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庭条件优裕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
一些家庭富裕或社会地位较高的父母,放松对子女的教育,造成孩子学习成绩落后,素质偏低。
在某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差的是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孩子。他的爸爸正是这个镇的副镇长。这个孩子身体壮实,白白胖胖,成天乐乐呵呵,智力显然没什么问题。但他经常完不成家庭作业,刚刚学过的字词,就是记不住。一次,老师和这个学生谈话,发现他对学习、升学和就业都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对于这个孩子,班主任老师也有难言之苦,父母从没有参加过家长会。一次老师进行家访,向家长介绍孩子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但是第二天孩子的家庭作业仍没有完成。班主任认为,如果父母严格要求,积极配合,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会落得考试常常不及格的地步。
家庭条件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成反比,在一些地区已成为普遍现象。据一所学校的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301名学生中,家庭条件一般的有232名,其中成绩优秀的为78人,占33。5%,成绩差的为43人,占18。5%。而家庭富裕或父母社会地位高的69人中,成绩优秀的仅9人,占13%,成绩差的竟有40人,占58%,其中富裕家庭的优秀学生率是3%,厂长经理家庭的优秀学生率是2。3%,干部家庭的优秀学生率占0。3%。考察那些因违反校规,违反《学生守则》而受到处分的学生的家庭背景发现,该校在近两年内学生受警告以上处分的共有12人,其中9人是厂长、经理和干部家庭的子女。
在高度文明的时代,人的最大不幸莫过于无知。家庭物质条件优越,本来是孩子学习的有利条件,父母们若不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促进孩子学习,练好本领,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材,反倒贻误了孩子的学业,造成孩子不求上进,不守纪律,给孩子的成长进程埋下祸根。
那些财产丰厚,在工作单位有一定职位的父母, 首先要加强对孩子“平民意识”的培养,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和适应社会都是有利的。不要说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家都并不很富裕,就是发达国家的一些亿万富翁对孩子的教育都很注意这一点。西班牙王后索菲娅为了让王子和公主们具备平民意识,王后让孩子以平民的身份出现在同学面前。每天她都亲自送孩子上学,她要求老师对有关孩子问题都直接与她联系,学校的家长会、庆祝活动她总是按时参加。
第三部分第10章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6)
生活中还要增强孩子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能力。孩子条件优越,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容易养成惰性。要让孩子多参加劳动,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席就很注意对儿子毛岸英劳动习惯的培养。毛主席的住宅是有专人打扫的,可是毛主席给儿子划出了一块卫生区,要求岸英每天一早打扫干净。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还亲自带儿子打扫院子里的厕所。
父母们要克服小富即安的封建传统意识,为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志向,要培养孩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让步,学习、纪律方面严格要求,不勉强、不迁就。父母不和或离异
请先看两篇孩子的日记。
(一)
今天我在家做功课,不知爸爸妈妈为什么吵了起来,妈妈指着爸爸的鼻子骂,爸爸又抄起鸡毛掸子朝妈妈打去,妈妈毫不示弱,便和爸爸打了起来。
我惊慌地看看爸爸,又瞧瞧妈妈,上前去劝妈妈,妈妈瞪了我一眼说“滚”。我又去劝爸爸,爸爸“啪”地给我一巴掌。我委屈地跑出了家门。
当我看到隔壁兰兰的爸爸、妈妈一边一个拉着兰兰的手,笑嘻嘻地在街上走着,心里难受极了,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二)
在短短的15年中,我经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我的痛苦是女儿失去了母亲的痛苦。每当别人谈起他们的母亲怎么怎么好时,我就会把辛酸的眼泪往肚子里咽,人家都有一个亲爱的母亲,天天能够得到她的温暧,而我却不知道母亲的容貌。……
这就是缺陷型家庭给子女带来的精神损害!
父母之间经常吵闹、打架,会使一些孩子的神经处于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他们的心情就会变得非常抑郁、脾气急躁,对外界的刺激十分敏感;有些孩子则相反。由于他们长期以来习惯了这种环境,对周围任何人和事都变得十分冷漠,不懂得怎样与别人友好相处,哪怕只是微小的冲突,也常付之以各种攻击性的行为。
父母离婚的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因而形成感情冷淡、心情忧郁、性格孤僻、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甚至还会产生轻生厌世的心理状态。据调查,不少青少年罪犯就是来自这种家庭。
总之,家庭气氛、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思想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做父母的应该多为子女着想,想想他们多么需要亲生父母温暖的手抚养他们成长,多么需要亲生父母的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啊!
第三部分第10章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7)
父母性格暴躁乱发脾气
尽管许多专家都曾经列举出父母发脾气的种种不良影响,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从不对自己孩子发脾气的人是极少的,所以,一概否定、排斥“发脾气”是不现实的。何况,如果一旦孩子每天都沉浸在父母的甜言蜜语中,就会变得娇气和软弱无力,日后长大,他会受不得批评和劝告,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大自然的风雨一样。
可见,偶尔发脾气,以比平时更严肃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可以的,尤其是孩子经多次劝告,依然不听话,故意捣乱的时候。
但是,无原则地随意乱发脾气就不可取了,因为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发脾气时,往往父母的语气很严厉,分寸不容易把握,有时过于粗暴和无理,使用的语言往往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而是乱加罪名,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特别是一些父母往往是因为在其他事情上不顺心,而把火气发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受委屈,这是十分不公平的。因此发脾气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
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就事论事,发脾气要以孩子犯了大错误为前提,决不能因为其他事情不顺心而对孩子撒气。
要指出孩子错在何处,为什么错了,而不要说一大堆粗话,比如 “笨蛋”、“废物”、“真后悔当初不应该生你”、“你走吧,我现在不想要你了”等等,这样只能使孩子伤心不已,却仍然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何处。
发脾气的目的除了为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主要目的还是要让他了解到父母因为他的错误感到伤心、不满。这样,他情绪上就会受到很大压力,知道父母对他不满,从而产生愧疚感,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据研究,过度惩罚、过分苛求、父母操纵孩子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幼儿中,家长采取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骂”等不良教养态度和方式的比例分别为:1474%,9619%,9。61%,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家长所采取的上述教养态度和方式的比例826%,426%,4。00%。
父母脾气大,往往爱发脾气,对待孩子也就没有耐心。这样的父母就应认真考虑一下,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否则,对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妨碍孩子的健康发展。
一些父母对孩子讲话可能是令人气馁的、令人羞愧难堪。尽管有时我们自己是仁慈和好心的,但是即使是称赞孩子的时候也会适得其反,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注意我们自己的语言。
父母的话对孩子影响很大。心理学家建议,父母用另外一套字眼跟孩子讲话和交谈,最好还是不发脾气。不要只管肆意对孩子吼叫,发命令、提意见、横加干涉,想到什么便说什么,时常说得不准确,不清楚,也说得不对。其中有些字眼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因为父母发火时往往听不到自己的嗓音和语气,不讲究说话的技巧和礼貌。
孩子受到父母无意的言语伤害,不是由于父母不爱他,而是父母无法和他们沟通心意。因此,父母要使用一种能够传达爱心,使孩子觉得有人需要他、尊重地、欣赏他的语言。
第三部分第10章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8)
和孩子说话要用爱的语言,要用跟客人或陌生人谈话的字眼,既不伤害感情,也不挑剔别人的行为。我们跟最亲爱的人谈话,当然应该用产生爱的语言,用减少争议而非打破愿望的语言,用令人生气勃勃而非挫人锐气的语言。
情绪不稳,感情用事
有的家长一心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不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感情用事,忽冷忽热。有时心情不好对孩子也没有好气,严厉无情。即使一点小事也大动干戈,兴师动众;有时心情好了对孩子和颜悦色,溺爱无比,孩子有什么要求都充分满足;有时又干涉不止,弄得孩子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夫妻爱吵架,经常拿孩子出气,这是最不可取的。时间一久,家长说什么孩子干脆都不认真听了。家长的威信没有了,教育孩子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有理智、讲方法。爱孩子要讲分寸,严厉也要有尺度。例如,教育孩子,当孩子已经认识到错误时,就不应再批评或是惩罚他。
有个小孩,平时很调皮。一次,父母要打他时,他就流泪讨饶,当时父母却照打不误。后来,无论父母怎样打他,他也不哭不喊,连眼泪也不流一滴,只是铁青着脸,双目闪着怨恨的光,瞪着父母。
美国幼儿教育家麦恩说:“当孩子流泪——并非是由于害怕惩罚,而是悔悟的时候,就不该去责罚他了。”事实上,不少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但是,一旦孩子违反了自己的意愿,或是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便气往上升,即使此时孩子泪流满面,照样拳脚相加,没有半点宽容之意。当孩子明白,在父母面前自己那悔悟的眼泪是没有用的时候,也就不再流泪或讨饶,等着父母的棍棒,但是却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
丹麦童话家安徒生曾断言:“80%的罪犯来自那些缺少怜悯心的家庭!”一些父母总埋怨,“打也没用”、“越打越不听话”就是这个原因。培根说:“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情感当家”。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要学会抓住教育时机去获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孩子流泪了就不该再打孩子,而应抓住这一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孩子管束自己。
感情用事还表现在家长在某些方面对孩子要求严格,某些方面却十分放松。一位美国学者评价说:“中国父母在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时,往往不在乎关心他们想些什么,他们的困惑,他们的不安,却更关心他们的吃。”也许中国父母没有意识到,在他们把孩子变成“小胖子”的时候,孩子的心灵却是一片荒芜。一方面他们可以从牙缝里抠出钱来给孩子买钢琴;另一方面,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拳脚相加。
第三部分第10章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9)
据某杂志透露,在我国因考试而挨打的孩子竟占 80%,“忘我奉献”与“心灵施暴”在中国父母的身上兼而备之。许多孩子在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下,不但不能成“龙”,甚至人也难成。他们一方面厌倦父母的精神枷锁;另一方面,当他们脱离了父母的羽翼时,又感到无所适从。每个当父母的都应反省一下,你们以“爱”的名义灌输给孩子的是些什么?!简单地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是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的。
家长不要感情用事待孩子,更不要拿孩子出气。小孩子大多是淘气的,当他犯了严重错误时挨一顿揍有时是必要的,至少可以使他深刻地记住下一次不可重犯。但是可叹的是,不少孩子挨揍并不跟他犯的错误大小有关,而是和父母的心情好坏有很大关系。有的父母心情舒畅时,孩子犯了多大的过错都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地不了了之。可是一旦心情不好时,小孩子就倒霉了。
有位母亲脾气很不好,喜欢感情用事。一次,小孩子饭后帮助大人扫地,哪知偏遇上父亲跟母亲怄气,见儿子拿着扫把在厅中舞弄,不分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巴掌。
可怜孩子莫名其妙地挨了揍,你说他以后还肯拿扫把吗?
孩子不拿扫把还不要紧,可怕的是孩子将来不懂得分清是非,遇事同样感情用事,那就麻烦了。另外,如此管教孩子,等孩子渐渐长大懂得些道理了,便会感到委屈而且不服气,天长日久,对父母的尊敬也会一落千丈,那时自食其果的还是父母。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做父母的应充分尊重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儿童。感情用事对待孩子,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其危害是比较大的。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试想,如果父母对子女经常是感情用事,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慑于父母的地位和权威服从父母。时间一长,孩子会由无所适从变为不理不睬,以致到最后孩子也会对父母反抗,与父母犟嘴,对父母不尊重。此时,父母再怎么管教,孩子都不会听话。
感情用事对待孩子,反映出了家长自身的素质问题。因此,要改变感情用事的毛病,做家长的就应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当家长的水平。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懂得感情用事对待孩子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加强自身修养,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少一点感情用事,多一点冷静思考,增强自己的育儿责任感,惟有如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