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解放军精神-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不能很好地作战,就不能生存。长征途中,张闻天发明了“看后背”的学习方法。当红军成一路纵队前进时,战士们在背上都挂块白布,上面写着汉字。休息时,他们以木棍当笔,在地上边写边读。由于条件所限,没有统一的课本,但军队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日常接触的用具、连队每个同志的名字、行军经过的地名,还有一天一换的夜间口令,都成了识字的课本。他们边战斗边学习,许多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丢掉了文盲的帽子。
建国前入伍的杨敏,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精神,走出了一条不同的人生路。1948年8月,杨敏由病房护士调为见习化验员,她抱着“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坚定信念,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刻苦学习业务技术。1950年8月,上级调她到卫校强化训练队学习,其他同学都是初中以上文化,她只有高小毕业,而且已开课半个月,课程又多。在困难面前,她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前提下,利用点滴业余时间学习,并和班组同志一起讨论共同提高,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实验。由于她的努力,学习结束时,她的成绩列全队第一。她不但在自学上埋头苦学,而且在帮助同志上也表现得很突出,她们自己组织的“互帮互学班”被评为“典型互助组”,她所在的区队被评为“红旗分队”。1951年8月,华东军区授予她“浙江军区业务学习模范”荣誉称号。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1961年在部队训练处于重新探索改革的试验阶段,南京军区率先推出了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并由此引发了60年代前期的群众性练兵活动和全军大比武,在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发展史上谱写了重要篇章。
据解放军总部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2002年,全军已拥有博士、硕士2。6万多名,其中100多名获得军事学博士、硕士学位的干部走上了师、团领导岗位。
为适应新军事技术革命的挑战,过去几年里,全军调整改革了院校教育体制,新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和空军工程大学等5所综合大学,院校教育由过去的以中专、大专为主发展为以本科、大专为主;走上了军队干部由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在地方29所重点普通高校设立25个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实行军地领导干部交叉培训,选送1600余名军师职领导干部到中央党校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党校学习深造,并于2001年全面实施了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师、旅、团指挥干部交叉培训。
去几年里全军先后向22个国家派出军事留学生数百名,其中300余人已学成归国。各部队还从地方普通高校接收毕业生3万多名。随着大批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军队院校和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走向军队建设一线,全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军官比例已达到71。8%,其中作战部队军、师、团领导干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达到88%、90%、75%。
学习造就了解放军,学习更造就了人类,学习是人类之所以称为“人类”的根本。人不是地球所有生命中适应能力最强的,但人却成了地球上生命力最强大的动物。人类统治了这个世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全世界在10年里所产生的新知识就是人类历史的所有知识总和,一个人的大部分知识在5年后就会过时。在今天,要想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要想不被竞争所淘汰,学习是我们惟一的选择。198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派瑞曼就说过:“到下世纪初,美国将有3/4的工作是创造和处理知识。知识工作者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学习不再是在教室里或者上岗前孤立的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与效率是同义词。一句话,学习将是劳动的新形式。”
企业和任何生物一样,都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等种种磨炼,如何使自己生存得比别人更长久、更健康,这是企业必须面对并解决的永久问题。毋庸置疑,要保持旺盛的活力,就必须使自己每天不断地更新,而更新就需要学习并加以应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团队,也需要每一个具有学习精神的员工。
IBM公司总部的大楼上写着“学无止境”,公司每年花费10多亿美元进行130万人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IBM对每个员工进行“苦行僧”式的培训——“心力交瘁”课程。在培训过程中,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而附加的课外作业常常要使学员们熬到半夜。学员们还要进行销售学习——这是一项具有很高价值和收益的活动。商业界就是一个自我表现的世界,销售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去适应这个“世界”。一般情况下,学员们在艰苦的培训过程中,在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每天长达14~15小时的紧张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却很少有人抱怨,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他们知道在这个时代,不学习、不会学习、不终身学习,其结果肯定是被淘汰。
没有什么东西的力量能够超越思考,离开思考的行动只是机械的行动,只有思考能够赋予行动更大的价值与意义。儒家经典《论语》中有一段话:“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拥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民营企业家杰出代表头衔的刘汉元,四川眉山县人,通威集团总裁。他经过18年的创业,使一个企业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及主要畜禽饲料的生产商。他所在的集团拥有四千名员工,正在向世界水产业霸主地位前行。2002年,他被《财富》杂志认定为全球40岁以下最成功的商人——在亚洲仅有13人获此殊荣。作为一个如此规模企业的老板,刘汉元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留给他批阅的商务文件。然而,不管再忙,哪怕身处天涯海角,每月的月底他都要飞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参加EMBA班的学习,这是专门为在职的老板举办的学习班。
第五部分:军事过硬 能力与效率爱军习武:提高自身能力 创建学习型团队(2)
员工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对员工来讲,要成功必须加倍努力,而且要比别人更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不平凡的过程,才会产生不平凡的结果。员工在设立一定的目标后,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所有的计划一定要按时完成。在超越自己本身以外,一定要更努力地超越你的竞争者。要超越竞争者,就必须要比竞争对手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智慧,而这是以积极主动为前提的。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也是作为一名员工的责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才能让自己的能力适应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公司有责任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员工自身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员工对企业的责任。
学习是给自己补充能量,先有输入,才能输出。成功是学习的过程。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过时的知识等于废料,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摄取能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生存下来。学习时留意你身边的事,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善于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创新。学习是积累财富的过程,是创造财富的过程。学习就是创收,学习就是创业。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即使你没有意识到,你一直也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学习。但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明显。如果你自己有这方面的意识,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地主动学习,你就能一直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毛泽东曾经说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其实,如果真正实践起来,这个“天天向上”是个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它需要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精神,还需要不耻下问的求知态度。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啊!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漂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博士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每一个人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成绩和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学习才能代表将来。只有重视学习的人,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是开发内在的潜力,你从工作中学到的,比眼前得到的报酬更可贵。你从工作中学到的越多,赚的越多。从工作中学习的人,等于别人付钱让他上学。如果不努力向上司和周围的人学习,你就很有可能放弃了升迁及更好的工作机会。
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装在大脑里等它老化,也不是用来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必须经由行动才能产生力量,才能变成生产力,才能吸引更多的知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竞争惟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现代社会,一个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停滞不前的员工将会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事实是,现代企业需要的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只知道埋头苦干、机械工作的劳动力,而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贡献的知识型人才——这也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与消极被动比较,积极主动的最大特征是在于思考。这种思考是一个优秀员工的必备素质,也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与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远大空调集团总裁张跃的座右铭是:“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当然这里不是指那种很刻板的知识,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品位、感受,这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方面。要在知识中找到美感,体会到享受。”
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团队是由个人组成的,学习型团队是由学习型个人组成的。只有通过个人学习,团队才能学习。虽然个人学习并不保证整个团队也在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团队学习便无从开始。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的基础上的。一个团队如果不能“天天向上”,这个团队就很可能会失去竞争地位。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构成现代人才体系的三大能力,其中,善于学习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第一能力。没有善于学习的能力,其他能力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也就很难去具体执行。
当今社会,一切均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发展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个社会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想适应世界的变化,跟上社会的变化速度,必须努力学习,学习能力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未来新一代成功人士的第一特质。
21世纪是一个属于科技和知识经济的世纪,是一个属于学习的世纪。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我们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技能都集于一体,时间尚不允许,精力上也不允许,我们所能做的是把握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解放军80年的历史是一部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学习的历史,学习造就的并不仅仅是伟大的解放军,它造就的还有经久不衰的百年企业和精彩绝伦的美丽人生。
第五部分:军事过硬 能力与效率苦练精兵:专业成就梦想(1)
解放军80年的发展历史,建立了无数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无疑是世界上最为伟大的军队,因此在世界上解放军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军队之一。解放军的伟大,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团队的伟大,也是因为团队的成员——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伟大。
人民解放军是一所培养英才的大学校,是一座锻造英雄的大熔炉。战士在军旅生涯中不仅锤炼出了解放军特有的军人素质和英雄品格,更有无数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1946年夏,国民党第54军从青岛登陆,进攻山东解放区。时任山东军区警备四旅八团射击队排长的魏来国,率全排在南泉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