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伤寒杂病论-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 太乙禹余粮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后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见前)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匙,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津,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半夏 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结促,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地黄半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阿胶二两 麻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者,此为不传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属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不利,犬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小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忄农)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脉浮而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自汗出。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则知大便不久必出。所以然者,以小便数少,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阳明证,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证,眼合色赤,不可攻之,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阳明病,脉实,虽汗出,而不恶热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者,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初服更衣者,停后服,不尔者,尽饮之。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以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方见前)

  阳明病,实则(言严)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言严)浯,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阳明病,发汗多,若重发汗,以亡其阳,(言严)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言严)语者,大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夜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言严)语,小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言严)语,发热潮,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服承气汤后,不转失气,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言严)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尔,宜大承气汤下之。(方见前)

  阳明病,下血,(言严)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阳明病,汗出,(言严)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实也,须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言严)语。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发汗则(言严)语,遗尿,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出汗,若自汗者,宜白虎汤。自利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汗出,大便难而(言严)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病,脉浮而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言严)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忄农),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香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阳明病,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滑石一两(碎)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阳明病,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者,不可与水饮之,饮则必哕。

  阳明病,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衄。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忄农),饥不能食,但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