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诗鉴赏大典-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拓心胸。只有居高临下,放眼天边,才能把群山写得这样形神皆备,气势磅礴。
然后写山道的由近而远:“一路高低不记盘”。登临高处,回顾来时走过的山间盘旋小路,绵延起伏,曲折回环。“却顾所来径”,又引起多少的想象。刚才上山时,只觉得左绕右转,上下攀缘,奇趣无穷,再也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的盘旋,才登临到这个群山的绝顶。这一句回首总括了山路的艰难,景色的苍茫渺远。
最后,诗人深情地写道:“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诗人的 心 ,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 ,真有些留恋难舍 。“清峭”一词,总括前二联的景物 :“清 ”,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用词贴切。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全诗在无限的依恋中结束,读者却长久沉浸在一种留连忘返、情难自已的境况之中。
这首诗情景交融 ,妙合无垠。那情是触景而生, 情中有景;那景是缘情而生,景中含情。题寺诗却以情景取胜,又很少有所谓佛家禅味,足见诗人宽阔的胸次、深入的体察和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段。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
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
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
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
梦到江南身旅羁。
方干诗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 ”,说明举目所 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思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 。“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 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藏着深沉的感慨。
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超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 ,却落得个异地依人 、他乡为客的境地 ,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 。一个“投”字 ,一个“过”字 ,一个“孤”字,一个“别”字 ,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叹,自怨自艾, 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赞,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 ,诗人眼耳并用, 绘形绘声 ,传神逼真 ,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特之处。
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一枝鸣”,都写蝉在通常情况下的鸣叫;而方干此诗 ,则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 仅蝉有动势 ,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 止的蝉声 ,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 者的想象 。一“曳 ”字用得新颖别致 ,描摹精确传 神,前所罕见。
第三联:“凉月照窗攲(qī欺)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前一句写月夜独处 。一个“凉”字,一个 “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楚,孤独无聊。后一句转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副寡言少欢的神情。
“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这一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用反衬的手法,描写诗人的自我形象。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隐而不露 。直到第四联 ,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和盘道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 ,梦到江南身旅羁 ”,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回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 非我有 ”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谨严。
从全诗的艺术风格来看,这一联显得过分率直而欠含蓄 。不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和渲染, 倒也使人觉得情真意切。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方干诗鉴赏
洞庭湖中有一座奇秀的青山,传说它是湘君曾游之地 ,故名君山 ,又名湘山,洞庭山。由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它激发过许多诗人的想象,写下许多美丽篇章,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望洞庭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君山》)等等,这些为人传诵的名句。
而方干这首《题君山》写法上全属别一路数,他使用了“游仙”的格局。
“曾于方外见麻姑”,就像诉说一个神话。诗人告诉我们,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发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作者的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 ,就有意思了。据《神仙外传》,麻姑虽 看上去“年可十八九 ”,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所 以她知道的新鲜事儿一定很多。
“闻说君山自古无”,这就是麻姑对诗人提到的新鲜事。次句与首句的起承间,有一个跳跃。读者不难用想象去填补 , 那就是诗人向麻姑打听君山的来历。人世之谜甚多,单问这个 ,也值得玩索。你想, 那烟波浩渺的八百里琼田之中,突现着这样一座玲珑的君山。泛舟湖面,“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个发现,会使人惊喜不置;同时又感到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来历,从而困惑不已。诗人也许就是带着这问题去方外求教呢。
诗中虽然无一字正面实写君山的形色,纯从虚处落墨,闲中着色,却传达出了君山给人的奇特感受。
“ 君山自古无 ”,这说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鲜,又坐实了人们的揣想 。写“自古无”,是为引出“何 以有 ”。不一下子说出山的来历 ,似乎是故弄玄虚,引出悬念。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这真是不说则已,一鸣惊人。原来君山是昆仑顶上的一块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洞庭的。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之所,上有瑶池阆苑,且多美玉。古人常用“ 昆冈片玉 ”来形容世上罕见的珍奇。诗中把“君山”设想为“昆仑山顶石”,用意正在此。“海风吹落”云云 ,想象奇瑰 。作者《题宝林寺禅者壁》云:“ 台殿渐多山更重 ,却令飞去即应难”,题下自注:“山名飞来峰”。可见此诗的想象明显受到“飞来峰”一类传说的影响。
全诗运用奇异想象 ,从题外落笔 ,神化君山来历 ,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 。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 “游仙”一体,起自晋人,后世多仿作 。但大 都借“仙境”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而运用这种方式来歌咏山水,间接表现自然美,不能不说是方干的一个创造。
过申州作
方干
万人曾死战,
几户免刀兵。
井邑褪初安堵,
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
野火烧残营。
寥落千余里,
山高水复清。
方干诗鉴赏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前后 ,湖南、江西等 地发生动乱,宣州部将康全泰也起兵作乱,淮南节度使崔铉奉命出兵讨伐,申州一带屡次发生战争,人民深受战乱之苦。方干的《过申州作》这首诗就是诗人于战乱后路经申州时所作,对生灵涂炭、人民遭劫深表同情。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两句,落笔便运用数字之对比来展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万人”
卷入战乱,刀兵饮血,骨肉相残,其伤亡之重可想而知。在申州这片几经血洗的土地上,黎民百姓更是生灵涂炭,几乎没有人家能幸免于刀兵之苦。诗歌从广阔的画面上揭示了战乱的残酷和祸国殃民的本质。
“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使用近推特写式的镜头来摄取申州新战场的残迹。战乱过后,人民刚刚安顿下来,不见丁壮,但见未长大的儿童,这就含蓄地绘出了一幅战乱吞噬百姓的悲惨画面,从一个侧面补充了“几户免刀兵”那战乱劫后图的一角。“凉风吹古木 ,野火烧残营”,则把笔触伸向郊野 ,“凉风”、“古木”,景象萧瑟 ;“野火”“残营”。愈显荒凉 。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再现了“万人曾死战” 的战乱遗迹。
“寥落千余里,山高水复清 ”,则是从空间的角 度极写遭受战乱劫难的面积之广 。这里的“山高 ”、“水清”并非莺歌燕舞的美景之外观,而是人烟由稠密变“寥落”的衬托之笔,从中更可见出战乱给社会所造成的创伤。
这首诗在展开场景上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相映成趣,从而较成功地为我们绘出了一幅触目惊心的战乱劫后图。诗歌开头的两句主要是从面上显示战乱对百姓生命的摧残 ;三 、四 、五 、六句则分别从村居、郊野取点来补充、深化开端的题旨;而最后两句既是对中间两“点”的总括,又是对总体画面的延伸拓展,从而把读者的目光引向迢遥无垠的远方,引导读者思考战乱的不义,激发人们对战乱罪魁的谴责之情。
还有一点应该提及的是,这首诗采用赋的艺术手法逐层展开艺术画面,但诗人的愤懑之情却熔铸于字里行间。诗人对战乱劫后图的每一角描绘,都给人以椎心泣血的艺术感染 ,可谓匠心独运而又声色不露, 讽旨明确而又含蓄深沉。
钱珝诗鉴赏
生平简介
钱珝( xǔ许 ),字瑞文 ,吴兴( 今浙江吴兴县 )人 。钱起曾孙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举进士,累迁尚书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由宰相王抟举荐 ,擢为知制诰 ,又升任中书舍人。兴化三年(900),王抟被贬,钱珝亦受牵连而被贬官,出为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司马。后不知所终。《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零八首,编为一卷。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珝诗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早春初萌而未展的芭蕉新叶仪态、神情的深入镂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首句“冷烛无烟绿蜡干 ”,是从外在形状上描摹 未展芭蕉的形状,像一支没有点燃的绿色蜡烛。一个“冷”字,写出了未展芭蕉外表的冷峻 ;“无烟”二 字写出了其外表的平静端严;而“绿蜡干”则突现了其亭亭玉立的娴雅姿态。由于诗人用比贴切新颖,未展芭蕉的视觉形象变得可观可感,更艳更美了。
次句“芳心犹卷怯春寒 ”,是从神情上描写未展 芭蕉的内心律动。芭蕉未展,并非不想与奇花异草争春 ,而是有些担虑 、畏怯早春的寒意 。一个“怯” 字,就把未展芭蕉娇怯羞涩宛若少女的神情给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
第三句“一缄书札藏何事 ?”,用设问的方式提 出问题,把笔触伸向心灵的纵深处。古人书札大部作卷筒状,正和未展的蕉叶相似。这样的设问,像一座凌空飞架的金桥,促进了诗歌意境的飞跃、升华,具有拓展深化之功。
结句“会被东风暗拆看 ”,是说未展芭蕉变化当 即,一旦和煦的东风吹来 ,它就会慢慢展开 ,正如少女那密封的情书会被调皮的小伙子暗暗拆开偷看一样。这里的“东风”已经拟人化,而一个“暗”字则曲尽其妙,它既准确地传达出大自然微妙变化和不易察觉 ,又维妙维肖地写出了青年人调皮 、好奇的情态。可谓形神兼备,妙趣横生。
这首咏物诗比喻奇妙,达到了极高绝的水准。诗人把未展芭蕉比作娇怯含羞、情窦初开的少女,然后逐次进行拟人化、形象化的状摹,从而使未展蕉叶具备了少女的品格 ,“怯”、“藏”、“暗拆”等动词的巧 妙措置 ,都增加了诗歌的情致 ,令人感到形象新奇迷人。
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谕指。这首诗究竟是何作意 ,已无法考究 。这里,我们不妨可理解为借物喻人。诗人巧妙地把一个情窦初开而又娇怯含羞的少女比作未展芭蕉 ,希望她在爱情的追求上要勇敢大胆, 而不要半藏半掩 。实际上,掩掩藏藏是无济于事的, 她的一腔情爱终归是会被人窥察到的。由于诗人把自己的心思附丽于娇美的形象,故而显得诗意含蓄、深沉,感情挚着而热烈,开拓了前人诗中所未曾有过的境界,以自己全新的艺术个性步入了唐诗佳作的殿堂。
江行无题
钱珝
一
翳日多乔木,
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
尽是厌兵人。
二
兵火有余烬,
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
残月下寒沙。
钱珝诗鉴赏
钱珝的《江行无题一百首 》,是他赴抚州司马任 途中所作。诗人用五言绝句的形式,描写着大江两岸的美丽动人风光,连缀观之,仿佛一幅万里长江的巨幅长卷,生机盎然。这里所选的两首诗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长期战乱后沿江农村的残破景象和人民强烈的厌战情绪 ,富有时代气息 ,为唐末优秀的诗作之一。
所选第一首是从江叟厌战的谈吐中透露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第二首则是从晓渡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