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分。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常用走廊连接,庭院里多栽有花卉树木。比较大型
的住宅则由几个四合院组成,并在左右或后部再营建花园。

四合院的屋顶式样以硬山式的居多,次要的房屋才用平顶。一般居民住
宅的屋瓦和墙面多使用灰青色,比较讲究的住宅才在大门、二门、走廊和主
要住房略施彩色。至于琉璃瓦、朱红门墙和金色的装饰,则只有贵族府第才
许使用。一般四合院房屋内外的地面多铺以方砖,室内可按照生活的需要,
用格扇和博古架(饰有古代文物图案木板架)隔成若干空间,上部再安装纸
糊的顶棚。由于北方气候寒冷,所以屋顶和墙壁部比较厚实,室内还设有暖
坑。

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千百年来一直广泛流行着窑洞住宅。到
明清时期,在结构上也有了发展。可分作“靠崖式窑院”和“天井式窑院”
两种类型。靠崖式窑院是在天然崖壁内开凿窑洞,较为讲究的还在窑洞里加
砌砖券或石券,以防黄土崩坍。有的还在窑洞外加砌砖墙,以保护崖面。规
模略大的窑院,则在崖外再建房屋,并围以土墙,组成较大的院落。“天井
式窑院”或称“地坑式窑院”,是在平坦的“原”(黄土岗地)上,开凿方
形或长方形的深坑,再沿着坑壁开凿窑洞。这种窑洞多以各种形式的阶道通
到地面上,或掘隧道与附近的天然崖面相通,成为连接外部的地下通道。这
些窑洞的形式,一直到今天还流行于我国的黄河中上游地区。

在长江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所以屋顶的结构和墙壁都较单薄。较
大的厅堂内部则常用屏门、隔扇等分成小间,其中分作前后两部分的厅堂称
作“鸳鸯厅”。在色彩上一般喜用白墙和灰瓦,露出于室外的木构部分则常
刷成深色,如黑色、褐色或墨绿色等。

又如居住在西南各省和台湾、海南岛等亚热带地区的少数民族住宅。由
于这些地区气候炎热,并且多雨潮湿,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使用下部架空的“干
栏式”住宅。这种住宅既便于通风和采光,又可防范野兽或盗贼的侵犯。像
云南傣族的住宅,平面多作横长形,有的是木结构,有的是竹结构。下层多
用作饲养家畜,或作堆放杂物和碾米之用,楼梯有的设在室内,有的设在室
外。上层的前部有晒台和长廊,后部就是堂屋和卧室。有的干栏式住宅可以
高至三层,并利用屋顶作成阁楼。

我国的园林艺术有着三千年左右的悠久传统,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成熟,
并且出现了总结造园经验的专书。例如江苏吴江人计成,他是明末江南的著
名造园匠师。他一生贫困,终年为富商豪绅和显宦造园。他在崇祯四年(1631
年)写成的《园冶》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部书曾被日本园林学界
推崇为世界造园学的最早名著。

在明末清初时期,江南的商品经济更为发达,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若干
因素。当时不少城市兴盛繁荣,一些富商大贾纷纷兴造园林来作为一种享受。
特别是南京、苏州、杭州、扬州、常熟、松江和嘉兴等地,私家的园林分布
最多,计成的《园

冶》一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在《园冶》中,特别讲究堆砌假山的技术和借景的重要性。如在“选石”


一卷中,他认为苏州洞庭西山的太湖石最佳,其余有江苏宜兴石、昆山石、
镇江岘山石、六合灵岩石、南京龙潭石和青龙山石、安徽灵壁石、巢湖石、
宁国宣石、九江湖口石和广东英德石等。清朝初年扬州的名画家石涛和尚又
是叠石作山的高手。他利用扬州盐船从外地返航时所带回的小石料堆砌假
山,有时甚至要用上万块石料才能叠成一座假山。所以,他造的园林博得了
“万石园”的称号。

江南私家园林的面积一般较小,并且常同住宅联系在一起,所以又名为
“宅园”。由于空间小,距离短,在造园时就必须采取某些独特的艺术手法,
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环境。造园的要求是以“得景”为主,富有曲折
变化,而不能使人一览无余。因此,《园冶》中所说的“借景”手法就显得
特别重要。“借景”的意思是把附近的自然山水或高大建筑物(如宝塔和寺
庙)的景色组织到园林中来,这样就能大大地延长人们的视野,无形中也扩
大了园林的面积。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就成功地利用了附近的九层高塔——
宋代的北寺塔作为借景;另一所名园——留园,也以附近的虎丘塔(五代时
建成的七层高塔)作为借景等等。

“因地制宜”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另一特点。如苏州拙政园的水面很大,
几乎要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匠师们在设计时,就将园内诸景以“散”为
主。而同地的网师园,由于水面少,面积小,设计时又将园内诸景以“聚”
为主,这同样可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这些私家园林还经常利用假山、树
木、花墙、漏窗、回廊、亭榭和厅堂等,将全园分隔成各具特点的“景区”。
各个景区又富有变化,使山石、树木、池水和建筑物互为“对景”。这样,
就可以取得小中见大,幽深曲折和变化无穷的艺术效果,在游览中也可以使
人左右逢源,莫测远近,以增添游兴。

由于江南私家园林具有上述的艺术特色,所以深受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二
帝的欣赏。他们下令在北京和承德一带的皇家园囿中,也大事模仿江南园林
的景色。如苏州的狮子林和杭州的西湖十景,都在圆明园中有所反映。而乾
隆时始建的颐和园(当时名为“清漪园”),则更是有意识地模拟西湖,如
以西山诸峰比拟杭州的南北高峰,以西堤比拟西湖的苏堤和白堤,以昆明湖
中的小岛比拟西湖的湖心亭,以报恩寺塔(清末改建为佛香阁)比拟西湖的
雷峰塔,以玉泉山石塔比拟西湖保俶塔等等。

此外,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仿自无锡惠山的“寄畅园”,内湖的长
桥两侧则仿自苏州的临水街道,故名“苏州街”。而承德“避暑山庄”(又
名热河行宫)中的“烟雨楼”和“狮子林”,也分别仿自嘉兴和苏州的同名
私家园林。

但是,北京的皇家园林由于有政权力量的支持,财力雄厚,占地广阔,
并且集中了大量的能工巧匠,所以又有许多江南私家园林所不能企及的地
方。例如北京西郊的三山(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
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即颐和园),它们都是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人工建筑与大片自然胜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
圆明园,以及慈禧太后挪用海军款项修复的颐和园,可以说是达到了我国古
典园林艺术的高峰。前者已毁于英法联军侵略者之手,只有少数遗迹可寻;
后者至今还完整无损地保存着,该园风景绝佳,为旅游胜地。

总起来说,我们伟大祖国的建筑传统是十分悠久的。早在七、八千年之
前,就出现了以木材构成的框架式建筑物。经过历代匠师们不断地总结经验


和创造性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
建筑体系,并且在明清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至于砖石结构的建筑物,也
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不过,它只是木构建筑物的一种补充,有相当数
量的砖石结构建筑物仍然是仿照了同期木构建筑的式样。

现在保存于全国各地的古代建筑物,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文
化遗产,其中已定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有二百四十个之多,这是
我们民族的骄傲。这些优秀的古建遗物,可以用它来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建设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和
物质文明也具有很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保护好这些珍贵遗产!


古代飞行的故事

张鸿

一、关于飞行的神话和传说

我们在儿童时期,大概都喜欢看空中的飞鸟、晴朗夜晚的月亮吧。看,
鸟儿多么自由,月亮多么可爱,要是能长上一对翅膀飞到天空中去看看,飞
到月亮上去玩玩,该多有意思呀!

古时候的人们,当然也有这种想法。

不过,生长在现代的儿童们,除了有长翅膀的幻想以外,他们还有乘飞
机遨游天空的可能,甚至有做宇航员的希望。因为,在科学发达的今天,飞
机已经成为一般的交通运输工具了;就是坐飞船到太空去探测宇宙,也已成
为现实了。

可是,在古代,人们对鸟儿只能羡慕,对月亮只感到神秘。他们望着辽
阔的天空,只能产生种种美丽的幻想、神话和传说。

关于人在空中飞行,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传说。我们祖国有
悠'yōu 优'久的历史和文化,从很早时候起,我们民族就创造了许多有关飞
行的故事。那些故事不仅十分美丽,而且有丰富的想象力。

传说我们的始祖黄帝①就是骑着龙到天上去做神仙的;征服洪水的大禹①。。 
也曾经驾着龙到天空游玩。传说中的周穆王②访问西王母③的时候,曾经乘一
辆“黄金碧玉之车”,腾云驾雾,以日行万里的速度奔向西方的昆仑山;作
为主人的西王母,乘一辆更为华丽的“紫云车”。还有:仙人王子乔④骑的是
白鹤;秦穆公⑤的女婿是乘龙的肖史,女儿是跨凤的弄玉。他们都能在空中自
由来去。战国时候的伟大诗人屈原⑥在他写的一首长诗《离骚》里,想象自己
坐在飞龙拉着的车里,在空中飞行。云象一面面旗帜迎风飘扬,凤凰在他的
旁边飞鸣。他飞过高峻'jùn 俊'的昆仑山,飞过望不见人烟的流沙,最后到
达广阔的西海。至于《西游记》里那个大名鼎鼎的孙悟空,更是了不得,一
个觔'jīn 斤'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至今保存在甘肃敦煌石窟里的壁画,还给
我们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飞天”的形象。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据说,嫦娥是古代英雄后羿

①。。 黄帝:传说中的我国黄河流域各族的共同首领。他生活的时期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
①。。 禹:原是四千多年以前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首部。他接受当时的部落联盟长舜的命令,担任治理洪
水的艰巨任务。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得到人民的拥护。舜去世以后,在禹的
统治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②。。 周穆王:约公元前十世纪前后的周朝的国王。后世传说他曾周游天下。关于他,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之王。在后代的小说和戏曲里,又称她为“瑶池金母”。每逢蟠'pán 盘'
桃熟的时候,她就大开寿宴,神仙们都去为她祝寿。因此,民间把她看作长生不老的象征。


王子乔:神话故事人物,善于吹笙(一种乐器)。后来成仙。


秦穆公(?—公元前621 年),春秋时候秦国的国君,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关于他,也有很多神
话和传说。


屈原(约公元前340— 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伟大诗人。他
的作品,主要的有《离骚》、《九歌》等。


'yì义'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一种仙丹。嫦娥把它吞食了,身体变
得非常轻,她抱着心爱的小白兔不由自主地飞了起来,象一缕烟似地一直飞
进月宫。从此,她就做了月宫的主人。据说,还有一个仙人叫吴刚,因为他
犯了过失,被罚到月宫去砍伐一株五百丈高的桂树。毛主席在一首《蝶恋花·答
李淑一》的词中,也引用了这个故事,说吴刚捧出桂花酒来招待烈士的忠魂,
嫦娥也为他们翩翩'piān 偏'起舞。

那些传说中的人物,都是我国古人幻想中的“飞行家”。那

些传说和神话,说明了人们有着美好的幻想,希望总有一天,人们能够自由
自在地在空中飞来飞去,而不甘心永远呆在地球的表皮上。

在我国的一部古书《山海经》里,还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西方
有个奇肱'jī_gō ng 基宫'国。那个国家的人会猎取飞禽,还会造飞车。人坐
着飞车就可以随着风飞到老远的地方去。汤①的时候,有一次刮西风,刮来了
奇肱国的人和飞车;隔了十年,有一次刮东风,又把人和飞车刮回去了。

奇肱飞车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关于飞行的幻想和神话,又有了进一步的
发展。在这个故事里,人们不仅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从来没有见过的会飞的
“龙”的身上,而且也不再依赖“灵丹妙药”了。他们想靠自己的双手,制
造出一种器械来乘风飞行。这个理想有了现实的意味。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
这个理想逐渐有可能实现了。

二、一只会飞的木鸟

有飞行的理想,就有飞行的实践。

公元前五世纪初,正是我国春秋、战国交替的时代。那时候,学术很发
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特别是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铁制工具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机械学、物理学、军事工程学的初步原理,
也被一些人掌握了。在这个思想和物质的基础上,出现了墨子制造的会飞的
木鸟。

墨子名翟〔dí敌〕,约生于公元前468 年,约死于公元前376 年。他是
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又是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以他为代表的一个学
术派别,叫作“墨家”。墨家的学说,后来被汇集成一部书叫作《墨子》。
在《墨子》里,主要记述了墨子的思想,以及墨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此
外,还有一部分,讲的是机械制造和战争防御的方法。在这部分材料里,还
涉及有关力学、声学、光学、几何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因此,《墨子》这
部书,不仅是我国早期的哲学著作,而且是我国早期

的科学著作。

墨子重视实践,曾亲手制作守城的器械,技术很高明。据说,他曾经带
领三百多个弟子专心研究飞行原理,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一只会飞的木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