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解放军精神-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空调总公司一位干部讲起他当时作为空调器厂的人员被收编的心路历程:
1991年12月20日那天,海尔集团成立大会在黄海饭店召开,我是同厂里的其他代表一起走进会场的。说实话,当时心里就是很不痛快,不少人都认为我们厂好歹也是一个拥有800多人的企业,心里自然有些情绪。同时来到会场的还有冷柜厂的员工代表。但是在听完张总裁讲话后,心里多少有些踏实了。当时,还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冰箱厂的部分代表也来到了会场,他们身穿有“青岛海尔”字样的工作服,整齐地坐在会场里,就像军人开会。这景象,我们从没见过,当时就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在以后的日子里,针对企业管理松散的状况,厂里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管理措施,抓现场的、抓纪律的、抓管理的……企业悄悄地发生着变化。1992年工厂就开始扭亏为盈,当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全厂为之欢呼,在效益面前,许多爱发牢骚的人,开始埋下头来实干。“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用户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和质量“精细化、零缺陷”等诸多海尔理念已开始在员工心中扎根。
如果当时的空调厂任其发展下去,人心涣散,兵无战心,毫无任何市场意识,对空调行业的爆炸式发展充耳不闻,那很快就要被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所淘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真是这样,我们厂恐怕早就不存在了,我们员工也得有一部分成为下岗工人,一月“享受”120元的工资。空调厂原先的一些“邻居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还是用数字来说话。1996年1至11月份空调厂产量超过35万台,而加入海尔以前年产量最高不过5 000台,整整是原来的70多倍。员工收入也翻了10倍。产品质量自从纳入OEC管理模式,一举通过国际ISO9001认证,产品出口海外。
这简直是一场梦,空调厂从原来的20多亩地,一下子跨入了中国家电最大的成片开发生产基地——海尔园,人员素质也完全改变,整个空调厂来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脱胎换骨,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企业。
纪律的价值在哪里?曾任英特尔公司的华裔副总裁虞有澄有一段论述:“有关纪律在庞大的组织中的作用,军队也许是最好的例证。每一天准时开始,一切都井然有序,所有的武器随时保持清洁。事实上,士兵所接受的第一项训练就是纪律。原因很简单,在战争中,严谨的纪律是制胜的关键。在商场上,纪律同样重要。”正是因为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英特尔把“注重纪律”列为公司六大价值观之一,其企业文化在更多强调人性化管理的硅谷独树一帜。另外有着军人背景的万科集团首席执行官王石,他也有着自己的军事管理秘诀:第一,常人眼中的苦在王石看来都不算什么。和“在冰天雪地之中,裸露的手指都冻僵了,还要继续修车”相比,领着民工扛150斤一袋的饲料实在是“毛毛雨”。第二,军人的经历让王石强调的是职业化、是制度,他希望万科的任何一个人,包括他自己,不论在不在,整个公司的运转都不受影响,这让他可以在高山和公司之间快速奔走。第三,万科组织纪律严明的好名声,也与军队、军人特有的素质相得益彰。第四,军人的实事求是作风让他既要做房地产业界的先锋,又不吝于拿出自己的失败教训来跟大家共享,让后来者少走弯路。第五,部队出身的人“执行能力强”,“思想政治工作过硬”,这两个词组放在企业中就被翻译成“执行力”和“企业文化”,而万科在这两方面恰恰表现得都不错。
许多企业家总想亲手带出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纪律严明,智勇双全,特别能战斗,可往往不能如愿以偿。所以海尔的“部队现象”真是值得研究,特别是总裁张瑞敏并不是一个态度很严厉的人,也从不大声训人,为什么从上到下就那么服气?布置工作只需要谈谈思路,下面就会办得很好。
企业要取得更优异的业绩就必须是一个组织纪律严明,极具生命力的、能打大仗、硬仗的正规军。严格管理、铁的纪律才是企业统一和合力的保证,但我们也不是鼓吹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迷信于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我们需要员工自己能够理解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目的都是在保护所有团队成员的利益,如果有人蓄意破坏和反对那就是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作对,我们的团队不欢迎这样的人。
苏格拉底说过:“谁想转动世界,必须首先转动他自己。”一个人如果首先有行动,在行动中能够吃苦耐劳,他就往往会得到应有的报酬,在前进中他就会有动力,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也会鞭策别人去行动。
那么好吧,立即对照一下你自身,遵守准则,严以律己。
第三部分: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与执行军令如山:执行没有借口(1)
任何一个伟大的团队,都必然拥有严明的纪律和一群非常遵守纪律的成员,解放军这个团队和解放军战士每个成员就是如此才成就了大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在解放军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坚决地服从并执行上级或集体的命令,从来不会因为任务的艰巨和困难而寻找借口。下级在首长布置完任务的时候,伴随着英武的军礼的是一声干脆响亮地回答:“是!”我们很少听到其他回答,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解放军战士区别于其他人的高贵品质,那就是——决不找借口。
借口,就是拖延,是推卸责任,是自欺欺人的“鸵鸟政策”,其目的无非就是为自己制造一个安全的角落,掩饰过失或无力执行。在团队中,寻找借口是最不可原谅的,团队的效率往往会因为一个人的借口而不能提高。借口有两种,一种是以某事为理由;一种是假托的理由。虽然人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找点小借口无伤大雅,但是,寻找借口成为了习惯,那它就只能是庸者的护身符,强盗的利剑,懦夫的盾牌。
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行军打战也一样,不但困难而且很危险。但是军令是不容有商量的余地的,军令如山,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可能就因为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耽误了战斗的最佳时机。战争中一次小战役的结果,往往决定整个战争的成败。找借口是懦弱的表现,毁了自己整个的前途不说,还可能给战争带来难以扭转的被动局面,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是不会交给这种人的。
1950年,美国人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余威和占世界50%的财富,与贫困如纸的新生中国展开了一场也许是最后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为了中国的长久利益和尊严,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毅然出兵抗美援朝。当时的出兵是仓促的,既不明敌情,又不明友情,根本不知道联合国军进到什么地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司令员没有提出任何的困难,接受了命令。经过三年的艰苦战斗,美国在丢掉5万多士兵性命后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62年,印度不断向中国发动侵略,中国忍无可忍终于发起了反击。印军有一支精锐部队,叫捷克连队,跟英国人参加过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曾经在北京城里耀武扬威。毛泽东知道后,手一挥说:“百年奇耻!”命令解放军务必将此连队全歼。在战场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们没有向中央报告执行的任何困难,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排除万难,不怕牺牲,最终使印度的这个连队没有一个人能回去,给了印度人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我们中国人为了尊严和独立经过了血雨腥风的洗礼,也预示着我们将成就更大的伟业。只有那样,我们才可能洗去我们身上的耻辱,赢得世界人民的敬佩与尊重。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告诉我们即使在困难的时期,解放军战士也不会面对困难寻找借口,保证完成任务。
一支部队,一名士兵,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作出了承诺,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借口的。“保证完成任务”,是执行力的表现,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
我们身处在一个追求个性、渴望独立的时代,年轻人都在通过各种途径展示着自己。我们任何人都应当知道,借口没有任何的正当性,恰恰相反,借口应当被视为执行的天敌。在企业中,最重要的是执行。做一个不找借口地执行、保证完成任务的优秀员工才是最重要的。借口是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寻找借口惟一的“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他人。借口是拖延的温床。而拖延是一种相当累人的折磨,随着任务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压力反而与日俱增,这会让人觉得更加疲倦不堪。拖延的背后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是对惰性的纵容。
在工作中,不要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寻找借口上。有了风险我们去化解,出了问题我们去整改,没有风险我们积极去防范,没有市场我们努力去开拓,总之,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去找借口。只要我们有一颗敬业、责任、服从和诚实的心,有坚定的执行能力,有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
缪拉是法兰西第一帝国之二十六元帅,他跟随拿破仑参加了无数的战役,在战场上他英勇无比。拿破仑这样称赞他:“在战场上他指挥的20个人抵过1团人”。然而,在曼图亚的战斗中,奥军从要塞出击,他奉命率领一支弱小分队向奥军冲锋。他害怕了,借口自己负了伤,不肯执行命令,于是立即失了宠,不再担任拿破仑的副官。直到29岁时升为准将,调至内伊将军手下任骑兵旅旅长,率部参加了1797年3月的塔格里曼特之战,并荣立功勋才开始好转。在后来的一系列战役中他越战越勇,获得一系列巨大的成功。
这个世界总是这样,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其实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强者强的道理其实就是一步一步驱逐每一个借口的过程;而弱者,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借口,不断把他掩埋、挤压,最后只得落到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勉强地依靠东拼西凑的借口聊以自慰。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贯彻这种“没有借口”的思想。工作中,多花时间去寻找问题,去反复分析对照制度,去不折不扣地整改落实,调整平和的心态,多做实事,相信总可以完美地执行制度,完美地开拓市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听到这样的一些借口:上班晚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的借口;生意赔了,有“对手太精明了”的借口。不在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不去立刻设法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一个习惯: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下决心要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去做。这样,便心安理得地不去马上采取行动,同时安慰自己,说自己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要做的事情。他们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作出自己将要改变的声明,这种声明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样做的人,不过都是一些缺乏毅力的人,最后都将一事无成。
但在现实中很多人也对这一理念排斥和不屑一顾。他们认为那是军队的一套,是盲目的“绝对服从”,并且必须以取消个性为前提。其实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懒惰的因素,并且这种懒惰是以自己顽强的借口来支撑的,很难通过自身来得到突破,所以需要环境的刺激和强大的外部力量来纠正自己。而“没有借口”在作为准则的同时,其目的还是从你内心出发,让你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以努力的行动来确定对它的履行。它最终还是以建构起你强大的人格力量为目的。
第三部分: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与执行军令如山:执行没有借口(2)
困难是无时无处不存在的,但是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困难的畏惧和对困难的轻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解放军从红军时期开始,在面对困难时,就有一种“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充分认识困难、研究困难,然后采取坚决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弃绝一切借口也是每一个现代人忠于职守,做好工作,完善自我,迈向成功的必修之路。而寻找借口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它会使你失去人们一直对你的期望和信任,不管是生活或者工作之中,不管是你的同事还是你的朋友、家人;它会让你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无法解决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导致彻底的失败。
在寻找借口的时候,你或许能暂时得到一些自我安慰,但一时的安逸,却不能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你也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说寻找借口是在推卸责任,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如何能够担当生活或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呢?
没有借口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尽你所能去完成任务,你需要的是绝对的行动,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找借口。在执行面前,所有的借口都是无效的。毫无疑问,要按照这个准则你需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
借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它往往伴随着工作中的失误、问题而产生的。每每稽核检查,总是发现不少问题,总是有不少屡查屡犯,总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各种看似合理的原因……长时间以来,这些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
不论这样的原因也罢,那样的困难也罢,究其原委,还是借口在作怪。要知道,借口看似平常,可它的危害却是无比巨大的,它会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