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话治世经典-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除民怨,这就是公刘(公刘,后稷之曾孙,夏末迁民于幽,治国有道)能够延续上天爱民之心的措施。
  有人说:“天地之数,或者三,或者五,三百年一小变,一千五百年一
  大变。从轩辕黄帝到夏桀一千五百年,禅让制度消失了,被放逐和征伐代替。由商汤到汉又一千五百年,封建制度消失,又以离合代替,由汉朝到南宋祥兴时,又一千五百年,离合消失,而以纯杂代替。纯以承合,杂以承离。纯使得顺从同一,杂使得变乱离异。同类为中国之主□□□□□。各行往复,各平其乱。然而承天命而振兴三纲者,如果不奖掖中国,掌握清明刚正之气,作智者勇者之助,驱骁悍侥驳之气,必不能早日根除杂之消蚀,回到远古轩辕之治,以后的政治就没有什么可资期待的了。
  呜呼!如果不是明察消息,通晓昼夜相替之理,知晓天地规律而不失误的人,又怎能够观察天地社会的变化啊! 

  明·王夫之
  遵循古制。继承天命而称圣王者,是本于轩辕之治,建国黄中,消除间气异类带来的灾难,扶长中夏之民而入尽其才,治国之道就完备了。
  有人指出:“古代孔夫子鉴于祸乱,表明自己的希望和忧虑,申明圣王之道,写了《春秋》,后代儒家发展他的学说,以董仲舒、胡安国为最多,无不提倡端正道谊,反对权谋。现在你所写的这些,有些不是这样。提倡以功业、武力为固国之本,以法令禁止为治国措施,即使讲明理,也衍而论其数,虽然也反复讲仁义,重视道德教化,引伸性命之说,探求天地之本源,恐仍不符合《春秋》的尺度啊!”
  我回答道:“为何这样说呢?民初生之时,自结成群,远离灾害。摈弃夷狄,统建君长,所以仁是指自爱同类,义是指自制其伦,强干自助,借以聚集中国的元气也。如今族类不能自保自固,哪还有仁义可谈!”
  他又说:“《宰制》所谋,以传无穷,必需通明变化之理,以免固定僵化。汉朝兴起于西京长安,中兴于洛阳,你所说的以燕京为会同之都,不就是要固定吗?”
  我回答道:“当君王者根据阴阳测定风雨,建都城,做宰治之主,无不选气机深厚的地方以巩固自然之实宇,所以伏羲,神农建都,或建于陈(河南淮阳),或建于鲁(山东曲阜)、平阳(山西临汾西南)、蒲坂(山西永济北)、安邑(山西夏县)、耿(山西吉县)、相(河南安阳),靠着河东北,作为建都之地。长安(今西安市)、洛阳、大梁(今开封市)之地,后来君王都曾建都。几百年以后地力衰竭,渐渐变为薄卤。如今燕苏之地,受天命而兴国者,金、元虽不足称数,明永乐建都于此,水土未有变薄,天命之气聚集,天子守边,四方来辅。后来的帝都,当然要在此地区,以光赞我成祖的功业。”
  他又说:“贤哲之制度没乱,庸愚之谋已经产生了,立说一般都是这样。今你所撰写的这些文章,放在几十年前,可以救保明朝的国基吗?现在明亡之后,国运斩绝,待事后论述事先的过失,为求鉴戒,正所谓丢失鱼之后而去寻找捕鱼的工具呀!”
  我回答道:“孔子写《春秋》,对定公、哀公之间多评论。谈当时的事,世人对我都不理解,因而慨然而书写,且也希望借此以劝戒后人。过去在太平年代里,祸乱还未形成,效法祖宗,遵从先王,才是良发。尽管你为未来担心而痛哭流涕地劝谏,说了难听的逆耳言,到头来必给自己招来灾祸。天下相互效法,谁能区别美玉和似玉的石头?随时间推移而皇朝的缓带散断了,朝廷天命沦灭,于是为其失败而痛心,推究其原因,始于秦,沿于宋,以自毁其国,推初弱丧,皆有道理。故哀怨系心,忧愤填胸,希望纠正它的自失之处,以求返回到轩辕黄帝之治。并翘首企望圣明皇帝出现,当好中国的天子,推行教化,制定法制,以审卫中国,而终确定夷狄。则我虽身死,灵魂也为之欢乐啊。”
  今年岁德在丙,当属火运,北斗柄指东辰,春天已经到了。中国命运,原是秉承上天的。王氏出于太原世系,历代相绵延,为汉族已故的皇帝捐出自己的忠效,悲愤穷愁,退而论之焉。圣明的皇帝,远远地流离迁徒,待之
  将来,须年岁长久啊。《黄书》所以流传,意即在此。 
《经世奇谋》 编者的话
  《治世经典》下部为“经世奇谋”。
  在一般人的眼里,“谋略”多与“阴谋”、“诡计”、“诈术”成了同义词,而一个具有谋略专长的人,也常被人视为“功于心计”、“城府甚深”,大家多是“敬鬼神而远之”。这种挥之不去的刻板印象,使得谋略之学一直成为旁门左道或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地下知识”,被少数人所独占,而多数人则朦然不知。“难登大雅”,“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为之曰。在西方马基亚弗利的权谋之著《君之诡》始终难见天日,只是富歇等人的活性表演,使我们感到“谋略”乃是一种活智慧,这种活智慧往往无法从死板的教科书中获得,而《治世经典》下部正是这种活智慧的最佳典范。
  《治世经典》下部是本善本书,《四库全书》都未收录该书,坊问及不易得见。历代许多文人骚客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面。在台湾只有两部藏书,一部藏于国立中央图书馆,一部藏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都是明妻源俞氏刊本。
  《治世经典》下部分八卷十九章,共 收录先秦至明朝故事传闻六百余条。它与《长短经》和《智谋大全》不同的地方是:《长短
  经》和《智谋大全》兼顾理论与实例,而《治世经典》下部则全是实例,因此,它的“可读性”也较高。
  《治世经典》下部虽然分成“备患”、“纾祸”、“知几”、“敏悟”、“应猝”、“拯危”、“讽谏”、“击奸”、“御下”、“能言”、“忠谋”、“贤使”、“能吏”、“制胜”、“用间”、“饵敌”、“智女”、“防诈”、“补遗”十九个类别,但是,“补遗”类的五十三则故事,仍可划入前十八个类别之中,所以,实际上它只有十八类。
  备患类收集了二十三则防患未然的故事,纾祸类收集了三十八则化险为夷的故事,知几类收集了三十三则见机行事的故事,敏悟类收集了四十则聪明颖悟的故事,应猝类收集了三十一则随机应变的故事,拯危类收集了三十则排难解纷的故事,讽谏类收集了四十四则讽谏人主的故事,击奸类收集了二十四则打击奸邪的故事,御下类收集了二十八则以上御下的故事,能言类收集了三十二则能言善道的故事,忠谋类收集了二十五则智士忠臣的故事,贤使类收集了二十六则外交良才的故事,能吏类收集了六十六则分辨忠奸的故事,制胜类收集了二十九则胜券在握的故事,用间类收集了十五则用间欺敌的故事,饵敌类收集了三十则诱敌以饵的故事,智女类收集了二十四则女中丈夫的故事,防诈类收集了三十九则防人之心的故事。
  《治世经典》下部将中国古人处世应变、防范杜险、出奇制胜等成功的事例用通俗易懂的故事讲述给世人,就是要告诉世人谋略之学非但不“可怕”,而且还十分“可贵”。可以说“经世奇谋”不仅是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也从某些方面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性格。
  如果我们承认人性是复杂的,如果我们认为学习保护自己、学习趋吉避凶是一种必要的“生存策略”,那么,谋略学便是一门可以不用,却不能不知的“备用”学问,也唯有使谋略之学“透明化”,才不致于使我们重蹈前人的覆辙。
  《治世经典》下部有丰富的实例足够当我们的借鉴,无论是政界、军界、法界、商界、学界,都可以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活智慧”。
  每一个想在事业、婚姻等方面取得成功的中国人,本书所述的中国古人的奇谋怪招可以不学,却不可不知。
  古人常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这个道理。
  本书依据明代俞象笃的石刻版本,分类条目,未曾更动,只是将文字逐条语译,为的就是以最平易的面貌,重新展现中国古人的胆识和智慧。
  本书的出版对挖掘抢救整理中华古文化遗产是一次重大贡献。 
第一章  防患未然(备患类)
  [开宗明义]忧患的来临,必有其征兆;如果不预先设法消除,将后悔莫及。这种防患未然的做法,正是明哲保身的借鉴。
  1 楚国攻齐,秦国守边
  秦康公(公元前 620~609 年)筑台三年,楚国人发动军队,想攻打齐国。
  任安对康公说:“百姓吃不饱会引来敌人,疾病流行会引来敌人,劳役频繁会引来敌人,动乱会引来敌人。国君花了三年的时间建筑城台,楚人就发兵攻打齐国,依臣下的看法,楚人恐怕是以攻打齐国为名义,实际上却是要袭击我国,我们最好及早防范。”
  康公于是派兵防守东方,楚人因此才中止行动。
  2 甘茂妙喻武王立誓
  秦武王派甘茂攻韩国的宜阳(公元前 308 年),甘茂担心会遭人诬陷毁谤,于是对武王说:“以前,曾参住在费的时候,鲁国有个叫曾参的杀了人,人家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他的母亲说:‘我儿子才不会杀人。’继续自在的织布。不久,另一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参杀人。’他的母亲依旧自在的织布。不久,又有第三个人向她说:‘曾参杀人。’他的母亲立刻丢下梭子,离开织机逃走了。
  “以曾参的贤明,和他母亲的信任,有三个人接连的疑惑,他的母亲都怀疑、害怕了。现在臣的贤能,不如曾参,王对臣的信任,又不比曾参的母亲,疑心臣的又不止三人,臣恐怕大王像曾母一样丢下梭子。”
  武王说,“寡人不听他们的话,你放心吧!”
  于是与他在息壤立下盟誓。
  3 骄奢是死神的催命符
  魏公子牟到秦国游历之后,即将东行,辞别应侯(范睢)。
  应侯说:“公子即将离去,难道没有要告诫我的话吗?”
  公子牟说:
  “即使先生没有要求赠言,臣下本来就准备提供先生一些意见了。贵与富没必然的关系,但是人一显贵,财富就随之来到;财富与美食没有必然的关系,但一有财富,美食就跟着有了;美食与骄纵奢华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享受了美食,就不免流于骄纵奢华;骄纵奢华与死亡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死亡却因人的骄纵奢华而来临。历代以来,因此而丧命的人太多了。”
  应侯听了这一席话,说:“公子告诫我的话,实在太丰厚了。”
  4 庞葱预防“三人成虎”
  魏庞葱和太子将至邯郸当人质(约在公元前 339 年),向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王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王相信吗?”
  魏王说:“寡人半信半疑。”
  “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王相信吗?”
  魏王说:“寡人相信。”
  庞葱说:“街上明明没老虎,然而二个人一说,就成了有老虎。现在邯郸离大梁(魏都)较街市为远,而议论臣的人,超过三人。希望王明察这些议论。”
  王说:“寡人不会轻信别人的议论。”
  于是,庞葱和太子辞行,往赵国去;而毁谤的话果然纷纷传来,太子回国后,果然见不到魏王。后来魏王忽然想到庞葱的话,才除去心中的疑虑,父子又相见了。
  5 臣子施惠,君王得利
  齐襄王即位(公元前 283 年),田单辅佐他。有一次经过淄水,看见一老人涉水,受不住寒冻,出水后无法行走,田单就脱下皮衣,给他穿上。
  襄王嫌恶地说:“田单之施恩惠,不就是打算想借此谋取我的国家吗?不如及早防着他。”
  此时,襄王看看左右都没人,只见岩下有一个名叫贯殊的人,襄王叫他来问道:“你听到我说的话吗?”
  贯殊回答:“听见了。”
  襄王又问说:“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
  贯殊说:“王不如顺势当作自己的善处。大王好好的嘉勉田单的善事,下令说:‘寡人忧虑百姓饥饿无食,田单收容他们,并且供养他们;寡人优虑百姓寒冷无衣,田单脱下皮衣,给他们穿;寡人忧心百姓劳苦,而田单也忧念百姓,合于寡人的心意。’田单有这些善处,而大王嘉勉他;嘉勉田单的善处,也就是王的善处。”
  襄王说:“好!”
  于是赏赐田单牛和酒,嘉勉赞赏他的行事。几天后,襄王派人到乡里察访,听见乡里的人谈论说:“田单爱人民,原来是大王教的啊!”
  6 土地都不给,何况性命?
  秦昭王称帝(公元前 288 年),魏王将前往道贺。
  魏敬告诉魏王说,“河内比得上梁(魏)的重要吗?”
  王说:“当然是魏重要。”
  “魏比得上身体性命重要吗?”
  王说:“当然是身体性命重要。”
  “假使秦国要求河内的土地,那么王给他吗?”
  王说:“不给。”
  魏敬说:“河内,是三个讨论事物中最次等的;身体性命,是三个事物中最重要的。秦国索取最次等的,而王不愿意;索取最重要的,而王却答应他,为什么呢?”
  王说:“对啊!太好了。”
  于是不去了。
  7 王翦求秦始皇赠田园
  秦攻打楚国(公元前 225 年),派王翦带领军队六十万人,始皇亲自送到灞上。
  王翦出发前,请求很多丰美的田宅园地,始皇说:“将军即将出发,何必担忧贫乏呢?”
  王翦说:“做大王的将领,有了功劳还是不能封侯,所以趁大王看重臣的时候,臣也及时借此请求田园做子孙的家业罢了!”
  始皇大笑。
  王翦到关上之后,前后派遣五位使者返回请求良田。有人对王翦说:“将军的请托要求,也太过份了吧。”
  王翦说:“不是这样。秦王心中忧惧,并且不信任别人。现在将全部秦国的军队交付给我,我不多请求田宅做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