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房子 作者:[中国]曹文轩-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桑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吃完晚饭,桑桑做作业,心思总是飘忽。有那么片刻的时间,桑桑的眼前出现了那片艾地,而秦大奶奶正躺在艾地里。他放下作业本,就往艾地走。他远远地看到了那片艾地——小屋不在了,就只剩下那一片艾地了。艾地在月光下一片静悄悄的。但他还是朝艾地走去了,仿佛那边有个声音在召唤着他。
艾的气味渐渐浓烈起来。
桑桑走到了艾地边上。他立即就看到了艾地中央躺着一个人。他一点也不感到害怕,甚至一点也不感到吃惊。他用手分开艾走过去,叫着:“奶奶!”
秦大奶奶的声音:“桑桑。”
桑桑在她身边蹲了下去。
艾遮住了这一老一小。
“奶奶,你不能睡在这儿。”
“我不走,我不走……”她像一个孩子那样,不地说。
桑桑站起来,四下张望着:空无一人,他希望有个人走过来,希望有人知道秦大奶奶躺在艾地里。
没有人走过来。桑桑就默默地蹲在她身旁。
“回家吧,天晚啦。”她说。
桑桑跑出了艾地,跑到办公室门口,对老师们嚷着:“秦大奶奶躺在艾地里!”又急忙跑回家,对父亲大声说:“秦大奶奶躺在艾地里!”
不一会,桑乔和老师们就赶到了艾地。
手电的亮光下,秦大奶奶蜷曲着身子,在艾丛中卧着,一声不响。
桑乔让她回那个新屋,她也不发脾气,就一句话:“我就躺在这儿。”
桑乔让人去找地方上的干部。地方上的干部过来看后,又找了几个大汉,同样用白天的办法,拿一块门板,将她抬回新屋。她又像白天一样,不作挣扎,由你抬去。
这一夜,桑桑睡觉,总是一惊一乍的。睡梦中老出现那片艾地,并总出现秦大奶奶躺在艾地里的情景。天才蒙蒙亮,他就跳下床,轻轻打开门,跑向艾地。
艾地里果真躺着秦大奶奶,她一身的寒霜。
桑桑就坐在她的身边,一直到太阳出来,阳光照到这片艾地上。
以后的日子里,秦大奶奶就在“被人发现在艾地里、被人抬走、又被人发现在艾地里、又被人抬走”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一日一日地度过,人们被搞得非常疲倦,再叫人来抬,就越来越不耐烦了:“冻死她拉倒了,这可恶的老东西!”又抬了几次,就真的没人去管她了。又过了两天,人们就看见她到处捡着木棍、草席之类的东西,在原先的小屋处开始搭一个窝棚。未等她搭起来,就被人拆了。她既不骂人,也不哭,又去捡木棍、草席之类的东西,再去搭窝棚。搭了几回,拆了几回,村里一些老人就对那些还要去拆窝棚的年轻人说:“她在找死呢,你们就不要再拆了。”
眼见着冬天就要到了。
桑乔又一次来艾地,在看到疲弱的秦大奶奶正在用一根细竹竿去企图支撑一张破席子,而竹竿撑不住弯曲下来之后,他回到了办公室,对来了解情况的地方干部说:“算了吧,缓缓再说吧。”
第二天,桑乔去找人,在西北角上,给秦大奶奶搭了个可以过冬的临时窝棚。
那天,当桑乔又站在油麻地小学的最南端往艾地这边看时,在心里说了一句:“这老太婆,实在可厌!”
5
后来的这段日子,相安无事。
春天到了,脱去冬装的孩子们,在春天的阳光下到处奔跑着。沉重的冬季,曾像硬壳箍住他们,使他们总觉得不能自由自在。他们龟缩在棉袄里,龟缩在屋子里,身体无法舒展,也无舒展的欲求。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在冬季里看得最多的情景就是:在凛冽的寒风中,那些无法抵御苦寒的孩子们,缩头缩脚地上学来,又缩头缩脚地回家去。平原的冬季永远让人处在刻骨铭心的寒冷之中。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说:“冬天,学生最容易管束。”因为,寒冷使他们失去了动的念头。今年的春天一下就来了,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望着天空那轮忽然有了力量的太阳,被冬季冻结住了的种种欲望,一下苏醒了。他们再也不愿回到教室去。他们喜欢田野,喜欢村巷,喜欢河边,喜欢室外的所有地方。上课铃声响过之后,他们才勉勉强强地走进教室,而在四十五分钟的上课时间里,他们就直惦记着下课,好到教室外面撒野去。被罚站,被叫到办公室去训话的孩子,骤然增多了。平静了一个冬季的校园,忽然变得象雨后池塘,处处一片蛙鸣。
二年级的小女孩乔乔,居然在竹林里玩得忘记了上课。
她拿了根细树枝,在竹林里敲着她周围的竹竿。听着竹竿发出的高低不一、但都同样好听的清音,她高兴得居然唱起来。自我欣赏了一通之后,她走向了河边。冰封的大河,早已溶化成一河欢乐的流水,在阳光下飘着淡淡的雾气。河水流淌稍稍有点急,将岸边的芦苇轻轻压倒了,几只黄雀就像音符一样,在芦杆上颤悠。
这时,乔乔看到了水面上有一支花,正从西向东漂流而来。它在水波中闪烁着,迷惑着乔乔,使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
花过来了,一支鲜红的月季花。
乔乔一边看着它,一边走下河堤。当她眼看着那支月季花被水流裹着,沿着离岸不远的地方,马上就要漂流到她跟前时,她不顾一切地扑到水边,一手抓住岸边的杂草,一手伸出树枝去。她决心要拦住那支花。
冰雪溶解之后的河坡,是潮湿而松软的,乔乔手中的杂草突然被连根拔起。还未等乔乔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她就已经跌入水中。
那支花在乔乔眼中一闪,就飘走了。
她呛了几口水,在水中挣扎出来。就在这一瞬间,她看到河堤上立着秦大奶奶的背影。她大叫了一声:“奶奶——!”随即,就被漩流往下拖去。就在她即将永远地沉没于水中时,这个孩子看到,有一个人影,像一件黑色的布褂被大风吹起,从高处向她飘落下来……
那时,秦大奶奶正在看着她的鸡在草丛里觅食。她听到喊声,转过身来时,隐隐约约地见到了一张孩子的面孔,正在水中忽闪,一双手在向天空拼命地抓着。她在震撼人心的“奶奶”的余音里,都未来得及爬下河堤,就扑倒了下去。……
乔乔在昏糊中,觉得有一双手将她的裤腰抓住了。
这显然是一双无力的手。因为乔乔觉得,她是在经
过漫长的时间之后,才被这双手十分勉强地推出水面的。在她的身体仅仅只有上半身被推送到浅滩上之后,那双手,就在她的裤腰上无力地松开了。
河水在乔乔的耳畔响着。阳光照着她一侧的面颊。她好像做了一场恶梦醒来了。她哇哇大吐了一阵水一坐起来,望着空空的河水,哭起来。
河那边有人出现了,问:“你在哭什么?”
乔乔目光呆呆地指着河水:“奶奶……奶奶……”
“哪个奶奶?”
“秦大奶奶。”
“她怎么啦?”
“她在水里……”那人一惊,向身后大喊了几声:“救人啊——!”朝大河扑来。
秦大奶奶被人从水中捞起时,似乎已经没有气了。在她湿漉漉地躺在一个大汉的臂弯里,被无数的人簇拥着往河堤上爬去时,她的双腿垂挂着,两只小脚象钟摆一样地摆动,银灰色的头发也垂挂着,不停地滴着水珠;她的脸颊上有一道血痕,大概是她在向水中扑倒时,被河坡上的树枝划破的;她的双目闭得死死的,仿佛永远也不会睁开了。河边上一时人声鼎沸:“喊医生去!”“已有人去啦!”“牵牛去!”“阿四家的牛马上就能牵到!”“牛来了!”“牛来了!”“大家让开一条道上让开一条道!”……
阿四骑在牛背上,用树枝拼命鞭打那条牛,牛一路旋风样跑过来了。
“快点把她放上去!”
“让牛走动起来,走动起来……”
“大家闪开,闪开!”
人群往后退去,留出一大块空地来。
秦大奶奶软手软脚地,横趴在牛背上。
上午十点钟的太阳,正温暖地照着大地上的一切。
牛被阿四牵着,在地上不住地走着圆圈。
秦大奶奶仿佛是睡着了,没有一点动静。
一个老人叫着:“让牛走得快一点,快一点!”
牛慢慢地加速,吃通吃通地跑动起来。
那个叫乔乔的小女孩在惊魂未定的状态里一抽抽泣
泣地向人们诉说着:“……我从水里冒了出来……我看到了奶奶……我就叫:奶奶——!……”
秦大奶奶依然还是没有动静,人们的脸上,一个个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桑桑没有哭,也没有叫,一直就木呆呆地看着。
乔乔跺着脚儿大声叫着:“奶奶——!奶奶——!”
这孩子的喊叫声撕裂着春天的空气
一直在指挥抢救的桑乔,此时正疲惫不堪地蹲在地上。下河打捞而被河水湿透了的衣服,仍未换下。他在带着寒意的风中不住地打着寒噤。
乔乔的父亲抹着眼泪,把乔乔往前推了一下,对她说:“大声叫奶奶呀,大声叫呀!”
乔乔就用了更大的声音去叫。
桑乔招了招手,把蒋一轮和温幼菊叫了过来,对他们说:“让孩子们一起叫她,也许能够叫醒她。”
于是,孩子们一起叫起来:“奶奶——!……”
声音犹如排山倒海。
牵牛的阿四忽然看到牛肚上有一缕黄水在向下流淌,仔细一看,只见秦大奶奶的嘴角正不住地向外流水。他把耳朵贴在她的后背上听了听,脸上露出欣喜之情,他抹了一把汗,把牛赶得更快了。秦大奶奶的身体在牛背上有节奏地颠动着。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人们从牛背上听到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声。
人们连忙将她从牛背上抱下,抱回她的窝棚。
“男人们都出去!”桑桑的母亲和其他几个妇女留在了窝棚里,给秦大奶奶换去了湿衣。
一直到天黑,小窝棚内外,还到处是人……
6
半个月以后,秦大奶奶才能下床。
在此期间,一日三餐,都是由桑桑的母亲给她做的。油麻地小学的女教师以及村里的一些妇女,都轮流来照料她。
这天,她想出门走走。
桑桑的母亲说:“也好。”就扶着她走出了窝棚。
阳光非常明亮。她感到有点晃眼儿,就用颤颤抖抖的
手遮在眼睛上。她觉得了她还从未看到过这样高阔这样湛蓝的天空。天虽然已经比较暖和了,但她还是感到有点凉,因为她的身体太虚弱。桑桑的母亲劝她回窝棚里,她摇摇头:“我走走。”
艾地里,新艾正在长起来。艾味虽然还没有像夏季那么浓烈,但她还是闻到了那种苦香。
桑桑的母亲在扶着她往前走时,直觉得她的衣服有点空空荡荡的。
她走到校园里。
孩子们把脑袋从门里窗里伸出来,一声接一声地叫她“奶奶”。
路过办公室门口时,老师们全都从椅子上站起来:“走走?”她说:“走走。”
桑乔把藤椅端过来:“坐下歇歇。”
她摇摇头:“我走走。”
又过了半个月,在她能独自走动的时候,油麻地的人一连好几天,都看到了这个形象:一早上,秦大奶奶抱了一只鸡,或抱了一只鸭,拄着拐棍,晃着小脚,朝集市上走去,中午时分,她空手走了回来。
没过多久,油麻地小学的孩子们再也听不到鸡鸭鹅的叫声了。
老师们还几次发现,不知谁家的鸭子钻进了油麻地小学的菜园,秦大奶奶在用拐棍轰赶着。赶走了之后,她怕它们会再回来,还久久地守在菜园边上。
去艾地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女孩子,一有空,就钻到她的小窝棚里,仿佛那儿是一个最好玩的地方。秦大奶奶喜欢给她们扎小辫,扎各种各样的小辫。到了秋天,她们就让她做红指甲。秦大奶奶采了凤仙花,放在陶罐里,加上明矾,将它们拌在一起,仔细地捣烂,然后敷在她们的指甲上,包上麻叶,再用草扎上。过四五天,去了麻叶,她们就有了红指甲,透明的、鲜亮鲜亮的红指甲。有了红指甲的女孩,就把手伸给那些还没有做红指甲的女孩,说:“奶奶做的。”如果那堂课上,老师发现有一个女孩没上课,就对一个同学说:“去秦大奶奶的小窝棚找找她。”
秦大奶奶似乎越来越喜欢在校园里走。夏天以来,她的听觉突然一下子减退了许多,别人声音小了点,她一般都听不到,非得大声向她说话。她在校园里走,看见孩子们笑,并不知道他们究竟在笑什么,也跟着笑。孩子们在操场上上体育课时,她就拄着拐棍,坐在土台上,从头到尾地看,就像看一台戏。她并不太清楚,这些孩子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一场篮球赛,她见球滚过来了,就会用拐棍将球拦住——她老了,动作跟不上心思,常常是拦不住。球从拐棍下滚走了。孩子们就笑,她也笑。球有时会滚到池塘里。这时,就会有一个孩子走到她跟前,大声向她说:“奶奶,用一下你的拐棍!”她也许并没有完全听清楚那个孩子说了些什么,但她明白那个孩子想干什么,就把拐棍给了他。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趴在窗台上,看孩子们上课,能从一开始人直趴到结束个其实,她一句也没有听见。即使听见了,她也听不明白。有时,孩子们免不了要善意地捉弄她,在老师还没有走上讲台之前,把她搀到讲台上。她似乎意识到了这是孩子们在捉弄她,又似乎没有意识到。她站在讲台上时,下面的孩子就笑得前仰后合。这时,讲课的老师正巧来了,见她站在讲台上,也憋不住笑了。这下,她就知道了,肯定是孩子们在捉弄她,就挥起拐棍,作一个要打他们的样子,晃着小脚走出了教室。
老师们还几次发现,当他们在半夜里听到了刮风下雨的声音,想起教室的门窗还没关好,起来去关时,只见秦大奶奶正在风雨中,用拐棍在那儿关着她够不着的窗子。
她在校园里到处走着,替桑乔好好地看着这个油麻地小学。见着有人偷摘油麻地小学的豆荚,她会对那个人说:“这是学校的豆荚!”
记着从前的秦大奶奶的人,就觉得她很好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