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品贤文谈人生-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识大局,关羽丧命
三国时期的汉寿亭侯关羽,曾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成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的异姓兄弟,是何等的仁义,以致晋商甚至天下商人都把关羽奉为武财神,以求关羽的神灵能够保佑其商业利益。关羽也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然而,就是这个万众信奉的偶像,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顾大局、刚愎自用,结果不仅命丧他人,还使得蜀汉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当关羽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拒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孙权想与关羽成为儿女亲家,派人来向关羽提亲时,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把好事变成了坏事,由此得罪了盟友孙权,最终导致了吴蜀联盟破裂,双方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
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概不会破坏得那么严重,荆州的归属可能也是另外一种局面。
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蜀汉的过早灭亡,关羽的不顾大局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一个人的大局观念是何等重要。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从前,有个人非常讨厌老鼠,他花许多钱买了几十只猫,准备用来捉老鼠。他每天给猫吃鲜鱼肥肉,并让它们睡在珍贵的毛毯上。猫儿们吃得饱饱的,又安逸又舒服,当然用不着去捉老鼠充饥了,甚至还有个别猫竟然同老鼠打成一片,在一起玩耍游戏,老鼠因此越发猖獗。
这个人十分恼火,于是不再养猫了,他认为天下没有一只好猫。他又设下捕老鼠的夹子,可是没有一只老鼠去踩夹子。那个人气极了,又在饵料里下毒,老鼠就是不来吃。这个人恨老鼠恨得咬牙切齿,把所有的灭鼠方法都用上了,结果还是没有把老鼠灭掉。
一天,他家的房子着火了,火烧到了米仓,并延伸到寝室里。这个人不但不救火,却跑到大门外,哈哈大笑起来。邻居们看见他家着火,都来帮助灭火,这个人却大发脾气地说:“那些老鼠正要被这场大火烧死,你们却去救它们,谁要你们多管闲事?”众人一听,都十分生气,于是便扔掉手中的救火工具走开了。火越烧越大,这个人的米仓和寝室都被大火化为了灰烬。至于那些老鼠呢,却早已通过地下通道跑得无影无踪了。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考虑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只注意局部问题,而忽视了全局性利益。故事中的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维片面的呆子。
贪图小利,丧失大节
有些人考虑问题片面固执,顾此失彼;还有些人做事情不顾大局、因小失大,以至于成为别人的笑柄。
从前,有一对夫妇,在一次吃饭时,桌上只有三块大饼,两人各自吃了一块,还剩下一块。这时丈夫想吃,可是妻子不同意;妻子想吃,丈夫也不同意。最后,他们只好打赌说:“我们两个坐在这里,谁也不许说一句话。如果谁先说话,谁就输了,不能吃这块大饼。”
既然已经有了约定,为了这块大饼,他们俩便谁都不说话了。过了不一会儿,有个小偷到他们家里来偷东西,把他们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搜罗在一起。因为有约在先,这对夫妇谁也不想先说话,于是便眼睁睁地看着小偷,一声不吭。那个小偷见他们一声不吭,便当丈夫的面调戏他的妻子。丈夫看着,还是不吭一声。
后来,妻子实在忍不住了,她只好大喊:“你真是个大傻瓜啊!为了一块大饼,见了小偷也不呼喊,甚至他来调戏你老婆也不吭声,你真该死!”
丈夫见妻子说了话,拍手大笑说:“哈哈!你先说话了,你输了,这块大饼该归我了,我绝不给你吃一口!”
这则笑话有些滑稽和极端,但笑话中的那个丈夫显然是个贪图小利而不顾大局的痴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例其实比比皆是。我们应该由此受到启发,而不要像他们这样,丢失了做人的准则。
识得大体,方成大事
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部门,考察干部和管理人员都有一个重要素质,就是考察对象是否能够识大体,顾大局。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母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每一个母系统的优化的前提是必须各个子系统的优化。
现在流行的“木桶原理”,讲的就是这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也不是由木板的平均高度所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由此,我们国家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那块“短板”加长,才能达到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国家现在的“短板”是什么?比如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过高、社会治安不稳、腐败现象严重、贫富差距过大等等,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都要有大局观念,不能只是为了自己小集团的利益和自己的政绩而损害社会的全局利益。对那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或装置,该关的要关,该拆的要拆。如果没有全局观念,只强调局部利益,这样的人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干部和管理人员,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此外,在组织或团队中,一般都会存在正职和副职领导,而如何处理正副职之间的关系,也是决定组织或团队发展的关键因素。许多组织或团队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正副职之间的关系,而使自身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和制约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正职领导,要做到下面的“五有”:
一是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既然作为正职的领导都不敢保证自己事事正确,那么当副职出现错误的时候,作为正职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具体做法是,善于开展批评,及时指出副职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副职;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要向上司汇报下属的错误。如果养成了向上司汇报下属错误的习惯,将会导致“双害”的结果。如果向上司汇报下属张三不行、李四不是、王二麻子有问题,那么上司就会得出你也不怎么样的结论,这是“一害”,即害了自己;第二,自然也会害了下属。当副职知道正职向上司汇报自己的错误时,由此造成的隔阂将是很难弥合的。如果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关上门拍桌子都可以很快烟消云散。这是我当正职的深刻体会。
二是要有担当责任的勇气:正职要敢于承担责任,特别是副职工作上出现重大错误时,此时副职的心理压力会很大,这时候正职应该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责任,副职会从内心感激,今后岂有不尽心尽职之理?
三是要有协调平衡的艺术:正职对一个团队负全面责任,但事物的发展总会有不平衡性,正职要注意做好协调平衡工作,把木桶的那块“短板”加长,要和分管“短板”的副职多研讨工作,促进其发展。另外,要注意协调好各个副职之间的关系,及时消除副职之间的矛盾,否则会影响团队的效率提高和目标的实现。
四是要有勤奋敬业的精神:勤奋敬业是正职理想和事业心的外在体现。比如同样是参加春游活动,其他员工可以尽情地游山玩水,放松心情,而作为团队的正职,更多的是要考虑组织好活动,保证员工的安全,别人可以在车上睡觉,正职就不能安心地睡觉,而是要考虑许多问题。正职勤奋敬业的精神还可以起到弥补工作失误、平息员工怨气的作用,使员工对勤奋敬业的领导充满敬意。正职勤奋敬业的精神还会影响和感染副职,形成勤奋敬业的团队文化。
五是要有廉洁自律的品德:正职的廉洁自律意义重大,可以成为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因素,影响和感染所有的副职及员工。
有一位知名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好正职不易,当好副职更难。”根据我当副职的体会,我认为要当好副职,起码要做到以下“四不”:
一是不推诿难事,为正职分忧:副职遇到难事,要尽力克服困难,不能轻易推给正职,给正职增加忧愁,让正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大事。
二是不随声附和,为正职补台:作为一个称职的副职,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者,而是正职智慧、学识、艺术的补充者。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正职和副职由于年龄、学历、专业等因素的不同,不可能不存在差异,副职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为正职补台。但要注意方法和场合,注意维护正职的威信。
三是不喧宾夺主,为正职聚焦:副职要维护正职的威信,不要抢镜头,让镜头聚焦到正职身上,因为正职在很多公务活动过程中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部门或单位。副职即使取得了工作成绩,也不要过分渲染,而是应该归功于团队。
四是不推卸责任,为正职减压:副职分管的工作出现了失误或事故,要主动承担责任,不能推卸责任,应该主动为正职减轻压力。
一个团队的正副职如果能够很好地做到以上“五有”和“四不”,那么这个团队将会多一份和谐,增一份效率,因为这“五有”和“四不”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的精髓。
17。 儿孙胜于我,要钱做甚么;儿孙不如我,要钱做甚么 —— 做人要讲奉献
追求人生,乐于奉献
不求回报,美名传扬
先有付出,后有收获
蹬车助学,光耀神州
“儿孙胜于我,要钱做甚么;儿孙不如我,要钱做甚么”,这句贤文是说子孙后代如果能力比我强,没有必要留钱财给他们,因为他们自己有能力生存和发展;如果子孙后代没有能力,不能争气自立,也不能留下钱财给他们,否则留得越多,给他们带来的灾祸也越多。《增广贤文》中还有一句:“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说的是富裕之家虽然拥有良田万顷,但只能每日三餐;虽然有大厦千间,晚上也只需睡一张床。这两句贤文总结了我国古人对财富的认识,旨在教育我们做人要少索取,多奉献;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不要为金钱所累,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要做金钱的主人。
追求人生,乐于奉献
一个人活在世上,怎样才能使生命更有意义呢?古今中外的许多贤者都认为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多做奉献才有意义,如果仅仅是向社会和他人索取,那么这样的人生是毫无价值的。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智者,他曾与一位老翁探讨过有关寿命长短和人生意义的问题。
老翁对老子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一个问题。”
接着,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良田却没有一席之地,盖了豪华的屋宇却落身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制作只砖片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微一笑,吩咐一名弟子说:“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愿意要砖头还是愿意要石头?”
老翁得意地取过砖头放在自己面前,说:“我当然选择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能够砌墙盖房,大有用场。”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头而不要石头。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是石头的寿命长。”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不长啊!”
听罢老子的一番宏论,老翁无地自容。
这则典故说明,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是否为他人和社会多做奉献。
不求回报,美名传扬
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想索取,那么谁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人人都想着多做奉献,并且努力去实践,那么大家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隋朝时期,一个叫李士谦的人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了同乡的人。刚巧这年粮食歉收,借粮的人无法偿还。李士谦就把所有借粮的人请来,摆下酒食款待他们,并当着他们的面把债券都烧了,说:“债务了结了,不用你们还了。”
第二年粮食大丰收,借了粮食的人不仅都争着来还,而且还多还了许多给李士谦。李士谦无法拒绝,只好与乡友们商量说,你们还我的粮食就算暂且存放在我家的粮仓里,你们如有需要,随时来取。乡友们无不感激,李士谦的善举由此传遍乡里,成为一时美谈。
先有付出,后有收获
“四书”之首的《大学》教育人们要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只有知道本末先后的人才能掌握自然规律。在竞争激烈的生意场上,付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