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孟子集注(朱熹)-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曾子、子夏,虽非等伦,然论其气象,则各有所似。贤,犹
胜也。约,要也。言论二子之勇,则未知谁胜;论其所守,则
舍比于黝,为得其要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 :‘子好勇乎?吾
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
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好,去声。惴,之瑞反。此言曾
子之勇也。子襄,曾子弟子也。夫子,孔子也。缩,直也。檀
弓曰:“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又曰:“棺束缩二衡三。”
惴,恐惧之也。往,往而敌之也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
子之守约也 。”言孟施舍虽似曾子,然其所守乃一身之气,又
不如曾子之反身循理,所守尤得其要也。孟子之不动心,其原
盖出于此,下文详之。曰 :“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
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
于心,勿求于气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
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
气次焉。故曰 :‘持其志,无暴其气。’”闻与之与,平声。
夫志之夫,音扶。此一节,公孙丑之问。孟子诵告子之言,又
断以己意而告之也。告子谓于言有所不达,则当舍置其言,而
不必反求其理于心;于心有所不安,则当力制其心,而不必更
求其助于气,此所以固守其心而不动之速也。孟子既诵其言而
断之曰,彼谓不得于心而勿求诸气者,急于本而缓其末,犹之
可也;谓不得于言而不求诸心,则既失于外,而遂遗其内,其
不可也必矣。然凡曰可者,亦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耳。若论其
极,则志固心之所之,而为气之将帅;然气亦人之所以充满于
身,而为志之卒徒者也。故志固为至极,而气即次之。人固当
… 页面 36…
孟子集注 ·34·
敬守其志,然亦不可不致养其气。盖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
此则孟子之心所以未尝必其不动,而自然不动之大略也 。“既
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
而反动其心 。”夫,音扶。公孙丑见孟子言志至而气次,故问
如此则专持其志可矣,又言无暴其气何也?壹,专一也。蹶,
颠踬也。趋,走也。孟子言志之所向专一,则气固从之;然气
之所在专一,则志亦反为之动。如人颠踬趋走,则气专在是而
反动其心焉 。所以既持其志,而又必无暴其气也。程子曰:
“志动气者什九,气动志者什一。”“敢问夫子恶乎长?”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恶,平声。公孙丑复问孟子
之不动心所以异于告子如此者,有何所长而能然,而孟子又详
告之以其故也。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
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
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
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
当大任而不动心也。告子之学,与此正相反。其不动心,殆亦
冥然无觉,悍然不顾而已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
言也。孟子先言知言而丑先问气者,承上文方论志气而言也。
难言者,盖其心所独得,而无形声之验,有未易以言语形容者。
故程子曰 :“观此一言,则孟子之实有是气可知矣。”其为气
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至大初无限
量,至刚不可屈挠。盖天地之正气,而人得以生者,其体假本
如是也。惟其自反而缩,则得其所养;而又无所作为以害之,
则其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矣。程子曰 :“天人一也,更不分别。
浩然之气,乃吾气也。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一为私意所蔽,
… 页面 37…
孟子集注 ·35·
则欿然而馁,却甚小也 。”谢氏曰:“浩然之气,须于心得其
正时识取 。”又曰:“浩然是无亏欠时。”其为气也,配义与
道;无是,馁也。馁,奴罪反。配者,合而有助之意。义者,
人心之裁制。道者,天理之自然。馁,饥乏而气不充体也。言
人能养成此气,则其气合乎道义而为之助,使其行之勇决,无
所疑惮;若无此气,则其一时所为虽未必不出于道义,然其体
有所不充,则亦不免于疑惧,而不足以有为矣。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
知义,以其外之也。慊,口簟反,又口劫反。集义,犹言积善,
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袭,掩取也,如齐侯袭莒之袭。言气虽
可以配乎道义,而其养之之始,乃由事皆合义,自反常直,是
以无所愧怍,而此气自然发生于中。非由只行一事偶合于义,
便可掩袭于外而得之也。慊,快也,足也。言所行一有不合于
义,而自反不直,则不足于心而其体有所不充矣。然则义岂在
外哉?告子不知此理,乃曰仁内义外,而不复以义为事,则必
不能集义以生浩然之气矣。上文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即外义之
意,详见告子上篇。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
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
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长,上声。揠,
乌八反。舍,上声。必有事焉而勿正,赵氏、程子以七字为句。
近世或幷下文心字读之者亦通。必有事焉,有所事也,如有事
于颛臾之有事。正,预期也。春秋传曰“战不正胜 ”,是也。
如作正心义亦同。此与大学之所谓正心者,语意自不同也。此
言养气者,必以集义为事,而勿预期其效。其或未充,则但当
勿忘其所有事,而不可作为以助其长,乃集义养气之节度也。
… 页面 38…
孟子集注 ·36·
闵,忧也。揠,拔也。芒芒,无知之貌。其人,家人也。病,
疲倦也。舍之不耘者,忘其所有事。揠而助之长者,正之不得,
而妄有作为者也。然不耘则失养而已,揠则反以害之。无是二
者,则气得其养而无所害矣。如告子不能集义,而欲强制其心,
则必不能免于正助之病。其于所谓浩然者,盖不惟不善养,而
又反害之矣。“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
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诐,彼寄反。
复,扶又反。此公孙丑复问而孟子答之也。诐,偏陂也。淫,
放荡也。邪,邪僻也。遁,逃避也。四者相因,言之病也。蔽,
遮隔也。陷,沈溺也。离,叛去也。穷,困屈也。四者亦相因,
则心之失也。人之有言,皆本于心。其心明乎正理而无蔽,然
后其言平正通达而无病;苟为不然,则必有是四者之病矣。即
其言之病,而知其心之失,又知其害于政事之决然而不可易者
如此。非心通于道,而无疑于天下之理,其孰能之?彼告子者,
不得于言而不肯求之于心;至为义外之说,则自不免于四者之
病,其何以知天下之言而无所疑哉?程子曰 :“心通乎道,然
后能辨是非,如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又曰:
“孟子知言,正如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 。若犹未免
杂于堂下众人之中,则不能辨决矣。”“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 :‘我于辞命则不
能也 。’然则夫子既圣矣乎?”行,去声。此一节,林氏以为
皆公孙丑之问是也。说辞,言语也。德行,得于心而见于行事
者也。三子善言德行者,身有之,故言之亲切而有味也。公孙
丑言数子各有所长,而孔子兼之,然犹自谓不能于辞命。今孟
子乃自谓我能知言,又善养气,则是兼言语德行而有之,然则
岂不既圣矣乎?此夫子,指孟子也。程子曰:“孔子自谓不能
… 页面 39…
孟子集注 ·37·
于辞命者,欲使学者务本而已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
子贡、问于孔子曰 :‘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
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
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恶,平声。夫圣之夫,音扶。恶 ,惊叹辞也 。昔者以下,孟
子不敢当丑之言,而引孔子、子贡问答之辞以告之也。此夫子,
指孔子也。学不厌者,智之所以自明;教不倦者,仁之所以及
物。再言“是何言也 ”,以深拒之。“昔者窃闻之:子夏、子
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
问所安。”此一节,林氏亦以为皆公孙丑之问,是也。一体,
犹一肢也。具体而微,谓有其全体,但未广大耳。安,处也。
公孙丑复问孟子既不敢比孔子,则于此数子欲何所处也。曰:
“姑舍是。”舍,上声。孟子言且置是者,不欲以数子所至者
自处也。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
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
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
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治,去声。伯夷,孤竹君之长子。
兄弟逊国,避纣隐居,闻文王之德而归之。及武王伐纣,去而
饿死。伊尹,有莘之处士。汤聘而用之,使之就桀。桀不能用,
复归于汤。如是者五,乃相汤而伐桀也。三圣人事,详见此篇
之末及万章下篇。“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曰:“否。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班,齐等之貌 。公孙丑问,
而孟子答之以不同也。曰 :“然则有同与?”曰:“有。得百
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
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与,平声。朝,音潮。有,言
有同也。以百里而王天下,德之盛也。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
… 页面 40…
孟子集注 ·38·
得天下有所不为,心之正也。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其本根节目
之大者,惟在于此。于此不同 ,则亦不足以为圣人矣 。曰:
“敢问其所以异?”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
污,不至阿其所好。污,音蛙。好,去声。污,下也。三子智
足以知夫子之道。假使污下,必不阿私所好而空誉之,明其言
之可信也。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程子曰:
“语圣则不异,事功则有异。夫子贤于尧舜,语事功也。盖尧
舜治天下,夫子又推其道以垂教万世。尧舜之道,非得孔子,
则后世亦何所据哉?”子贡曰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
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
未有夫子也 。’言大凡见人之礼,则可以知其政;闻人之乐,
则可以知其德。是以我从百世之后,差等百世之王,无有能遁
其情者,而见其皆莫若夫子之盛也。有若曰 :‘岂惟民哉?麒
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
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
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垤,大结反。潦,音老 。麒麟,毛
虫之长。凤凰,羽虫之长。垤,蚁封也。行潦,道上无源之水
也。出,高出也。拔,特起也。萃,聚也。言自古圣人,固皆
异于众人,然未有如孔子之尤盛者也。程子曰 :“孟子此章,
扩前圣所未发,学者所宜潜心而玩索也 。”
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
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力〔一〕,谓土地甲兵
之力。假仁者,本无是心,而借其事以为功者也。霸,若齐桓
晋文是也。以德行仁,则自吾之得于心者推之,无适而非仁也。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
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
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赡,足也。诗大雅文王有声之篇。
… 页面 41…
孟子集注 ·39·
王霸之心,诚伪不同。故人所以应之者,其不同亦如此。邹氏
曰:“以力服人者,有意于服人,而人不敢不服;以德服人者,
无意于服人,而人不能不服。从古以来,论王霸者多矣,未有
若此章之深切而着明也 。”〔一〕“力”字,原书误为“券”。
孟子曰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
湿而居下也。恶,去声,下同。好荣恶辱,人之常情。然徒恶
之而不去其得之之道,不能免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
必畏之矣。闲,音闲。此因其恶辱之情,而进之以强仁之事也。
贵德,犹尚德也。士,则指其人而言之。贤,有德者,使之在
位,则足以正君而善俗。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