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诗鉴赏大典-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表现得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 
  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一气读来,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数这一首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阿谀奉承、俯首乞怜。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北征 
  杜甫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指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途阡陌,人烟渺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载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粕#笆蠊奥已ā!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意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杜甫诗鉴赏 
  此诗作于至德二年(757)八月,诗人从凤翔到鄜州探家,叙述一路见闻及到家后的感受。当时宰相房琯被贺兰进明等人诬谤受贿而论罪,作为左拾遗的杜甫上疏为房琯辩罪,触怒肃宗,下三司问罪,得张镐营救释放。八月,肃宗命他离凤翔探家,实为遣归。 
  《北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就的。 
  全诗共分五大段。 
  “皇帝二载秋”至“忧虞何时毕”为一段,由北征问家叙起,交待探家的时间、背景、心情。 
  开篇以年月日写起,似史家笔法,起得奇特。接以“问家室”,点出探家;中间插入“苍茫”二字,将长期离别、战乱频仍,心中渺茫一并写出。“维时遭艰虞”四句,叙述国家遭难,朝野少暇,蒙受皇恩,奉诏探家,在转叙奉诏探家中,以“遭艰虞”三字表达国家危难的关切。“拜辞诣阙下”四句描述拜辞皇帝时的复杂心情。拜辞皇帝,内心惶恐不安,虽然缺乏谏诤的才能,但总是担心君王有过失。说“拜辞”,说“怵惕”, 流露无罪被遣的不得意心情。说“虽乏”,说“恐”委婉抒发因直言敢谏反遭排斥的不满情绪。这里一面说不奉诏自己不敢归;一面又说已奉诏,仍然不肯探家,表达得曲折委婉,心情抑郁沉重。 
  诚中兴主”四句赞美肃宗中兴、勤勉,表达其忠君爱国之情,他“愤所切”的是“东胡反未已”。 
  “ 挥涕恋行在”四句承上转入征途,战乱不息,满目疮痍,令人疾首,以深沉的忧国之情结束这一段。 
  “靡靡逾阡陌”至“残害为异物”为第二段,细叙沿途景事以抒怀。 
  “靡靡”四句勾勒百姓乱离、百业萧条的战乱图景。这是从整体上写,从大处作总的概括。“回首”二句承上带过“凤翔”,为转入景物描写铺叙。“前登”以下描写一路景物。铺陈寒山,苍崖秋菊、青云、山果等渲染自然美景,引出“缅思桃源内”的幻想,用以对照自身,加强“益叹身世拙”的愤慨。这是触景生情,由山果之得雨露,“甘苦齐结实”,反衬自身不如草木,以渲泄诗人的悲愤之情。以上写一路上邠地风光。“坡陀”以下写鄜州风物。前边写“回首凤翔县”,离开君主本已远,却说“回首”;这里写“坡陀望鄜畤”, 鄜州在望,本已离家日近,却说远望;可见笔势之变化多端,而前者虽远实近,以表达他的忠君恋主思想;后者虽近实远,以表现他的思家心切、牵挂亲人的复杂心理。“我行”二句以鲜明的对照,说“已”,说“犹”,写我心急步急,我仆心宽步缓,衬托诗人的急切心情。“鸱币韵滦唇咏蚁缡彼牟衅凭跋蟆!梆辐{”、“野鼠”、“寒月”、“白骨”,粗笔勾勒战乱之后怵目惊心的凄惨景象。中间一句“夜深经战场”, 加重了气氛的渲染,又表现出诗人日夜兼程的情景。“潼关百万师”承眼前景象作收结,从眼前景象探究造成惨景的罪恶根源,由景物描写转入国家政事。“往者散何卒”一问,问得尖锐、犀利。 
  国家的残破正由于朝廷的昏朽无能、正由于潼关一败所造成的。“遂令”二句以因果肯定句式,由国家的残破转述人民的无辜受难,愤怒地揭示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遂令”,“ 为”,在极肯定的语气中加强了诗人的强烈愤怒感情。这一段写景抒情,触景伤情,在景物变化的描写中传达诗人的心情的变化,从中抒发了诗人的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况我堕胡尘”至“生理焉得说”为第三段,详细描述到家后的景象。 
  “况我”二句承潼关之败转入自身“堕胡尘”的痛苦遭遇,忧国思家令他“及归尽华发”。“经年”四句写经过一年的离别之后骤然回家,妻子悲喜交集的情状。“衣百结”,从衣服破旧上写生活的穷困。“松声回”,“共幽咽”,哭声与松涛一起回荡,泉水与人们一同呜咽。描画了久别生还家人悲喜交集的场面。 
  “平生”四句写娇儿的饥寒景况,从脸色苍白,浑身肮脏,光着双脚上表现其饥寒不堪,以“见耶背面啼”的具有特征性的动作描写,揭示其委曲悲痛,这些又与“平生所娇儿”相照应,既突出了娇儿的饥寒状况,也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床前”六句描写儿女们的破烂衣着,形象地表现出家庭生活的艰难和女孩儿的饥寒情状。“老夫”四句承上总束,写诗人因痛心于家国残破,再加上朝廷对他的打击和一路上的风霜,而病倒,更因自己无力解除儿女的饥寒而悲伤。 
  说“那无”,说“救汝”,表现了他的急切与悲愤的心情。“粉黛”八句细腻刻画因自己还家,妻子儿女欢乐的情景。打开了常年不动的胭脂包,床头的被褥也叠得稍稍整齐了,瘦弱的妻子的脸上露出喜色,女儿也自己梳好头发,学着妈妈的样子,早晨胡乱涂抹梳妆,这些生活细节的维妙维肖的刻画,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这一家人的思想感情,而在这里,诗人本意是着意写妻子,却借痴女映衬,极富生活情趣。“生还” 
  八句写诗人面对妻子儿女欢乐的复杂心情。一是得以活着回来,二来又面对天真幼稚的儿女,就这两件事,足可令人忘掉饥渴与痛苦了。孩子们,互相争抢发问,竟然上前扯胡须,面对此情此景,谁还能生气斥责? 
  回想陷身贼中,思归不得,如今回到家中听儿女们吵闹,也甘心情愿。说“生还”,“似欲”,“问事”,“谁能”,“ 翻思”,“甘受”,几经转折,将诗人复杂曲折的心理刻画得纤毫毕现。“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全家欢乐,顾不上考虑未来的生活,诗以反诘句意把诗人的复杂细微的心理变化充分刻画出来,结束这一段。这一段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全家团聚的欢乐的场景,写得真实生动,也写出了暂时欢愉中的喜中隐悲、笑中含泪。这一段的结尾“翻思”句又插入国事时局,是为下半段转折点,将家事截住,转入国事。 
  “至尊尚蒙尘”至“皇纲未宜绝”为第四段,抒发诗人复兴国家、收复两京的主张、期望和信心。 
  “至尊”四句承上转入国事,笔势突兀。说“尚”,说“几日”,是对皇帝仍在流亡表示痛心,对战乱的平息表示期望。“天色改”,天象好转;“妖氛豁”邪气消散,指时局发生变化,国家有了复兴的希望。“阴·1753·《唐诗鉴赏大典》 
  风”十二句全写借兵回纥的事。回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当时居住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至德二年,唐肃宗李亨向回纥借兵平定叛乱,回纥怀仁可汗派其子叶护和将军帝德率四千兵丁到凤翔。诗人认为回纥“其俗善驰突”,勇猛善战,但借兵平叛,并非良策,但肃宗一心依靠外力,大臣们也都不敢说话,“颇虚伫”,“ 气欲夺”,正是从皇帝和大臣两方不同态度上表示诗人的态度,诗人认为外兵终将成为国家祸患,因此主张用官军而不可借外兵。所以以“伊洛指掌收”转入官军。“伊洛”以下十二句全是平定叛乱,收复失地的期望,抒写得痛快淋漓。“指掌收”,“ 不足拔”,“开青徐”,“略恒碣”,写官军的势如破竹。“昊天”以下四句从形势好转的征兆上写,霜露下降,带有一股肃杀之气,是说朝廷有征伐叛乱之权,上天示警,厄运就要落到叛军头上,平定叛乱的大好形势已经形成。因此诗人坚信敌人的命运不能长久,皇朝纪纲永远不会断绝。诗以“岂能”,“未宜”的反诘句意加强他热情复国,坚信胜利的强烈感情。 
  “忆昨狼狈初”至最后为第五段,叙述除掉奸臣的过程,表达热切期望国家中兴的思想感情。 
  “忆昨”十二句回溯安史叛乱爆发之初,诛杀杨贵妃、杨国忠兄妹,颂扬陈玄礼的“仗钺奋忠烈”使“于今国犹活”的功勋。“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以夏桀之妹妹喜,殷纣之妲己,周幽之褒姒为鉴戒,希望统治者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国家获得中兴。“凄凉”四句由回顾历史转入当前,“凄凉”、“寂寞”,描写长安一片荒凉残破景象,渲染环境气氛。“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说“望”,说“向”,是盼望皇帝早日返都,兴旺之气笼罩着皇宫,将诗人热望国家复兴的感情作了充分的表达,并且表现了希望统治者以收复京华为念的的期望。“园陵”四句,先帝神灵常在,太宗建立的基业稳固深广,最后以坚信国家一定会复兴结束全篇,显得慷慨雄壮。 
  全诗描写了安史战乱中社会的残破,战后的惨象,人民的痛苦,谴责了国家的罪人,并表明了对借兵回纥的政见,对国家中兴的热望以及对家人儿女的深厚的爱。是一首政治性极强的叙事性抒情诗。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杜甫诗鉴赏 
  首四句以比兴领起,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比喻女子出嫁之后得不到长久的依靠,女人出嫁本图与丈夫偕老,现在却与征夫一别永绝,真不如弃之路旁了。开篇即作新妇口吻,起句哀怨凄绝。 
  “结发”八句描写新婚惜别之情。“暮婚晨别”,“席未及暖”,匆促之状可见。“君行守边”,“妾身未明”,今后如何生活!“无乃”、“何以”,以反诘语气兼表判断性的副词和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