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如果向孩子说自己不懂,显得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没了威信,所以明知解释得不对,也要含糊其辞、敷衍了事地胡说一通。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毛泽东曾经说过:“能回答出学生提出的问题的一半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古人也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做家长、老师的,就应有一种谦虚的态度,求实的精神,那样我们培养出的下一代才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以成人眼光看待儿童绘画    
    儿童,特别是3~7岁的儿童,大都喜欢涂涂画画,心理学把这一年龄段称为“绘画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文字表达能力几乎是零,他们难以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情感。这个时期的孩子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画画。在语言文字不健全的远古时代,人们就以画来抒情、记事。从内心需要来讲,古人绘画与当今儿童绘画有相似之处。可以说儿童们喜欢画画,是因为绘画是满足、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方式。    
    当前,对儿童画画的认识和指导存在着两个错误的认识。一是一些人认为只有表达儿童欢乐、愉快的内心世界,画出祖国大好河山、世界和平等以歌颂为主题的作品,才算是好的儿童画作品。二是很多家长认为与名人名画画得很相似或者与真实的东西很相似的画才是好的儿童画。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孩子的高兴、悲伤、惊恐、郁闷等情绪都想表达出来,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儿童画画不一定是为给别人看的,只要他能准确地表达内心情感,就可以说是成功的画。那些孩子画的以“恶梦”、“受罚”等为主题,表现孩子受惊、愤怒的心情的画,就很有味道。一些绘画比赛评出获奖的儿童画,皆是表现儿童喜悦的心情和歌颂性的主题,限制了孩子情感的发挥,使家长们认为只有具有赞美性,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画才是好的画,并以此为准绳,对孩子画儿童画进行误导。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13)

    儿童的观察能力较差,他们还不善于用透视、比例来绘画,甚至不善于以同一视角来描绘。如果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儿童画的比例关系,那就太苛刻了。比如,孩子画一头牛,需看他画出了几处外部特征,看角、脚、头、尾等特征是否明显。特征画出得越多,表明儿童观察越细致、越好。至于器官之间的比例、透视关系,可以不加考虑。临摹成人的作品、名家名画,对于儿童来讲,没有太大的意义。    
    引导儿童画画的最重要意义就是利用儿童对绘画感兴趣的契机,开阔儿童视野,提高观察能力。儿童拿起画笔,就是为观察事物、认识世界注入了兴奋剂,使他们对要画的东西非看个清楚、明白不可,否则,他就画不出来。因此,儿童画画的能力强弱,也是观察力、认识世界能力强弱的体现。儿童画的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感性知识丰富,学习起书本知识来,就比较容易。可以说引导儿童画画,是促使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手段。其次可提高儿童的想像力、审美能力、造型技能及巩固绘画兴趣。    
    指导儿童画画不必是受过专业绘画训练的人,每一位父母都可以成为指导儿童画画的老师。一是要注意少让孩子照书上或家长画好的画去临摹,应多带孩子对照真实的东西去画。例如,画汽车,就到汽车旁边照着画,或者让孩子想一想真正的汽车是什么样子。要引导孩子注意画出东西的本质特征。二是引导孩子正确观察。例如,一幢房子要看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特点是什么,有几层,几个单元,要进行高低、大小、左右、长短、色彩的比较。三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画人物对于孩子来讲较难,可以引导孩子先画上衣,再画下衣,再画头部,最后画一个人。四是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事物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也就是发现知识。例如,动物的各种特征决定了它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生活和它的食物范围;由于生存环境的需要,很多动物的颜色都起到保护自己,不易被天敌发现的作用。五是内容反映儿童身边的世界,主题表达儿童心理。选取反映儿童身边的事物,儿童容易接受,也对儿童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有帮助。主题反映儿童心理才符合孩子的认识特点,孩子才能够顺利地去表现。可以多带孩子参观、旅游、直接参加劳动等,让孩子了解、感受生活,之后,让孩子画出最有感触的事情来。    
    总之,儿童绘画主要的意义不在于绘画作品本身,而是孩子参与绘画的过程。    
    孩子厌学就一味指责    
    孩子不爱学习,提起学习就头疼,严重的甚至逃学,这是家长们经常碰到的一个头疼问题。碰到这种情况,不少家长一味指责甚至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家长应该首先弄清楚孩子不肯学习或上学的原因,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施加不同的对策。    
    有一位母亲很痛苦地对我说,他的孩子什么都好,聪明、活泼、人见人爱,可就是不喜欢上学校。后来,经过反复观察,才知道这孩子不喜欢去学校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不喜欢读书,而是觉得学校没有家里自由。    
    听起来,这个理由的确让人有些发笑。学校是有纪律的,怎么可以没有一点约束呢?但从中我们看出,尽管孩子不爱上学的情况非常普遍,其原因也是十分多样的。首先,让我们看看刚刚上幼儿园或上小学的孩子,会碰到什么困难足以令他们不愿上学。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14)

    1。上幼儿园的孩子:    
    新环境往往会令孩子产生不安,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要适应的问题也实在太多了。    
    (1)没有群体生活纪律的概念:孩子一向在家中过的是家庭生活,生活圈子较窄,接触的不外乎兄弟姐妹、父母和亲友。所以一旦入园,要他们面对这么多小朋友,究竟要如何和小朋友交往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事。    
    (2)生活方式的改变:孩子在家中要遵守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家庭规则,而且由于家庭成员少,实施起来并不见得太繁复。但幼儿园内的规则却来得复杂,上洗手间要举手,吃茶点要待全班小朋友都准备好,才可以一起“开动”,一下子要习惯是颇困难的。    
    (3)幼儿园环境陌生:学校的设计、大小都与家中大不相同。一个课室有那么多的桌椅……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4)老师和孩子初相识,必须有一段时间才能建立关系,上课初期,彼此都在摸索阶段,需要互相适应。    
    2。上小学的孩子:    
    对于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别以为他已经过幼儿园阶段,就没有适应上的困难。其实,由幼儿园转到小学就是另一个新环境,仍然需要去面对。    
    (1)幼儿园的规矩和小学并不一样,在上课的形式方面,幼儿园又比小学活动性强。上了小学,孩子开始要学会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旁边读书,要应付更深的功课。    
    (2)孩子离开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会怀念他们,而对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会产生不满或抗拒感。    
    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的家长常常犯一个错误,就是借用学校、老师之名威吓小孩:“你再撒野,把你送到老师处!”给孩子留下一个“老师是惩罚孩子的”观念。于是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上学,甚至拒绝上学。    
    要解决以上纯粹因适应新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拒绝上学情况,父母最好在开学以前就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新生活的开始。开学前,多让孩子知道一些有关学校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灌输他一些资料:“学校内有很多老师,会教你很多知识”,“学校内会有很多小朋友和你一起玩的”,令孩子先有一个概念。平日经过学校时,让孩子驻足观看,观察小朋友们在校内快乐的玩耍情况。切勿以老师来恐吓孩子,相反,要告诉孩子学校是一个令人开心的地方,老师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上学后,多和老师联络,了解孩子在校内的问题,做出配合。孩子厌恶读书,主要是觉得“读书是痛苦的”,为什么读书被孩子视为痛苦?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把读书和考试扣上必然的关系,每天不停地催促孩子读书做功课,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取得高分。读书为了考试,考试为了满足父母,孩子根本找不到读书的真义和乐趣。加上父母的压力越大,孩子的反抗和厌恶越深。反过来说,如果父母每天强迫孩子游戏8小时而不予停止,不消几天,孩子一样视游戏为苦事。所以,要孩子不排斥书本,就要自小培养其阅读兴趣,把读书视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咱也请个家教    
    妈妈:看,孩子这次考试成绩又下降了。    
    爸爸:给孩子请个家教吧。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15)

    孩子:对,给我请个家教吧。很多同学都有家教。    
    孩子成绩下降确是让家长担心的事。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现代大中城市的家长们便越来越把希望寄托在聘请家庭教师方面。充任家庭教师的大多是一些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也有少数是学校的教师。    
    家长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确信,孩子的成绩下降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对课堂上教师讲的还没有理解掌握。二是孩子自己没有好好的用功。他们认为,聘请了家庭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巩固理解和消化课堂上的东西,而且可以起到督促孩子的作用。孩子要请家庭教师的动机与家长的不完全相同,一种出于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另一种出于一种虚荣。    
    在考试竞争相当激烈的时代,家庭教师的出现不可避免。好的家庭教师在帮助孩子理解知识、掌握学习技能方面也确实能起一定作用。但把提高孩子学业成绩的希望都寄托在家庭教师身上则是片面的。首先,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孩子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消化不够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孩子的学习态度、策略、意志、兴趣等一些非智力因素均能影响学业成绩。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比较来看,前者比较稳定,后者多富变化。孩子成绩的突然下降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往往不在智力因素,而在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培养往往在于家庭和学校的环境,而不在于家庭教师的辅导。其次,请家教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减轻了孩子的智力负担。学习负担加重的明显表现是学习时间的增加,孩子从早到晚每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这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是绝对不利的,是类似于杀鸡取卵的做法。智力负担的减轻就表现在对家庭教师的依赖性上,读书、做题不愿动脑筋,有困难就问,不愿意独自思考。    
    碰到孩子学业成绩不好或下降这种事,家长最好不要忙于找个家教完事,而要首先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若真是孩子学习基础不好,在课文或教材的理解方面跟不上,则可以考虑请个短期的家庭教师。要跟家教说明,孩子的哪方面不行,或同家教一起对孩子学业进行会谈。不能以灌输、辅助做题为主。若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有问题,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降低,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家长则应与学校老师或班主任一起配合,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水平。也有时候,孩子学业成绩的下降是由于生理上的一些病变,家长对此要密切注意。若碰到孩子嚷嚷别的同学都有家庭教师而他也要一个的情况,则应考虑采用拒绝满足孩子的要求的办法。因为这时的孩子并不想从家庭教师那里学习什么,只是把有无家庭教师作为自己的一种攀比的资本。    
    女孩不如男孩聪明    
    研究性别的心理学家认为,男女之间生来就存在着生理方面的差异,它在决定个性、行为特征以及身体发展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造成男女性别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遗传因素是性别差异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相对遗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教育则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学家研究中发现的大量事实表明,孩子的性别角色的经验主要是从家庭中得到的,对其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16)

    所谓家庭性别教育通常是指父母根据男女身心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的特点,按照一定社会对男女性别的不同行为规范要求,进行不同的抚养和教育,使孩子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性别角色。一般说来,孩子还未出生,父母就按照社会流行的性别角色价值观,对孩子性别抱有期望。孩子降生后,就会因性别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抚养方式。据有关调查表明,父母给孩子买玩具时就表现出男女有别。57%父母给女孩买娃娃之类玩具,有11%父母给男孩买这类玩具;59%父母给男孩买刀枪之类玩具,有18%父母给女孩买这类玩具。然而,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数量家长在家庭性别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弊病。常见的有以下的三种弊病。    
    1性别偏见——患此“病”的家长表现的“病症”主要有三类:一是“重男轻女”。这类家长仍然存有“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和“生男续香火,生女嫁人家”的传统思想。有的家长生了女孩,却把这个女孩当男孩来抚养,充当“假小子”。二是“男优女劣”。认为男孩比女孩聪明,爱动脑筋,将来能干大事,比女孩有出息。三是喜欢女孩,不怎么喜欢男孩。有一项城市的调查表明,父母对女孩喜欢程度高于男孩,超出93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男孩性格明显偏于独立型和外向型,好动好玩,顽皮不听话,经常闯祸,难管教;女孩则大都具有顺从型和内向型性格,安分文静,顺从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