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再三跪拜。苏秦问嫂子干吗上回傲慢、这回卑谦。嫂子答道:因为您现
在位尊而多金。苏秦叹息道:“贫穷时父母不当我儿子,富贵时亲戚都畏惧,
财富的用处可真大呀!”齐国还有一个人,跑到卖金的店铺,在众目睽睽之
下,抢了黄金就走。人们把他捉住,送到官府审问。他供道:“我抢黄金的
时候,眼睛里看不到一个人,只看到黄澄澄的金子。”利令智昏、钱迷心窍
居然到了此种地步。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秦国已流通着布币,后来又出现了环钱。环
钱上铸的不是地名,而是重量单位“两”或“铢”。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
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统一币制,他下令废除
以前铸造的包括贝币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地方货币,并且规定新的货币分为上
下两等。上币的币材用黄金,其单位为“镒”'yì益'(古代重量单位,等于
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下币用铜等铸制,其单位为半两,就叫“半两钱”。
后人称为“秦半两”。“半两”两字是用小篆'zhuàn 传'写的。上币用于大
数目的支付,下币用于民间日常交易。

{ewl MVIMAGE;MVIMAGE; !50000460_0127_1。bmp}


秦统一以前铜钱的穿孔,基本上都是圆形的,如布币、刀币、环钱、蚁
鼻钱;半两钱却把它改成了方形的,这是圆钱形制上的一大变化。为什么要
把它改成方孔呢?据后人揣测,古代有一种宇宙观认为天圆地方,因而秦始
皇就造外圆内方的钱币。也有的说,当时铸钱用细粘土做范(铸模),把铜
熔化了灌进去,冷却后去掉范,取出铜钱,钱的边上拖着一条浇注形成的“尾
巴”,必须锉去。如果钱孔用了方形,浇注时只要在中间插进一根方的棍棒,
就不会团团转动,加工修饰时方便得多。这也有一定的道理。

由于铸造技术水平的限制,半两钱造得并不精美,其实际重量也往往相
差不等,重的一枚抵得上轻的三枚,但它确是按照统一的度量衡标准铸造的。

半两钱是我国货币种类及其单位的首次统一。在这以前,各诸侯国不仅
布币、刀币、环钱、蚁鼻钱和金饼混杂流通,连贝币也仍然在使用。货币改
为统一的半两钱后,其他形状的布币、刀币等就一律被废止了。从秦代创用
半两钱始,货币外圆内方的样式一直沿用了二千一百多年,直至清朝的最末
一个皇帝宣统时才告终。货币的统一,是政治、军事、经济统一和文化融合


的必然结果。这一改革,使我国货币有了一定的形制,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
写下了新的一章。

四、盛行七百多年的五铢钱

秦灭以后,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承秦制,货币制度也一如其旧。所不同
的是,汉初半两钱的实际重量开始变轻了,如汉文帝时半两钱只重四铢(二
十四铢合一两)铸币的名称和重量,两者由相符到有差距,这是世界各国货
币史上共同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统治阶级为了节省币材,另一方面也标志着
货币地位的进一步确立。

西汉初年,曾允许私人铸钱,结果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于是严禁
私铸,违者处以死刑。但违法盗铸事件还是层出不穷。公元前175 年,汉文
帝又允许私人铸钱,但规定不得掺杂铅铁降低钱币质量,违者处以“黥刑”
(脸上刺字)。这样一来,各地豪强权贵、富商大贾就得到公开铸钱、大发
横财的机会。大夫邓通由于铸造钱币,财富超过了王侯。吴国豫章郡(辖境
相当今江西省)有铜山。吴王刘濞就广招天下亡命之徒,大量采铜铸钱,“富
埒'liè劣,同等'天子”。公元前154 年(汉景帝三年),刘濞发动吴楚七
国叛乱,曾狂妄宣称:“我的金钱在全国到处都有,诸王日夜用之不尽。有
应当赏赐的,只要告诉我,我就送给。”

从经济上看,由于私铸的钱币越来越多,市场上各种钱币杂用,很不统
一。老百姓用钱,在郡县之间就有所不同,有的因用轻钱,一百个钱还要贴
补上若干。私铸的钱币偷工减料是不足为奇的。有一种钱,轻小得象榆树的
果实榆荚'jiá 颊'一样,而中间的方孔又特别大,不小心就碎成四爿'pán 
盘';它的重量只有二铢多,竟在上面还铸明“半两”。

汉景帝平定吴楚之乱以后,又禁止私人铸钱。但私铸钱并没有减少,只
是由公开转入了地下。汉武帝统治时,为了遏止私铸,就频繁地下令进行钱
币改铸。以后,他又严令执行由桑弘羊提出的经济政策,将冶铁、煮盐和铸
钱等权力全部收归官营,从而打击了富商大贾和地方上豪强权贵的割据势
力,开辟了更广泛的收入来源。

公元前119 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采用了新的
“白金”和“皮币”。白金的币面分三等:圆形的龙币值三千钱,方形的马
币值五百钱,椭圆形的龟币值三百钱。所谓白金,实际上是银和锡的合金。
银少锡多,作价又那么高,自然会发生贬值。加上银的价格高,锡的价格低,
成千上万的人又私下铸造起来,结果白金只用了一两年就废止了。白金是中
国最早的银币,也是第一次在币面上出现了图型。在此以前,钱币上只铸文
字,不用图画,与希腊体系的钱币不同。汉武帝时中国已同古罗马、印度等
国有贸易往来,白金铸图型很可能是受到外国币制的影响。

皮币的原料是用皇家上林苑中养的白鹿的皮,长宽各一尺,上面有彩色
的绘图。小小一块画了图的鹿皮,竟然作钱四十万,在当时是无论如何行不
通的。不过,正因为它的币材与币面的价值相差悬殊,因而可以说是中国纸
币的最早尝试。

白金、皮币的弊病,汉武帝很快就发现了。于是在发行白金和皮币以后
的几个月,开始铸造“五铢钱”。


五铢钱相当精美,铜色浑厚匀称,文字端庄俊秀,并且采用了战国时刀
币、环钱边缘突起的轮廓,以保护币上的文字不致磨损,同时增加牢度。这
一边缘突起轮廓的铸造法从此就固定了下来。

五铢钱大小得体,轻重适中。在这以前,大的如某些刀币,长十九厘米,
重五十多克;小的如荚钱,直径不到一厘米,象豌豆那么一粒,携带与计数
都很不方便。五铢这一标准是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实践得来的,因而经得起
实践的检验。

公元前113 年(汉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将铸造钱币的大权收归中央
所有,并在上林苑设立负责铸钱的机构,称作“上林三官”。铸造钱币有了
专门机构负责,钱币的质量就有了保证。这时铸钱已经采用了铜质母范的方
法,即先用泥土制成非常精美的凹模祖范,然后铸出凸模铜母范,用它可以
造出无数的凹模泥范,因此铸出的铜钱大小和式样完全一致。至于钱的边缘,
原来是用手工来锉平的,到了这时,已经改为叠串在一起用车刀车平,在技
术上有了进步。

从史书的记载看,汉代在发行了五铢钱以后,钱币使用得更加广泛,流
通的渠道也更多了。钱可以买到官职,也可以赎罪。汉以前,作为政府一大
开支的官吏薪俸,都是以谷和粟等实物来支付的;到了西汉,名义上虽然叫
若干石,但在实际发付时,有的发一半谷粟、一半铜钱,有的则完全发钱。
东汉时的官俸,连名义上都改为一半钱、一半谷粟了。钱币的用处这么大,
人们对于它的追求也就更加强烈。汉代钱范上,常有“日入千金”、“日入
千万”、“大利千万”等字样。“金钱万能”好象已成为一般人的座右铭。

从公元前116 年(汉武帝元鼎元年)起,五铢钱已作为唯一的钱币,独
步于汉帝国的疆域。直到一百二十多年后,王莽称“假皇帝”,代行皇帝职
权,才发行了三种新钱:大泉、栔'qì气'刀和金错刀。

王莽铸造新钱的主要目的,是想用它来收购黄金。西汉时,黄金在对外
贸易中是作为国际货币使用的,有一定数量的外流,加上其它原因,使黄金
格外希罕。王莽禁止列侯以下挟黄金,人民手中的黄金都要卖给政府,有的
干脆没收。他所发行的方孔圆钱大泉,每枚值五铢钱五十个;小泉每枚值五
铢钱一个;钥匙形的栔刀每枚值五百个;金错刀因上部阴文“一刀”两字用
了一点点黄金嵌错,竟当五千枚五铢钱。公元8 年王莽取代刘氏做了皇帝,
就将刀钱和五铢钱一并废除,专用大小泉。泉在周朝已作为“钱”的别写,
而且含有象泉水源源不断流通的意思。然而人民对王莽的货币政策早已怨声
载道,他们拒绝用大小泉,坚持以五铢钱进行交易。在当时无法维持一种稳
定的币制的情况下,不少人又从事私铸。于是王莽将使用五铢钱的人流放到
边疆去,弄得农民和商人纷纷破产,诸侯卿大夫以至老百姓因私铸而定罪的
多得无法计数。中国历史上,在货币制度方面展开这样剧烈的斗争,还是少
见的。

王莽极端迷信于所谓的“制度改革”,以为制定了新制度,天下自然会
太平。他取国号叫“新”,把各地的地名也都更换得面目全非;货币制同样
朝令夕改。专用大小泉仅仅一年,又花样翻新,搞起了所谓宝货制:用金、
银、铜、龟、贝五种实物作为币材,定出了六种二十八等不同的货币。宝货
制乱七八糟象个大杂烩,连王莽自己也未必弄得清楚。龟甲、贝壳交易的时
候须量尺寸,其麻烦可想而知。布币分成十级,从小布一百到大布千钱,每
级实际重量只差一铢,不识字的人毕竟是大多数,简直无法分辨。


王莽强迫命令,不带布币的不准通行,公卿身上须有布币才能进宫。他
甚至采用残酷的惩罚办法,一家铸私钱,五家连坐,但实际上还是行不通。
强制通行的布币越来越不值钱,物价越涨越高,米每石卖到万钱。公元14
年(王莽天凤元年),王莽为了挽回人心,第四次改革货币,铸行货泉和货
布,有点接近了五铢钱币制。但这时候他的政权正在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
的冲击下风雨飘摇,币制改革已无济于事。新朝只存在十五年便灭亡了。

在中国货币史上,王莽的币制最为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然而它也促进
了铸钱工艺水平的大大提高。金错刀的错金技术炉火纯青,“一刀”两字发
射出水银的光彩,后代人都把它作为珍贵的工艺品来收藏。东汉张衡在《四
愁诗》中写道:“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美人所赠,看来不
会是一把真的刀;成语“铸成大错”的“错”,本义也指错刀,借用为错误。
货布长二寸半,宽一寸,四枚连在一起,恰好等于汉制一尺。货布制造规格
很严,即使检查上千枚,其大小轻重也少有差别,以致可以由钱币来确定汉
代的度制和衡制。有人把王莽称作造币能手,这是不恰当的,真正的铸币能
手是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默默无闻的普通工匠。

公元25 年,借绿林、赤眉起义发家的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他
沿用王莽时的货泉,而且还铸造了新的货泉。直到他做皇帝的第十六年,才
重铸五铢钱。

在三国时期的货币中,有一种叫“太平百钱”。黄巾起义的首领张角曾
以“太平道”为号召,由此看来,太平百钱可能是起义军铸造的。如果真是
这样,它便是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铸的货币了。

东晋时,钱币很混乱,大的大,小的小:大钱叫“比轮”,意思是比得
上车轮;小钱有“小五朱”,是沈充铸造的,又叫沈郎钱。唐朝诗人李贺写
过“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的诗句,可以反映这种钱币的薄小。

年号钱出现于与两晋差不多同时的“十六国”,即成汉的李寿造的汉兴
钱。汉兴是李寿的年号。帝王用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但铸作钱文也采用
年号,则要数汉兴钱最早。在汉兴钱以后的百余年,又有南朝的宋孝武帝刘
骏铸造的年号钱,名“孝建四铢”。梁也铸造过五铢钱,有许多是不值钱的
铁五铢,交易的时候用车来装运,不是一枚枚地计数,而是说几贯几贯(贯
是成串的意思,一贯即一千钱)。饥荒的时候甚至一斗米卖八十万钱,一只
狗卖二十万钱,可见当时的钱币已贬值到何种程度。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也整顿过钱币,铸造了统一的新五铢钱“开皇五
铢”。但由于隋朝的历史很短,继起的唐朝又重新铸造新币,这种“开皇五
铢”就成了最后的一种五铢钱。

五、从通宝到纸钞

公元621 年,即唐朝开国的第四年,铸行了“开元通宝”。开元通宝的
外形继承了北魏五铢和隋五铢的风格,钱文却别出心裁,既不是重量,也不
用年号。“开元”,顾名思义,是开辟一个新纪元的意思;“通宝”,自然
是作流通的宝货。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清末,历时一千三百余年,中间还衍
生出泉宝、重宝、元宝等等。最多的南宋嘉定铁钱,竟有十四种“宝”。货
币称宝,说明它流通的范围和发挥的作用都比过去扩大,钱币名实都成为宝


物而支配人类社会了。

唐“开元通宝”上的四个隶字,书体端庄,相传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
询写的。用隶书作钱文,虽然从三国时已开始出现,但开元钱影响极大,从
这以后的钱文一般都不再采用篆书了。

在一些开元通宝的背面,有着星点、月亮或太阳,还有星月在一起的。
这在我国货币史上,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更有一种开元钱,它的穿孔上面有
一仰月如,也有作俯月的如。这月文的来源,有人说是工匠起初进呈钱
模蜡样时,被皇后掐了一指甲,铸钱的工匠不敢动,结果遗留在钱背上。还
有人把这“月文”说成是杨贵妃的指甲痕。金朝有一个诗人曾写了“金钗坠
后无因见,藏得开元一捻痕”的诗句。

{ewl MVIMAGE;MVIMAGE; !50000460_0135_1。bmp}


开元通宝的大小,跟汉朝五铢钱差不多,重量为二点四铢,即一两的十
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