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睁开眼睛看世界-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不是担心被人“耻笑了去”,而是恐“找不到旅店,找不到朋友,失去饭碗,没有面包吃。”

    那丫头,小小的年纪,说的话,还是很有点道理的。

    你还记得黛玉那丫头说的话么?

正文 二月八日:这男孩与那女孩

    二月八日:这男孩与这女孩

    (1):这,就是因

    当初,黛玉的老爸要把她送到那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黛玉是不忍心弃父而去的。

    但,这去,却是命中的一种注定。

    既然是命中注定的地方,不去也得去。

    因为“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因为那是前生预备的地方,不去能行么?

    她要报恩、要还泪。这里的所说“还泪”,也就是“报恩”,是“投桃报李”;或者说是生命中注定的那种因因果果的缘分。

    这其中因果关系就是:如果当初女娲在炼石补天时,没有遗弃一块石头在西方灵河畔,西灵河畔的那株仙草,永远是一株草。正因为那株草,得到女娲补天时遗弃的那块石头用甘露的滋润,排除了它那无边的寂寞,也给了它脱胎换骨的机会,让它感觉到世界的美好。

    这样,那株仙草,思恩图报:自己受了“甘露”之惠,又并无此“水”可还,它才愿意下世为人,来到人间走遭,一来尝一尝做人的酸甜苦辣咸,看一看人间的赤登黄绿青蓝紫,尝尝这做人的滋味;二来“但把我一生所有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思恩图报”。

    这,就是因;这,就是命中的一种注定!

    (2):这,就是果呢

    所以,当黛玉那丫头初次见到她那命中情人时,一见便大吃一惊:这人让我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何等眼熟?

    在哪里见过?那是在西方灵河的荒凉寂寞的岸边,那是在前世注定的地方。这,黛玉倒给忘了。但,在她那生命的冥冥之中,还记得:在哪里见过似的,不然,这与众不同的男孩,为什么这样眼熟?

    这,并不是那女孩在自作多情………………

正文 二月九日:上苍安排的缘分

    二月九日:上苍安排的缘分

    黛玉和宝玉的爱,那是隐藏在生命之中一种冥冥的爱,是前世早已预备好的爱。这种爱渗透在他们灵魂深处,浸渍于他们生命的每一个细胞。今生今世无法割舍,更无法摆脱,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前世的姻缘。”

    “起初”,冥冥之中,女娲补天之时遗弃的那块石头,不是因为自己没有补天的才德,而是自己“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取自来,可大可小。”

    这里所说的“自经锻炼”,言明那块石头,为了成为“补天的材料”,曾经下过一番“苦功夫”的,已具备了补天的才德,不是庸才,是真才实学。

    可是,那女娲偏偏没有选中他去“补天”。这样,那块石头,心中就不平衡了,而成天“自怨自愧,日夜悲叹。”

    这,就是缘了。

    什么缘?

    因为那块补天石,没有机会补天,而成就了那冥冥之中的“爱和情”的缘。

    试想,如果当初女娲把那块“石头选去补天”了,灵河岸边那株仙草,又怎么能得甘露的滋润,脱草木之胎,幻化成美丽漂亮闻名天下的女诗人?

    又怎么能成就宝黛之间那段缠缠绵绵的爱?

    这也是上苍安排的缘么……

正文 二月十日:这丫头尽说傻话

    二月十日:这丫头尽说傻话

    这里所说的缘分,不是“塞翁失马”。塞翁失马,有点阿Q精神胜利法的味道。有人说黛玉的每一种疑虑,每一声叹息,每一滴眼泪,都是情感焦点的爆炸和迸发。

    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那就是: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五内郁结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就是自己曾经受了他(宝玉)雨露之惠,又无法尝还。也无法尝还,也没有东西可以尝还。对黛玉来说,只有下世托生成人,用一生的眼泪作为报答。

    所以,黛玉的缘分就是————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眼泪已经启程

    而,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的太早

    而是来的太迟

    这是最快意的人生?

    还是最残酷的人生

    命运啊,告诉我

    除去巫山就云了?

    这,天大着呢

    …………………

    黛玉,这丫头,那癞头和尚,曾疯疯癫癫地对她的一生前途断言过:你终身不会有好日子过,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以外,凡亲戚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那癞头和尚的疯话,属不经之谈,当然不足信;是疯话,没人理他。黛玉还是顺着人生的路往前走,那是冥冥之中,命运规定的。

    既然是属命中应走的路,又那能不走呢?这是宿命么?

    所以,当黛玉一见宝玉时,便大吃一惊,心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眼前这人: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这音容笑貌,是何等的眼熟啊,

    在哪里见过?这丫头尽说傻话……。

正文 寻找美丽结局的女孩

    二月十一:寻找美丽结局的女孩

    那黛玉,年纪虽小,言谈举止却不俗。到底是大家闺秀,生来就是贵族的坯子,又经过雨村那样名师的指导,接受过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具有诗人气质和敏感。

    她,简直就像一位高傲的公主君临凡世。看,她那么小的年纪,就懂得人世的艰辛,仕途的险恶;深悟人生于世“多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的奥秘。

    但,看到这位高傲的、自命不凡的公主,更多的是会使人想起“红颜多薄命”一词的具体含意。

    她来到这个世界,似乎就是要经受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磨难;她那“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美好向往,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白日梦的幻想;对此,她也曾怀疑诘问过自己,甚至苍天:“天尽头,何处是香丘”?

    那天的尽头,就是桃花源吗?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到了那“天的尽头”,会“忽逢桃花林”,看到那“中雾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佳色美景么?

    不,绝不会的!黑夜里旅人,高傲的公主,那天的尽头,在你频频回首的日子里,你只能看到一颗孤星,在天边闪亮;至于桃花源,那只不过是诗人一时兴起,笔下偶尔勾勒出的美景。丫头,你千万别要当真!

    黛玉,这小小年纪的女孩,也似乎已觉擦到那桃源的飘渺和难寻,人世的污秽和肮脏。她想要在那污秽的染缸里,保持自己的圣洁,她发誓:“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

    “不教污淖陷沟渠”?丫头,这,可能么?

    这世界,你既然来了,就不会让你干干净净地回去!

    黛玉执着地回答曰:呵,在梦境的朦胧的小道上,我要去寻找朦胧中的爱;用毕生的努力,去寻找那“美丽的结局”…………………………。

正文 那个孤独女孩的眼泪

    二月十二日:那个孤独女孩的眼泪

    曹雪芹说:黛玉到这个世界上,是来“还泪的”。

    曹雪芹的话,令人感慨和迷惘。

    照曹如此说来,那个美丽的生命,在降生之前,她那悲剧的结局,就已经被定下来了:她的眼泪似乎就像那霏霏的淫雨,从春流到夏,从夏流到冬;大观园里冷露寒风,飘落红雨,还有纨绔子弟才子佳人的欢声笑语,似乎都能勾起她的遐思梦想,引发出她无边的愁绪,使这个多愁善感孤独女孩的眼泪,源源不断往外流,哭得“花魂点点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但,也有人说黛玉到这个世上,是用眼泪来寻找美丽的结局的,那美丽而纤弱的生命,是专门为悲剧而设计的;她那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徘徊的脚步,每一步都是愁绪和心酸,在她生命的脚印上,洒满了苦涩的泪水。

    这话咋听,似乎有点玄乎。

    非也!

    黛玉人生的第一步,就洒上泪滴:当她的父亲要把她送到远离家乡的外祖母家时,她冥冥之中已有所预感了:这“还泪”的日子,是不是从此开始了呢?因为黛玉早就听那癞头和尚说,她那天生的病根,是无法除去的;要想自己好好过完一生,除非从此以后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这癞头和尚说的话,是人说话么?这人来到世上,怎么不见哭声呢?又怎么能不见外人呢?

    不见哭声,怎么磨练自己的心志?不见外人,又怎么长大成人?

    所以,那条铺满荆棘的道,你当走的时候,还必须义无反顾地向前走。

    行路人,你必须走么?

    对,我必须走!离开时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那梦中的空间!

    如果让我把梦丢下,除非像鸟儿,折断奋飞的翅膀。

    这话,是谁说的?这是黛玉说的话么?

    不,这是………

正文 那个创天下的弱女子

    二月十三日:那个创天下的弱女子

    上回书说道黛玉一个弱女子创天下的事。看管都知道:一个人闯天下是难的,何况那黛玉是一个弱女子呢。但,那黛玉有一种天生的不屈和执着,有一种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毅力和顽强。

    要知道那黛玉的创天下不是“瞎创”,她是有备而来的。因为她早就知道:这天下不能瞎创,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特别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些,黛玉早就准备好:她还未到贾家,就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今后的路:“多要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

    看黛玉这小小的年纪,就懂得了人世的复杂,人生之路的难行。但,也有的人,活了一辈子,还是那么毛毛躁躁的,行路做事没经纬,没准绳。而黛玉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人生的路,务必要“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

    看官须知,黛玉的话,你可不能轻视,当成玩话,甚至笑话。那是很重要的人生警言。黛玉虽然受过名师教育、传授(贾雨村是她的家庭教师,那贾雨村,虽然是贪官,心狠手辣,可那贾雨村,又岂是等闲草木之辈?雨村是秀才,是进仕,是大文人。他能出口成章。你看他面对眼前那轮明月,那花前月下向他回顾的那美女,随口就能诌出令人叫绝的诗来:“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梦来时敛额,行去几回眸。、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头。”雨村随口吟的诗,很有诗意吧?难怪他的学生黛玉的在大观园的赛诗会上,能拿金奖。原来她的老师就不是等闲之辈啊。)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化底蕴:可黛玉,不是书呆子,是像孔乙己那样读死书的人,用书上的理论,去套生活,套人生,结果自己钻进死胡同里,还怨天地不公(对不起看官,我要去对付生活,做事了,无法写下去,请看下回吧,这回字数不够,很抱歉,这生活,这人生,也………………。

正文 这个漂亮女孩会说话

    二月十四日:这个漂亮女孩会说话

    事实上,黛玉在离家之前,已经受过严格的训练,创天下已经有了“三把神杈”。当贾母问她在家读过何书时,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的回答,虽然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内涵非常深刻。

    何谓《四书》也?《四书》者,“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也。这是古今做学问人必“道”。而这条道,是艰深“难走”的。令很多人“扪参历仰肋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而面对如此“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黛玉只说:“刚读过《四书》”,

    可见这个女孩,不平凡,非等闲女流:不俗、有品位、有内涵、有才学。难怪有人称她是“花之魂,诗之骨,月之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却有“风流态度”。

    你看她初次出场,年貌虽小,举止言谈却不俗,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令人叹服、叫绝。

    当贾家人那些面试她的“评委们”,问她“常服何药?如何不治好”时,你听她说的,那么好听:“我自来如此”不慌不忙,应答自如;“从会吃饭时便吃药”,有根有蔓;“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不见效。”句句有理有句,因果关联;“那一年我才三岁”,忘事悠悠,使人回肠荡气;“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出家”,身世不凡,命运多劫道路坎坷;“我父母固然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舍”和“得”,是相互关联的。

    老子曰:若要收缩它,一定要扩张它;若要消弱它,必要有意曾强它;若要除掉它,必有意交好它;若要夺取它,必须有意给予它。这叫做微妙的策略。

    那黛玉的父母,可能没读过老子,所以不懂这人生的奥秘,让自己的女儿受苦了,浪费了她的青春年华,煎熬了她的一生前程锦绣。

    还是让黛玉说下去。

    黛玉你接着说。

    她说:“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出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了此一生。”人这一生也实在太难了,难在难在要把“外人”当“亲人”,而这“外人”里,又很判断谁是“亲人”。所以,黛玉说那癞头和尚说的话“疯疯癫癫的”,是“不经意之谈”,没有人理他。

    你听,黛玉这说话说的,多动听,那贾府里的众“评委们”都……………

正文 那个美丽的女孩和癞头和尚

    二月十五日:那个美丽的女孩和癞头和尚

    上回书说道黛玉和那癞头和尚的事。和尚就会喜欢危言耸听,夸大其词,说些荒诞不稽世人似懂非懂的话,来蛊惑人心,有意无意地把人引入云端。

    你听那他那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