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方智典-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记忆    
    对于一个老人,为什么他度过的一段生命是那么短暂?理由就在:他的记忆短暂,因此他想像他的一生也是短暂的。他不再记得生命中不重要的部分,不愉快的生活的大部分现在也已经忘记。唉,所能留下的记忆太少了!一般说来,我们的智力并不完美,我们的记忆也一样有缺陷。为了不让所学习到的教训,以及我们经历过的事件,慢慢陷入遗忘的深渊,我们就必须在这些方面经常做些反思。    
    然而,我们不习惯反思不重要的事,而且一般来说,不愿意反思对自己不愉快的事。但如果要记住它们,我们便有必要那么做。但是,那一类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事会继续有新的增加:大多在开始看起来挺重要的样子,因为它反复发生而变得无关紧要。因此到最后,我们实际上忘记它发生的次数。所以,我们对于早年的事记的更多,对于另一些年岁的事记得较少。我们活的越长久,我们称之为重要、认为值得记住的事就越少。仅仅由于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把许多事记下,也就是说,事情一过,我们就忘记。时光之水继续流动,在流经之处留下的痕迹总会越少。    
    因为日常要占据他心头的事日益增多,一个人对于已经发生之事的记忆,相对的变得短暂。我们早年所做过的事,那些很久之前发生的事件,好像是岸上的目标,对于出航的水手来说,每一分钟都变的越小,越不清楚,更难认清。    
    不愉快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不愿意想到它,有损我们虚荣的事,通常更是如此。因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不幸事件,很少是我们完全无可责备的。因此,人们很容易忘去许多不愉快的事,以及许多不重要的事。    
    昨日重现    
    有时,我们会记得或想起很久以前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发生一样,有关的事件似乎就呈现在我们跟前。这种经验的理由就是,我们不可能同样那么生动地回忆中间时段所发生的事,而且涵盖那个时期的一幅图像,也可能在一瞥之间全部认识出来。此外,那个时期所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已经忘掉,所留下的不过是我们曾经经历过那段生活的一般了解——一种只是抽象生存的概念,不是某种特殊经验的直接景象。这就造成久远以前的某一单独事件,好像是在昨天发生的。中间时段消失了,整个人生看起来那么不可思议的短暂。的确,在年老时,我们有时不会相信我们竟是如此老迈,或是我们遗留下的冗长的过往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我们所见到的目前处境,似乎总是那么稳定,不可动摇。    
    年轻时的生命感觉    
    我们年轻时觉得生命漫长,不免会把我们活过的那么几年,用来衡量人生的寿命。在早年,一切东西对我们都是新的,所以它们看起来重要。在它们发生之后,我们想到它们,把它们记住。因此,在年轻时,生命充满着各种发生的事,其过程也就显得悠长。    
    36岁的界限    
    36岁以前,在使用生命力的方式上,我们可被比喻为依靠资金生息而过活的人:我们今天把钱花去,明天还会再有。但是,从36岁以后,我们的地位好像投资者开始动用他的资金。起初,他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同,因为他开销的大部分都由本钱的利息支付。如果超支不大,他不会注意的。但是,超支不断增加,直到他觉察出超支问题日渐严重。他的状况变得越来越不稳固,他自己觉得越来越穷,又没有希望停止吃老本。他从富裕向贫困下降的运动——像一件固体在空中下降,到最后毫无空间留下。如果这一比喻的两个条件——人的生命力和财富——都真的同时开始消解,这个人的确到达可怜的困境。就是对于这种不幸的恐惧,使人年纪越大越为爱惜财物。    
    生命的本金与利息    
    在人生开始之际——在我们成年之前的阶段还有成年之后的短时间——我们的生命力的情况,如同有些人每年把一部分利息加到本金里面一样。换言之,不但他们的利息照常地收到,而且本金不断地获得增加。在笃实的监护人的用心照顾之下,这种令人高兴的情况——健康和财富都一样——有时是能实现的。哦,幸福的青春,可悲的老年!    
    神童的结局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也应该节省他的精力。亚里斯多德指出,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所有胜利者之中,只有两位或三位在两个不同的时期都获得奖品,一个时期在少年,一个时期在成年。其理由是,在成年之前接受训练所涉及的努力,由于会把他们的精力消耗殆尽,就很难持续到盛年。在体力方面如此,在神经活力上更是这样,而我们所有的智力成就无非都是神经活力的表现。所以,我们见到的神童——温室教育的成果,在儿童时代聪颖异常,令人赞叹不已,到后来变得很是平常。的确,孩子们早早被迫学习古典语文的方式,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许多饱学之士竟是那么迟钝而且缺乏判断。    
    人生的阶段    
    几乎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似乎特别适合人生的某一阶段,他到达这一阶段就是登峰造极。有些人年轻时非常可爱,在那以后,毫无出色之处;有人在盛年时活跃有劲,年纪渐增就失去所有的价值;许多人在年老时最占优势,这时他们的性格显得比较柔和,饱经世故,逸致地对待人生。法国人往往如此。    
    这一特殊性,可能由于有关人士的性格,跟青年、壮年或老年的性质比较接近,这一性格或是能跟人生的某一阶段相辅相成,或是可以矫正他在某一阶段一些特别的缺点。    
    第一千次看一幅艺术作品    
    在岸上的东西逐渐隐入远处,而且显然变小,水手们只有靠这种方式观察船只的进程。同样地,看见比我们年纪大的人都显得年轻,我们觉察到我们已经年老。    
    我们年岁越大,我们所见所做所经历的一切,在心中留下的痕迹就越少,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解释过。引申其中含义,我们也许可以这么说,只有在青年,我们是意识充分清醒地活着,到年老时,我们只是半活半死。时光向前流逝,我们对于周遭发生的事情的感觉,渐渐减少,人生大小诸事匆促地过去,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正像我们第一千次看一幅艺术作品一样。手头有什么事,我们就做什么,过后我们不知道是否做过那件事。


第三篇 处世智慧第五章 阶段人生(4)

    生命的旅途    
    生命越接近一切知觉停止的终点,就会变得越是缺乏知觉,时间本身的进程似乎在增加速度。在孩童时代,人生的一切事物和境遇都是新奇的,这就足够使我们清醒,对生存有完全感觉。因此,在那个年龄,每天都似乎非常地长。我们旅行的时候,会产生同样的感觉:在外面一个月,比在家度过四个月要悠长。在年轻或在旅途的时候,时间都似乎过得比较漫长,就是新奇感在实际上也无法免去我们不禁感到时间漫长得无从打发。    
    最佳岁月    
    时光流逝的速度,在我们感觉上所造成的不同,对于我们生存的每一阶段的整个性质,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它使得孩童时代——虽然只包括15年——似乎是一生最长的阶段,因而也是回忆最为丰富的;其次,它让人容易觉得烦闷无聊,年纪越小越是如此。例如,请想想孩子们所表现出的经常需要有所事事——不管是工作还是游戏。如果他们工作和游戏都完毕,一阵可怕的烦闷感随之而来。甚至在青年,我们也决不能免除这个倾向,大家都害怕无事可做的时刻。成年后,这种烦闷感会消失得越来越多。老人发现时间短缺,光阴似箭。    
    当然,我所说的是人,不是老朽的畜生。时光加速行进,烦闷无聊在人生前进中大多数会消逝,这时,热情及其伴随的痛苦会安分地睡去。人生在后期的负担,具体说来,比青春期显著地减轻,当然,这要假定健康还能维持住。所以,紧接着衰弱、困苦重重的老年之前的那个阶段,获得人生“最佳岁月”的美名。    
    青春期的种子    
    青春期的知觉是活跃的,能接受一切印象,青春时代拥有这一特权——种子在这时播下发芽,青春期是我们心智的春天。那时人们能领略深刻的真理,但不能构想出深刻的真理——也就是说,深湛真理的初始认识是立即的,是由一时的印象召唤出来的。只有当印象深刻活跃时,人们才能获得这种认识。如果我们要对深湛真理有所了解,完全要靠我们善用前段岁月。    
    在人生的后期,我们可能更有能力影响他人——影响世界,因为我们的天性已经发展完备,不受新观点的左右。不过,这时的世界比较不能影响我们。这是我们诉诸行动和获取成就的时候,而青春期是构成基本观念、为思想奠定基础的时候。    
    外表与思索    
    在年轻时,事物的外表最能吸引我们,年老时,思索是我们心智的主要特质。因此,青春期是喜爱诗歌的时代,老年就偏好哲学。在实务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年轻时,多由外表世界所给予的印象形成我们的决心,而在年老时,我们用思想决定行动。只有一个人年纪大了,他观察外表的成果才够分量,才能让这些成果按照它们代表的观念,加以分类——这一过程又能使那些观念在各个方面,获得更为充分的了解,他对它们的正确价值以及可予信赖的程度,才可以评定。与此同时,他已经习惯于人生各种姿态所灌输的印象,这些印象对他的作用,跟从前有所不同。    
    想像的图画    
    在年轻时,各种事物(也就是人生的外观)对人所造成的印象,极为强烈,尤其是对于性情活泼、想像丰富的人们,他们会把世界看作一幅图画。他们主要的顾虑是,他们在图书中会是什么人物,样子如何?不,他们并不明白其程度是否合乎实情。在个人虚荣上,在爱好华服上(如果未在其他方面),年轻人表现就是不同,大家所看到的是心智的一种本质。    
    智力的持久与衰退    
    毫无疑问,我们的智力在年轻时最能作大量的和持久的努力。这阶段有人可维持到35岁。在这阶段以后,我们的智力开始衰退,虽然很缓慢。可是,在我们生命的后期,甚至包括晚年,也不无智慧上的补偿。只有在这里,我们可说是经验丰富,或是学识充实;这时我们才有时间和机会,让我们能从各方面观察和思考人生;我们能把一事跟另一事相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接触点和相连的链条。    
    所以只有在这时候,对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才会有正确的了解。还有,我们在年轻时所获得的知识在深度上会有所增加;我们在过去所获得的观念,现在有更多的例子予以说明;我们在年轻时以为自己知道的事物,现在有深刻的了解。此外,我们的知识范围比较广大,不管朝任何方向延伸,它都是彻底的,因此能构成一致的并有关联的整体。年轻时,知识总会有缺陷,是片面的。    
    人生的入口与出口    
    在踏入老年之前,任何人对于人生的认识不可能是完整而适当的。只有老人才能看到人生的事体,知道它的自然进程。大家都对人生的入口有所认识,但只有老人对于人生的出口才有认识,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只有老人对于人生的极度虚妄,有充分的了解;其他人则从不停止努力,因为都免不了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错误想法。    
    果实与基础    
    我们年轻时具有更多的想像力,在人生的那个阶段,我们“知一隅而三隅反”。年老时,我们喜欢判断、深入和彻底。为了体认这个独特而奇异的世界,这是年轻人搜集有关资料的时候,目的在于写出他对人生的创新观点,也就是说,一位天才给同辈留下瑰宝。但是,只有在后期,他才变得善于利用资料。于是我们发现,伟大的作家一般来说是大约50岁才写出最好的作品。虽然知识的树要长成后才结果实,树根却须在幼小时打好基础。


第三篇 处世智慧第五章 阶段人生(5)

    错误的看法    
    每一个世代,不管它的特征性是如何的贫乏,都认为自己这一代远比上一代要聪明得多,比之更以前的世代,就不用说了。我们一生的各个阶段也是一样,总认为这一阶段比上一阶段优越,然而对于这两桩事情的看法,往往是错误的。在我们身体生长的年代,我们的智力和知识每天都有增长。我们已习惯了在今天轻视昨天,这时我们倒应该在今天敬佩昨天。所以,我们常会不适当地贬抑我们年轻时候的成就和判断。    
    智力的变化    
    虽然一个人的智力和心地,就其主要品质而言都是天生的,但前者毕竟不像后者那么不能改变。事实上,智力曾经有许多变化,一般来说,每有变化都会实际显露出来。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智力在身体中占有深邃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智力所处理的素材,是由经验提供的。所以,从身体的观点而言,我们发现,如果一个人有特殊的才能,这种才能开始慢慢地增进实力,达到高峰,然后走上缓慢衰退的道路,最后成为低能。    
    人生如书,人生如戏    
    人生的前40年好比写出一本书的正文,剩下的30年完成该书的注释。没有注释,我们对于正文的真义、系统,该书所含的寓意,还有它可接受的微妙引申,都无从获得正确的了解。    
    激情消退之后,生命的真正核心已经离去,除了躯壳以外,没有其他东西留下;从另一观点来看,人生像一出喜剧,开场是真正的演员,以后由穿着他们衣服的机械人继续到最后收场。    
    人之将死    
    在人生快要结束之际,就像化装舞会的终了时分,大家把面具除下所发生的景况大抵一样。这时,我们能看出究竟谁是谁,在我们行经这个世界的道路上,我们跟谁有过接触。在生命终了之时,每个人物都露出真面目,行动已有结果,成就得到正确的评价,一切虚假和伪装都已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