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伤寒杂病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味,取四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病温,口渴,咳嗽,衄不止,脉浮而数大,此温邪乘肺也,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黄芩三两 石膏半斤(碎) 杏仁十四枚(去皮尖)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温,发热,腰以下有水气,甚煮取三升,少腹热痛,小便赤数,脉急而数下尺中者,此温邪移肾也,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主之。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方
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秦皮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大温,发热头晕,目眩,齿枯,唇焦,谵语,不省人事,面色乍青乍赤,脉急大而数者,大黄香蒲汤主之;若喉闭难下咽者,针少商令出血;若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死。
大黄香蒲汤方
大黄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温病,下之大便溏,当自愈;若下之利不止者,必腹满,宜茯苓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温者,因其人素有热,更伤于风,而为病也。脉浮弦而数,若头不痛者,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主之。若伏气病温,误发其汗,则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聋,脉大而数者,宜白虎汤;大实者,宜承气辈;若至十余日则入于里,宜黄连阿胶汤。何以知其入里?以脉沉而数,心烦不卧,故知也。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黄芩三两 牡丹皮三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汤方(见前)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制)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制)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芍药二两 黄芩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三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病温,治不得法,留久移于三焦,其在上焦,则舌蹇,神昏,宜栀子汤;其在中焦,则腹痛而利,利后腹痛,唇口干燥,宜白虎加地黄汤;其在下焦,从腰以下热,齿黑,咽干,宜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
栀子汤方
栀子十六枚(劈)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三味,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白虎加地黄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地黄六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方
百合七枚(劈) 地黄汁一升 牡丹皮六两 半夏一升 茯苓四两
右五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别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四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地黄汁,与百合汁,更上火,令沸,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伤暑肺先受之,肺为气府,暑伤元气,寸口脉弱,口渴,汗出,神昏,气短,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两把 粳米半升 半夏半升(洗)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取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发热,汗出,口渴,脉浮而大,名曰中暍,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主之。
白虎加黄连阿胶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米熟汤成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汗出已,发热,烦躁,声嘶,脉反浮2数者,此为肺液伤,百合地黄加牡蛎汤主之。
百合地黄加牡蛎汤方
百合七枚 地黄汁一升 牡蛎二两
右三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另以泉水二升,煮二味,取一升,去滓,纳地黄汁,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伤暑,心下有水气,汗出,咳嗽,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脉弱而滑,栝蒌茯苓汤主之。
栝蒌茯苓汤方
栝蒌大者一枚(共皮子捣) 茯苓三两 半夏三两(洗) 黄连二两 甘草一两(炙)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日再服。
伤暑,发热,无汗,水行皮中故也,脉必浮而滑,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后以竹茹半夏汤与之。
竹茹半夏汤方
竹茹二两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半夏半升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者,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猪苓加人参汤主之;一物瓜蒂汤亦主之。
猪苓加人参汤方
猪苓一两 茯苓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四升,先煮五味,取二升,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
右〖坐刂〗,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凡病暑者,当汗出,不汗出者,必发热,发热者,必不汗出也,不可发汗,发汗则发热,烦躁,失声,此为肺液枯,息高气贲者,不治。
伤暑,夜卧不安,烦躁,谵语,舌赤,脉数,此为暑邪干心也,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主之。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方
黄连三两 半夏半升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一两 人参三两 芍药二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脉弱,口渴,大汗出,头晕者,人参石膏汤主之。
人参石膏汤方
人参三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竹叶一把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者,头不痛,头痛者风也,头重者湿也。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热之为病,有外至,有内生。外至可移,内有定处,不循经序,舍于所合,与温相似,根本异源,传经化热,伏气变温,医多不晓,认为一体,如此杀人,莫可穷极。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热病,面赤,口烂,心中痛,欲呕,脉洪而数,此热邪干心也,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热病,身热,左胁痛,甚则狂言乱语,脉弦而数,此热邪乘肝也,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主之。
黄连二两 黄芩三两 半夏一升 猪胆大者一枚(取汁)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三升,去滓,纳胆汁和合,令相得,分温再服。
热病,腹中痛,不可按,不能俯仰,大便难,脉数而大,此热邪乘脾也,大黄厚朴甘草汤主之。
大黄厚朴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六两 甘草三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大便利,勿再服。
热病,口渴,喘,嗽,痛引胸中,不得太息,脉短而数,此热邪乘肺也,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主之。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方
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热病,咽中干,腰痛,足热,脉沉而数,此热邪移肾也,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主之。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方
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一升(洗)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湿病脉证并治第九
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
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两足肿,脉沉而涩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
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麻黄茯苓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 赤小豆一升
右五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右八味,一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白术十八铢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滑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师曰:发其汗,汗大出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