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品贤文谈人生-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从天堂到了地狱?
这种力量可能是柳传志,但更重要的力量应该是孙宏斌自己。这从他后来和柳传志的谈话中可以察觉。孙宏斌对柳传志说:“我反思这段经历,更多地找自己的问题。我当时比较年轻气盛,比较急躁,其实还是太嫩,很多事情想得太简单,出了这些事还是在自己。我不希望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怎么能从前面吸取教训,将来会走得更好……”
“当时太年轻,做人太浮躁,事情想得简单。”这是孙宏斌对自己错误的总结,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二把手共同的毛病,不过很多二把手是任自己把小错变成大错,直到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在这个错误的漩涡中爬起来。
在中国的企业界,经常有这样的新闻,类似有孙宏斌这种二把手经历的人往往在出狱之后,会提刀要打要杀一把手。想来这也符合常理,但孙宏斌显然高人一筹,“这件事如果我想不开,我出来以后拎着刀子要把柳传志怎么样了,那谁也不敢跟你打交道了,这辈子就永远没戏了。但是如果你能把这件事情化得开的话——还有什么事化不开呢?所以我必须这样做。有了这种心态,做事就一定是正面的,也不用去假装什么。”
孙宏斌希望自己是一个特别正面、特别积极的人。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不仅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还吸取教训,和解了与原一把手柳传志的关系。
而正是这样的认识和行动,让孙宏斌这个二把手的悲剧突然变成了喜剧。
1994年3月19日,还有18天即将出狱的孙宏斌,借狱警托他到北京买东西的机会,专门去向柳传志道歉。
柳传志很感动,众所周知的一个细节是,孙宏斌表示希望能跟柳传志成为朋友。柳传志说:“我从来不说谁是我的朋友,但是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是我的朋友。”
1994年,孙宏斌急需要用钱,柳传志出手借给了他50万元。1995年初,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顺驰和联想集团、中科集团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998年,联想和中科集团将全部股份转让给顺驰,公司更名为天津顺驰投资有限公司。
如果没有当年的一把手柳传志的宽容和支持,可能就没有今天如日中天的顺驰,也不会有顺驰的老板孙宏斌。当孙宏斌多年以后坐到企业一把手的位置的时候,他也开始理解当年的一把手柳传志了,他说:“其实我从柳总身上学得最多的,是他做事坚决,另外他又很宽容。这两方面对我影响很大。柳总在反思这件事的时候,他实际上也在提高。但要从头再来一次,我估计他还会这样做。也许我碰到这样的问题,也会这样做。没有对错。当时柳总说,他把这件事当成联想生死存亡的大事,在那种情况下的那种坚决,是柳总骨子里的东西,如果不这样的话,他就不是柳传志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孙宏斌对柳传志的理解,也许是他作为曾经的二把手的一种觉悟,而这种觉悟也许是他成就今天顺驰霸业的成功之道。
宽容他人,放松心态
宽容是一种心态,将忌恨、仇恨抛开,心情归零,人就会轻松。这里有一则老师教育学生如何懂得宽容的故事,很值得一读:
一天,老师叫班上每个同学各带一个大袋子到学校,并叫大家到杂货店去买一袋马铃薯。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叫大家选出一个马铃薯来,将自己不愿原谅的人的名字以及犯错的日期写在上面,再把马铃薯丢到袋子里,这是这一周的作业。第一天,同学们觉得还挺好玩的,快放学时,其中一个孩子的袋子里装了九个马铃薯,上面说的是一个孩子说他新理的头发很丑,另一个孩子打了一下他的头,还有一个孩子不肯让他抄作业。这个孩子把每件事都很认真地写在马铃薯上,欣然丢到袋子里,发誓绝不原谅他们。
下课时,老师又要求大家,这一周不论到哪儿都得带着这个袋子。于是,孩子们便扛着袋子到学校、回家,甚至和朋友外出也不例外。
一周后,那袋马铃薯就变成了相当沉重的负担,有的孩子已经装了五十多个马铃薯在里面,孩子们都累坏了,都迫不及待地等这项作业快快结束。
又过了几天,老师问:“你们知道自己不肯原谅别人的结果了吗?这就好比马铃薯重压在你们自己肩上。如果你不肯原谅的人愈多,这个担子就愈重,对这个重担要怎么办呢?”
孩子们互相看看,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很简单,把它放下来,扔掉它就行了。”
孩子们立即欢呼起来,全都把那些装马铃薯的袋子扔得远远的,再也不想背着它上学、回家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觉得别人伤害了你,不妨原谅他,因为伤害别人的人都是不幸的。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这样自己能够活得轻松。就像那位教孩子们怎样放下仇恨的老师一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宽容他人、放下包袱、轻装上路。
11。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 做人要忍让
圣者善忍,天下莫争
相如忍让,廉颇请罪
张良忍让成帝王之师
项羽不忍,乌江自刎
刘备不忍,蜀汉早亡
忍让治家,九世同堂
忍让行事,邻里和睦
齐祖不忍,英名受损
懂得忍让,避免受伤
看似柔弱,实胜刚强
坚忍心灵,排难前行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贤文是说如果能够忍受一时的怒气,就可以避免长久的忧愁。旨在教人要懂得忍让,而不要感情冲动,鲁莽行事。
《增广贤文》中关于忍让的内容还有许多,如:
能让终有益,忍气免伤财。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著,退一步。
能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做大。
识得破,忍不过,说得硬,守不定。
以孝律身,出将入相,都做得妥妥贴贴;以忍御气,虽横祸飞灾,也免脱千千万万。
人生何处不相逢,莫因小怨动声色。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量窄气大,发短心长。
先学耐烦,切莫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
这些贤文警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忍让的重要性。
孔子作为中国的圣人,令历代读书人所敬仰。我读过不少孔子的“语录”,听过许多关于孔子的故事,其中有一则还记忆犹新:暮年的孔子,有一天召集弟子讲学,他张开嘴巴问弟子:“你们看见了什么?”众弟子犹豫了一阵,说:“舌头。”孔子说:“对了,你们看见了我的舌头。可是,舌头前面坚固的牙齿为什么不见了,而柔软的舌头却还健在呢?”众弟子不解其意,孔子接着说:“这是因为牙齿固而不化,舌头软而善忍,所以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坚固的牙齿只有提前‘下岗’了,而适应变化、善于忍让、柔弱的舌头却与心脏同在。”
忍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典故逸事。
圣者善忍,天下莫争
我们提倡忍让,但不是软弱。我们并不讲无原则的、丧失人格的忍让,该斗争时要斗争,但要注意有理有利有节。
从前,帝舜告诫大禹说:“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也就是说只要不夸耀自己的贤能,那么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能;只要不夸耀自己的功绩,那么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功。这也说明只有忍让才能留有余地,才能令众人诚服。
《道德经》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委曲便可求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而充盈,敝旧反能更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倒迷惑;所以圣人总是执著地追求一个方面,为天下人思考最普遍的理论准则,不是只顾自己,因而明智;不自以为是,因而开明;不自我吹嘘,因而能取得成功;不骄傲自大,因而有长进。只要不同别人争权夺利,天下人自然难以和你争锋。古训所谓委曲求全,的确不假啊!正是这种委曲忍让,才获得了求全的效果。
老子对忍让的深刻阐述和辩证思考,让我们今天读来仍为之赞叹。
唐朝人朱仁轨写了一首《诲子弟言》,其中有一句:“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意思是一辈子给别人让路,也不过多走几百步;一辈子给人让田界,也不会损失多少田地。朱仁轨教育弟子们要注重忍让。可见我国古代的贤者智士都非常崇尚忍让美德,他们关于忍让的论述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登品素食府叙香斋店曾送给我一幅宣传画,上面有一段寒山与拾得的对话。原文是这样的: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两位大师一定是世间的高人,洞察人世,看穿百态,面对欺辱处之泰然,可贵可敬。
相如忍让,廉颇请罪
同事是因为业缘而同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共事的人,也是人们接触较多的人群。处理好同事的关系,也离不开忍让。在这方面,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可以称得上我们学习的榜样。
蔺相如最初是宦官缪贤的门客,赵惠文王从缪贤那里得到和氏璧之后,被秦昭王得到了消息。于是秦王就派使者去赵国,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城换和氏璧。赵王明知秦王不会给赵国十五城,当然不想将和氏璧送给秦王,可是秦国势力强大,又不敢违抗秦王之命。于是缪贤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秦王果然不兑现诺言,于是蔺相如告诉秦王:“大王,这块璧有些缺点,请让臣指给您看。”秦王不明实情,将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拿好和氏璧,后退几步,靠近王宫的大柱子,怒气冲冲地说:“大王只想得到和氏璧,根本不想给赵国十五城。和氏璧乃天下至宝,而大王却将它给后宫女人玩,如此没有诚意。现在和氏璧在我手中,大王如果强逼,我的头就和璧一块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爱玉,立即阻止了蔺相如,还拿出地图,指出划给赵国的十五城。蔺相如见状,又和秦王约定斋戒五天之后,举行隆重仪式交换和氏璧。秦王只好答应了蔺相如。
蔺相如回到宾馆,当晚就让手下人偷偷将和氏璧带回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举行仪式,想借此机会炫耀一下秦国势力。蔺相如空着双手来到秦王宫中。秦王大怒,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秦强赵弱,如果大王真的给赵国十五城,赵国不会将和氏璧留着不给大王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好将蔺相如放了。就这样,秦国没有给赵国十五城,赵国也没有将和氏璧给秦国。
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心里不痛快。于是,公元前279年,秦王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渑池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就让蔺相如随同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双方酒至半酣,秦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以助酒兴。”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了一首曲子。这时,秦国的史官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王受到侮辱,气得脸色发紫。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瓦盆,突然跪到秦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也会演奏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王勃然变色,不理蔺相如。蔺相如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和大王同归于尽!”
秦王被逼无奈,只好拿起筷子在瓦盆上胡乱敲了几下。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赵王令秦王敲击瓦盆。”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毫不示弱地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王眼看局面十分紧张,而且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自己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军,出生入死,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不过耍耍嘴皮子,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他竟然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廉颇的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蔺相如立即叫车夫把车退到小巷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