拉底说,是为了培养少男道德上的完美。 少年啊,你的脸颊 多么光润, 我怜爱你, 即使被死亡的噩运所困。 这是公元前6世纪希腊诗人提欧尼斯《悲歌》中一节,是歌颂男子对男少年之爱的诗篇,表达了当时许多人在这方面的思想感情。在柏拉图和柏拉图派的思维中,没有肉欲,而提倡纯精神的爱,这种爱可谓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这种爱越激烈,就越受赞扬。有一位斯巴达王就曾经如此赞美柏拉图式的爱:“如果没有一个‘男爱人’,就不是真正优秀的市民,对国家也将一无贡献。” 他们反对肉欲之爱,也鄙视女子,认为不管是多么美丽的女人,都是愚蠢的存在,如果移情于她,也会引起为妻者的妒忌心理,所以最好的还是对少年的爱。但是,这种柏拉图式的爱其理想与现实颇有一段距离。《男色论》一书中说:“柏拉图、苏格拉底、阿基毕阿底斯都是男色者。亚里士多德曾经蓄养一个名叫巴顿的年轻人;雄辩家狄摩西尼斯也和一个年轻人过从甚密,而招致妻子的愤怒;伊壁鸠鲁更是待某个少年如妻似妾一般。”不论怎么说,在同性恋者之间类似男女间争风吃醋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柏拉图在《飨宴篇》里曾提到苏格拉底和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