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文精选-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者至于诛死,岂不痛哉!冲、质之后,桓、灵之间,因循以为故事。虽有 
李固、陈蕃之贤,皆挫于阉寺之手,其余则希世用事全躯而已,何政治之能 
立哉?此所谓任轻责重之弊也。 
     噫!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知其能则任之重可也,谓其 
忠则委之诚可也。委之诚者人亦输其诚,任之重者人亦荷其重,使上下之诚 
相照,思结于其心,是岂禽息鸟视而不知荷思尽力哉?故曰;“不疑于物, 
物亦诚焉。”且苏秦不信天下,为燕尾生,此一苏秦倾侧数国之间,于秦独 
以然者,诚燕君厚之之谓也。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国士 
待人者,人亦国士自奋。故曰: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顾人 
君待之之意何如耳。 

… 页面 48…

                                   知 人 

     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非终然也,规有济焉尔。王莽拜侯,让印不 
受,假僭皇命,得玺而喜,以廉济贪者也。晋王广求为冢嗣,管弦遏密,尘 
埃被之,陪扆未几,而声色丧邦,以洁济淫者也。郑注开陈治道,激昂颜辞, 
君民翕然,倚 
     以致平,卒用奸败,以直济佞者也。於戏!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古 
今一也。 

… 页面 49…

                                   风 俗 

     夫天之所爱育者民也,民之所系仰者君也。圣人上承天之意,下为民之 
主,其要在安利之。而能安利之之要不在于它,在乎正风俗而已。故风俗之 
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 
     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夫如是,则有殚极 
财力僭渎拟伦以追时好者矣。且天地之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 
夜之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所谓积之 
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国家奄有诸夏,四圣继统,制 
度以定矣,纪纲以缉矣,赋敛不伤于民矣,徭役以均矣,升平之运未有盛于 
今矣,固当家给人足无一夫不获其所矣。然而窭人之手,短褐未尽完,趋末 
之民,巧伪未尽抑,其故何也?殆风俗有所未尽淳欤? 
     且圣人之化,自近及远,由内及外。是以京师者风俗之枢机也,四方之 
所面内而依仿也。加之士民富庶,财物毕会,难以俭率,易以奢变。至于发 
一端,作一事,衣冠车马之志,器物服玩之具,旦更奇制,夕染诸夏。工者 
矜能于无用,商者通货于难得,岁加一岁,巧眩之性不可穷,好尚之势多所 
易,故物有未弊而见毁于人,人有循旧而见嗤于俗。富者竟以自胜,贫者耻 
其不若,且曰:“彼人也,我人也,被为奉养 
     若此之丽,而我反不及!”由是转相慕效,务尽鲜明,使愚下之人有逞 
一时之嗜欲,破终身之赀产而不自知也。 

贪饕之行成,则上下之力匮。如此则人无完行,士无廉声,尚陵逼者为时宜, 
守检押者为鄙野,节义之民少,兼并之家多,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 
不免于沟壑。夫人之为性,心充体逸则乐生,心郁体劳则思死,若是之俗, 
何法令之能避哉!故刑罚所以不措者此也。 
     且坏崖破岩之水,原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青葱,禁微则易,救 
末则难。所宜略依古之王制,命市纳贾,以观好恶。有作奇技淫巧以疑众者, 
纠罚之;下至物器馔具,为之品制以节之;工商逐末者,重租税以困辱之。 
民见末业之无用,而又为纠罚困辱,不得不趋田亩,田亩辟则民无饥矣。以 
此显示众庶,未有辇毂之内治而天下不治矣。 

… 页面 50…

                                   龙 说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惟不可见,所 
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 
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仁无止,则常至于丧己,而未始 
出乎丧己,夫此所以为智。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利物,曰惟知时。然 
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 页面 51…

                                   使 医 

      “一人疾焉而医者十,并使之欤?”曰:使其尤良者一人焉尔。“乌知 
其尤良而使之?”曰:众人之所谓尤良者,而隐之以吾心,其可也。夫能不 
相逮,不相为谋,又相忌也,况愚智之相百者乎?人之愚不能者常多,而智 
能者常少,医者十,愚不能者乌知其不九邪?并使之,智能者何用?愚不能 
者何所不用?一日而病且亡,谁者任其咎邪?故予曰:使其尤良者一人焉尔。 
     使其尤良者有道,药云则药,食云则食,坐云则坐,作云则作,夫然, 
故医也得肆其术而无憾焉,不幸而病且亡,则少矣。药云则食,坐云则作, 
曰姑如吾所安焉尔,若人也,何必医,如吾所安焉可也。凡疾而使医之道皆 
然,而腹心为甚,有腹心之疾者,得吾说而思之其庶矣! 

… 页面 52…

                                 读江南录 

     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 
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 《春秋》之义,箕子之说, 
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 
虽不至于治,亦不致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 
武王曰:“未可。”及闻其杀 
     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 
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然则忠臣国之与 
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 
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 
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 
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 
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 
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 
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 
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 
它罪,此人情之常也。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 
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 页面 53…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 
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 
     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页面 54…

                              同学一首别子固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 
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 
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 
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之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 
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 
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蕖杏怪ⅲ煊谄涮茫岫腿苏叨眨坑栉簟�
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 
相慰云。 

… 页面 55…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 
     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 
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 
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 页面 56…

                               太平州新学记 

     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侯之 
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戳,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 
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 
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 
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 
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侯知以为先, 
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 
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 
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 
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 
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成,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 
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 
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大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 页面 57…

                              明州慈溪县学记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 
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 

天下智仁圣义忠和之士,以至一偏之伎,一曲之学,无所不养。而又取士大 
夫之材行完洁,而其施设已当试于位而去者,以为之师。释奠、释菜,以教 
不忘其学之所自。迁徙逼逐,以勉其怠而除其恶。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 
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书其材。一日取以备公 
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 
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古之在上者,事不虑而尽,功不为而足,其 
要如此而已。此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国家而立学之本意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 
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 
     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 
以祀孔子于天下,斫木抟土,如浮屠、道士法,为王者象。州县吏春秋帅其 
其属释奠于其堂,而学士者或不豫焉。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 
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 
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 
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居中言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 
未及为而去,时庆历某年也。 
     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 
以毋循也。虽然,吾有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 
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构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 
而兴于学。噫!林君其有道者耶!夫吏者,无变今之法,而不失古之实,此 
有道者之所能也。林君之为,其几于此矣。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 
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 
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 
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 
以修醇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 
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 
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然,而又忧夫来者 
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 页面 58…

                                  君子斋记 

     天子诸侯谓之君,卿大夫谓之子,古之为此名也,所以命天下之有德。 
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位,而无其德,可以 
谓之君子,盖称其位也。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德而无其位,可以谓之君 
子,盖称其德也。位在外也,遇而有之,则人以其名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