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是是非非何智丽-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乒乓球队男子名将陈龙灿,也对记者说出了“让球”内幕。他说:“拿我来讲,既让过别人,别人也让过我。”
陈龙灿说,一九八八年六月,在武汉举行的世界杯乒乓球赛上,江嘉良“让球”给他,使他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
内中的原因是江嘉良当时突患感冒,发烧到三十九摄氏度。在半决赛时与队友陈龙灿相遇。江嘉良身为男队队长,主动提出“让球”给陈龙灿,因为“陈龙灿年轻,士气正旺,让他去和外国选手争夺冠军,把握要大一些……”陈龙灿以为:
“让球问题,乒乓球运动员难免不遇到,也难免不感到遗憾和痛苦。但是,人家让了我,我永远记住,如果以后再轮到我让,我就像阿江那样通情达理,气量豁达,首先考虑国家和集体的需要。”
当然,陈龙灿所举的江嘉良“让球”给他,是为了打外国选手,并不是指他和江嘉良争夺冠亚军。
可是,中国乒乓球队女队名将焦志敏则直言不讳地站出来反对“让球”。她认为,一次次的“让球”,“让”得她太伤心了!
后来,焦志敏和何智丽一样,出于对“让球”的极度反感,离开了中国乒乓球队……陈静、何智丽“让球”的真相这一回,由于何智丽在第十二届亚运会上东山再起,中国报刊于是又重提“让球”,重提第三十九届世乒赛的“老账”。
夏娃在《中国体育报》上所发表的《何智丽当年“受委屈”真相》一文,提及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时,何智丽曾接受陈静“让球”的“往事”:“二月二十八日,女单争夺进入八进四阶段,上半区削球手管建华迎战朝鲜队李粉姬,何智丽对陈静。当时的国家队总教练许绍发、女队主教练张燮林等人在赛前匆匆碰头,认为管建华如果赢不了李粉姬,由何智丽去打李粉姬更稳妥一些,于是决定让陈静放何智丽上来,负责做陈静工作的张燮林在忙乱中竟把这件事给忘了,当陈静以二十一比十九先胜一局后,何智丽急得一个劲提醒教练请陈静让给自己,张燮林马上在中局休息时通知陈静。再度上场后,陈静以十五比二十一、十四比二十一、十五比二十一连输三局,何智丽方以三比一获胜进入半决赛,这表明,何智丽是接受让球的。
”何智丽读了夏娃的文章,对笔者说:“现在,中国有些报刊说我在三十九届世乒赛上‘接受’陈静的‘让球’,这很荒唐。因为陈静那时输给我几十次,从未赢过我,我干吗要‘接受’陈静的‘让球’?其实,关于这笔“老账”,倒是当年的报道写得清楚、准确:一九八七年三月,第三十九届世乒赛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女子单打争夺半决赛权的一对选手是何智丽对陈静。中国队教练已内定让对付外国选手更有经验的老将何智丽出线,因为考虑到新秀陈静过去从未胜过何智丽,于是赛前没有向她俩交底,这也为何智丽、陈静后来因让球发生的龃龉埋下祸根。
年仅十九岁的陈静是一把“左大刀”,打起球来虎气逼人,比赛时往往有超水平发挥,连教练也称赞她是“比赛型”选手,往往打“疯”了,任何人都不是她的对手。陈静刚刚在团体赛上与队友合作夺取了考比伦杯,气势正盛,碰巧在何智丽之前,她又轻松打掉了有“乒坛外星人”之称的世界名将、日本的星野美香,大有说不可挡之势。
果然,与何智丽的比赛一开始,陈静打得异常出色,第一局以凌厉的快攻结合变幻莫测的发球压住了何智丽的两面攻,以较大的优势获胜。教练意识到何智丽要输了,第一局比赛刚结束,赶紧把陈静叫到一边,说:“陈静,我们事先没通知你,这场球我们已决定让何智丽出线,后三局你必须让……”陈静本是憋着一股劲去夺盖斯特杯的,教练的临时决定使她大感意外。但她早就接受过中国队内有关让球的“传统教育”,而且她又是初次参加世乒赛,对启用她的教练怀有感恩戴德之情,迟疑了片刻,她便轻轻地点点头:“我知道了,会执行的……”。说罢,她抿紧了嘴唇,用球拍猛烈地扇了扇风,.平息了激动、纷乱的心绪,在后三局比赛中,“干净利落”地输给了何智丽。而何智丽也许还蒙在鼓里。这篇报道还写及当时何智丽对于陈静“让球”的反驳:何智丽本人因抗拒让球受到某些人的冷遇,但她又断然否认陈静让球给她。何智丽说:“陈静从未在正式比赛中赢过我,根本不存在她让我的事情。”
这话深深刺痛了陈静的心,她想申辫,却又拿不出明显的证明。因为她过去的确未在正式比赛中胜过何智丽,也因为教练只通知她让给何智丽,并没有将此事通知何智丽,已经被让球的遗恨折磨多时的陈静,受伤的心灵又抹上一层盐……《春秋》杂志这篇当年的报道表明,在何智丽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胜陈静时,何智丽自己都还“蒙在鼓里”,所以“断然否定”陈静曾经“让球”给她。
当然,后来何智丽知道了陈静“让球”之事。
其实,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不论是陈静因“让球”给何智丽而造成陈静委屈,或是因何智丽不“让球”给管建华而造成管建华委屈,归根结底,这种运动员之间的芥蒂的产生,是由于中国乒乓球队实行“让球”这种人为的、违反奥林匹克精神的错误做法所造成的。
光是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由于“让球”或不“让球”,就造成了陈静和何智丽、何智丽和管建华之间深刻的人际矛盾。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中国乒乓球队那数不清的比赛中,今儿个叫张三“让球”给李四,明儿个叫李四“让球”给王五,不知在教练与教练之间、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造成多少矛盾,使中国乒乓球队的人际关系极端复杂化。
其实,即便不“让球”,何智丽在当时完全能胜陈静,也完全能胜管建华。这种人为的“让球”,造成胜者不光彩,输者输得委屈。
如今,由于何智丽夺得第十二届亚运会乒乓女单冠军,中国报刊旧话重提。《中国体育报》记者夏娃在报道中写道:“国家体委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树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集体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国乒乓球队制胜的法宝。在世界大赛上从祖国利益考虑,根据不同的对手,选择最合适的队员对付外国选手,为祖国夺取金牌,用‘让球’的战术没有错。”其实,这些“让球”的主张者,从来不解释当冠亚军都是中国人时,为什么还要“让球”,他们也从不答复“让球”是否违背奥林匹克精神?
既然中国报刊旧话重提,何智丽在一九九五年初跟笔者也就再度谈起她对“让球”的看法。一说起“让球”,她的情绪就显得激动。
叶:现在的中国报刊又在说,“让球”是对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何:这要加以驳斥。让来让去,把人才都让走了,到国外去了。让球,就是弄虚作假,愚弄观众。
叶:从根本上讲,让球违反平等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何:八年以前,在第十届亚运会上,决赛时叫我让给焦志敏,所以我亚运会只拿了亚军。我这次是第一次拿亚运会冠军。我自己来参赛,不必“让球”,所以我拿了冠军。如果我在中国乒乓球队,也许又要我“让球”了!
叶:这足以驳斥那些“让球”有理的人,他们说,“让球”是为了考虑到谁出线更能克敌制胜,打败外国选手。可是,在第十届亚运会上,那次冠、亚军赛,你和焦志敏当时都是代表中国的,干吗要你让给焦志敏呢?
何:三十九届世乒赛,我参加混合双打,冠亚军赛时,也都是中国选手,同样叫我让掉了!单打也叫我让,我不让,这才闹出那么一番风波!所以,我这个三十九届世乒赛冠军,是我自己争来的!当然,那时我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如果我输了,后果就不堪设想。但是我坚信我能赢,所以我才决定反抗“让球”。
叶:请你谈谈对中国乒乓球队的看法。
何:中国乒乓球队的矛盾太多了。过去,成绩掩盖了问题。现在问题暴露出来了,其实那些问题早就存在。实际上,中国乒乓球队在走下坡路,现在的水平没有以前好。从男团丢了到女团丢了,从男单丢了到女单丢了,一年不如一年。输了应该找原因,不应该骂人。
不能输不起。乒乓球本来地位就比网球、羽毛球低,比足球、篮球、排球更低。乒乓球要提高地位,心胸更应开阔,不能那么狭隘。中国现在拿了冠军,有很多钱。我那时候,拿三十九届世乒赛冠军,只给六千元,只够现在我买一张飞大阪的飞机票。其实,现在给的钱太多,也不好。国家队拿那么多钱,底下没有积极性了。底下培养一个运动员,往国家队送,不容易,钱却都给国家队拿去。这样下去,中国乒乓球队的老本很快就吃光了,造成后继人才匮乏。
第五章 奥运除名再起风波
何智丽为参赛奥运会苦苦训练
何智丽的第一场风波,终于慢慢平静下来。
平静下来的原因,是双方都作了克制:
由于中央领导明确表示“不能处分胜利者”,使中国乒乓球队领导不能随心所欲地整何智丽,不能不有所克制。
何智丽呢,为了争取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只得忍声吞气,埋头苦练。
何智丽一次又一次对记者发表谈话,毫不讳言自己的追求:“我的目标就是奥运会的金牌!我是新中国非常幸运的乒乓球运动员。真巧,到了我们这一代,乒乓球第一次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我一定要在奥运会上为祖国争光。容国团有一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奥运会对于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拼搏机会!”
何智丽在苦苦奋斗:
一九八七年盛暑,上海热得喘不过气来。在上海郊区梅陇,孙梅英仍在对何智丽进行强化训练。这一老一少,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仿佛是刚从水里捞上来一般。
暑去寒来,一九八八年春节前夕,北京滴水成冰,这一老一少还在球台旁苦练。等到她们结束训练,早已过了洗澡时间,她们竟以冷水淋浴!
何智丽一直以为,她参加奥运会是毫无疑义的。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公布一九八七年度中国优秀乒乓球选手名单时,何智丽名列女子选手头名。在何智丽之后的第二名至第十六名女选手依次为:焦志敏(黑龙江)、戴丽丽(解放军)、管建华(山西)、耿丽娟(河北)、李惠芬(河北)、陈静(湖北)、刘伟(山东)、冯军(天津)、高军(河北)、胡小新(湖北)、戴勇(江苏)、谢小燕(江苏)、丁亚萍(浙江)、徐娟(湖南)、韩艳(山东)。
奥运会前夕,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国际乒联在伦敦公布世界男、女前二十名优秀选手名单,何智丽名列女选手第一名。
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在对记者发表关于奥运会人选的谈话中,也明确提及“世界冠军何智丽可直接参赛”。
何智丽踌躇满志,她正处于乒乓球艺巅峰状态,自信天下无敌手。张燮林在一九八八年五月也说,如果发挥正常,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人能胜何智丽。
在当时,中国乒乓球女队有七员大将有资格参加奥运会,即: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李惠芬、耿丽娟、管建华、陈静。
在这七人之中,耿丽娟、管建华已经要退役了,所以只在剩下的五人之中选三人。
作为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号种子,何智丽以充分的自信,以为理所当然要进入奥运会参赛名单。
外界纷传,中国乒乓球女队参赛名单是:“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
在这三人之中,何智丽最年轻——焦志敏二十五岁,戴丽丽二十四岁半,何智丽还不足二十四岁。
另外,李惠芬也年长何智丽一岁,只有陈静很年轻,刚满二十岁。
“乒乓三巨头”解释何智丽落选原因
向来家书频传的何智丽,在一九八八年七月,忽地音讯全无。
是忙于准备参赛奥运会吧?不知她忙得怎么样。
何智丽的父亲何铭馨记得,在七月二十日从上海往北京挂长途电话,却听见何智丽低沉的声音:“昨天我得到消息,奥运会选手名单,我没有在里面……”当时,中国乒乓球队女队向中国乒乓球协会教练委员会和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副主席报告参加奥运会运动员初步名单时,报了这样三个人:“焦志敏、戴丽丽、陈静。”
这就是说,陈静取代了何智丽!
这消息太出人意外了!
当然,何智丽所得到的,还只是初步的消息。
七月二十二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在京的主席和副主席召开会议,通过了上陈静,不上何智丽的决定。
作为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孙梅英出席了会议。尽管孙梅英在会上为何智丽力争,但是没有人支持孙梅英。
会上,王传耀、丘钟惠指出,张燮林要启用新秀陈静取代第一号种子何智丽,有远见,但是要承受压力。
由于中国乒乓球队决定的奥运会参赛名单上没有何智丽,所以当女队赴辽宁丹东集训时,何智丽拒绝前往。
何智丽当时留在北京。
据云,在中国乒乓球队赴丹东集训的当天上午,何智丽曾给教练张燮林打电话。张燮林记得,何智丽是这么对他说的:“你也是上海人,看你有什么面子回上海。你不要被人当枪使,奥运会我去定了。”
由于何智丽留在北京,尖锐的矛盾一下子为外人所察觉。
这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进了记者的耳朵里。
一九八八年八月三日,上海《文汇报》用黑体标题,率先披露这一爆炸性新闻:《世界女子单打一号种子何智丽将不参加本届奥运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文汇报》的这条新闻,顿时引起成千上万的读者的注意,震动了全国的新闻界。
《文汇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