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某见了,代其子对曰: 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到了重阳,客舍依
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 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李某听了大
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尚记得滚瓜烂熟,
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赫然而退。 ……
对联戒烟
纸烟纸烟,害人非浅,五脏六腑,备受熬煎。为此,不少有识之士,用对联
大力倡导戒烟。
山西省长治技校退休职工单祥表自费骑车长途跋涉宣传戒烟。一年春节,他
为自家门上写的对联是:“烟烟烟病自烟里发,酒酒酒祸从酒中生。”一售烟店主
劝顾客戒烟,写了这样两副对联:“诸君戒烟日,我店关门时。”“劝诸君能戒最
好,愿我店不开为高。”也有人以烟店为题,以苦人结尾,撰写一联:“火因成烟,
若不撤除真是苦;广占是店,入而忘返难为人。”意思是入烟店而老返者,不是
成了烟鬼,若不戒烟,岂不真是苦吗?
近年来,全球戒烟的呼声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 5 月31 日定为
世界戒烟日,目前,颁布了戒烟法令的国家和地区已达 92 个,但真正实行戒烟
不那么简单,正如有人拟联戏谑道:“抽抽忌忌抽抽忌,忌忌抽抽忌忌抽。”
相传一姓张人家,丈夫吸烟成癖,儿子也熏陶上瘾,家中常烟雾缭绕,呛得
老母妻子咳嗽不止,家庭经济也入不敷出。一天,丈夫从外边回来嘴上叼着两支
对接的烟,其妻知道他爱好对联便吟一句上联讽刺他:“张口闭眼,喷云吐雾,
谁像你这烧火先生。”丈夫一听不甘示弱,立即对出下联:“拨舌弄嘴,说风道雨,
那是我的贤惠夫人。”妻子见讽刺不成,又作成一副叠字联规劝他:“根根柱柱抽
抽扔扔,手手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见妻子用叠字手
法将吸烟的害处说得形象生动,情真意切,便暗暗下定决心,今后一定戒烟,同
时自拟一副对联贴在墙上,用来自勉:“信是人言,本欲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
信;烟乃火因,常见吸烟起火,理应因此戒烟。”
儿子见父亲戒了烟,也下决心把烟戒了。一家人高兴极了,遂一起作了一副
对联以示庆祝:“父戒烟、子戒烟,父子不吸烟;母高兴,妻高兴,全家都高兴。”
● 1890 年,光绪皇帝新婚大喜,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特遣使者赠送“自鸣钟”
一具,上面就刻着一副对联:
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
125
… 页面 126…
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
此联不仅对仗工整,合乎彼此身份,而且能以“日月”、“天地”、“明”、“德”
巧妙对应,把帝(天)、后(地)、婚嫁的吉语概括得恰到好处。联中又有“吉祥
如意”、“富贵寿康”的祝颂,更体现了帝后新婚大喜的中国特色。
此联想必出自英国的“中国通”的手笔,但其中也必遵女王之“圣旨”。
此联并非是“洋人”写中国对联的开山之作。在这以前还有加拿大的一副对
联,流传极广,远胜宫廷方寸之地。
那是 1880 年的事。加拿大当时在位总督麦克唐纳决定修筑一条横贯本国的
大铁路。他派人到中国招募了“华工”7000 多人。华工们历尽千辛万苦,开山
铺路,终于使铁路按时通车。麦克唐纳在通车典礼大会上,高度赞扬了华人的智
慧和力量。
可是,华工们完工之后,多数人无钱返回远隔重洋的故乡和祖国。面对浩瀚
的大洋,人们只好兴叹饮泣。大伙儿便捐款在加拿大都市温哥华的大洋之滨建造
了一座“望乡亭”,亭上有加拿大的友人撰写的一副对联:
遥望中华数千里不知何时能返家
此联工整稍欠,但朴实、真情感人至深,充满着望乡之情。此后,外国人写
中国对联者越来越多。
其中,以汉学功底很深的日本人最为突出。日本人写的中国对联之多,除中
国外,世无匹敌。其中不乏精妙之联,这里仅举一副日本友人书赠鉴真纪念堂联。
众所周知,鉴真是唐代高僧,东渡日本传经送宝,为促进日本进步,国民康
福,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扬州他的故乡建立鉴真纪念堂时,日
本友人长屋王写了一联挂在堂前,联云: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此联仅八个字,其内涵十分丰富。上联既写鉴真之东渡辛苦,又写中日山川
之异,唐僧在异域行同山川的伟业。下联既颂唐僧恩比“风月”,节操“同天”,
又写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同风共月的关系。全联还饱含对今后中日
友情的展望和心愿。
西瓜趣联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既有赞美西瓜的诗词歌赋也有涉及西瓜的佳联妙对。
苏东坡有个门生独坐书房,见春雨洒在窗台上,即得一上联“冻雨洒窗,东
二点,西三点”,但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半年后他请教苏东坡。苏东坡这时正有
客人,并不急于告诉他下联,却拿刀切西瓜待客。门生不断催“请恩师赐对”,
苏东坡笑着说已经告诉了他下联:“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关于这副对联的来历,除此之外,有名有姓的还有一种说法:
明代才子解缙在一个夏天衣锦还乡时去看望老师,老师说:“去冬偶得一上
联,苦思不得其下联,望能助师对出下联!”说毕取出纸笔写下:“冻雨洒窗,东
二点(冻)西三点(洒)。”此时,恰逢师娘端来切好的西瓜,解缙一拍大腿,高
兴地对恩师说:“分片切瓜,竖八刀(分)横七刀(切)。”老师一听,拍手称好。
明代政治家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7 岁能诗善对,被称为“江陵神童”。有
年夏天,湖广巡抚顾应瞞出巡荆州,走到江陵县岑河口附近的东司庙休息时,庙
主捧来西瓜对巡抚说:“些小礼物奉献给巡抚大人和各位解渴。”顾巡抚吃西瓜时,
忽得一上联:“东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
126
… 页面 127…
这时,正巧庙里的教书先生前来参见巡抚,顾便请先生对下联,但先生苦思
良久也不能对。忽然一个10 岁左右的学童与先生耳语几句,先生连连点头,即
对出了下联:“南极仙翁拜北斗,天大人情。”顾一盘诘,方知对出下联的学童名
叫张居正,大加赞赏。
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明代名士唐伯虎,自幼聪慧,深受父亲宠爱。
有一次,父亲端出炒豆和西瓜招待客人,他先抓了一把炒豆放在兜里,然后又拣
了一大块西瓜正要吃。父亲正欲批评他,客人替他解围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
对出,这西瓜、炒豆你就拿去吃。”唐伯虎满口答应。于是,客人捻开一粒炒豆
道:“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唐伯虎立即对道:“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
玻璃。”
妙趣横生的瓜联不少,如苏东坡的“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
观《左传》,书往右翻。”
对联养生趣谈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对联艺术中,不乏赞咏养生之道的佳对妙联。不但寓意深
刻,富于哲理,而且胜似良方妙药。现摘取几则,以飨读者。
“贪嗔痴,即君子三戒;定戒慧,通圣经五言。”
这是清代名士张仲甫写的一副养生妙联。此联把儒家的入世与佛
教的出世兼收并蓄,合二为一。意思是说,佛教上说的贪婪、嗔恨、愚痴,这三
者和《论语》上说的“君子有三戒”是一样的,务必戒除。佛家所讲的禅定、守
戒、得智慧,跟儒家所讲的“定、静、安、虑、得”这“五言”是相通的。做到
这些,无疑有益于身心健康。
“静亦静,动亦静,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
履于危机。”
这幅联为清人翟公栾自题,谈的是动静皆宜、宠辱不惊的养生之
道,对常搅心伤神、易动肝火之人确系一付灵丹妙药。
秀才绝对将军对
安徽全椒县治下有个官渡街,位于滁河岸边,对岸便是和县地界。河上没有
桥,百姓往来都靠一条小船过渡。若是逢集,两岸百姓聚会于此,人山人海,买
货卖货,热闹非凡。 据说,明朝时有一位大官路过此地。那一天正逢集日,岸
边候渡百姓极多,随从上前赶散百姓,让那大官先渡了过去。候渡人群之中有一
位秀才,见此情景,心中有所感触,信口吟道:
官渡遇官官过渡;
再对下联,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此联便在民间传了开来,成了当地人们茶余
饭后必谈的话题,人人都想对此下联,文人们更是乐此不疲,甚至有人重金悬赏,
征此下联,也没有成功。直至明朝灭亡之后的很长时间,都没有人能对出来。 到
了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将军到某地上任路经此处,这位将军读过不少书,可以说
是文武双全,很有些才华,便自称儒将。将军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并不
很看重,倒是喜欢与文人交往,因此不少文人都在他帐下充当幕僚。将军闲时,
便与文人在一起饮酒论文,吟诗作对。此次来到官渡,听地方百姓传说此联,便
有心要对。但百年绝对岂是容易对的,将军一时也没有下联。 将军过了河,骑
127
… 页面 128…
上马一路走一路想,官渡街河对岸十里外有个大集镇叫石杨集,隶属和县。那里
有座点将台,是古时将军出征点将之所。将军正想得出神,忽听手下报告:“前
面就是点将台,是否歇歇马,用过饭再走?”将军听得“点将台”三字,心中一
动,自言自语道:“点将台?”猛地双掌一击道:“有了。”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便笑便大声吟道: 将台点将将登台。 随行之人问明情由,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拍
马屁的好机会,拣那又高又大的“帽子”着着实实往将军头上套了几顶。
艄公妙联试秀才
相传清朝末年江西某省乡试,一秀才(生员)身背行囊前往应试。一日,来
到一条大河边上,只见野渡无人,秀才好不焦躁,仰天长叹:“苍天啊,你睁睁
眼睛吧!”就在这时,突然从河的上游传来一阵歌声:
年年难唱年年唱;
处处无家处处家。
秀才举目望去,见一位艄公撑着小船从远处行来,不由的心头一喜,连忙招
呼艄公将船撑过来,送他过河。
那艄公约摸六七十岁,生得鹤发童颜。见眼前这位书生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不由得乐呵呵地逗趣道:“要送你过河不难,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秀才心想:
“什么条件不条件,无非是想多要几个钱罢了。罢罢罢,只要能送我过河,多给
你几个铜板又有何妨?”于是便说道:“老人家有什么条件,但请说来。”
艄公说:“我有一上联,你若能对得出下联,我马上送你过河,分文不取。你
若是对不出来,趁早打道回府,再读三年子曰诗云。”
秀才听了,不由得感到好笑,心想:“这船夫,胸无点墨,出得什么好对子。
我家学渊源,又有名师指点,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能诗善赋,对个对子,这又有
何难哉?”于是说道:“愿闻上联。”艄公手指船尾,不慌不忙地说出上联:
孔子生于舟末;
秀才闻声哈哈大笑,心想:“孔子明明是其母‘祷于尼丘’而生,怎么说是生
于‘舟末’呢?这艄公果然是不学无术,就像他手中的竹篙一样,腹中空空,竟
然说出这样的上联来。”
艄公见秀才大笑,并不气恼,只是说道:“你若能对出,我保你今番乡试定能
中举。”
秀才又想大笑,突然觉得不妙。艄公的上联巧用双关、谐音,孔子既指圣人
孔子,又指船尾的小孔谐;周(舟)末既指船尾,又指“周朝末年”,看上去平
淡无奇,实际上很不好对。秀才收敛了笑容,左思右想,始终想不出下联,不由
得满头大汗。正在这时,天空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划过长空,紧接着便是一阵震
耳欲聋的雷声。这阵惊雷振聋发聩,秀才不由得茅塞顿开,脱出说出下联:
光舞起自汉中。
下联也采用了谐音、双关。联中“光舞”既指闪电,又谐指汉光武帝刘秀;
“汉中”既是地名,又指天空。艄公见秀才对工整,无懈可击,立即将船撑到岸
边,请秀才上船。并说道:“你此去必定一帆风顺,高中举人,老夫先向你恭喜
了。”秀才听了好不高兴,连连称谢。
后来秀才果然金榜题名,当他衣锦还乡经过大河时,又特地去向老艄公表示
了谢意。
128
… 页面 129…
太师师太巧联语
有一位太师荣归故里。一日行至离家乡不远的地方,他信步走到山上,看见
有一尼姑庙,上书“水月庵”三字,周围煞是清幽,只见清泉潺潺,松木葱郁,
自有一派乡野情趣。想到自己宦海沉舟数十年,如今一旦年高还乡,不觉有些清
闲失落之感。
庵内老尼听说有位还乡官员来到山上,便整衣迎进庵内,烹茗相待。一杯香
茶饮罢,太师触景生情,随口吟出一句联语来:
太师上山遇山上师太;
老尼一听,便知他腹内确有学问,你看这上联,乃是一副回文联,前后相读
都是一样。于是,她略略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兄弟下冈会冈下弟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