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02a道德经分类释译 (孔正 王玉英)-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疑這些人作秀,是為了上電視,上報紙。而我卻在胡耀邦身上看不到這一點,難道是時代變了嗎?還是人們對著名人物肢體行為的要求提高了呢?現在,當我看到胡耀邦在中南海彎腰掃地的照片,以及想起他辭職後談及國事時發出的輕微笑聲,覺得胡耀邦是永遠年輕的,永遠不愧是我們年輕人的良師益友。
11月20日前夕,中共中央將以會議的形式紀念胡耀邦誕辰90周年。另外,來自胡耀邦家鄉湖南瀏陽的消息說,位於當地中和鎮的胡耀邦故居將建宏大的胡耀邦紀念公園即將開放,並有可能從湖南省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升級為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說真話人民知音,辦實事一代偉人”。自1989年4月22日胡耀邦追悼大會以後,胡耀邦去世十六年來,這期間的紀念活動,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大規模紀念胡耀邦這位民主先鋒的活動,是非常來之不易的。我想,在這些日子裏,胡耀邦生前戰鬥和工作過的地方,以及北京中南海外邊的北長街會稽司胡同25號,胡耀邦生前最後的故居,一定都是鮮花如潮,芬芳四溢……
耀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呕心沥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亿万中国人敬重他,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最为可敬可爱之处不在于他的一贯正确,而在于它总是真诚地坚持真理,迅速地修正错误。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释】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所以,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孟子曰:“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为善。” 孙中山说:“我们是为国民而存,而不是国民为党而存。”得民心者得天下,故以天下众人之意为意者,谁能与其争焉?舜戒禹道:“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意译】
江海之所以能为一切河川溪流所汇往,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为百川所聚会。
因此,为政者要管理人民,就必须不师心自用,而应唯民意是听;要领导民众,必须把个人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之后。
所以,圣人地位虽然居于人民之上,人民却不感到压抑;领导人民在前,却始终不会给人民带来妨害。
因此,天下的人民都乐于拥戴而不厌弃他。
因为他不与人民之意愿抗争,所以天下无人能和他争。
第三类、遵循道治国安民三大原则
(第二节)见素抱朴,民风淳朴
原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注释】所谓美善,皆是生於个人的主观观念。你主观认可,则虽丑恶而却以为美善,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狗吃巴巴对口头,说的都是此意;反之,虽美善却以为恶。所以,丑恶、美善皆非是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而是出于个人的主观妄情。
而且,美丑和善恶都是相对的、比较的概念,它们是矛盾的统一体。天下如果没有“美”,就不会有“丑”。没有“善”,就不会有“不善”。纯朴之世,人们不知有丑恶,也不知有美善,一切皆顺其自然,行当行之道而不认为是美、善,纯粹发乎本性而已。
有无相生,善恶相成。立美善之名显于前,必有丑恶之名见于后。世之所美者以为神奇,所恶者以为臭腐,然而反者乃是道之动,神奇往往复化为臭腐,臭腐往往复化为神奇,如此则美与恶怎辨?昔之所是,今或非之,今之所弃,後或用之,则善与不善怎择?
人们往往好名心切,争美善之名生怕落后,避丑恶之名唯恐不及,所以,绝对化的形名观念意识将会使人离质尚文逐末忘本。人们对事物形名的关注,使之忽略了隐藏在深层次的、最本质的东西。虚名遮掩了实质,成见替代了思考,人们良心的真知被混淆,以致会造成有百伪美善混杂其中而不知,有百真丑恶隐藏其间而不觉。
禅让,可谓美名,而魏文晋武假之;恤民,可谓善行,而陈氏厚施假之;谦恭下士,可谓美德,王莽假之;此即所谓恶与不善。巨奸大滑还往往利用宣传,利用权势把自己、把自己的理论、把自己的行为确定为美、善,并且炮制出各种“当然对”和“可恶罪”,来掩护自己蒙蔽人民。例如,英明、伟大、神圣、革命、左派、积极、忠贞、坚定、勇敢、爱国等等美名,对立双方都争相自冠之;长毛、拳匪、康党、共党、乱党、赤匪、共匪、北大派、反动派、走资派、保皇派、美帝、苏修、资本家、地富反坏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落后、保守、背叛、教条主义、修正主义等等丑名都争相给对方乱扣之。这样,主观地制定了终极价值目标,并“誓死悍卫”它的独尊性、权威性。还将与此美善相异的学说定为“异端邪说”,把一切与此相违背的行为宣判为离经叛道,将其都置于严惩、打倒之列,人为地制造“非此即彼”的取舍,号召人们对其进行“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斗争,而且打倒后还应“再踏上一支脚”。
那些“当然对”,难道就一无所非?那些“可恶罪”,难道就一无所是?这些善恶之名就如同京剧里的红白脸谱,人们往往依世俗成见,天真的认为红脸者即是忠臣,所作所为皆是“当然对”,白脸者即是奸臣,所作所为皆是〃可恶罪〃,以为这无庸置疑,以致若干年后觉悟时方感叹“当年好困惑!”鲁迅说:“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漫谈】对于事物认知方面的分岐,对与错的分辨,我们可以诉之于科学和科学方法;但是在理念、伦理、意识形态方面的分岐,好与坏、善与恶、高尚与渺小的判别,却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它只有一个你感情上喜爱不喜爱的曲别,只有一个个人主观偏好的曲别。这方面的真理不存在于任何完全排除信仰理念的事物之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垄断真理或美德。所以,这种分歧只应由大家用一种共识来解决:承认和容忍每个人都具有对理念观点有任意喜爱的自由,承认和容忍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在没有外部干涉的情况下作出选择的自由。如果有人非要强调自己认可的对,并强迫别人也必须认可的话,那末这种主观意愿分歧就只好由强力…甚至是诉之于战争…来加以决定了。这样,理念、伦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也就还原为强权之争了。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身体和心灵是平行的,自然界本身既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 。
所以,道德和伦理价值,它只是一种社会制定或认可的行为。它无非是人们所制定的一种契约,是主观任意的,而且往往因观点、立场、时空等等种种客观因素而截然不同。它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所以很难正确的判定对或错。《淮南子》中说:“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故而道德价值往往容易被“大伪”所利用,成为造孽作恶的借口。
【漫谈】邓小平南巡讲话中说:“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就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漫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曾是一个时期媒体上的口头禅,当然是宣扬这是善行了,但益于局部为害整体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就应运而生,四处泛滥,流祸不止。后来一个时期,又有各种能人志士走红媒体,所谓思路能改革创新,行动能大刀阔斧,有能力、有魄力,开拓了能人经济。但紧接着,各地强迫农民的逼种逼养之风也随即盛行开来,结果导致了很多劳民伤财。这些现象的前后发生,难道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老子所谓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难道不应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忌戒?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注释】相生:相互产生。相成:相互形成。相形:相互对照。相倾:相互显对。相和:相互配合。相随:相互跟随。
万物生于有形,而有形又生于无形;万物存在,同时又不存在,这是因为万物在不断变动和演化,是在产生和消灭。事有难易,虚心应物,因势利导,则难亦将为易;逆性悖理,率意而为,则易亦将成为难。长和短是相形而见,高和下是相对而显,音和声是相配而和,先和后是相邻而随。这些都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一有俱有,一无俱无。美与恶、善与不善之相因,也是如此。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注释】处无为之事:处虚心应物的不造作事端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以身作则的无言教化。
圣人深明自然运化之机,知晓左右人们行为的不是对他们的说教,而是他们经常耳濡目染的景象,故而圣人使自己的行为附合于道,循理应物,处顺应自然不任意妄为之事;则天行化,行正己正人之不言之教。使人民处于浑厚的淳朴风气之中。
【漫谈】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名而善性存。婴儿生,无教师而能言,是因与能言者相处。所以,化世育人,上如标枝,引而不发,民如野鹿,似影随形。以致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行为端正而不知可谓善。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万物作而不辞:顺应自然,不造作事端。有:占有。恃:自恃。弗居:不自居。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大道虚无自然,清静无为,造就了适宜万物生长的大环境,而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妄加干涉,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它有功不居,所以它的功绩不会失去。
【意译】
天下人若皆知某些事物可誉之为美,对另些事物认定可恶的成见也相对产生,结果将会是不美;若皆知某些行为可誉之为善,对另些行为认定不善的判属也相对形成,结果将会是不善。
所以,有和无是相互产生,难和易是相因形成,长和短是相形而见,高和下是相对而显,音和声是相配而和,先和后是相邻而随。
因此,圣人顺应自然,为无主观妄为之事,行正己正人之不言之教,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妄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他有功不居,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原三章 不尚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注释】尚:祟尚、看重。贤:贤能,贤德。尚贤:标榜贤良,崇尚有为。乱,紊乱。
不尚贤,并非是不任用贤能,而只是不标榜不宣扬而已。难得之货,是指难以得到的东西,凡指钱财金玉之类;倘若宝贵这些东西,则民众也爱其物而患其无,以至去盗。不见可欲:见,呈现、炫耀的意思;可欲,可引使欲望膨胀的东西;贪欲可抑而不可纵,不宣扬、不炫耀可引使人们欲望膨胀的东西,可使人们的心性不紊乱。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样人们就会身心健康,社会也就会安定。
【漫谈】老子重视人的天性(这种天性可谓是人类的普遍理性)之朴,强调保持这种真诚淳朴的必要性,认为祟尚贤能就类似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容易诱导人们去争逐名利,从而会扭曲、泯灭了人的天性自然。《淮南子》把这种原则解释为:“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外与物化,而内不失其情。”因为他怕“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科学家李约瑟把这种行为方式解释为:“抑制违反自然的行动。”
【漫谈】治国之要,切莫搅扰人心、混乱人性。人心争名好胜,上尚贤贵货炫耀于前,下则趋务纷争效仿于后。人们只顾追逐这些表面的东西,争作表面文章,必定会造成:斟酌应当让位于顾虑舆论;真诚务实让位于虚假浮夸;良心的淳朴矫变为对形名的贪婪。故而得者将会骄奢淫逸、顾盼自雄,失者将会嫉妒愤恨、挺而走险。于是喜怒相疑,愚智相欺,真伪相杂,善否相非。人之淳朴的天性衰败,天下将会愈加混乱。
例如,有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九五八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也是在湖北。毛主席的一号专列停在孝感站外,他要对中央向湖北提的年产六百亿斤粮食摸个底,邀请当地的干部与农民代表上车座谈。农民代表曼桃香是个农村小姑娘,正闹感冒打喷嚏,人家怕她传染给主席,不让她进来。主席知道了即说:“怕什么,少奇肝炎多年也没有传染给我。进来,小姑娘,请坐。”她刚坐下,不料打了一个大喷嚏,喷得他满脸唾沫星子,在座的人都紧张起来,小姑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