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记译注-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年,出兵伐朝鲜。夏季,天旱。公孙卿说:“黄帝时只要封祭就会出现天旱,是由于天要把封土晒干,一直晒上三年。”皇上就下诏书说:“天旱,推想是天要晒干封土吗?兹令天下人都尊奉、祭祀灵星。”
明年,皇上在雍城郊祭,打通了去回中的道路,到那里去巡察。春季,到达鸣泽,从西河县而归。
第二年冬天,皇上巡察南郡,到江陵后向东行。登上灊县境内的天柱山并且行了祭礼,此山号为南岳。然后乘船沿江而下,自寻阳起程,出枞阳,经过彭蠡湖,沿途祭奠了名山大河。再向北行到琅邪,是循海路而上。四月中旬,到奉高县修整了泰山上的封土。
起初,天子封泰山,在泰山的东北方向有一处古时候的明堂旧址,周围地势险而且不宽敞。皇上想在奉高邑旁另建一座明堂,而不知道该建成什么样子。济南人公王带献上一幅黄帝时的明堂图。于明堂正中是一座殿,四周无墙,以茅草复顶。与水相通,水环绕宫垣一周。又建有复道。殿上有楼,从西南方的复道进入大殿,称为昆仑道。天了从这里入殿,就可拜祀上帝了。于是皇上命奉高邑在汶水旁建造明堂,形制与公王带的明堂图相同。到元封五年重到此处修整封土的时候,就在明堂的上层祭祀太一和五帝,命高皇帝庙的神坐与它们相对,在明堂下层祭奠后土,用牢牛共二十头。天子从昆仑道进入,开始祭拜明堂,礼数与郊祭相同。行礼毕,在堂下点燃燎火。皇上又登上泰山,在山顶又有一番外人不知详情的秘祭。而在泰山下祭祀五帝,则各按其方位进行,只有黄帝与赤帝合并祭祀,祭时都有主管官员辅助侍候。山上燃起燎火,山下各处都举火相应。
二年以后,适逢十一月甲子日朔旦为冬至节,推算历法的人认为这一天是进入统岁的开始,所以天子亲自到泰山下,在这一天于明堂祭祀上帝,但不行封禅礼。其赞礼官念道:“天增授给皇帝太初历法,周而复始,无有穷尽。皇帝敬拜太一。”然后东行到海上,询问访求神仙的方士和其他下海人,没见有何效验,然而非但不停止这些活动,反正增派人员,希望能侥悻与神仙相遇。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殿发生火灾。十二月甲午初一日,皇上亲自到高里禅祭,祭祀后土。来到勃海岸边,将要望祭蓬莱山的仙人之属,希望自己终有一日到达仙人之庭。
皇上回到京都,由于柏梁殿发生火灾的缘故,改在甘泉宫朝见天下郡国的上计吏,并接受他们献上的计薄。公孙卿说:“黄帝建造成青灵台,才十二天被火烧掉,黄帝就又建造了明廷。明廷,就是甘泉宫。”方士大都说古时帝王有建都于甘泉的。后来天子又在甘泉宫朝见诸侯,在甘泉建造诸侯的邸舍。勇之就说:“越地的风俗是发生火灾后,重新盖屋必须比原来的更大,用以镇服、胜过原屋,以避灾害。”于是建造了建章宫,计有千门万户。前殿比未央宫还高。建章宫以东建有凤阙,二十多丈高。以西则是唐中,方圆数十里辟为虎圈。以北开凿了一个很大的池沼,其中有渐台,高二十多丈,名为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诸岛屿,以象征海中的神山龟鱼之类。以南有玉堂、璧门等建筑以及大鸟的塑象。又建造了神明台、井干楼,高度为五十丈,以辇道彼此相连属。
夏季,汉朝改变历法,以每年正月为一年的开头,五色中崇尚黄色,刻着官名的印章改为五字,以当年为太初元年。这一年,向西出兵讨伐大宛。遍地生蝗虫。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人以方术祷祀诅咒匈奴和大宛。
明年,主管机构说雍城五畤没有煮熟的牲牢等祭品,祭祀时芬芳之味不能齐备。于是命祠官给五畤煮牺牲的器具,颜色按照五行相胜配置。牲礼中的驹以木偶马代替。只有五月的尝驹祭以及天子亲行郊祀礼时才用真正的驹作牺牲。所有名山川的祭祀有用驹的,也一律改用木偶马代替。天子出行路过该地祭祀时用真驹。其他礼数不变。
第二年,东行巡察来到海上,考察方士们关于神仙之类的话,没有一件有效验的。方士有的说:“黄帝时候建造了五个城邑十二座楼,在执期迎接、等候神人,称为迎年。”皇上准许按他所说的办,称为明年。皇上亲自行礼祭祀上帝。
公王带说:“黄帝时虽然封祭泰山,然而风后、封巨、岐伯等都是要黄帝封东泰山,禅祭凡山,与符瑞相合,然后才能长生不死。”天子既已命人准备祭祀用具,来到东泰山后,见东泰山很矮小,与名声不相称,就命祠官行礼,不在这里封禅了。以后命公王带在这里主持祭祀以迎候神人。夏季,回到泰山,象从前一样举行五年一次的修封礼,另外增加了禅祭石闾的礼仪。石闾,在泰山以南的山脚下,方士有许多人说这是仙人居住的门闾,所以皇上亲加禅祭。
此后过了五年,重到泰山修封,回来时路过并祭祀了恒山。
本朝天子新制定的祭礼,有太一、后土,每隔三年天子亲自郊祭一次;建立了汉家的封禅制度,每隔五年修封一次,薄忌的太一祠以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床山祀,由宽舒等祀官按岁时祭祀,凡六庙,都由太祝官管领。至于此外的八神等神,明年、凡山等名祠,天子出行时路过则祭,离去则停祭。由方士建议所立的祠庙,各由建议者主持,此人死,祠庙废,与祠官无涉。其他祭祀凡是沿袭下来的都一仍旧贯。今天子自封禅始,其后十二年间,五岳、四渎遍祭一周。而迎候并祭祀神人的方士,以及人海寻求蓬莱山的,终究没有效验。如公孙卿那样的候神者,还能以神人的脚印来辩解,再无其他效验。因而天子越来越对方士怪诞、迂阔的话感到厌倦懈怠了,然而仍对他们加以笼络,无使断绝往来,希望能遇到真有方术的人。从此以后,方士上言神仙和祭祀事的更多,然而其效验自可想见了。
太史公说:我随从天子巡视并祭祀天地诸神和名山川还参预了封禅礼。进入寿宫祭祀并等候神君说话,考究并观察了祠官们的心态、意向,于是退而论述自古以来祭祀鬼神的事,全部涉及了事情的表里内外。使后世君子,得以观览。至于祭祀中关于俎豆珪币等情形,献酬的礼仪程式,则主管机构保存有详细档案,本文就不复赘及了。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阙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原文】【注解】
《尚书》曰①,舜在璇玑玉衡②,以齐七政③。遂类于上帝④,禋于六宗⑤,望山川⑥,遍群神。辑五瑞⑦,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⑧。岁二月,东巡狩⑨,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⑩,望秩于山川⑾。遂觐东后⑿。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⒀,同律度量衡,修五礼⒁,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⒂。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①指《尚书·舜典》篇。②孔传说:“在,察也;璇,美玉;玑、衡,玉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运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以璇玑玉衡为浑天仪的浑环和窥管,是汉儒中一派人,如马融、蔡邕等人的认识。也有认为是指北斗七星的,如《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这是由于北斗七星自斗魁第一星始,依次是天枢、天旋、天玑、天权、天衡、开阳、摇光。有三颗与“璇玑玉衡”名称相合。③孔传说:“七政:日月五星。”孔颖达解释说:“整齐天之日月五星七曜之政,观其齐与不齐:齐则受之是也;不齐则受之非也。”齐与不齐是指:日月五星各自循轨道、按规律运行,称为齐;偏离轨道,不按规律,或赢或缩(早出为赢,晚出为缩),称为不齐。七曜之政是指:按占星家说,七曜各有所主,由此以知吉凶。是七曜所指吉凶称为七曜之政。又:《史记·天官书》《索隐》解释七政指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④类:祭祀礼中的是一种。《周礼·春官·肆师》“类造上帝”。郑玄注说:“类礼,以郊祀而为之者。”就是指郊祀。上帝:天神,由后文知上帝包括太一和五帝,释详于后。⑤禋:祭礼名。《尚书》孔传引王肃注说:“洁祀也”。就是斋戒沐浴而后祭祀,称为禋祀。六宗:指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一说指天地四时。亦有他说。⑥望:祭礼名。指山川之祭。⑦辑:敛,收取。五瑞:五等爵公、侯、伯、子、男所持的瑞玉,如圭、璧之类。⑧会见诸侯牧守以后,把敛取的瑞玉还给他们。孔颖达解释敛玉、还玉的原因说:“瑞(玉)本受于尧,敛而又还之,若言舜新付之,改为舜臣,与之正新君之始也。”⑨巡狩:《尚书·舜典》作巡守,同。即天子巡察地方政权的政事,称为巡狩。⑩即焚烧柴火。也是祭祀的一种形式。孔传引马融注说:“祭时积柴,加牲其上而燔之。”€(11)意思是按照山川的等次、尊卑,分别望祭之。秩,秩次,次序。(12)觐(jín,近):会见。东后:孔传释为:“东方国君。”指诸侯国的国君,所以下文说:“东后者,诸侯也。”⒀是调整历法以合于天象的意思。合时月,使四时季节与月相合。即通过设置闰月,使冬季常在一、二、三月;夏季常在四、五、六月;秋季常在七、八、九月;冬季常在十、十一、十二月。正日,即纠正日名,不使干支失次。⒁五礼:五种礼仪。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指各种神祀,如天地、日月 、山川、祖宗等祭礼;凶礼指丧葬礼;军礼指阅武、受降、军祭、献俘、田猎之类;宾礼指礼接诸侯、朝会群臣、百官相见、朝见外使之类;嘉礼指饮食、冠婚、宣赦、养老等等。⒂五玉:五等诸侯所持的玉。与前所云五瑞同。按《周礼·春官·典瑞》的记载:“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三帛:孔传说:“诸侯世子执(按:绛红色帛),分之孤执玄(黑色帛),附庸之君执黄。二生:孔传释为:“卿执羔(按:指羊羔),大夫执雁。一死:孔传释为:“士执雉。”以上是公侯以下至于士人相见所持的贽见礼。
禹遵之,后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渎①,二龙去之。其后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②。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谷生于廷③,一暮大拱,惧。伊陟曰:“妖不胜德。”太戊修德,桑谷死。伊陟赞巫咸④,巫咸之兴自此始。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登鼎耳雊⑤,武丁惧。祖已曰:“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⑥。后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伐之。由此观之,始未尝不肃祗,后稍怠慢也。
①渎:《汉书·郊祀志》作黩,同。②《夏社》:颜师古注:“《尚书》篇名,今则序在而书亡逸。”③参见《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孔安国解释说:“二木合生,七日大拱,不恭之罚。”《史记》说是“一暮大拱”,所见不同。“二木合生”指桑树、谷树同处而生。颜师古说:“谷即今之楮树也。”楮树又名构树,为桑科落叶乔木,皮可作纸。④孔传说:“赞,告也。巫咸,臣名。”又孔颖达疏说:“伊陟以此桑谷之事告于巫咸,使录其事作《咸又》四篇。”⑤雊(gòu,够):颜师古注为“雉鸣”声。⑥武丁得傅说事参见《尚书·说命》;雉雊鼎耳事参见《尚书·高宗肜日》,肜,祭祀名目。
《周官》曰①,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②,而神乃可得而礼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天子曰明堂。辟雍③,诸侯曰泮宫④。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⑤,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⑥。自禹兴而修社祀⑦,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
①《尚书》有《周官》篇,但以下文字为《周官》所不载。疑“周官”二字泛指《周礼》所载之官,非书名。②《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圆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是讲冬至郊天用乐。“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祇皆出,可得而礼矣。”是讲夏至祭地用乐。③明堂:天子宣政之所。详见《礼书》注。辟雍:大学名,兼作祭所。按《礼记·王制》记载,天子所办学堂,“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郑玄解释说:“辟,明也;雍,和也。所以明和天下”,因名辟雍。④泮宫:又作頖宫等。诸侯所办大学。郑玄解释说:“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教也。”也有认为泮,就是半。天子之学,周围环水如璧,称为璧(辟)雍;诸侯之学,只有南面的一半环水,北边一半无水,因称半(泮)宫。参见《诗经·泮水》“思乐泮水”句毛注。⑤意是郊祀天时,以后稷配祭。配祭的意思是在被祭的神位上,主神位供天帝,陪位上供后稷。郊祀,祭天于南郊圆丘之上,因称郊祀。⑥明堂以祀五帝(上帝),用文王配祭,宗祀,祖宗之祀。⑦社祀:祭灶神。社即后土,或土地之神。《左传·昭29》说:“社稷五祀”,其中的“土正为后土”。又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句龙又称九龙,就是金文中的“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