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诗选-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情感歌唱他们,赞美他们。这首诗和《哭宣城善酿纪叟》便是例证。“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铜陵
市。
'二'“雕胡”,菰米,即茭白的果实。
'三'“漂母”,汉将韩信在失意时,曾垂钓于淮阴城下。有一个漂洗的老妇看见韩信饥饿,以
饭食救济他。后得韩信厚重的报答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这里以漂母比荀媪。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一'
'二' '三'
子房朱虎啸 ,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 ,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
'四'
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 ,怀古钦英风。唯见
'五' '六'
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
'一'全诗赞叹汉代张良的事迹。张良,字子房。祖父、父亲都是韩国的宰相。韩被秦灭后,张
良倾家财以谋为韩报仇。后得刺客,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不中,改名藏于下邳,在下邳的圯桥遇到
黄石公,授以兵书。张良因而娴熟兵法,辅佐汉高祖统一了中国。
'二'“虎啸”,喻英雄得志。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龙兴泗滨,虎啸丰谷。”
'三'“沧海”,隐士贤者的称号。《史记·留侯世家》:“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
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四'“圯(音怡)桥”,在今江苏邳县南,即沂水桥。
'五'“黄石公”,即圯上老人,曾授张良太公兵法。《史记·留侯世家》:“(圯上老人谓张
良)‘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张良)
后十三年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
'六'这两句说张良一去,此地更无英雄。“徐泗”,指令徐州、邳县等地。
… 页面 83…
夜泊牛渚怀古 '一'
'二' '三'
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四' '五'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
'一'题下原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山北
突入江中,名采石矶。
'二'“西江”,古时称江西到南京一段长江为西江。
'三'“谢将军”,指晋镇西将军谢尚。
'四'“斯人”,指谢尚。《世说新语·文学》记镇西将军谢尚舟行经牛渚,月夜闻客船上有人
咏诗,叹赏不置,遣人讯问,乃是袁宏自吟他的《咏史》诗,因此定交。李白存感于这个故事,自叹
世无知音。在 《劳劳亭歌》中也说“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五'“挂帆席”,一作“洞庭去”。“帆席”,即船帆。
月下独酌'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
'二'
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
'三'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一'原诗共四首,这是第一首,全诗写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
'二'“将”,与。“行乐须及春”是李白诗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消极思想。
'三'“无情游”,忘却世情之游,照应上文“月”与“影”都不解人事。“邈(音渺)”,遥
远。“云汉”,本指银河,此处借指仙镜。
独坐敬亭山'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原名昭享山,风景幽秀。山上旧有敬享,为南齐谢朓吟
咏处。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
'二'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
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一'本篇写于开元六、七年 (七一八、七一九)李白十八九岁时。“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
大匡山,即杜甫《不见》诗中“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的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李白幼年
时曾在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二'“溪午”句言日已中午,不闻钟声,暗指道士未归。
听蜀僧濬弹琴'一'
'二' '三' '四'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
'五' '六'
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 页面 84…
'一'“蜀僧濬”,即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中所云濬公。
'二'“绿绮”,琴名。汉司马相如有琴名绿绮。
'三'“挥手”,弹琴。“万壑松”,指蜀僧所奏琴音如万壑松涛。
'四'这句说蜀僧的琴音绝妙,使听者的精神得到澄清。“客”,李白自指。“流水”,见孟浩
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注'四'。
'五'这句说琴的余音,引起寺内钟的共鸣。 《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
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物有自然感应而不可为也。”
'六'末两句说,因为琴音美妙,专心谛听,不觉碧山已被暮色笼罩。
嘲鲁儒'一'
'二' '三'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
'四' '五'
首戴方山中。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
'六' '七'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
'一'齐鲁地方原是孔孟儒家的发源地。李白在山东游历时,遇到了鲁中腐儒。他们嘲笑李白,
不识穷通之理。李白对这些不识时务的腐儒进行了批判,并对他们的那副迂阔滑稽的形象作了描绘与
讽刺。
'二'这两句说鲁叟谈论“五经”,一辈子局限于分章、析句、训释字义。汉以《易》、《书》、
《诗》、《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五经”之名自此始。
'三'这两句说问鲁儒以经国济世的策略,便茫然如堕雾中。
'四'这四句描写鲁儒服著步履形状可笑。 《论语·乡党》曾大谈孔丘的衣、食、言、行的种种
烦琐规矩。这些烦琐规矩有些是极其虚伪而又故作姿态的。如说:“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
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就是一例。后世鲁儒都奉为规范。“远游”,古时鞋名。
繁钦《定情诗》佚句有“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方山巾”,
指形状上下方正的冠,即华山冠之类。《庄子·杂篇·天下》:“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
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郭象注云:“华山上下均平。”汉代有方山冠盖出于此。此
处是说鲁儒好古,冠、履都是古老式样。
'五'“秦家丞相”,指李斯。李斯反对儒生“不师今而学古”,曾劝秦始皇焚书。“褒衣”,
宽大的衣服,即儒者的衣服。
'六'“君”,指鲁儒。谓鲁儒不通时变,与我(李白自指)不是一类人。“叔孙通”,秦汉时
人,先为秦博士,历事义帝、项羽,最后降汉,曾为高祖制定朝仪。
'七'这两句说鲁儒泥古而不通令,还是回到汶水边耕田好些。“汶水”,在今山东省境内。
春夜洛诚闻笛'一'
'二'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洛城”,即洛阳。
'二'“折柳”,指《折杨柳》歌曲,属《横吹曲》。《折杨柳》歌辞从梁至唐作者很多,大多
歌唱离别之情。参看王之涣《凉州词》注'三'。
高适
高适(七○二——七六五),字达失,一字仲武,渤海蓨(音挑,今河
… 页面 85…
北省景县南)人。性落拓不拘小节,早年没有什么固定职业,“以求丐自给”,
或“隐居博徒”,长期浪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自称“一生徒
羡鱼(希望作官),四十犹聚萤(辛苦攻读)”。后因人荐举,中“有道科”,
作过封丘县尉。哥舒翰镇河西,高适投奔他的幕下,作记室参军。安史乱后,
高适反对唐玄宗分封诸王,对肃宗李亨的王位巩固是有利的,得到李亨的称
赏,官职累升,最后宫至故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半生流浪,使高适有较多的机会接近下层的劳动人民。他在诗里,有时
表现出对农民悲苦生活的同情和关怀,甚至说:“永愿拯刍荛(永远愿意拯
救劳动者),孰云干鼎镬 (即使遭受酷刑也不怕)!”(《淇上酬薛三掾并
寄郭少府》)高适对当时官兵生活的苦乐不均以及将帅的荒淫、士卒的苦难,
都表示反对,并在他的边塞诗中有所反映。如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
下犹歌舞”,揭露了军旅生活中的阶级矛盾。对封建士大夫来说,能注意到
这一点,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不过从全集来说,还是那些自叹遭逢不偶的
诗篇较多。
高适的古诗,常运用对偶语句,又讲求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婉转流
畅,对后来的歌行是很有影响的。
'一'
燕歌行 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
事,因而和焉。
'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三'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四'。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五'!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六'。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七'。边风飘颻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八' '九'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
'十'
李将军 !
'一'序中所说“御史大夫张公”,指河北节度副大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以与契丹作战有
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其后部将败于契丹余部,守珪非但不据实上报,反贿赂派去调查真相
的牛仙童,为他掩盖败绩。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写了这首诗,隐寓讽刺之意。“燕歌行”,本
是乐府《相和歌·平调》古题。《乐府广题》:“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曹丕、
萧绎、庾信等所作,多写思妇怀念征人,高适扩大了表现范围,多方面地描写了唐代的征战生活。
'二'这四句概写开元时东北地方常受骚扰及张守珪立功受赏情况。“汉家”,汉朝,这里代指
唐朝。“烟尘”,指边疆的战争。昭明太子《七契》:“边境无烟尘之惊。”“横行”,横行敌境。
《史记·季布传》载樊哙语:“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非常赐颜色”,即厚加礼遇。据《新
唐书·张守珪传》,守珪于开元二十三年败契丹后,“入见天子,会藉田毕,即酺燕为守珪饮至,帝
赋诗宠之。……赐金彩,授二子宫,诏立碑纪功”。
'三'这两句写军队出征时声势甚壮。“摐(音窗)”,撞击。“金”。指铃、钲一类用铜制成
的响器,行军时敲击,以壮行色。“伐”,击。“下”,犹言出。“榆关”,山海关,为通往东北要
隘。“旌旆透迤(音威移)”,形容出征的军队很长。“旌”,竿头饰有羽毛的旗。“旆”,大旗。
“逶迤”,宛曲而绵长。“碣石”,山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注'十四'。 '四'这两句写敌军
… 页面 86…
进攻,边地都护府有紧急军书来到。“校尉”,武官名,位次于将军。“羽书”,即“羽檄”,见王
维《老将行》注'十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